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llerlin
[黑]看起來多元文化跟各種族並存的生活空間不一定是互相尊重的,因為有一招叫做「假裝你不存在」...
kellerlin
刻意地(在應該互動的狀態下)忽視自己以外的族群,是不尊重他人的一種方式,而有殖民歷史、階級差異大的地區,會用政治與資源分配的方式,把霸凌與歧視合理化...
kellerlin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指責某族群沒有生產力(不好好工作、找不到工作、不努力),所以不值得擁有較好的階級資源(不往上爬、不團結、不應當有較好薪水),這個做法同時透過貶低了該族群的能力與生產力來取得更便宜的勞力,也不斷的強化了原殖民得利者的階級地位...
kellerlin
然而,為了不讓某族群、或其他族群、新族群反感,這種指責某族群怎樣怎樣的「貶低心態(從優越的角度來看待沒有生產力的人)」,隱晦變成「假裝你不存在」,來彰顯自身「紆尊降貴」地「展現出尊重」...(從貶低他人→假裝你不存在,可能被認為是歧視的力道變弱,但實際上仍造成嚴重傷害)
kellerlin
所以,一旦優位的原殖民得利者,刻意地、有目的地提到長期被貶抑的族群,或是基於某些原因使用了族群的象徵符號(服飾、圖騰、顏色、文字、語言),其自身就不免受到「殖民歷史、階級差異」的質疑:
「這是不是另一個強化了原殖民得利者的階級地位的手段?」
「這是不是又一次用政治與資源分配的方式,把霸凌與歧視合理化?」
「之前假裝我不存在,現在卻拿你認為不存在的我來當招牌,我欠你消費喔?」
kellerlin
如果知道這種欺負人的歷史與歧視背後政治運作的方式,這一點也不訝異看到自己文化被引用時,某些族群會爆炸...因為無所不在的歧視就是這些族群的日常生活
kellerlin
然後不懂這一切的人,沾沾自喜地跟原殖民得利者一樣使用了族群的象徵符號來當作榮耀自己、讓自己得利的商品,在受到指責時,卻主張自己在替該族群「發揚光大(我幫你宣傳這個美好的東西)」、自己「沒有惡意(我只是想幫忙沒有要害人)」、這「只不過是一個象徵符號(我沒有政治與歷史意圖)」的時候,就不意外的會被罵到狗血淋頭了...
kellerlin
不懂這一切的人哪,就像抱持純真美好的心在地雷上跳華爾滋,卻不明白為什麼會被炸得破破爛爛,對吧?
因為就行動來說,你如果沒有努力避開這些地雷...
你,跟殖民得利者,幾乎就是同一陣線的啊
kellerlin
在這些事情中,請摸摸自己的心,問自己(或創作者)這些問題:
kellerlin
我主張「發揚光大(我幫你宣傳這個美好的東西)」時,我,有沒有考慮到其實我對這族群的認識還不夠可能會變成消費別人成就自己(變成「紆尊降貴」地「展現出尊重」但實際上根本不尊重該族群)?我,有沒有取得族群同意認可或限制來避免濫用、扭曲或是傷害形象?我做了多少努力以避免「發揚光大」後其他人過度延伸、引用與侵權的事情?
kellerlin
我主張「沒有惡意(我只是想幫忙沒有要害人)」時,我,有沒有辦法意識到自己的階級與族群實際上正在用善意把霸凌與歧視合理化?我,要做什麼才能避免讓結果不要害到了該族群與其他人?我有多少反動的能量與能力?我做了多少努力去傳達減少霸凌與歧視行為、並呼籲人們正視與解決這些從殖民歷史、階級差異產生出的問題?
kellerlin
我主張「只不過是一個象徵符號(我沒有政治與歷史意圖)」的時候,我,是否小看了或忽略了殖民歷史、階級差異大所造成的資源不公平、政治壓迫問題?我,有沒有認知到我把象徵符號當商品跟我消費象徵符號的行為,是否替殖民或階級背書?我要怎樣處理或避開這些消費族群的行為再製了階級的狀況?我有沒有努力的跟被欺負的族群站在同一陣線、努力的跟殖民得利者站在反對陣線?我的作品跟我的行為,能不能成為各族群反抗既有的不公義的象徵或是啟發?
kellerlin
也許有人會說「唉唷,只是一個創作,幹嘛那麼累?你想太多了啦~」
既然沒有想,既然不想花時間做功課,那成果被大家婊爆,也是應該的吧?
kellerlin
而且,這種想法跟「假裝你不存在」的人,最終結果超像的捏?
