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Nick0656
好奇
Mon, Oct 29, 2018 1:54 PM
Mon, Oct 29, 2018 3:15 PM
7
1
memo
ಠ_ಠ - #1611想問各位有沒有類似,吊橋效應、斯德哥爾摩症候群、道德羅盤....等等,這種看起來很...
經驗主義
理性
掰噗~
@baipu
好奇
Mon, Oct 29, 2018 1:54 PM
是嗎?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Nick0656
說
Mon, Oct 29, 2018 1:57 PM
[XD] 歷屆最佳簽名檔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Nick0656
說
Mon, Oct 29, 2018 2:04 PM
@punkmodu - 【遊戲劇本的菜比八雜談】我是突然踏上遊戲編劇之路的社畜希比基只是個菜比八,但想分...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Nick0656
說
Mon, Oct 29, 2018 2:08 PM
新巴西總統波索納洛立場親台反中 北京出手急欲拉攏 | 國際 | 新頭殼 Newtalk
//波索納洛也公開反對將國營巴西電力公司(Eletrobras)部分資產私有化的計畫,擔心會被中國買家得標。//
Zhongjing Liu | 劉仲敬 on Twitter
//實用主義者不是不講道德的人,而是相信抽象原理解決不了具體問題的人。//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Nick0656
說
Mon, Oct 29, 2018 2:12 PM
Zhongjing Liu | 劉仲敬 on Twitter
//教育權是認同的主要戰場。認同是利益的基礎,大於利益。
世俗共同體的基礎,包括社會主義和國族主義,都在公立學校。//
(嚼嚼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Nick0656
說
Mon, Oct 29, 2018 2:14 PM
//抽象和教條的左右或主義,如果不考慮它們對具體共同體的建構或解構作用,是沒有什麼意義的。
同樣的教條在其發源地是建構因素,在其他地方很可能變成解構因素。//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Nick0656
說
Mon, Oct 29, 2018 2:14 PM
[問題] 飛機上WIFI玩FGO跑的動嗎?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Nick0656
說
Mon, Oct 29, 2018 2:45 PM
英國史答問 – Zhongjing Liu | 劉仲敬 – Medium
//蘇格蘭啓蒙運動的「有限理性」是一種經驗主義的概念,源於傳統的長期演變;經驗知識來源於達爾文式近乎盲目的環境淘汰和選擇,適應性高度依賴於其所以產生的歷史路徑。【Donald W. Livingston, On Hume’s Conservatism】
大陸啓蒙運動的「絕對理性」是一種笛卡爾式、甚至柏拉圖式的概念。理性自身就是萬物的尺度。這種概念是新柏拉圖主義和天主教客觀理性論的延續(即使啓蒙哲學家在政治上反對天主教會)。//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Nick0656
說
Mon, Oct 29, 2018 2:46 PM
//「一切從經驗而來的推論都是習慣的結果,而不是運用理性的結果。」
【休謨,《人類理解研究》,呂大吉 譯,商務印書館,北京,1999,第37頁】//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Nick0656
說
Mon, Oct 29, 2018 2:47 PM
//從休謨的哲學觀就可以推出:歷史本來就是經驗知識和習慣積累的最大寶庫。
在理性和因果關係可以信賴的前提下,人類還可以通過笛卡爾式演繹、無需歷史經驗而推理出正確的答案。
但是,既然理性和因果關係都不足恃,歷史經驗就是人類智慧的唯一寶庫。
可見,經驗主義的內在邏輯很容易導向保守主義。英國人的保守性格和他們的哲學傳統是頗有關係的。//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Nick0656
說
Mon, Oct 29, 2018 2:47 PM
//相反,對伏爾泰和法國啓蒙作家而言:理性是普遍而客觀的尺度。
歷史經驗是一系列偏見和惡行的匯集,他著書的目的(特別是《風俗論》)就是:用理性的光明重新審視過去的種種弊端,間接支持未來的進步改良。
普遍理性的內在邏輯很容易導向全面變革、與過去決裂的激進主義。法國人的激進同樣與歐洲大陸的哲學傳統有關。//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Nick0656
說
Mon, Oct 29, 2018 2:49 PM
Mon, Oct 29, 2018 2:49 PM
//12、能不能請您就休謨在英帝國史學傳統以及整個歐洲的世界史傳統中的地位作個總體性的評價?
