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芺綾。
@sasintecia
Sat, Aug 19, 2017 2:28 PM
Sat, Aug 19, 2017 4:53 PM
1352
934
/世大運
原住民表演段落的輕度解說
席芺綾。
@sasintecia
Sat, Aug 19, 2017 2:32 PM
因為跨族群,所以我就寫簡單的
席芺綾。
@sasintecia
Sat, Aug 19, 2017 2:38 PM
第一首出來的是tminun,泰雅族的編織之歌
歌詞裡聽到的tminum是泰雅語的編織,yaki'是祖母那輩的女性泛稱。
turun、sili等是織布時發出的聲音
席芺綾。
@sasintecia
Sat, Aug 19, 2017 2:41 PM
第二首出來的是Sanpuy創作的Verelruwan(森谷地),出自他今年得獎的專輯Yaangad(椏幹)
可以在風潮音樂的youtube頁面試聽
桑布伊 - 森谷地 Verelruwan 《椏幹》/ Sangpuy - Precious Nature...
席芺綾。
@sasintecia
Sat, Aug 19, 2017 3:03 PM
這首歌是迴旋式的,三段開頭的第一句都是同個句式:
meredek iniyam i ka'idangan.
meredek iniyam i verelruwan.
meredek iniyam i kani trikipan.
說明一下句子
meredek是卑南語中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的意思;
iniyam是我們的意思;
i 在本句是在哪裡的在,加在地方前面;
最後的詞是分別是他們到達的水源地、山谷、平原。
席芺綾。
@sasintecia
Sat, Aug 19, 2017 3:06 PM
句子的架構大概是這樣的,(點點是拿來對齊用的,無義)
......meredek........iniyam...i...ka'idangan
[從這裡到另個地方....我們...在....水源地]
.
從這裡可以看到Sanpuy是先唱了去另一個地方的動詞,再來是行動者,最後是抵達的地點。
這種說話順序是南島語的特點
席芺綾。
@sasintecia
Sat, Aug 19, 2017 3:07 PM
南島語大部分句子的語序可以是VSO或VOS,動詞會在最前面,主詞跟受詞在後面。
這首歌第二句也是由動詞開頭,lemavat,是卑南語的經過。
在第一首泰雅曲裡也可以聽到歌詞是tminun yaki',動詞編織在前,編織的人在後面。
席芺綾。
@sasintecia
Sat, Aug 19, 2017 3:17 PM
第三首歌是阿美族的音樂,我覺得有點像郭英男先生的那首老人飲酒歌的變調or不同部落版。
這首歌詞是沒有字面上的意義的,全部都是唱虛詞!
在聽臺灣原住民的音樂的時候,有時候會出現a、e、i、yo、o等各種不同元音的組合,但他們是沒有語言上的意義的。
席芺綾。
@sasintecia
Sat, Aug 19, 2017 3:22 PM
唱這些「虛詞」,或可以說是類似直接唱「曲」,是用來抒發心中的情感的。
不同民族、不同部落都有自己唱這些虛詞的曲調。不同人在不同心境之下也會唱出不同的調。
虛詞如果出現在對唱,則也有拉時間的用途。給一起唱歌的人一段時間,讓他思考該怎麼回覆。
唱虛詞在第一首的編織之歌有出現,在Sanpuy的Verelruwan裡是以一種類似間奏的樣子出現,這首是整首虛詞,下一首排灣的歌也有。
席芺綾。
@sasintecia
Sat, Aug 19, 2017 3:46 PM
第四首是泰武古謠傳唱隊的歌
這首我一直不確定是哪首,
他們出過太多首了啦QAQ
有一篇報導說是lulimai,他們開頭也是唱這個音沒錯,
但因為我只聽過泰武國小另一個曲調的lulimai,情歌版本的,他們翻譯細雨灑落群山的那個版本的,所以(ry
所以不是很確定他們這次唱的歌詞意思。
席芺綾。
@sasintecia
Sat, Aug 19, 2017 3:50 PM
lulimai是一首換個部落曲調就不一樣的歌,所以(ry
芮斯有唱過一次,跟今天泰武古謠傳唱隊唱的lulimai比較接近的調調。
不過今天這首lulimai後面也都是虛詞ˊˇˋ
就跟前面的說明一樣,另外是最後表演者大集合那裡,唱的也都是虛詞ˊˇˋ
席芺綾。
@sasintecia
Sat, Aug 19, 2017 3:58 PM
在第一首tminun的時候,地上的圖文是白底黑菱形紋,變化成紅底白菱形織,跟紅白黑三色斜紋織,
樣式說明可以參考中研院的網站↓
編織圖紋
然後雖然都是泰雅族群,但泰雅族也是個不同群、不同部落之間,織布圖紋和顏色都差很多的族群。
通常白底加紅黑可能是比較靠近賽德克族的部落,但也不一定
席芺綾。
@sasintecia
Sat, Aug 19, 2017 4:08 PM
後面幾段就幾乎是排灣族大社部落的Etan Pavavalung(伊誕.巴瓦瓦隆)的繪畫作品啦!