「之前我覺得你很差當作你不存在,現在我覺得你還有點有用,我要幫你宣傳你有用的部份,你幹麻剝離心玻璃心氣pupu啊,我沒有惡意只想幫你發揚光大捏!好ㄛ那我不宣傳了你自己好自為之吧!哼!」

謝...蟹煮榮恩?>
電子★九月販劍大師
大家都台灣人,不要那麼計較,要放下(ㄍ)
kellerlin
kellerlin
重新再推一次澳洲反歧視的NGO影片,這篇展示出我們一直以為歧視是很直接的行動,但真正日常生活會遇到的歧視,其實非常細微、細膩,這種「微歧視」所造成的壓力,才是把族群逼到爆炸的真正原因
這影片簡短的呈現「因為無所不在的歧視就是這些族群的日常生活」,大家可以試試看,在這種環境下你能忍受多久而不會抓狂...
The Invisible Discriminator
kellerlin
如果,你不是這樣的人,你不會因為遇到不同的族群的人而有差別待遇
那恭喜你,也許你的成長經歷與朋友讓你理解到如何尊重地與不同族群的人相處,或是,也許你正在忽視自己以外的族群並且「假裝他們不存在」...會這樣想,都是自身歷史文化或政治共業的一環呢...你夠多嗎?
#隨時反思
#誰是新住民、原住民族、客家人(客家漢)、閩南人(河洛漢或閩南漢)、外省人(中國大陸各省移民)、國際移工?
#你心中的「台灣人」是什麼意思呢?
#每次少數族群主張權益的時候還要幫對方開天眼真的很煩
kellerlin
[囧]追加戰場:
「如果(使用的象徵符號其擁有者的)當事人不在意的話,是不是就沒關係呢?」
kellerlin
很難,因為文化本身,幾乎可以特定指涉該族群整體,就算是同一性高的族群,也很容易對象徵符號的使用有不同態度與想法(甚至也有瞧不起自己文化的狀況,或認為自己的文化很髒很爛不值得使用),所以以個體的認同作為群體(族群整體)的抗辯,會變成全面開戰...
kellerlin
也就是,你以為你反駁「對方不在意」的言論只是針對批評者開了一槍,但實際上,打出去直接變成對族群中歧義者無差別的地圖砲,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源與能力躲過傷害,也並不是所有的族群都有能力反抗主流文化所在的優勢(從殖民歷史、階級差異建立而來),這時候就會傾向閉嘴(習得無助)
kellerlin
弱勢族群的噤聲,會導致「如果(使用的象徵符號其擁有者的)當事人不在意的話,是不是就沒關係呢?」被加強(畢竟言論有人數優勢,而反駁的人人數卻很少),這有機會形成惡性循環:「只要能夠證明不在意、或是證明不在意的人是大多數,那使用象徵符號就比較沒關係」的想法,而可能忽略了對該族群來說「每次都被這種主流想法霸凌到死魚眼講也講不聽乾脆放棄抗辯」的慘況...
kellerlin
然而這時,刻意站在(自認為)理性中立的立場呼籲「弱勢族群不應該噤聲!應該要起來跟社會大眾證明自己跟在意的人是大多數,應該要自己奪回自己象徵符號的詮釋權...」會讓我覺得,這種呼籲的人,可能真的不知道原住民族佔人口比例到底有多少,才會講出這麼殘忍的話吧?
#肉身對抗地圖砲
#我是鋼彈
kellerlin
[囧]「好像怎麼做都會動輒得咎欸......可是有沒有什麼好方法可以讓我在不傷害別人或族群的情況下,推廣這個超爆幹帥的象徵符號呢?」
kellerlin
做功課可參考這噗「7.做功課要怎樣做?」以及「12.有沒有用起來比較安全的歷史要素?」,如果能夠稍微考量並稍微做到一點功課,說出來的話與做出來的作品,也不至於會被受到傷害的族群與群體砲翻天......吧?