休謨的遺產就是蘇格蘭歷史學派及其經濟進步觀。
這一套理念實際上已經滲入英國和全世界的史學傳統。現在,不考慮經濟的歷史後果,已經不可能著史了。在英國,他的憲法史實際上構成了以後同類研究和國民意識的正統;但在英語世界以外幾乎無人效法(泰納是一個異數)。
這主要是英國憲制特殊性的問題;經驗主義的傳統最難模仿,理性主義則很容易變成普世原理。
//
(苦笑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Nick0656
說
Mon, Oct 29, 2018 2:52 PM
Mon, Oct 29, 2018 2:52 PM
//4、為什麼現在很少有如此傑出的寫史者?
這不是個人問題,而且文明發展進入冬季,社會結構扁平化的結果。休謨、吉本這樣「為學術而生」的博雅之士(就是英國工黨和極左派想消滅的對象)漸漸消失;「靠學術吃飯」的職業學術人取而代之(學術無產者只關心個人計件工資,不會關心老闆和企業產品的長期聲譽)。
文藝復興到十九世紀的歐洲,對應於春秋時代的東亞。
這個問題等於:為什麼商代以前和漢代以後再也沒有諸子百家?
//
(嚼嚼)
很多東西當初看不懂,都要等到之後才發現?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Nick0656
說
Mon, Oct 29, 2018 2:53 PM
劉仲敬┃何謂國民 – 左右觀察 – Medium
//提問人:
您的體系中經常提到人的勇氣和德行,歷史行為主體的德行以及歷史當中神秘的法則。
這種不是非常看得起實證主義的一種神秘主義的傾向或者背景
,有什麼您個人方面的原因嗎?比如知識體系或者經歷上的原因。//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Nick0656
說
Mon, Oct 29, 2018 2:54 PM
Mon, Oct 29, 2018 2:56 PM
//劉仲敬:
這種東西很難說是神秘主義。
所謂的神秘法則,是指這樣一種東西,它實際上跟中世紀所謂的神意秩序是差不多的東西,它包含的是這樣一種意思,就是說,上帝創造這個世界,他是有規律的,但是我們沒有辦法充分認識到這個規律。
因為我們只是人,而人的能力和理性都是非常有限度的。
我們認識不到規律的存在,不代表規律是不存在的。
僅僅是因為世界是上帝創造的這個事實,就足以使我們斷定,規律一定是存在的。不會因為我們發現不了,或者是不能完全發現而否認。所謂的神秘法則就是這個意思。//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Nick0656
說
Mon, Oct 29, 2018 2:54 PM
//並不是指它是以某種蘇菲教之類的神秘體驗或者天人合一的方法去體驗。
它恰好相反。中世紀的意思就是說,你可以在各地方共同體的宗族習慣中間,發現普遍的神意秩序。神意秩序是普遍的,但是比如說,愛爾蘭人或者蘇格蘭人的習慣法是具體的,但是你仍然有可能通過具體的習慣法發現整體的神意秩序,//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Nick0656
說
Mon, Oct 29, 2018 2:55 PM
Mon, Oct 29, 2018 2:55 PM
//實際上這就是愛德華·柯克的說法,他說,普通法為什麼代表人類的普遍理性呢,恰好就是因為他是習慣法的記錄,因此它經過歷代明王、賢人和哲人反復的實驗,在這種達爾文式的探索中間,一次又一次的淘汰了不合理的成分,保留了合理的成分,
所以經過這種達爾文式的淘汰產生出來的這種普通法,恰恰就是人類最普遍理性的體現,它能夠最好的體現出神意秩序。這就是我所說的神秘法則的意義。
之所以它是神秘的,就是因為它畢竟是人類理性不能充分認識的東西,但是理性又是人類唯一所有的東西,
所以你必須在不能充分認識的情況下,通過一種經驗式的、演化論式的思判方法,去發現你能夠發現的那些東西。
//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Nick0656
說
Mon, Oct 29, 2018 2:58 PM
Mon, Oct 29, 2018 3:01 PM
@Nick0656 - //社群主義(英語:communitarianism)是一種提倡民主卻與個人主義...