Sanpuy唱歌的時候,地上的圖案應該可以說是Etan Pavavalung代表性的幾種作畫,細密曲線、圓圈、葉子等圖案,有些圖案可以追到他們部落的陶壺、雕刻的傳統紋樣上。
大社有很多本相關資料。
上色的部分也很有趣,是橘、黃、綠還有粉色。可以在卑南族這組唱歌者的服飾上找到類似的色彩。黃、綠是魯凱、排灣、卑南幾個臺灣南邊的族群上會出現的顏色。(撒奇萊雅好像也有)
然後每個族群都有粉色,但卑南有,邦查(阿美)也有,在卑南族周邊受影響的幾個他族部落也會有。
橘色可能沒有,但鄰近的紅色、磚紅、薯榔紅、土色等顏色就會有喔0w0
席芺綾。
@sasintecia
Sat, Aug 19, 2017 4:16 PM
卑南這組的橘黃綠配色,可以在邦查這組的女性歌者的頭飾上看到(°∀°*)
邦查那組在唱飲酒歌的時候,地上的圖案也有跟著轉,裡頭畫的人像可以從頭飾辨識出是邦查人ˊˇˋ
雖然是同族,但跟唱歌者的服裝是不同系統的
邊邊的圖案有出現魚和船,邦查跟達悟一樣是有在進海的族群
此處應有神話傳說但我不熟w
另外,他們跟下組的泰武傳唱隊在同個點唱歌,所以還可以看到一群小學生蹲在地上看vuvu(祖父母輩)們唱歌的有趣景象。
席芺綾。
@sasintecia
Sat, Aug 19, 2017 4:24 PM
泰武傳唱隊在唱歌的時候,中間那個圖紋應該是Etan Pavavalung自己的創作,但可以看到一些陶壺圖紋的創作手法,例如用點點繞一圈起來等等。
外圈的圖案是百合花和蝴蝶,這兩個圖樣都是排灣文化裡的傳統圖紋,這兩個圖案在刺繡上有一點身分和地位的象徵(因部落而可能有差異)。
Etan Pavavalung畫成自己的版本,他有非常多幅百合花的畫。(´ω `)
席芺綾。
@sasintecia
Sat, Aug 19, 2017 4:37 PM
最後是囉嗦的話
雖然臺灣原住民很多族群在服飾上都用了花、羽毛、刺繡、珠子等裝飾,但各族之間有差異。
邦查插羽毛的方向、角度、數量、在頭上的位置,和同樣有羽毛裝飾的魯凱、排灣是不一樣的。
卑南族的花環是多色且有時是固定色的,排灣就有整圈用同色花的花環,且卑南、魯凱、排灣的花環編織法是有點不一樣的。
某些顏色只出現在特定區域,還有在染料不發達的年代,服飾的顏色是不一樣的。還可能有過去統治、接觸、交易影響的狀況,例如好幾族的衣服其實有受漢人影響。
席芺綾。
@sasintecia
Sat, Aug 19, 2017 4:42 PM
最終所有原住民一起唱歌的時候,總是會想起一些事情。
各族原住民之間的差異、隔閡還滿大的。差異才是原本的狀況。
現在的原住民族,是在日本時代成為一個共同體,被稱為蕃人的。再經過國民政府改成大中華民族下的,住山地的同胞。最後經由原運抗爭成「原住民」。
一百多年前,現在被叫做原住民的人群,其實是各自待在自己的族群和部落裡,沒有太多來往的。
席芺綾。
@sasintecia
Sat, Aug 19, 2017 4:50 PM
像這樣集合起來一起表演,
自然有很開心的地方,大家共享南島語系的歌、曲調、虛詞。
但有時候也會想,一百多年前的大部分的泰雅族人是不會太了解魯凱族人的,他們沉浸在純粹的泰雅文化裡。
「原住民」是個集合名詞,雖然之中也共享一些事物和現代制度,但在語言和思想觀上仍是有差別的。我會的語言沒這麼多,也因此我在敘述不同族群的時候,並不一定能進到那個族群的思考狀況。
本篇只是個概說,還有講一點點我聽過的東西ˊˇˋ
席芺綾。
@sasintecia
Sat, Aug 19, 2017 4:52 PM
希望大家可以找更多原住民朋友,聽他們說說他們族語裡藏的有趣事情,或者去翻一些歌曲資料來看\( •̀ω•́ )/
歌曲很多是原住民的古文!