學妹吐嘈我「家族故事明明就很多地雷還會被親戚黑掉,哪有比較安全?」
被我回酸「啊身為外人寫別人的家族故事被整族黑掉就比較安全嗎?」
kellerlin
你只是做功課做得要死,可是人家是天天面對大眾歧視痛苦的要死捏?
選擇不要跟主流站在同一陣線、選擇去對抗或減少霸凌與歧視行為的壓力,並透過創意來扭轉不公義,這才是創作的目的、這才是創作者的風骨跟驕傲吧?
怎麼反過來主張「發揚光大(我幫你宣傳這個美好的東西)」、自己「沒有惡意(我只是想幫忙沒有要害人)」、這「只不過是一個象徵符號(我沒有政治與歷史意圖)」捏?
#不期待高牆一天倒下,但你也別在上面添磚啊
kellerlin
啊,對齁,想到一件又矛盾又悲傷的事...
如果,你有這個機會(不論是主動或被動地),跟弱勢族群站在一起,你,將會立刻體會到,社會大眾自動地「假裝你不存在」這件事
不管你是不是他的親人、也不管你講的話是不是正確的,人們會把你當透明人,還會發生「你說什麼都聽不懂」的狀況...
因為,對人們來說,既然已經假裝不存在了,那還有重視的必要嗎?
#選擇性注意在歧視上的應用效果
#因為我覺得不重要,所以不重要
kellerlin
現在的心情很emo/芒果樹
畢竟古老的中原的漢人併吞掉其他種族,所以漢人也是有很多多樣性的,漢人那條改成客家漢跟河洛漢(或閩南漢)會比較好,還可以加個外省人,外省人在台灣除了少部分是優勢族群,被歧視的也不少。
kellerlin
葉多涵那篇,只要掌握住「『文化挪用』意在批判殖民主義」,幾乎可以輕鬆反駁
也就是,如果該多族群之間並沒有相對的殖民歷史或政治權力差異,就算挪用了任一族群的文化,也僅只於對於文化的不了解、誤用、或是交流、創新;但對於經歷殖民歷史、戰爭或奴役事件所造成集體傷痛記憶的族群而言,葉多涵的主張就會變得去脈絡化而且異常殘忍...
kellerlin
「宗教冒犯就是冒犯,無論強勢或弱勢。」
「我認為某個族群是否要接受外來文化,是自己的選擇;他人可以建議,但無權批判」
「將文化強制包裹在一起,會削弱人們展現多元自我的機會,而這是對個人自由的限制。」
「是先有了對黑人的歧視,才會有對黑人髮型的歧視」
「我不認為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到某種文化會降低這文化的價值。」
「文化挪用之所以造成問題,是因為納粹本身是一種不好的意識型態」
「追根究底這是出於觀眾的無知...我認為這應該放在刻板印象的框架下來討論」
kellerlin
這文會讓人誤以為,他對歧視與宗教冒犯比較重視,卻選擇自由主義作為文化挪用/文化交流/文化涵化或雜異化的解方。忽略了以自由主義(自由市場經濟)為主的政治與資源分配不平等之問題,也忽略了日常生活中,歧視與冒犯常常以文化挪用作為辯護的狀況(以他的理解,文化挪用不應算是直接的控訴,應該要回歸到自由主義上個體的歧視或意識形態等問題)...這讓文章瀰漫一股可能連他自己也沒察覺到的優越感(就像是把文化挪用當成第一世界問題)
kellerlin
「不知道文化挪用在此只適用於強勢者挪用弱勢文化的人」
「文化挪用是個雨傘術語...文化挪用背後包含了尊重、刻板印象、自我表現的自由、平等、文化的所有權等問題,應該在各自的框架下討論」
要是學術單位也許還可以,但在現實生活中,這作法正好是「優位的原殖民得利者」用來弱化批判者的方法,以及,「然後不懂這一切的人,沾沾自喜地跟原殖民得利者一樣使用了族群的象徵符號來當作榮耀自己、讓自己得利的商品,在受到指責時」同樣用「別再挪用『文化挪用』了」,來攻擊弱勢族群(或是要他們閉嘴)、同時替自己減輕罪惡感(或是認為自己沒有錯)...
