🐑@(゚︿゚)@ノシ
@zannguri
Sat, Nov 10, 2018 2:59 PM
Sat, Nov 10, 2018 3:09 PM
34
1
山姥切国広と本作長義の画像を並べて
刀商つるぎの屋看「山姥切國廣」與「本作長義」
找到在
這噗
提到的兩刀比較,該噗已經有點混雜就新開一噗
沒有精確跟著推特的內容翻,而且因為專有名詞太多,可能會把整段大意跟註釋、解釋混在一起重寫,推薦看原本的推特整理
🐑@(゚︿゚)@ノシ
@zannguri
Sat, Nov 10, 2018 2:59 PM
國廣製作山姥切國廣這把大磨上本歌:本作長義(山姥切長義)的仿刀時,不單只是複製本歌。刀姿跟姿態、平衡感等等都經過調整,還有基於實用考量在鎺元減少燒刃面積等等各種創意與巧思。
這回是我頭一次親眼見到「山姥切國廣」,固然因為知道是備前長義的仿刀,有先入概念,不過看到瞬間就覺得「是長義!」。
在仿品之中,有些刀就算看很久還是不知道它的本歌是誰作的。然而「山姥切國廣」的創作概念不離長義作風,且比起單一刃文,全體的氣氛非常像長義,會讓觀賞者聯想到本歌長義。以仿品的角度看也是非常優秀。
🐑@(゚︿゚)@ノシ
@zannguri
Sat, Nov 10, 2018 3:00 PM
Sat, Nov 10, 2018 3:20 PM
【整體刀身姿態】
https://twitter.com/tsuruginoya/status/8322412858429...
由於長義是經過磨上(改短)的刀,相對於保持原有長度的國廣,刀身平衡感不太相同。
兩把刀都是先反り(從刀的中半段之後開始彎曲),但開始強烈彎曲的起始點不同(參見紅色箭頭)
國廣:整把刀身都有彎曲,連刀莖也不例外,刀根部的形狀十分有力道
長義:刀鋒端彎曲強烈,但下半部幾乎沒有彎曲,刀根部是直的,相對於刀鋒端,刀柄端很細※,因此感覺較無力。
🐑@(゚︿゚)@ノシ
@zannguri
Sat, Nov 10, 2018 3:00 PM
本作長義是南北朝時代製作的大太刀,原本應該是十分美麗的太刀姿態,但大磨上改短後,就改變了原本刀身的平衡,顯得前端彎曲過於強烈。當然這也是大磨上刀的特色之一。
仿刀山姥切國廣是仿造經過大磨上的大太刀製作,雖然是先返,但經過調整,把增強彎曲的起始點往下調,前端彎曲程度減弱、整體包括刀莖都帶有曲線,因此刀身平衡感佳。
但推主也說,這不分好壞,純粹是個人喜好的問題,也會有人覺得本作長義在前端強烈彎曲的姿態比較有魄力。
🐑@(゚︿゚)@ノシ
@zannguri
Sat, Nov 10, 2018 3:00 PM
※踏ん張り=形容刀柄端寬度跟刀鋒端橫手筋以下的寬度差距,踏ん張りがある就是寬度差比較多,彷彿一個人雙腳大開地站著時,兩腳間跟頭的寬度差距會比較大。
🐑@(゚︿゚)@ノシ
@zannguri
Sat, Nov 10, 2018 3:01 PM
【刀鋒】
(帽子、切先)
https://twitter.com/tsuruginoya/status/8325787063966...
https://twitter.com/tsuruginoya/status/8325788448633...
國廣:刀鋒面積較大(有名的大切先),弧線比較瘦
長義:刀鋒面積稍小一些,弧線較胖
🐑@(゚︿゚)@ノシ
@zannguri
Sat, Nov 10, 2018 3:01 PM
一般來說應該會是刀鋒弧線較瘦、刀鋒區又比較大的國廣看起來比較細長尖銳,但全體看來是刀鋒較小的長義比較尖銳,這應該是因為全體彎曲、平衡感分配所造成的效果。
兩者弧線雖然不同,樋先(刀身凹槽的末端點)卻一模一樣。
🐑@(゚︿゚)@ノシ
@zannguri
Sat, Nov 10, 2018 3:01 PM
【下半部】
中段至刀莖
https://twitter.com/tsuruginoya/status/8325855500874...