歌曲的字數不多,但翻譯出來可以有很多小細節,或者是特殊的文化背景,語法也跟現在不太一樣。
而明明字很少,還一堆虛詞,每一首歌卻還是傳達出不同的情感,這是原住民口傳文學很厲害的地方吧 ♪
席芺綾。
@sasintecia
Sat, Aug 19, 2017 4:53 PM
---------------------------拉線
就這樣啦(´▽`*)
Harry Lockhart
@applecandy92
Sat, Aug 19, 2017 5:12 PM
太美了謝謝分享
海ㄏ
@lowerkenjr
Sat, Aug 19, 2017 5:13 PM
感謝分享
suzie
@suzie19
Sat, Aug 19, 2017 5:14 PM
好喜歡這篇,謝謝!
Lupins
@Lupins
說
Sat, Aug 19, 2017 5:50 PM
感謝詳細解說!!!
~欣迪~
@cindy234
Sun, Aug 20, 2017 2:10 AM
感謝解說!實在太好了!!我長見識了!
路人 🌈
@edcrfv5227
Sun, Aug 20, 2017 2:12 AM
謝謝解說
何東東
@ho_east_east
說
Sun, Aug 20, 2017 3:17 AM
感謝解說 ,太美了~~~~~
希望台灣不要只有在表演的時候,才重視他們~~~
Ура兮鄙棄@大耳賊卡馬西
@ypahibiki
Sun, Aug 20, 2017 3:24 AM
感謝解說
one
@one01
Sun, Aug 20, 2017 3:36 AM
感謝解說,我也只是知道皮毛,真的很好奇這些設定真的很美
Q將🍮歡迎委託
@Q_Chiang
Sun, Aug 20, 2017 3:36 AM
感謝解說,非常喜歡那一整段表演~
啪啦啪爬蘋果樹
@smart100
Sun, Aug 20, 2017 4:16 AM
謝謝解說!這段表演真的好精彩
Ich
@lilygirl
Sun, Aug 20, 2017 4:38 AM
感謝解說~~~從頭到尾都好喜歡!非常有生命力的意象~~~~~
馡薇 ✿
@vialeila
Sun, Aug 20, 2017 4:57 AM
感謝解說!!!!
⧒⧒
@cynthia86088
Sun, Aug 20, 2017 5:48 AM
感謝解說!!!
久🌰里
@KURIKO69
Sun, Aug 20, 2017 6:18 AM
感謝解說
(⊙o⊙)醉
@zui0802
Sun, Aug 20, 2017 7:14 AM
謝謝解說!
用生命裝不熟的83 o 柳風穹
@j212121j
Sun, Aug 20, 2017 9:54 AM
感謝解說
🍉西瓜🌈🎮
@suika4076
Sun, Aug 20, 2017 11:22 AM
謝謝解說
還有想順便說一下,華視主播在講盪鞦韆那段的時候說了是鄒族的,但那種鞦韆是東魯凱的阿
Lupins
@Lupins
說
Sun, Aug 20, 2017 12:23 PM
秋千上好像有百合花?
