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桃/百樓
@spadequeen
Fri, Jul 13, 2018 2:46 PM
399
103
[感想]
《反社會人格者的告白》
,作者是名律師,在假名掩護下談論她作為反社會人格者的那些「沒有道德」的真心話,很簡單好懂
我很感謝作者願意出書,作者希望這本書可以讓人了解他們,而我對他們的觀感也確實有好轉(雖然還是負面的)
#不讀會死
反社會人格者的告白:善於操控人心、剝削弱點的天才,M.E.湯瑪士
墨桃/百樓
@spadequeen
Fri, Jul 13, 2018 2:48 PM
其實反社會人格相當常見,我很推薦所有人都可以先防患未然地先了解一下這群人XD 我個人覺得有些網路名人、甚至是噗浪名人也很像反社會人格者,這其實不令人意外,很多反社會人格者在社會上相當成功,這跟他們的特質有關
因為噗首那本書主要是談論作者她自己的真心話,我推薦可以先看看另外兩本談論反社會人格相關的書,會更有體會。
四%的人毫無良知,我該怎麼辦?
非典型力量:暗黑人格的正向發揮,不受束縛的心理超人
墨桃/百樓
@spadequeen
Fri, Jul 13, 2018 2:49 PM
以前寫過兩本書的比較,簡單來說,人格病態對於許多情感的感受性很弱,
像是同情心、罪惡感
,所以
他們很難跟社會普遍的道德觀產生共鳴
,他們可能會做出旁人認為很冷酷、很不近人情、很沒道德的決定,而如果你質問他們
「做這種事,難道你的良心不會痛嗎」
,他們會無法感同身受
這種特質是好是壞,兩本書的看法不太一樣,第一本偏向否定,第二本則認為這種「冷酷無情」,有時不算壞事
@spadequeen - [感想]《非典型力量:瘋癲的智慧、偏執的專注、冷酷的堅毅,暗黑人格的正向發揮...
墨桃/百樓
@spadequeen
Fri, Jul 13, 2018 2:50 PM
舉《暗黑人格》那本作者的朋友為例,應該就很好懂他們的"異常"XD
《暗黑人格》作者年輕時,和朋友A上同一堂課,老師很嚴格,朋友A在交報告當天請求作者借他作業,朋友A保證他一定不會全抄,老師不會發現的,作者勉為其難借給他
上課前作者打算把報告要回來時,發現
朋友A完完整整抄了他的報告,而且他還把作者的那份報告燒成了灰,丟在某校舍的垃圾桶。
最後朋友A安慰他"這就是人生啊",然後拿著抄好的那份報告去交作業了,作者最後沒作業可交
墨桃/百樓
@spadequeen
Fri, Jul 13, 2018 2:53 PM
Fri, Jul 13, 2018 2:53 PM
這種會讓一般人(例如我)覺得
"搞什麼?這太噁了吧"
的行為,就是個例子。而在寫噗首這本書的感想前,先談談我自己。
我的成長環境受到反社會人格者很深的毒害,我最初是因為想自救,也想救我的家人,所以開始想了解反社會人格
(但我不是專業人士喔! )
我最早看的是《4%的人毫無良知》這本書,看完後簡直豁然開朗。這幾年來,
因為我跟家人對反社會人格者有了心態和做法上的轉變,很明顯地,我的家人也過得比以往開心了
所以我真的非常建議所有人都可以事先了解,不一定要去攻擊,但可以做好準備,不受傷害
墨桃/百樓
@spadequeen
Fri, Jul 13, 2018 2:54 PM
坦白說,我至今仍沒辦法原諒反社會人格者。在看這本書前,其實我甚至不把他們當人看,因為我覺得沒有情感的人不應該算是人,只是披著人皮的某種東西。
看完噗首這本之後,我對反社會人格者惡劣到極點的印象回升了一些。雖然不至於到有好感、想要往來的地步,但
至少在我心中,他們已經變回人類了。
也許從-100分變成了-40分吧,有了很大的進步。
墨桃/百樓
@spadequeen
Fri, Jul 13, 2018 2:56 PM
甚至如果有些反社會人格者,像作者一樣經過了某些學習,不要想在我身上打主意的話,我們甚至可以達成互相利用的表面和平關係,彼此在這段關係中獲得一些好處,我認為我開始這麼想,已經是有進步了
(但是我仍舊不會信任他們,抱歉,這工作交給其他人吧)
至於作者提到,
就算是反社會人格也有情感需求
,這個我看完書之後也比較可以理解了。
墨桃/百樓
@spadequeen
Fri, Jul 13, 2018 2:58 PM