//社群主義(英語:communitarianism)是一種
提倡民主卻與個人主義、自由主義對立
的政治哲學,//
從「卻」這個字可以理解,這位寫wiki解釋的人並不是一位經驗主義者;相反地,他應該是一位比較接近於大陸啟蒙、伏爾泰這種進步思維的人。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Nick0656
說
Mon, Oct 29, 2018 3:02 PM
他沒有辦法理解,為什麼支持民主卻不支持個人的解放自由。在他看來,這兩者都是普世價值?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Nick0656
說
Mon, Oct 29, 2018 3:04 PM
//理性是,而且應當是熱情的奴隸,除了為熱情服務之外,它無法擔當任何其它工作。
Reason is, and ought only to be the slave of the passions, and can never pretend to any other office than to serve and obey them.//
翻譯版本參考:
理性是熱情的奴隸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Nick0656
說
Mon, Oct 29, 2018 3:10 PM
Mon, Oct 29, 2018 3:12 PM
個人翻譯:
「理性」本身就不客觀中立,「理性」本身就是一種歧視。
當某人試圖用「理性」來擊敗他人、來抬高自己的論述基礎時,我認為我們可以合理地懷疑,這位某人其實應該是以一股激情在行事。
也就是說,他早已不「理性」客觀了。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Nick0656
說
Mon, Oct 29, 2018 3:16 PM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導讀
//
對照一些心理學研究,海德特發現理性論有一些不合事實的預設。
例如,如果道德仰賴的是理性認知的能力,那在受試者執行需要大量理性認知能力的工作的同時,他們做道德判斷的效能應該會下降。然而相關實驗顯示這不是事實。這讓海德特開始思考:
或許道德判斷仰賴的並不是理性推理這類思考,而是某些「自動化」程序,例如直覺和情緒。
海德發現道德判斷和理性思慮確實很不一樣。就像我們只要幾秒鐘的時間,就可以對剛認識的人產生好壞印象,我們在意識到自己面對的情境或行為時,就已經直覺地下了道德判斷。當然,若事後被質問為何做出那些判斷,我們還是說得出理由,不過一些實驗的結果指出,
這些理由很大一部份真的只是我們為自己先前的判斷找的理由。
//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Nick0656
說
Mon, Oct 29, 2018 3:17 PM
Mon, Oct 29, 2018 3:19 PM
//理性論者預設思慮先於道德判斷,並相信更好的思慮能力會改善判斷。
海德特的看法與此相反:「直覺先來,策略推理後到」
,人們幾乎總是先站到某個立場上,才開始構思可以為自己辯護的理由。//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Nick0656
說
Mon, Oct 29, 2018 3:18 PM
//當然,這並不表示我們不需要理性和邏輯了。
海德特認為,這些發現的珍貴之處,在於讓我們更了解自己和其他人是如何做決定,並進一步研發更有效率、更正確的社會討論以及改善道德的方案。
例如,當我們知道直覺先於理性,也知道當自己站上某個立場,就會因此更不容易察覺反對這個立場的證據,我們就會知道要朝哪個方面謹慎,才能讓自己的看法盡量建立在客觀事實上,以促進跟立場相異者的溝通。//
(抱歉,又一次拖出來
鞭屍
)
你可以看出,朱家安,以及眾多理性主義者在這邊立刻犯下了他們自己所提的錯誤。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Nick0656
說
Mon, Oct 29, 2018 3:24 PM
Mon, Oct 29, 2018 4:03 PM
如果是一位真正「理性」的人,那在得到海德特發現的證據之後,所做的第一件事應該是
捨棄理性的優先地位
;而非繼續死抱著理性、甚至是試圖用理性去修正自己的
直覺
,去接近不知道哪來的「客觀」。
因為海德特的研究已經發現,人們習慣立刻站到某個立場上。
而朱家安
以為不該如此
;但我卻看到,他的「以為」,本身即是已經站到了一個立場上,縱使這個立場就叫做「理性」。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Nick0656
說
Mon, Oct 29, 2018 3:28 PM