席芺綾。
@sasintecia
Sun, Aug 20, 2017 3:00 PM
watermelonChaung
:
Lupins
:
我自己的看法啦XD
秋千那段我不太確定,因為那畢竟不是個很正統的秋千,它沒有立秋千架,所以判斷標準會少一些╮(╯-╰")╭
我查到的照片和資料裡,Tarumak(達魯瑪克,東魯凱群)的秋千有綁百合花,但他們是綁一整束,跟世大運表演的百合花纏繞秋千的樣子又有一點不一樣。
還有當時拉秋千和盪秋千的表演者,穿的似乎也不是很標準的族服,東魯凱的話,Tarumak的服裝是另個樣子。
所以我自己會傾向認為這是一個參考魯凱秋千綁花的特色,去新創出的一種秋千XD
🍉西瓜🌈🎮
@suika4076
Sun, Aug 20, 2017 3:05 PM
Sun, Aug 20, 2017 3:17 PM
創新的鞦韆也說的通XD只是因為自己有鄒族跟魯凱族的血統對於這個介紹方式有點斤斤計較XD
席芺綾。
@sasintecia
Sun, Aug 20, 2017 3:08 PM
watermelonChaung
: 覺得是因為鄒族有秋千,但當時表演的秋千看起來更像其他族群的秋千,所以才顯得報導很奇怪XD
不只華視,有些報紙也寫鄒族,他們應該是從同一個地方得到「鄒族的秋千」這個消息的,這可能要往上找到底是哪裡發出來的稿w
席芺綾。
@sasintecia
Sun, Aug 20, 2017 3:09 PM
題外話
以前被稱作南鄒的Kanakanavu(卡那卡那富族)、Hla'alua(拉阿魯哇族,有前又被叫過四社)的所在地,跟Drekay(魯凱族)的下三社(多納、茂林、萬山部落)的地理位置滿近的
曄櫻城寨同人女
@Shung8462
Sun, Aug 20, 2017 3:21 PM
感謝解說!另,第三首應該確實是郭英男老先生的老人飲酒歌,只是可能有稍微改編過?
Ajie G
@Ajie_G
Sun, Aug 20, 2017 3:44 PM
謝謝上面解說!
個人認為只除了歌者的服裝為傳統服裝外,舞者的服裝及鞦韆應該都是為了表演及配合場地/舞台效果而重新設計(或如上面說的創新出來)的
Ajie G
@Ajie_G
Sun, Aug 20, 2017 3:50 PM
原住民古謠現島嶼生命力 大紅囍字喧騰祈福 | 台灣英文新聞
這邊的資料寫(與郭英男先生老人飲酒歌相像的那首) 為杵音文化藝術團 (阿美/臺東) 的歡樂飲酒歌Sapiliepah a radiw,為馬蘭部落古謠
Ajie G
@Ajie_G
Sun, Aug 20, 2017 3:54 PM
Sun, Aug 20, 2017 4:14 PM
由於這邊只是找資料看到,還請其他對此領域更熟悉的朋友們指點,謝謝 > <
席芺綾。
@sasintecia
Sun, Aug 20, 2017 4:02 PM
Ajie G
:
補)
郭英男先生也是馬蘭部落的人喔
席芺綾。
@sasintecia
Sun, Aug 20, 2017 4:17 PM
稍微又找了一下資料,原視的節目吹過島嶼的歌,第十一集裡訪問了郭英男先生的家人,根據影片的說法,是郭英男先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詮釋、改變一些古謠的唱法:
吹過島嶼的歌《第十一集》永不殞落的巨星 郭英男 張雨生
另外還有馬蘭吟唱隊的紀錄片,說明這首歌的一些唱法:
馬蘭吟唱隊「唱歌是生活」歌源紀錄片
Ajie G
@Ajie_G
Sun, Aug 20, 2017 4:26 PM
席芺綾。
: 謝謝解釋與提供 ! 很有幫助
席芺綾。
@sasintecia
Sun, Aug 20, 2017 4:28 PM
吹過島嶼的歌第十一集裡還講到一些他們歌唱和錄音的細節,也談到一些可能造成歌曲聽起來不一樣的原因(´∀`*)
上面說到配合表演舞台重新設計,歌曲可能也經過這樣的處理。
古謠唱起來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過去的原住民歌唱者也不會「標準化」他們的歌,歌唱者的音質、場合、人數、心境、詮釋方法都可能造成歌曲聽起來不一樣,以在youtube上可以搜尋到的飲酒歌來說,杵音文化藝術團在世大運、臺東市迎雪季、中國央視的中國民歌大會上唱出的版本也有一點點差異。
馬蘭吟唱隊幾年前在Taluan No Niyam唱飲酒歌的版本,因為加入了不同的樂器,所以歌曲唱出來的感覺也不一樣
酥酥
@yes119l
Sun, Aug 20, 2017 4:29 PM
找到其他的報導,大家也可以看看
「原住民是世大運開場的神救援」連鯨魚也有梗!世大運原民精彩演出,你看的是熱鬧還門道?