Fri, Jul 13, 2018 3:00 PM
那麼進入正題。直接舉兩個作者自己的親身經歷:
1.作者在家裡泳池發現一隻小負鼠溺水,她先是試圖溺死牠,最後想到水池已經髒了,殺不殺牠都一樣,而且不殺牠也會自己死,然後作者就丟著負鼠自生自滅,跑去玩了
墨桃/百樓
@spadequeen
Fri, Jul 13, 2018 3:00 PM
2.作者跟她其中一名哥哥吉姆年齡相近、感情很好,不過吉姆要跟她玩時,作者會他要付錢,大多數時候他哥會答應,因為他哥總是很怕她生氣。
而作者跟她大哥史考特攻擊性都很強,會一起打拳,在大哥暴走時,吉姆總是會幫作者擋大哥的拳頭。但大哥不暴走時,作者跟大哥史考特平常也會一起發明暴力遊戲,而吉姆通常不想加入,所以最後通常就是吉姆負責倒在地上,被作者和大哥毆打。
墨桃/百樓
@spadequeen
Fri, Jul 13, 2018 3:01 PM
作者說,也許一般人會以為他們殺小動物會有快感,不過其實她並沒有什麼情緒,她只是不受"良心譴責",當她覺得溺死負鼠比較方便,救牠則沒有好處,作者就會這麼做,她也不覺得這樣想有什麼問題,看著小動物垂死掙扎,她也沒有感受到同情心出現。
而關於她哥,作者提到她小時候對於哥哥吉姆被自己和大哥毆打,她的想法是
「我不想活得像吉姆這樣(窩囊)」
,她並沒有覺得自己跟大哥使用暴力是不對的,而是因為吉姆很軟弱
墨桃/百樓
@spadequeen
Fri, Jul 13, 2018 3:03 PM
在書中也可以常常在其他例子中,看到作者類似的想法,例如她會拿不屬於她的東西來轉賣賺錢,放性騷擾流言毀掉看不順眼的老師。或是破壞別人感情,例如故意叫喜歡她的男生,去跟暗戀那男生的女生約會,最後作者在那名女生的面前跟男生接吻,讓女生心碎,然後再甩掉男的,作者想法是:why not?
而對於傷害朋友,她的想法是,她覺得這些人在尋求她的傷害,作者有些話很有趣。
她說這些人喜歡被傷害,所以待在她身邊。她甚至有時懶得應付這些人想被傷害的需求。
墨桃/百樓
@spadequeen
Fri, Jul 13, 2018 3:05 PM
作者提到,她很喜歡毀滅人類,對權力很飢渴,想要可以任意塑造毀滅的權力,她也提到,反社會人格者會有自己偏好的獲得權力的方式,不過就算是她現在已經學會使用一些比較安全的方式,偶爾想要放縱時,可能也還是會想用一些方式去破壞別人,沒有特殊理由。
她形容毀滅跟建設一樣讓人喜悅。並比喻
就像是你偶爾突然會有衝動想戳朋友的死穴,或是聯合某個人來排擠別人,
她說她自己年輕時,對排擠別人樂此不疲。而且,
毀滅別人不犯法也很難證明,有益於自己身心,是否不道德或傷害別人,不是什麼重點,何況有時被毀滅的人自己也不會知道。
墨桃/百樓
@spadequeen
Fri, Jul 13, 2018 3:06 PM
Fri, Jul 13, 2018 3:07 PM
一般人可能會對這些例子皺眉,那大概就可以理解我為何對反社會人格的印象是-100分,我敢保證作者說的這些都是真的。真的會有人可以沒有理由栽贓、詆毀你,讓你背上債務,只因為好玩。而且可以幹這種事70、80年都還不消停。
然而我必須說,
看完作者的自白後,我反而覺得爽快多了,印象也微微上升了一些。
百樓.exe
@btxjmr
Fri, Jul 13, 2018 3:31 PM
Fri, Jul 13, 2018 3:32 PM
我個人對於真小人的好感,一直都比偽君子高。如果要我說,我可以接受有人懷有惡意,只要他夠坦蕩。至今為止,我遇到的反社會人格者大多令我生氣,他們會偽裝成一般人,利用話術跟裝可憐,而且對某些(ry)真的很有效。
(沒遇過這種人的,看完這三本書也可以感受一下,
反社會人格非常擅長找出對群眾有用的招術,最有用的就是裝可憐
)
百樓.exe
@btxjmr
Fri, Jul 13, 2018 3:34 PM
Fri, Jul 13, 2018 3:35 PM
裝完可憐後,這時就會有些(ry)對反社會人格深信不疑,相信他們絕不是故意傷人的,甚至是反過來指責其他人太過咄咄逼人。(有時這種自以為溫柔又中立,亂幫腔只想息事寧人的(ry),比反社會人格更讓我生氣)
據我親身經歷,只要身邊的人夠(ry),反社會人格可以把這個套路打上幾十年。
好,那麼作者為什麼反而讓我覺得還不錯呢?