kellerlin
文化挪用是雨傘術語(其實這個字並不嚴謹,而更偏向批判型的口號),正好是因為許多文化挪用的事件本身與背後,同時包含了對「尊重、刻板印象、自我表現的自由、平等、文化的所有權」(甚至作者不認為的宗教冒犯或人權、歷史記憶等)的侵犯,我認為就算是各種類的程度有高有低,也不表示拆開來分述會比較好,針對特定項目分析是學術場域會用的方法,但在事件討論的時候,「文化挪用」往往是開展之後各項批判的有力聲明,因為現實就是「假裝你不存在」啊...不先切入文化挪用,後面的分析也會被當屁話呢...
kellerlin
當然,這又回到:不是所有的弱勢族群都能夠分開來運用「文化挪用」的類型指涉與程度,也不是所有的案件都只需要一種針對的論述就能解決,如果真的要細部論述,也應該在增加討論中使用,比方可以替「文化挪用」(雨傘術語)加上子項目(表明「我覺得這是文化挪用,而我想要針對文化挪用中有關『文化尊重/文化冒犯』的部份來探討」),而非主張「別使用文化挪用」卻反而要求一般大眾用更困難的學術相關詞彙來表達不滿...
kellerlin
如果對抗主流論述或歧視是一場戰鬥,好歹給人一打可以選擇可以用的武器打仗吧?就算沒武器,最起碼跟弱勢站在同一陣線吧?而不是把步槍拆掉,卻告訴他可以用精密零件去打仗吧...
kellerlin
周偉航那篇的力道就弱了...對於單向度、一元、多元文化的講法,忽略了一元或多元文化概念的發展,本身有殖民或移民地區的歷史背景。從全球化問題的角度來看,如果我們反對華勒斯坦世界體系理論(有時被認為是替殖民主義背書),那我們可能更應該傾向支持不要「文化挪用」:當原殖民得利者使用「多元文化」來當成「文化挪用」的根基時,很有可能造成掩蓋殖民主義對於弱勢族群的壓迫的事實,讓人以為文化挪用不過是多元文化的主張,而忽略了多元文化本身蘊含了「各文化應有固定的樣態」的一元文化古典前提(當然解構之後就被互為主體給推翻了...但現實可沒那麼好運)
kellerlin
「文化挪用」一詞批判的事件,正是拿來揭開主流對弱勢文化濫用與偏見的樣態,而同時砲到那些搞不懂狀況的人。如果,我們的目標是攻擊那些搞不懂狀況的人,直接用文化挪用罵人當然看起來就很兇,慢慢說「啊你功課沒有做捏~資料有誤捏~不是長這樣要改捏~」如果對方有道歉,願意改掉就好...
kellerlin
然而「文化挪用」一詞之所以會炎上/戰起來,不就是因為「跟原殖民得利者一樣使用了族群的象徵符號來當作榮耀自己、讓自己得利的商品,在受到指責時,卻主張自己在替該族群『發揚光大(我幫你宣傳這個美好的東西)』、自己『沒有惡意(我只是想幫忙沒有要害人)』、這『只不過是一個象徵符號(我沒有政治與歷史意圖)』」來做辯解嗎?
這個辯解會不會讓人認為他就是「認為自己沒錯,既不道歉也不用改!」呢?
kellerlin
現在的心情很emo/芒果樹 : 啊啊我手殘,我把它改成四大族群+新住民,謝謝提醒
忘記在哪裡看到的有人笑說台灣不是多元文化,而是多元歧視的文化,讓我覺得真的很...貼切
#網內互打免費
#多元歧視
kellerlin
[補充]偷渡別人的書摘
<當代台灣社會的族群想像>書摘
林若曇
路過圈粉~
這年頭很多人會把自由當作合理化惡行的藉口,甚至覺得只要喊喊婚姻平權就是擁有正義感,某些人的正義感甚至建築在侮辱受害者家屬身上;然而證一到底是什麼,參加一次同志大遊行就是正義嗎?透票支持小黨就是正義嗎?若我們沒有去思考善與惡的本質,又該如何討論正義呢?