蘋果貓
@eva7190114
說
Sun, Aug 20, 2017 4:30 PM
感謝您的解說~請問可以轉發嗎?
席芺綾。
@sasintecia
Sun, Aug 20, 2017 4:32 PM
蘋果貓
: 不要轉出噗浪都可以喔 (°ω°)
Fanny★
@fanny25
Sun, Aug 20, 2017 5:08 PM
感謝分享~
Lupins
@Lupins
說
Sun, Aug 20, 2017 5:42 PM
感謝補充說明!
弄哭真琴聯盟♂FT.EXE
@TAIKOANA
Mon, Aug 21, 2017 2:33 AM
不知道買原聲帶會不會有這麼詳細這麼好的說明OQ...
浣熊🦝🦝攜手護台灣
@susan_1991
Mon, Aug 21, 2017 3:02 AM
感謝說明!!好感動
骰子-1D36
@dice1D36
說
Mon, Aug 21, 2017 8:42 AM
先拜個
簡 子
@chasel2361
Tue, Aug 22, 2017 4:34 AM
感謝說明!!
簡 子
@chasel2361
Tue, Aug 22, 2017 4:34 AM
感謝說明!!
簡 子
@chasel2361
Tue, Aug 22, 2017 4:35 AM
感謝說明!!
芍♡.水深版
@newlavender
說
Tue, Aug 22, 2017 4:47 AM
感謝分享~~~
打狗Tony
@tony_kuo
喜歡
Tue, Aug 22, 2017 4:11 PM
謝謝你的解說,太棒了!
打狗Tony
@tony_kuo
喜歡
Tue, Aug 22, 2017 4:12 PM
謝謝你的解說,太棒了!
打狗Tony
@tony_kuo
喜歡
Tue, Aug 22, 2017 4:19 PM
盪鞦韆的文化,在排灣族、魯凱族(包括東魯凱達魯馬克)、卑南族、布農族跟鄒族都有,開幕呈現的方式應該比較貼近排灣魯凱的鞦韆文化,跟男女意愛有關,鄒族跟布農族的鞦韆,印象中是跟收成有關的慶典活動
載入新的回覆
原住民表演段落的輕度解說
歌詞裡聽到的tminum是泰雅語的編織,yaki'是祖母那輩的女性泛稱。
turun、sili等是織布時發出的聲音
可以在風潮音樂的youtube頁面試聽
meredek iniyam i ka'idangan.
meredek iniyam i verelruwan.
meredek iniyam i kani trikipan.
說明一下句子
meredek是卑南語中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的意思;
iniyam是我們的意思;
i 在本句是在哪裡的在,加在地方前面;
最後的詞是分別是他們到達的水源地、山谷、平原。
......meredek........iniyam...i...ka'idangan
[從這裡到另個地方....我們...在....水源地]
.
從這裡可以看到Sanpuy是先唱了去另一個地方的動詞,再來是行動者,最後是抵達的地點。
這種說話順序是南島語的特點
這首歌第二句也是由動詞開頭,lemavat,是卑南語的經過。
在第一首泰雅曲裡也可以聽到歌詞是tminun yaki',動詞編織在前,編織的人在後面。
這首歌詞是沒有字面上的意義的,全部都是唱虛詞!