1.她毫不掩飾,她就是覺得這麼做沒什麼不對
(當然這是因為她有假名掩護,作者也說她不敢真名現身,但她近年來也稍微透露自己的本性給身邊的人知道了)
2.她有在學習跟身邊的人產生雙贏的關係
百樓.exe
@btxjmr
Fri, Jul 13, 2018 3:38 PM
作者很小的時候就知道她跟身邊的人情緒反應不同,所以她會去模彷,然後演出
"正常人的反應"
。
舉例來說,作者以前在法學課程上,有時會有一些過去的悲慘案例,全班同學們就會陷入一陣難過,而作者完全無法理解別人為什麼要難過,她感覺到"我一定有什麼地方跟他們不一樣",後來又因為她跟一個人成功當上朋友,她開始覺得自己可以跟正常人建立關係,不過要靠著別人的反應,來修正自己的做法
作者偷看同學的日記,被排擠了,才"知道"這樣不可以,她也傷害很多人,例如朋友、男友,沒弄錯的話還讓自己丟了飯碗,然後她才比較摸索到可以做或不該做
百樓.exe
@btxjmr
Fri, Jul 13, 2018 3:40 PM
作者很常提到,她需要一個明確的準則跟她說什麼可以、什麼不行,因為她沒有辦法靠自己的情感去判斷。
很有趣的是,
作者算是蠻虔誠的教徒
,她上的還是宗教大學。
(作者有說大概因為是宗教大學,在學校裡行騙簡直輕鬆到不行,她會去偷別人腳踏車or拿遺失物中心的東西去變賣)
她說宗教蠻好的,
摩門教(如果我沒記錯)可以給她很明確的生活規範
,讓她知道一般人的道德(?)標準(她有沒有做到是一回事)
百樓.exe
@btxjmr
Fri, Jul 13, 2018 3:42 PM
如果有人看過《上帝的黑名單》這本書,我對裡面一位姦殺很多兒童的殺人犯落網時的話印象深刻
「如果我錯了,上帝應該會阻止我」
我高中時一直覺得這是殺人犯的推托之詞,有沒有錯你自己該知道吧,你一個好爸爸,怎麼會不知道姦殺別的兒童不可以,還要上帝來阻止你?
但我現在猜想,這個人或許是真的無法判斷。他們看到暴力、血腥畫面也不會有不適,甚至會覺得刺激,而正常人的某些情緒,例如罪惡感,他就是感受不到。
百樓.exe
@btxjmr
Fri, Jul 13, 2018 3:45 PM
我並不是要說,這些人一定會變成罪犯。
我同意作者說的,
一個人的行為是否符合社會規範,有沒有良心不是必要的。
所以不應該覺得反社會人格一定會犯罪,罪惡感不是做決策時的重要依據。
因為"正常人"也會因為情緒失控而犯罪。
這點我完全認同。
然而不要忘了,這只是討論「合法與否」的問題。作者也提到另一件事。
她還是會滿足毀滅他人的慾望,毀滅他人可不犯法。
另外作者也說,她自認的衝動、攻擊、不負責任的行為,如偷竊等,都是為了追求刺激。
百樓.exe
@btxjmr
Fri, Jul 13, 2018 3:48 PM
Fri, Jul 13, 2018 3:49 PM
不是每個人都會遇上連續殺人犯,但人人都有可能遇到毫無道德良知的同事、親人與鄰居,以我自己而言,我遇到的反社會人格,都是這種告不成的麻煩人物。根本沒有名目可告。
靠道德約束?如上所說,根本沒用。社會制裁有點效果,因為他們通常喜歡權力,剝奪他們權力會造成他們痛苦,但如果你跟他們之間沒有權力關係,例如你只是他鄰居,不是上司或同學,對他的收入或同儕關係沒影響,那就沒有什麼用。
百樓.exe
@btxjmr
Fri, Jul 13, 2018 3:48 PM
Fri, Jul 13, 2018 3:49 PM
作者直接說,他覺得幹壞事
"本來就有風險"
,被抓包是運氣或技巧不好,下次要改善,而沒被抓的話,她甚至會直接忘記自己幹過什麼事,因為她根本不放在心上。
她也看得出來,人們對她"沒有悔意"是很感冒的。只是她也不在乎。
百樓.exe
@btxjmr
Fri, Jul 13, 2018 3:54 PM
Fri, Jul 13, 2018 4:12 PM
而作者漸漸摸索出和一般人的相處方式,讓我多少覺得還是可以不用一竿子打死全部的反社會人格者。
如作者所說,因為他們是利益導向,當發現不要去毀滅某些人,會對自己比較有利時,他會漸漸可以選擇去做。社會病態或許永遠都不知道分寸在哪,所以只有嘗到惡果時才會學習。這本書講了蠻多作者太過火而失敗的人際關係經驗,讓他開始了解別人的底限在哪。
作者說,她近年來已經不太會用某些傷害行為,導致身邊的人離開她、或是丟了工作。
所以,我同意反社會人格是可以被訓練的,不論是跟一般人互動,或是在社會上不去犯罪,我還是很支持有社會支援,讓他們可以學會正確的反應,控制社會病態。
百樓.exe
@btxjmr
Fri, Jul 13, 2018 3:56 PM
Fri, Jul 13, 2018 4:02 PM
作者最後說,
一般人都喜歡「經營關係」,但不喜歡演戲,這兩者有什麼不一樣?