國廣:保持原本姿態,因此刀莖也有彎曲,感覺較有力道
長義:彎曲變淺,較無力
🐑@(゚︿゚)@ノシ
@zannguri
Sat, Nov 10, 2018 3:01 PM
Sat, Nov 10, 2018 3:15 PM
【銘字】
https://twitter.com/tsuruginoya/status/8325923910391...
皆為天正18年,山姥切國廣切二月,本作長義切5月三日
國廣:字體較僵硬,相對於刀莖空間,銘字顯得有些小,文字轉折分明,一刀一刀刻下去的僵硬感,算是國廣平常銘文的風格。
長義:字體較流暢,雖然要把很多字擠在小小區域中,甚至切到棒樋的凹槽區域,字跡卻十分流暢,可以說是在國廣的銘字中最棒的字跡。
🐑@(゚︿゚)@ノシ
@zannguri
Sat, Nov 10, 2018 3:01 PM
Sat, Nov 10, 2018 3:19 PM
【刀身底部 燒刀的高低】
註:由於粹火時燒刃土塗布厚薄,刃區薄塗造成"燒刀",這部分硬脆,有利於砍物卻較容易在受到衝擊時折斷,刃區後方的棟區則採取厚塗,使鋼材在焠火後較軟,可輔助硬脆的燒刃區,讓整把刀較不易折斷。
🐑@(゚︿゚)@ノシ
@zannguri
Sat, Nov 10, 2018 3:01 PM
國廣:
https://twitter.com/tsuruginoya/status/8379840622539...
https://twitter.com/tsuruginoya/status/8379951210438...
全體燒刃很高(指燒刃面積很大),比較高的地方甚至燒到鎬線上。
然而在下方接近刀莖的部分,燒刀線急速降低(面積變小)。
這是實用考量,在刀劍的弱點鎺元(刀柄上方有金屬片的部分)減少燒刀面積,防止刀被敵人從鎺元折斷。
室町時代後期的刀會基於實用性考量,在鎺元部分減少燒刀面積以保護弱點。
🐑@(゚︿゚)@ノシ
@zannguri
Sat, Nov 10, 2018 3:02 PM
長義:
https://twitter.com/tsuruginoya/status/8380096300977...
由於是大太刀改短,原本的刀身中~下半部變成現在的鎺元,所以刃文跟刀身其他地方一樣,有很高的燒刀
兩把刀鎺元至刀莖處放大圖
https://twitter.com/tsuruginoya/status/8380099088847...
🐑@(゚︿゚)@ノシ
@zannguri
Sat, Nov 10, 2018 3:02 PM
【刃文】
兩刀比較
https://twitter.com/tsuruginoya/status/8362172214834...