電子★九月販劍大師
樓上你是不是搞錯這噗的主題了......
林若曇
電子★九月販劍大師 : 沒有搞錯,我只是提出我的感想而已;最近在很多議題上都會看到很多人用自己的角度去詮釋正義,但往往他們是脫離正義的,甚至有些人覺得只要自己站在支持婚姻平權的立場,那麼就可以說出傷害跨性別者的話,因為他覺得自己只要支持婚姻平權就是性別平等,而跨性別的傷痛對他而言只要「假裝那些傷痛不存在」就好。
林若曇
很多人覺得自己敢討論別人不敢碰觸的議題就是多元文化,卻沒有意識到自己沒有顧慮到弱勢族群的難處,或者根本假裝弱勢族群的難處不存在;在這種情況下,就聯合理化戀童的論述都說得出來,因為他們不了解甚至假裝被戀童者壓迫、性侵的無辜孩童不存在。
然而他們還是覺得合理化戀童的論述是展現多元文化、言論自由與體現尊重,卻對世界上因為戀童而遭受傷害的孩童們是若無睹;彷彿只要吳是那些孩童的存在,戀童也只是多元文化的一種,為戀童背書也是一種進步青年的標竿。
kellerlin
林若曇 : 我試著回答看看你的問題
(不過我無法保證我能夠全然理解,或是表達的很好,也歡迎在"多元文化"這個主題下,持續的討論)
kellerlin
一般社會大眾所注意到、或是主張的「多元文化」,乍看之下通常是指對於不同文化的尊重或交流
但實際上,我們對於「多元文化」的想像,多半來自於政府政策與國民教育對於不同族群應該如何相處的一種理念型(不要亂用術語)
kellerlin
我們必須承認,所謂的「多元文化主義(Multiculturalism)(其實就)是社會用以管理多元文化性的公共政策」←維基第一行,我把它拉出來強調
kellerlin
多元文化的看法,在早期,就是管理族群(以前的概念傾向"種族")的一種辦法,同時也形成了一種主義/意識形態(被認為這樣是好的而且應該要爭取),也就是,人們一邊接受政府的管理主張、一方面也認為這種方式還不錯...
kellerlin
然而,「多元文化主義」其背景,多半是因為全球化下的殖民或大量的移民、移工,不同族群居住在一個地區所產生出來的種族文化差異、文化衝擊、文化交流、文化涵化、文化雜異化...etc.等各種狀況,從最細微的小動作到語言的混搭、從宗教信仰儀式到日常生活的風俗習慣,都有可能改變或是消滅...
kellerlin
這時,不同學科、不同主義(主張)者,對於「多元文化主義」作為公共政策、做為社會運動、或是作為個人信念,有截然不同的看法,而且也常常為此吵架
kellerlin
社會學比較在乎弱勢族群的權益,誰沒辦法答腔就幫誰。
殖民或大量的移民、移工、後裔等受到歷史與文化上的侵犯與或不公平的對待時,我們歸咎於因為資本主義全球化使得族群移動所產生的問題。所以對於多元文化主義的主張或是政策,可能會採取批判自由主義的態度(或是偏向保守主義)。
因此若「文化挪用」明顯的侵犯/扭曲弱勢族群原有的文化,那這行為應該要譴責或阻止,而不是假定它有可能是交流或是主張文化多元主義,畢竟歷史發展中,多元文化主義的背景就是來自殖民歷史或公共政策對族群的管理,你不可能躲得了,只能想辦法處理它
kellerlin
人類學在乎的是人類文化的互動跟交流,如果交流有不同結果也是好的。
在這邊的看法就跟社會學對於權益的看法截然不同,因為殖民或大量的移民、移工、後裔等受到歷史與文化上的事件,人類學比較不會先入為主的主張是否為權力或階級的壓迫,他們會很細膩的去看人們怎麼處理不同文化接觸時的反應以及改變了什麼,從微觀角度拉出人類文化的生命史。不管結果是爆誕或是興衰,都不能以一己好惡去認定結果是好是壞。