我其實還蠻同意這想法的,我並不期望反社會人格可以變成富有同理心的一般人,也不需要,如果他們演戲,我也可以演回去,這樣互相虛假的關係,對我來說並不是壞事。
反正我也不需要知道他們心裡在想啥。
百樓.exe
@btxjmr
Fri, Jul 13, 2018 4:00 PM
Fri, Jul 13, 2018 4:15 PM
但要讓反社會人格開始明白要"演戲",是需要讓他們踢到鐵板的。如果他們都沒遇上挫折,怎麼會有辦法意識到自己的做法有問題。
反正我個人可以接納反社會人格存在,前提是
1.不准動到我頭上
2.他們的支持者也不准動我
百樓.exe
@btxjmr
Fri, Jul 13, 2018 4:22 PM
有點睏了先這樣吧,最後用作者哥哥吉姆的例子收尾,作者說她跟大哥
有一天開始「突然發覺吉姆很脆弱,不能再打他」
,現在他們變成很擔心他這麼軟弱,如果不幫他買車買房,不幫他付貸款,他就會完蛋。
這是書中我覺得最有趣的轉變例子。我差點要以為作者有良心了,不過我仍舊認為,比起期待他們每個都這樣
「良心發現」
,直接給他鐵板吃是更實際的。因為作者目前的人生中,也不過就這麼一個良心覺醒的例子,其他都是靠經年累月被人排斥而學會相處的。
百樓.exe
@btxjmr
Fri, Jul 13, 2018 4:24 PM
Fri, Jul 13, 2018 4:28 PM
所以,我也不希望會有人得到的結論是「只要包容,這些人總有一天會變好、會悔過」。這種想法對我來說太鄉愿了,很可怕。
就我家遇到的例子來看,
當大家都包容、忍讓反社會人格者時,他可以70幾年都完全不反省。
有人受不了他而自殺,他可以說「怎麼他這麼不勇敢」?而不是去反省自己。
比起期待他改變,反而你真的硬起來讓這種人踢到鐵板,他發現無法繼續欺負你後,很快就改變做法了(笑)
百樓.exe
@btxjmr
Fri, Jul 13, 2018 4:35 PM
Fri, Jul 13, 2018 4:36 PM
總之看完本書,我覺得蠻好的,我對他們的心態也有所調整。當我不理解他們是怎樣的人時,我只能選擇完全排斥,但現在加上親身經歷,我大概知道要怎麼跟這種人相處了
弱肉強食,不用客氣。他也沒在跟你客氣的,你自己不吭聲乖乖被欺負,對他們來說也是剛好而已。
最後用我身邊看到的自殺例,給大家做個借鏡,這位死者生前被鼓勵要起來反抗反社會人格者時,回答:「我拿他沒辦法」。
而他死掉後得到的評語就是上面那句:
「怎麼他這麼不勇敢」?
事實證明,死諫是沒有用的。珍愛生命,勇敢保護自己吧。希望大家都能活得越來越開心XD
★露西★佛系★
@leouyeh
Fri, Jul 13, 2018 5:32 PM
我想知道洗腦書~
可以再多睡一下嗎?
@AntiaC
Fri, Jul 13, 2018 5:49 PM
到底是為什麼他們會覺得應該要幫吉米呀?
可以再多睡一下嗎?
@AntiaC
Fri, Jul 13, 2018 5:50 PM
請問他有提過他會喜歡怎樣的人嗎?除了對他有好處的人?
百樓.exe
@btxjmr
Fri, Jul 13, 2018 6:55 PM
Fri, Jul 13, 2018 6:56 PM
★露西★佛系★
:
已經好幾年前了,我那時好像看了兩三本,我再挖挖看,但我覺得可能沒有你想要的內容(?)
可以再多睡一下嗎?
: 作者沒提到,就只有說某個時候她跟大哥突然間就態度轉變了,所以我覺得要期待其他反社會人格發生這現象是不太現實的(?)