Mon, Oct 29, 2018 3:28 PM
「以為理性優於不理性」這件事本身,就是不理性的?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Nick0656
說
Mon, Oct 29, 2018 3:32 PM
Mon, Oct 29, 2018 3:32 PM
(從巴西總統當選的一篇文章延伸到這裡的我也真是...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Nick0656
說
Mon, Oct 29, 2018 3:46 PM
Mon, Oct 29, 2018 3:55 PM
嗯哼反正都寫了這麼多,那順便解釋下好了:
我
之前提過
,保守主義是反對「看得見的手」的,所以理論上保守主義應該是反對國營、支持民營的。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Nick0656
說
Mon, Oct 29, 2018 3:51 PM
Mon, Oct 29, 2018 3:55 PM
但我也有
另外說過
,「保守主義,或者說,經驗主義在某些地方看似是極其矛盾的。」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Nick0656
說
Mon, Oct 29, 2018 3:55 PM
Mon, Oct 29, 2018 3:56 PM
如果是習慣依據抽象原則的人,肯定會以為既然保守主義主張反對國營、支持民營,那麼在巴西這件事上想必也會持同樣立場,錯了。
保守主義、經驗主義之所以難以被理性所理解,(某方面來說可能)就是在於這點:
//實用主義者不是不講道德的人,而是相信抽象原理解決不了具體問題的人。//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Nick0656
說
Mon, Oct 29, 2018 3:57 PM
在這件事上,保守主義我猜測應該會支持這位的意見,反對開放私有化。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Nick0656
說
Mon, Oct 29, 2018 3:59 PM
Mon, Oct 29, 2018 4:04 PM
這不是雙重標準、前後立場不一,這只是單純依據具體事例作判斷而已。
而且這樣才是保守、經驗主義。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Nick0656
說
Mon, Oct 29, 2018 4:06 PM
順帶一提噗首那個偷偷說提到的名詞我看過好多呀(默
而且我基本上都知道內容...(
是否太閒?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Nick0656
說
Sat, Feb 6, 2021 6:37 AM
https://www.lzjscript.com/...
載入新的回覆
經驗主義 理性
世俗共同體的基礎,包括社會主義和國族主義,都在公立學校。//
(嚼嚼
同樣的教條在其發源地是建構因素,在其他地方很可能變成解構因素。//
大陸啓蒙運動的「絕對理性」是一種笛卡爾式、甚至柏拉圖式的概念。理性自身就是萬物的尺度。這種概念是新柏拉圖主義和天主教客觀理性論的延續(即使啓蒙哲學家在政治上反對天主教會)。//
【休謨,《人類理解研究》,呂大吉 譯,商務印書館,北京,1999,第37頁】//
在理性和因果關係可以信賴的前提下,人類還可以通過笛卡爾式演繹、無需歷史經驗而推理出正確的答案。但是,既然理性和因果關係都不足恃,歷史經驗就是人類智慧的唯一寶庫。
可見,經驗主義的內在邏輯很容易導向保守主義。英國人的保守性格和他們的哲學傳統是頗有關係的。//
歷史經驗是一系列偏見和惡行的匯集,他著書的目的(特別是《風俗論》)就是:用理性的光明重新審視過去的種種弊端,間接支持未來的進步改良。
普遍理性的內在邏輯很容易導向全面變革、與過去決裂的激進主義。法國人的激進同樣與歐洲大陸的哲學傳統有關。//
休謨的遺產就是蘇格蘭歷史學派及其經濟進步觀。
這一套理念實際上已經滲入英國和全世界的史學傳統。現在,不考慮經濟的歷史後果,已經不可能著史了。在英國,他的憲法史實際上構成了以後同類研究和國民意識的正統;但在英語世界以外幾乎無人效法(泰納是一個異數)。這主要是英國憲制特殊性的問題;經驗主義的傳統最難模仿,理性主義則很容易變成普世原理。//
(苦笑
這不是個人問題,而且文明發展進入冬季,社會結構扁平化的結果。休謨、吉本這樣「為學術而生」的博雅之士(就是英國工黨和極左派想消滅的對象)漸漸消失;「靠學術吃飯」的職業學術人取而代之(學術無產者只關心個人計件工資,不會關心老闆和企業產品的長期聲譽)。
文藝復興到十九世紀的歐洲,對應於春秋時代的東亞。這個問題等於:為什麼商代以前和漢代以後再也沒有諸子百家?//
(嚼嚼)
很多東西當初看不懂,都要等到之後才發現?