🐑@(゚︿゚)@ノシ
@zannguri
Sat, Nov 10, 2018 3:03 PM
Sat, Nov 10, 2018 3:23 PM
國廣:山姥切國廣的物打處(刀鋒的橫手筋往下約五六吋的部位)的刃文,跟長義一樣是寬闊的互の目。互の目間有大約三個谷,並且山谷的形狀帶稜角,特別是第三個谷(紅色箭頭所指)角度特別尖銳,本作長義也是在這個部位有角度特別明顯的谷,或許製作時是想到這一點而如此設計。
🐑@(゚︿゚)@ノシ
@zannguri
Sat, Nov 10, 2018 3:05 PM
國廣在天正年間製作的作品並不多,其中長刀又比短刀更少。國廣的天正打等末古刀比較會出現複式互目刃文※。備前物的話一般會覺得進入室町時代後才有複式互目,其實在南北朝時代就已經有兼光系跟長義系的作品出現這種複式刃文。
🐑@(゚︿゚)@ノシ
@zannguri
Sat, Nov 10, 2018 3:05 PM
※複式互の目指如波狀曲線的互の目,在高起來的地方(焼き頭)
逼切
分裂成小塊的設計
可以參照這個刃文line貼圖
日本刀 刃文スタンプ! - LINE スタンプ | LINE STORE
🐑@(゚︿゚)@ノシ
@zannguri
Sat, Nov 10, 2018 3:05 PM
Sat, Nov 10, 2018 3:24 PM
備前長義的風格是大小互目加尖り刃※並常常出現足與葉,且會把這些細緻複雜的亂刃文聚集成一塊塊,每塊大概8~9cm,大家把這種細緻複雜的刃文團塊形容成繡球花。
🐑@(゚︿゚)@ノシ
@zannguri
Sat, Nov 10, 2018 3:06 PM
※尖り互の目,又稱三本杉,是互目像山形般連續,可參照
刀剣を見るための基礎知識:刀剣の姿、地鉄、刃文|武具・甲冑を見る - ひょうご歴史ステーション
🐑@(゚︿゚)@ノシ
@zannguri
Sat, Nov 10, 2018 3:06 PM
Sat, Nov 10, 2018 3:18 PM
山姥切國廣近照
https://twitter.com/tsuruginoya/status/8372919482599...
https://twitter.com/tsuruginoya/status/8372921538983...
山姥切國廣也有這種像是繡球花般的團塊,或許就是仿照長義作風。紅色筆畫圈起來的就是一個團塊
🐑@(゚︿゚)@ノシ
@zannguri
Sat, Nov 10, 2018 3:06 PM
註:關於刃文,實際看過刀劍的人應該可以體會要橋角度光線不是那麼容易,這些沒有特殊打光的照片雖然可以清楚看到研磨時研師有意識地磨出來的刃取り,但鋼材因為鍛造+焠火變態而形成的各種刃文就不太清楚,只能現場看。不過現在有些刀劍商的網頁介紹商品時會加上特殊打光照片,呈現刃文。
🐑@(゚︿゚)@ノシ
@zannguri
Sat, Nov 10, 2018 3:06 PM
推特引用的長義照片看起來霧霧的,順便附上德美FB 2015展覽的照片
徳川美術館
🐑@(゚︿゚)@ノシ
@zannguri
Sat, Nov 10, 2018 3:06 PM
===================
🐑@(゚︿゚)@ノシ
@zannguri
Sat, Nov 10, 2018 3:06 PM
刀劍是刀劍,角色是角色
因為很重要,還是要粗體字重複一下。
🐑@(゚︿゚)@ノシ
@zannguri
Sat, Nov 10, 2018 3:07 PM
Sat, Nov 10, 2018 3:16 PM
雖然如此,汲取發想起源刀劍的特點來妄想也是很開心啊!
出自同一刀匠之手的銘文卻相當不同,銘文優雅流暢的長義,與字體不跟著空間放大、一板一眼筆畫剛直的國廣。
身姿的差異也很有趣,國廣整體
粗勇
力道強勁而均勻,長義則是優雅、先返極度強烈充滿魄力。
🐑@(゚︿゚)@ノシ
@zannguri
Sat, Nov 10, 2018 3:07 PM
如果從這兩把刀劍的調性連回角色個性,腦筋傑作跟個性強烈的本歌!好吃
🐑@(゚︿゚)@ノシ
@zannguri
Sat, Nov 10, 2018 3:07 PM
Sat, Nov 10, 2018 3:14 PM
反正只要心理清楚二三次元分界,不自我膨脹是正統解釋之類,要怎麼妄想都是個人自由啊~
高端爺姥薄本館員阿彰
@syou
說
Sat, Nov 10, 2018 9:21 PM
啊啊啊我寫得很不順的那部份就看到你寫出來了,請借我轉……!