百樓.exe
@btxjmr
Fri, Jul 13, 2018 6:56 PM
你是說喜歡的性格或條件嗎?? 其實沒有特別提,大部分是著重在她跟人交往時的感受,例如說她以為自己可以跟一個人長久走下去之類的,不過有個很有趣的點,作者說她自己判斷別人是否反社會人格,會覺得用性向判斷蠻準的,她認為會堅持某種特定性向的人,通常不是反社會人格,反社會人格通常沒有那麼在乎性別這種事,刺激或是氣氛會更重要
作者自己也提到她的對象有男有女
墨閉關不能出門中
@bibo1409200
Fri, Jul 13, 2018 11:28 PM
個人倒是很想成為反社會人格,反社會人格很大的特質是會與社會融合,與他人相處異常良好!善於隱藏自己與他人相處>>優良社會人士!
百樓.exe
@btxjmr
Fri, Jul 13, 2018 11:42 PM
Fri, Jul 13, 2018 11:46 PM
墨閉關不能出門中
: 這個嘛XD,我有跟其他同樣被反社會人格害到的朋友討論過,其實再怎麼隱藏,身邊的人都會察覺到那股怪異的...XD" 而且我們都不會正面跟他們交鋒,而是私底下口耳相傳負評。
所以怎麼說呢... 就我遇到的反社會人格者中,他們身邊都沒什麼信任的人,也不被信任,永遠只有新朋友及不熟的粉絲會相信他們,但久了之後也會一個個離開。
百樓.exe
@btxjmr
Fri, Jul 13, 2018 11:45 PM
Fri, Jul 13, 2018 11:46 PM
這本書的作者也是這樣的,她自己總結時也說,身邊親密的人來來去去,她不知道她未來哪天是否可以建立一段稍微久一點的人際關係。只是她至少還有兄弟姐妹跟父母。也不算完全沒有跟社會的連結吧。
如果不期望人生中有深入的關係,但很希望自己可以功成名就的話,當一個反社會人格確實是蠻好的XD 以我個人而言,就不會想要這種人生了,雖然剝削別人一時間是蠻爽的XDD 也很容易踩著別人往上
可以再多睡一下嗎?
@AntiaC
Sat, Jul 14, 2018 7:10 AM
百樓.exe
請問你說的怪異感是怎樣呀?老實說噗主也是我第一個遇過有真的認識這種人的人,可以問問題好開心,真感謝
可以再多睡一下嗎?
@AntiaC
Sat, Jul 14, 2018 7:12 AM
百樓.exe
他自己也知道大家都會被他嚇跑,好奇他會難過嗎?因為無人可信也沒人要信他,但我猜他們可能對此無感所以也無所謂
可以再多睡一下嗎?
@AntiaC
Sat, Jul 14, 2018 7:13 AM
墨閉關不能出門中
我也想過一樣的事,因為什麼都不在乎人生多簡單呀
百樓.exe
@btxjmr
Sat, Jul 14, 2018 7:23 AM
Sat, Jul 14, 2018 7:24 AM
可以再多睡一下嗎?
: 他們可以模彷的一般人際互動都會看起來很正常,例如說生日會跟你祝賀,你說你家人死了他可能會說很難過、很擔心,撞到你會跟你道歉
但在其他沒有參考對象的部分,就會顯現他沒辦法同理的本質,例如說你窮到已經沒飯吃,他可能會說"那關我什麼事,生日禮物就只有你沒送,你怎麼可以沒送"。
或者是會為了抝到他要的結果,放流言抹黑別人,明明是自己的問題,但到處說別人欺負他
短期內幾乎都是他們會得手,不過長期累積就會人品引爆,身邊的人待不久
百樓.exe
@btxjmr
Sat, Jul 14, 2018 7:29 AM
我很懷疑他們是否真的知道自己的行為會嚇跑人,他們的問題正在於無法理解一般人在意的點(或是知道但不認同),本書作者也是這樣,你會看到他說他不知道為何不能直接拿走停在學校的腳踏車,它就放在那裡,又沒上鎖,我認識的人也會在各種抹黑栽贓後,可以立刻當沒事,我想他們大概不覺得那有什麼