這讓人類學面對「文化挪用」的時候,採取了較為宏觀的態度,並不是無視侵犯/扭曲弱勢族群原有的文化這件事,而是把這件事當成文化衝突的可能與開端,並且從中展開文化交流與對談
kellerlin
然後人類學跟社會學就打架了
#就說院內互打免費嘛
kellerlin
然而好笑的是(抱歉我真的覺得很好笑www),人類學跟社會學打一打生出了感情,最後決定聯手毀滅世界分工合作,人類學負責說服那些支持文化挪用的人放下戒心、而社會學替受到文化挪用傷害的弱勢族群擋子彈...嗯!世界大同嘞才怪
#Vivat_cademia
kellerlin
前面說過的:我們對於「多元文化」的想像,多半來自於政府政策與國民教育對於不同族群應該如何相處的一種理念型
這句話的意思是:安安,要尊重不同族群喔~至於怎麼叫做尊重呢?我不說你們也應該懂(想像)喔揪咪^o<~*

......>
根本沒有教人怎樣尊重別人吧這個?>
kellerlin
管理多元文化性的公共政策
↑這個東西各國政府處理的有多爛,應該不是新聞了...
看樣子連政府也爆炸了啊...>

補充:雖然族群文化性質的公共政策,不同時代有不同主張,可是把某些種族視為落後或是必須要教化的想法,轉變成受保護輔導以融入主流...有時候在手段上並沒有比較好換湯不換藥
然後每次社會學質疑公共政策是否替殖民、替資本背書時,氣撲撲的政府就會故意拿人類學的說辭來辯護,唬一般民眾唬得很開心嘛~發Q~
kellerlin
所以當一般民眾參加社會運動、主張自己的想法時,不一定是因為理解弱勢族群的困境、不一定理解多元文化的背景、也不一定知道要如何才叫做尊重(基本尊重在這裡就是道歉修改做功課),自然也很難對冒犯弱勢族群、(侵犯/扭曲地)文化挪用、或是對文化多元的壞處有所共感(有同理心)...
kellerlin
多元文化主義的(表面)主張,可能會讓人認為,做這些事是一種多元文化的行動、言論自由與體現尊重、或是讓人擁有正義感(在主持正義);實際上,多元文化本身可能作為一種服膺主流的統治方法、或是轉而掩蓋既有(殖民得利者)政治與資源分配不公平的方法...所以才不得不謹慎看待之
#Keep_Talking_and_Nobody_Explodes
kellerlin
如果文化挪用卻不打算交流(一種我是為你好的態度),卻主張「是一種多元文化的行動、言論自由與體現尊重、在主持正義」,就真的非常矛盾了...畢竟以侵犯為主的言論不能稱為尊重、壓迫弱勢族群的言論與社會行動亦非正義呀...
kellerlin
最後離題來處理混了超多論述與概念的原句
→正義、正義感、用自己的角度去詮釋正義、善與惡的本質
這議題涉及文化道德觀與個人對此的認同與行動,但是不同文化對正義的道德觀是不同的,在社會行動上就會造成衝突,所以需要一直溝通跟調解
→多元文化
如前述
kellerlin
→婚姻平權、參與社會運動、侮辱受害者家屬、傷害跨性別者的話、「假裝那些傷痛不存在」、敢討論別人不敢碰觸的議題
參與社會運動的成員相當複雜與多元,就算認同運動的主張,行動也不一定是一致的,簡單來說我可以因為體制外的禁忌感而參加社運,但同時做出傷害他人或弱勢族群的行為,不過社運的其他成員也可能因此覺得你是豬隊友把你踢出去,如果在團體內看到聽到惡意發言,最好的作法就是當場嘴爆他
→合理化戀童,...為戀童背書也是一種進步青年的標竿
這段看不懂故(ry
kellerlin
(先醬)
林若曇
kellerlin : 還是感謝你的回答,辛苦了。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