高端爺姥薄本館員阿彰
@syou
說
Sat, Nov 10, 2018 9:36 PM
Sat, Nov 10, 2018 9:44 PM
老實說比起兩刀的山姥切傳說,本歌與仿作一說我想是比較沒有疑慮的,畢竟刀就擺在那,如何鍛造跟在哪些細節致敬想必都是已經經過專家們扒了一層皮的研究,但是還是看到有人只看網路資料就說整體刀紋不像業界只會拿刀姿說嘴云云,覺得這年頭不尊重專業的人實在很多,所以才會寫完山姥切傳說部份後想說連這事也一併講講好了
🐑@(゚︿゚)@ノシ
@zannguri
Sat, Nov 10, 2018 10:36 PM
Sun, Nov 11, 2018 12:05 AM
轉噗請隨意~
つるぎの屋覺得像,京博則是說沒有非常相似這點呈現了過去認為仿刀並非複製品的觀念。畢竟沒有直接提到這件事的史料,加上個人藏的刀劍其他人常常也只能看押型聞香,所以後來翻盤不是完全沒可能。本科介紹中那句「写しであると言われている山姥切国広」我覺得是神迴避
也可能是我多心
🐑@(゚︿゚)@ノシ
@zannguri
Sat, Nov 10, 2018 10:37 PM
Sat, Nov 10, 2018 10:49 PM
個人對仿品/非仿品的看法是:
1.我不是業界人士,欠缺專業視角
2.我不是日本的業界人士,無法接觸足量夠深入的情報
3.我不是日本人,那不是我的文化跟財產,這事我無權置喙
所以雖然不是百分之百認為一定是仿刀絕對不會錯,但也不會認為它「不是仿刀」。因為就算不提資格論,我也沒有足夠的資訊與專業素養去下判斷。就照普遍說法來走。
🐑@(゚︿゚)@ノシ
@zannguri
Sat, Nov 10, 2018 10:47 PM
還是那句,希望刀劍熱度繼續維持。如果更常辦大型展覽讓更多專家有親眼觀察研究的機會,更多相關史料研究出爐,那麼具有決定性的證據終究會出現吧
載入新的回覆
刀商つるぎの屋看「山姥切國廣」與「本作長義」
找到在這噗提到的兩刀比較,該噗已經有點混雜就新開一噗
沒有精確跟著推特的內容翻,而且因為專有名詞太多,可能會把整段大意跟註釋、解釋混在一起重寫,推薦看原本的推特整理
國廣製作山姥切國廣這把大磨上本歌:本作長義(山姥切長義)的仿刀時,不單只是複製本歌。刀姿跟姿態、平衡感等等都經過調整,還有基於實用考量在鎺元減少燒刃面積等等各種創意與巧思。
這回是我頭一次親眼見到「山姥切國廣」,固然因為知道是備前長義的仿刀,有先入概念,不過看到瞬間就覺得「是長義!」。
在仿品之中,有些刀就算看很久還是不知道它的本歌是誰作的。然而「山姥切國廣」的創作概念不離長義作風,且比起單一刃文,全體的氣氛非常像長義,會讓觀賞者聯想到本歌長義。以仿品的角度看也是非常優秀。
https://twitter.com/tsuruginoya/status/8322412858429...
由於長義是經過磨上(改短)的刀,相對於保持原有長度的國廣,刀身平衡感不太相同。
兩把刀都是先反り(從刀的中半段之後開始彎曲),但開始強烈彎曲的起始點不同(參見紅色箭頭)
國廣:整把刀身都有彎曲,連刀莖也不例外,刀根部的形狀十分有力道
長義:刀鋒端彎曲強烈,但下半部幾乎沒有彎曲,刀根部是直的,相對於刀鋒端,刀柄端很細※,因此感覺較無力。
仿刀山姥切國廣是仿造經過大磨上的大太刀製作,雖然是先返,但經過調整,把增強彎曲的起始點往下調,前端彎曲程度減弱、整體包括刀莖都帶有曲線,因此刀身平衡感佳。
但推主也說,這不分好壞,純粹是個人喜好的問題,也會有人覺得本作長義在前端強烈彎曲的姿態比較有魄力。
https://twitter.com/tsuruginoya/status/8325787063966...
https://twitter.com/tsuruginoya/status/8325788448633...