至於會不會難過...看起來是會,但我很懷疑那跟一般人的難過是否相同,一般人可能是難過孤獨、失去,不過我懷疑反社會人格難過的是失去權力(無法繼續剝削),本書作者也是有提到她失去一些親密的人,不過我看不出來她的難過到底是哪一種XD
電子★九月販劍大師
@SouL2003
Sat, Jul 14, 2018 9:08 AM
當你的孩子是反社會者|MPlus
不知道可不可和這篇比對看看
Absurd✁CWTd1C34
@existnihil
說
Sat, Jul 14, 2018 10:08 AM
有點好奇作者說的反社會人格也有情感需求是類似什麼狀況(舉手
久常天星
@skyoftheworld
Sat, Jul 14, 2018 10:24 AM
像論語這種經典對反社會人格的人有幫助嗎?裡面都把做人處事的典範寫得很清楚。
百樓.exe
@btxjmr
Sat, Jul 14, 2018 11:06 AM
Sat, Jul 14, 2018 11:07 AM
電子★九月販劍大師
: 這篇有看過! 跟《4%》那本的立場比較接近,我個人也認為一定不是每個反社會人格都會"想要"跟一般人共處,或者是改變他們的行為,所以對我來說就是防備他們,閃遠點XD" 我頂多做到不去攻擊他們而已
久常天星
: 依本書作者的說法,人的社交可能性成千上萬,準則和模仿都只能做到某種程度。我自己的觀察也類似如此,平常的時候看起來都很像一般人,但在某些地方會反應怪怪的。 不過作者也有說,她的家庭跟宗教協助她建立了一些基本的價值觀,不至於完全行為走偏。(所以我想多少還是有幫助的)
百樓.exe
@btxjmr
Sat, Jul 14, 2018 11:11 AM
Absurd✁CWTd1C34
: 就是作者也會寫到她被排擠,或是她覺得兄弟姐妹之間很緊密、很好(同時她也會寫到瞧不起某些姐妹就是了
),也會在想她或許可以跟某個人一輩子走下去(後來都沒有)
作者倒沒有特別強調她也有感情,就我看來她的情感表達也很妙(至少我是無法理解她真的想要愛,還是純粹需要一個很親密、可以屬於她的人),不過我覺得她是有某個程度的人際關係需求的,或許包括掌控跟破壞
可以再多睡一下嗎?
@AntiaC
Sat, Jul 14, 2018 11:30 AM
百樓.exe
很合理,看你寫的和我看過的總結起來,他們最愛的是權利,但若沒有別人可以使用,那等於沒有權利
百樓.exe
@btxjmr
Sat, Jul 14, 2018 5:50 PM
可以再多睡一下嗎?
: 對,所以我到現在還是不太清楚他們的情感需求到底是什麼
只能相信作者是真的對家人有愛了,但我遇到的例子對家人又很殘忍,所以我想大概不是每個反社會人格都一樣
可以再多睡一下嗎?
@AntiaC
Sat, Jul 14, 2018 7:22 PM
百樓.exe
這些人所謂的愛可能也跟一般不同吧,不曉得你看不看美劇,最近有部叫做Killing Eve,裡面就有個角色感覺就是不受任何控制的反社會人格者的樣子,我想當然比現實誇張啦,但我覺得他有演出很多書裡說到的特點
百樓.exe
@btxjmr
Mon, Apr 6, 2020 12:43 PM
這噗浮上來所以補個按讚
LikeCoin - Reinventing the Like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
如不嫌棄請幫我點5下Like
!(需使用FB或google、twitter等社群網站帳號)
likecoin
基金會將會給予創作者回饋,感謝你的喜歡
載入新的回覆
我很感謝作者願意出書,作者希望這本書可以讓人了解他們,而我對他們的觀感也確實有好轉(雖然還是負面的)
#不讀會死
因為噗首那本書主要是談論作者她自己的真心話,我推薦可以先看看另外兩本談論反社會人格相關的書,會更有體會。
四%的人毫無良知,我該怎麼辦?