//提問人:
您的體系中經常提到人的勇氣和德行,歷史行為主體的德行以及歷史當中神秘的法則。
這種不是非常看得起實證主義的一種神秘主義的傾向或者背景,有什麼您個人方面的原因嗎?比如知識體系或者經歷上的原因。//
這種東西很難說是神秘主義。
所謂的神秘法則,是指這樣一種東西,它實際上跟中世紀所謂的神意秩序是差不多的東西,它包含的是這樣一種意思,就是說,上帝創造這個世界,他是有規律的,但是我們沒有辦法充分認識到這個規律。
因為我們只是人,而人的能力和理性都是非常有限度的。
我們認識不到規律的存在,不代表規律是不存在的。僅僅是因為世界是上帝創造的這個事實,就足以使我們斷定,規律一定是存在的。不會因為我們發現不了,或者是不能完全發現而否認。所謂的神秘法則就是這個意思。//
它恰好相反。中世紀的意思就是說,你可以在各地方共同體的宗族習慣中間,發現普遍的神意秩序。神意秩序是普遍的,但是比如說,愛爾蘭人或者蘇格蘭人的習慣法是具體的,但是你仍然有可能通過具體的習慣法發現整體的神意秩序,//
之所以它是神秘的,就是因為它畢竟是人類理性不能充分認識的東西,但是理性又是人類唯一所有的東西,所以你必須在不能充分認識的情況下,通過一種經驗式的、演化論式的思判方法,去發現你能夠發現的那些東西。//
從「卻」這個字可以理解,這位寫wiki解釋的人並不是一位經驗主義者;相反地,他應該是一位比較接近於大陸啟蒙、伏爾泰這種進步思維的人。
Reason is, and ought only to be the slave of the passions, and can never pretend to any other office than to serve and obey them.//
翻譯版本參考:
理性是熱情的奴隸
「理性」本身就不客觀中立,「理性」本身就是一種歧視。
當某人試圖用「理性」來擊敗他人、來抬高自己的論述基礎時,我認為我們可以合理地懷疑,這位某人其實應該是以一股激情在行事。
也就是說,他早已不「理性」客觀了。
例如,如果道德仰賴的是理性認知的能力,那在受試者執行需要大量理性認知能力的工作的同時,他們做道德判斷的效能應該會下降。然而相關實驗顯示這不是事實。這讓海德特開始思考:或許道德判斷仰賴的並不是理性推理這類思考,而是某些「自動化」程序,例如直覺和情緒。
海德發現道德判斷和理性思慮確實很不一樣。就像我們只要幾秒鐘的時間,就可以對剛認識的人產生好壞印象,我們在意識到自己面對的情境或行為時,就已經直覺地下了道德判斷。當然,若事後被質問為何做出那些判斷,我們還是說得出理由,不過一些實驗的結果指出,這些理由很大一部份真的只是我們為自己先前的判斷找的理由。//
海德特的看法與此相反:「直覺先來,策略推理後到」,人們幾乎總是先站到某個立場上,才開始構思可以為自己辯護的理由。//
海德特認為,這些發現的珍貴之處,在於讓我們更了解自己和其他人是如何做決定,並進一步研發更有效率、更正確的社會討論以及改善道德的方案。
例如,當我們知道直覺先於理性,也知道當自己站上某個立場,就會因此更不容易察覺反對這個立場的證據,我們就會知道要朝哪個方面謹慎,才能讓自己的看法盡量建立在客觀事實上,以促進跟立場相異者的溝通。//
(抱歉,又一次拖出來
鞭屍)你可以看出,朱家安,以及眾多理性主義者在這邊立刻犯下了他們自己所提的錯誤。
因為海德特的研究已經發現,人們習慣立刻站到某個立場上。
而朱家安以為不該如此;但我卻看到,他的「以為」,本身即是已經站到了一個立場上,縱使這個立場就叫做「理性」。
我之前提過,保守主義是反對「看得見的手」的,所以理論上保守主義應該是反對國營、支持民營的。
保守主義、經驗主義之所以難以被理性所理解,(某方面來說可能)就是在於這點:
//實用主義者不是不講道德的人,而是相信抽象原理解決不了具體問題的人。//
而且這樣才是保守、經驗主義。
而且我基本上都知道內容...(
是否太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