國廣:刀鋒面積較大(有名的大切先),弧線比較瘦
長義:刀鋒面積稍小一些,弧線較胖
兩者弧線雖然不同,樋先(刀身凹槽的末端點)卻一模一樣。
https://twitter.com/tsuruginoya/status/8325855500874...
國廣:保持原本姿態,因此刀莖也有彎曲,感覺較有力道
長義:彎曲變淺,較無力
https://twitter.com/tsuruginoya/status/8325923910391...
皆為天正18年,山姥切國廣切二月,本作長義切5月三日
國廣:字體較僵硬,相對於刀莖空間,銘字顯得有些小,文字轉折分明,一刀一刀刻下去的僵硬感,算是國廣平常銘文的風格。
長義:字體較流暢,雖然要把很多字擠在小小區域中,甚至切到棒樋的凹槽區域,字跡卻十分流暢,可以說是在國廣的銘字中最棒的字跡。
註:由於粹火時燒刃土塗布厚薄,刃區薄塗造成"燒刀",這部分硬脆,有利於砍物卻較容易在受到衝擊時折斷,刃區後方的棟區則採取厚塗,使鋼材在焠火後較軟,可輔助硬脆的燒刃區,讓整把刀較不易折斷。
https://twitter.com/tsuruginoya/status/8379840622539...
https://twitter.com/tsuruginoya/status/8379951210438...
全體燒刃很高(指燒刃面積很大),比較高的地方甚至燒到鎬線上。
然而在下方接近刀莖的部分,燒刀線急速降低(面積變小)。
這是實用考量,在刀劍的弱點鎺元(刀柄上方有金屬片的部分)減少燒刀面積,防止刀被敵人從鎺元折斷。
室町時代後期的刀會基於實用性考量,在鎺元部分減少燒刀面積以保護弱點。
https://twitter.com/tsuruginoya/status/8380096300977...
由於是大太刀改短,原本的刀身中~下半部變成現在的鎺元,所以刃文跟刀身其他地方一樣,有很高的燒刀
兩把刀鎺元至刀莖處放大圖
https://twitter.com/tsuruginoya/status/8380099088847...
兩刀比較
https://twitter.com/tsuruginoya/status/8362172214834...
逼切分裂成小塊的設計可以參照這個刃文line貼圖
https://twitter.com/tsuruginoya/status/8372919482599...
https://twitter.com/tsuruginoya/status/8372921538983...
山姥切國廣也有這種像是繡球花般的團塊,或許就是仿照長義作風。紅色筆畫圈起來的就是一個團塊
因為很重要,還是要粗體字重複一下。
出自同一刀匠之手的銘文卻相當不同,銘文優雅流暢的長義,與字體不跟著空間放大、一板一眼筆畫剛直的國廣。
身姿的差異也很有趣,國廣整體
粗勇力道強勁而均勻,長義則是優雅、先返極度強烈充滿魄力。つるぎの屋覺得像,京博則是說沒有非常相似這點呈現了過去認為仿刀並非複製品的觀念。畢竟沒有直接提到這件事的史料,加上個人藏的刀劍其他人常常也只能看押型聞香,所以後來翻盤不是完全沒可能。本科介紹中那句「写しであると言われている山姥切国広」我覺得是神迴避
也可能是我多心1.我不是業界人士,欠缺專業視角
2.我不是日本的業界人士,無法接觸足量夠深入的情報
3.我不是日本人,那不是我的文化跟財產,這事我無權置喙
所以雖然不是百分之百認為一定是仿刀絕對不會錯,但也不會認為它「不是仿刀」。因為就算不提資格論,我也沒有足夠的資訊與專業素養去下判斷。就照普遍說法來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