非典型力量:暗黑人格的正向發揮,不受束縛的心理超人
這種特質是好是壞,兩本書的看法不太一樣,第一本偏向否定,第二本則認為這種「冷酷無情」,有時不算壞事
《暗黑人格》作者年輕時,和朋友A上同一堂課,老師很嚴格,朋友A在交報告當天請求作者借他作業,朋友A保證他一定不會全抄,老師不會發現的,作者勉為其難借給他
上課前作者打算把報告要回來時,發現朋友A完完整整抄了他的報告,而且他還把作者的那份報告燒成了灰,丟在某校舍的垃圾桶。
最後朋友A安慰他"這就是人生啊",然後拿著抄好的那份報告去交作業了,作者最後沒作業可交
我的成長環境受到反社會人格者很深的毒害,我最初是因為想自救,也想救我的家人,所以開始想了解反社會人格 (但我不是專業人士喔! )
我最早看的是《4%的人毫無良知》這本書,看完後簡直豁然開朗。這幾年來,因為我跟家人對反社會人格者有了心態和做法上的轉變,很明顯地,我的家人也過得比以往開心了
所以我真的非常建議所有人都可以事先了解,不一定要去攻擊,但可以做好準備,不受傷害
看完噗首這本之後,我對反社會人格者惡劣到極點的印象回升了一些。雖然不至於到有好感、想要往來的地步,但至少在我心中,他們已經變回人類了。也許從-100分變成了-40分吧,有了很大的進步。
(但是我仍舊不會信任他們,抱歉,這工作交給其他人吧)至於作者提到,就算是反社會人格也有情感需求,這個我看完書之後也比較可以理解了。
1.作者在家裡泳池發現一隻小負鼠溺水,她先是試圖溺死牠,最後想到水池已經髒了,殺不殺牠都一樣,而且不殺牠也會自己死,然後作者就丟著負鼠自生自滅,跑去玩了
而作者跟她大哥史考特攻擊性都很強,會一起打拳,在大哥暴走時,吉姆總是會幫作者擋大哥的拳頭。但大哥不暴走時,作者跟大哥史考特平常也會一起發明暴力遊戲,而吉姆通常不想加入,所以最後通常就是吉姆負責倒在地上,被作者和大哥毆打。
而關於她哥,作者提到她小時候對於哥哥吉姆被自己和大哥毆打,她的想法是「我不想活得像吉姆這樣(窩囊)」,她並沒有覺得自己跟大哥使用暴力是不對的,而是因為吉姆很軟弱
而對於傷害朋友,她的想法是,她覺得這些人在尋求她的傷害,作者有些話很有趣。她說這些人喜歡被傷害,所以待在她身邊。她甚至有時懶得應付這些人想被傷害的需求。
她形容毀滅跟建設一樣讓人喜悅。並比喻就像是你偶爾突然會有衝動想戳朋友的死穴,或是聯合某個人來排擠別人,她說她自己年輕時,對排擠別人樂此不疲。而且,毀滅別人不犯法也很難證明,有益於自己身心,是否不道德或傷害別人,不是什麼重點,何況有時被毀滅的人自己也不會知道。
然而我必須說,看完作者的自白後,我反而覺得爽快多了,印象也微微上升了一些。
(沒遇過這種人的,看完這三本書也可以感受一下,反社會人格非常擅長找出對群眾有用的招術,最有用的就是裝可憐)
據我親身經歷,只要身邊的人夠(ry),反社會人格可以把這個套路打上幾十年。
好,那麼作者為什麼反而讓我覺得還不錯呢?
1.她毫不掩飾,她就是覺得這麼做沒什麼不對
(當然這是因為她有假名掩護,作者也說她不敢真名現身,但她近年來也稍微透露自己的本性給身邊的人知道了)
2.她有在學習跟身邊的人產生雙贏的關係
舉例來說,作者以前在法學課程上,有時會有一些過去的悲慘案例,全班同學們就會陷入一陣難過,而作者完全無法理解別人為什麼要難過,她感覺到"我一定有什麼地方跟他們不一樣",後來又因為她跟一個人成功當上朋友,她開始覺得自己可以跟正常人建立關係,不過要靠著別人的反應,來修正自己的做法
作者偷看同學的日記,被排擠了,才"知道"這樣不可以,她也傷害很多人,例如朋友、男友,沒弄錯的話還讓自己丟了飯碗,然後她才比較摸索到可以做或不該做
很有趣的是,作者算是蠻虔誠的教徒,她上的還是宗教大學。
(作者有說大概因為是宗教大學,在學校裡行騙簡直輕鬆到不行,她會去偷別人腳踏車or拿遺失物中心的東西去變賣)她說宗教蠻好的,摩門教(如果我沒記錯)可以給她很明確的生活規範,讓她知道一般人的道德(?)標準(她有沒有做到是一回事)
「如果我錯了,上帝應該會阻止我」
我高中時一直覺得這是殺人犯的推托之詞,有沒有錯你自己該知道吧,你一個好爸爸,怎麼會不知道姦殺別的兒童不可以,還要上帝來阻止你?
但我現在猜想,這個人或許是真的無法判斷。他們看到暴力、血腥畫面也不會有不適,甚至會覺得刺激,而正常人的某些情緒,例如罪惡感,他就是感受不到。
我同意作者說的,一個人的行為是否符合社會規範,有沒有良心不是必要的。所以不應該覺得反社會人格一定會犯罪,罪惡感不是做決策時的重要依據。因為"正常人"也會因為情緒失控而犯罪。
這點我完全認同。
然而不要忘了,這只是討論「合法與否」的問題。作者也提到另一件事。
她還是會滿足毀滅他人的慾望,毀滅他人可不犯法。另外作者也說,她自認的衝動、攻擊、不負責任的行為,如偷竊等,都是為了追求刺激。
靠道德約束?如上所說,根本沒用。社會制裁有點效果,因為他們通常喜歡權力,剝奪他們權力會造成他們痛苦,但如果你跟他們之間沒有權力關係,例如你只是他鄰居,不是上司或同學,對他的收入或同儕關係沒影響,那就沒有什麼用。
她也看得出來,人們對她"沒有悔意"是很感冒的。只是她也不在乎。
如作者所說,因為他們是利益導向,當發現不要去毀滅某些人,會對自己比較有利時,他會漸漸可以選擇去做。社會病態或許永遠都不知道分寸在哪,所以只有嘗到惡果時才會學習。這本書講了蠻多作者太過火而失敗的人際關係經驗,讓他開始了解別人的底限在哪。作者說,她近年來已經不太會用某些傷害行為,導致身邊的人離開她、或是丟了工作。
所以,我同意反社會人格是可以被訓練的,不論是跟一般人互動,或是在社會上不去犯罪,我還是很支持有社會支援,讓他們可以學會正確的反應,控制社會病態。
我其實還蠻同意這想法的,我並不期望反社會人格可以變成富有同理心的一般人,也不需要,如果他們演戲,我也可以演回去,這樣互相虛假的關係,對我來說並不是壞事。
反正我也不需要知道他們心裡在想啥。
反正我個人可以接納反社會人格存在,前提是
1.不准動到我頭上
2.他們的支持者也不准動我
這是書中我覺得最有趣的轉變例子。我差點要以為作者有良心了,不過我仍舊認為,比起期待他們每個都這樣「良心發現」,直接給他鐵板吃是更實際的。因為作者目前的人生中,也不過就這麼一個良心覺醒的例子,其他都是靠經年累月被人排斥而學會相處的。
就我家遇到的例子來看,當大家都包容、忍讓反社會人格者時,他可以70幾年都完全不反省。有人受不了他而自殺,他可以說「怎麼他這麼不勇敢」?而不是去反省自己。
比起期待他改變,反而你真的硬起來讓這種人踢到鐵板,他發現無法繼續欺負你後,很快就改變做法了(笑)
弱肉強食,不用客氣。他也沒在跟你客氣的,你自己不吭聲乖乖被欺負,對他們來說也是剛好而已。
最後用我身邊看到的自殺例,給大家做個借鏡,這位死者生前被鼓勵要起來反抗反社會人格者時,回答:「我拿他沒辦法」。
而他死掉後得到的評語就是上面那句:「怎麼他這麼不勇敢」?
事實證明,死諫是沒有用的。珍愛生命,勇敢保護自己吧。希望大家都能活得越來越開心XD
我想知道洗腦書~可以再多睡一下嗎? : 作者沒提到,就只有說某個時候她跟大哥突然間就態度轉變了,所以我覺得要期待其他反社會人格發生這現象是不太現實的(?)
作者自己也提到她的對象有男有女
所以怎麼說呢... 就我遇到的反社會人格者中,他們身邊都沒什麼信任的人,也不被信任,永遠只有新朋友及不熟的粉絲會相信他們,但久了之後也會一個個離開。
如果不期望人生中有深入的關係,但很希望自己可以功成名就的話,當一個反社會人格確實是蠻好的XD 以我個人而言,就不會想要這種人生了,雖然剝削別人一時間是蠻爽的XDD 也很容易踩著別人往上
但在其他沒有參考對象的部分,就會顯現他沒辦法同理的本質,例如說你窮到已經沒飯吃,他可能會說"那關我什麼事,生日禮物就只有你沒送,你怎麼可以沒送"。
或者是會為了抝到他要的結果,放流言抹黑別人,明明是自己的問題,但到處說別人欺負他
短期內幾乎都是他們會得手,不過長期累積就會人品引爆,身邊的人待不久
至於會不會難過...看起來是會,但我很懷疑那跟一般人的難過是否相同,一般人可能是難過孤獨、失去,不過我懷疑反社會人格難過的是失去權力(無法繼續剝削),本書作者也是有提到她失去一些親密的人,不過我看不出來她的難過到底是哪一種XD
久常天星 : 依本書作者的說法,人的社交可能性成千上萬,準則和模仿都只能做到某種程度。我自己的觀察也類似如此,平常的時候看起來都很像一般人,但在某些地方會反應怪怪的。 不過作者也有說,她的家庭跟宗教協助她建立了一些基本的價值觀,不至於完全行為走偏。(所以我想多少還是有幫助的)
作者倒沒有特別強調她也有感情,就我看來她的情感表達也很妙(至少我是無法理解她真的想要愛,還是純粹需要一個很親密、可以屬於她的人),不過我覺得她是有某個程度的人際關係需求的,或許包括掌控跟破壞
只能相信作者是真的對家人有愛了,但我遇到的例子對家人又很殘忍,所以我想大概不是每個反社會人格都一樣
likecoin基金會將會給予創作者回饋,感謝你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