在聽臺灣原住民的音樂的時候,有時候會出現a、e、i、yo、o等各種不同元音的組合,但他們是沒有語言上的意義的。
不同民族、不同部落都有自己唱這些虛詞的曲調。不同人在不同心境之下也會唱出不同的調。
虛詞如果出現在對唱,則也有拉時間的用途。給一起唱歌的人一段時間,讓他思考該怎麼回覆。
唱虛詞在第一首的編織之歌有出現,在Sanpuy的Verelruwan裡是以一種類似間奏的樣子出現,這首是整首虛詞,下一首排灣的歌也有。
這首我一直不確定是哪首,
他們出過太多首了啦QAQ有一篇報導說是lulimai,他們開頭也是唱這個音沒錯,
但因為我只聽過泰武國小另一個曲調的lulimai,情歌版本的,他們翻譯細雨灑落群山的那個版本的,所以(ry
所以不是很確定他們這次唱的歌詞意思。
芮斯有唱過一次,跟今天泰武古謠傳唱隊唱的lulimai比較接近的調調。
不過今天這首lulimai後面也都是虛詞ˊˇˋ
就跟前面的說明一樣,另外是最後表演者大集合那裡,唱的也都是虛詞ˊˇˋ
樣式說明可以參考中研院的網站↓
通常白底加紅黑可能是比較靠近賽德克族的部落,但也不一定Sanpuy唱歌的時候,地上的圖案應該可以說是Etan Pavavalung代表性的幾種作畫,細密曲線、圓圈、葉子等圖案,有些圖案可以追到他們部落的陶壺、雕刻的傳統紋樣上。
大社有很多本相關資料。上色的部分也很有趣,是橘、黃、綠還有粉色。可以在卑南族這組唱歌者的服飾上找到類似的色彩。黃、綠是魯凱、排灣、卑南幾個臺灣南邊的族群上會出現的顏色。(撒奇萊雅好像也有)
然後每個族群都有粉色,但卑南有,邦查(阿美)也有,在卑南族周邊受影響的幾個他族部落也會有。
橘色可能沒有,但鄰近的紅色、磚紅、薯榔紅、土色等顏色就會有喔0w0
邦查那組在唱飲酒歌的時候,地上的圖案也有跟著轉,裡頭畫的人像可以從頭飾辨識出是邦查人ˊˇˋ
雖然是同族,但跟唱歌者的服裝是不同系統的邊邊的圖案有出現魚和船,邦查跟達悟一樣是有在進海的族群
此處應有神話傳說但我不熟w另外,他們跟下組的泰武傳唱隊在同個點唱歌,所以還可以看到一群小學生蹲在地上看vuvu(祖父母輩)們唱歌的有趣景象。
外圈的圖案是百合花和蝴蝶,這兩個圖樣都是排灣文化裡的傳統圖紋,這兩個圖案在刺繡上有一點身分和地位的象徵(因部落而可能有差異)。
Etan Pavavalung畫成自己的版本,他有非常多幅百合花的畫。(´ω `)
雖然臺灣原住民很多族群在服飾上都用了花、羽毛、刺繡、珠子等裝飾,但各族之間有差異。
邦查插羽毛的方向、角度、數量、在頭上的位置,和同樣有羽毛裝飾的魯凱、排灣是不一樣的。
卑南族的花環是多色且有時是固定色的,排灣就有整圈用同色花的花環,且卑南、魯凱、排灣的花環編織法是有點不一樣的。
某些顏色只出現在特定區域,還有在染料不發達的年代,服飾的顏色是不一樣的。還可能有過去統治、接觸、交易影響的狀況,例如好幾族的衣服其實有受漢人影響。
各族原住民之間的差異、隔閡還滿大的。差異才是原本的狀況。
現在的原住民族,是在日本時代成為一個共同體,被稱為蕃人的。再經過國民政府改成大中華民族下的,住山地的同胞。最後經由原運抗爭成「原住民」。
一百多年前,現在被叫做原住民的人群,其實是各自待在自己的族群和部落裡,沒有太多來往的。
自然有很開心的地方,大家共享南島語系的歌、曲調、虛詞。
但有時候也會想,一百多年前的大部分的泰雅族人是不會太了解魯凱族人的,他們沉浸在純粹的泰雅文化裡。
「原住民」是個集合名詞,雖然之中也共享一些事物和現代制度,但在語言和思想觀上仍是有差別的。我會的語言沒這麼多,也因此我在敘述不同族群的時候,並不一定能進到那個族群的思考狀況。
本篇只是個概說,還有講一點點我聽過的東西ˊˇˋ
歌曲很多是原住民的古文!
歌曲的字數不多,但翻譯出來可以有很多小細節,或者是特殊的文化背景,語法也跟現在不太一樣。
而明明字很少,還一堆虛詞,每一首歌卻還是傳達出不同的情感,這是原住民口傳文學很厲害的地方吧 ♪
就這樣啦(´▽`*)
希望台灣不要只有在表演的時候,才重視他們~~~
還有想順便說一下,華視主播在講盪鞦韆那段的時候說了是鄒族的,但那種鞦韆是東魯凱的阿
我自己的看法啦XD
秋千那段我不太確定,因為那畢竟不是個很正統的秋千,它沒有立秋千架,所以判斷標準會少一些╮(╯-╰")╭
我查到的照片和資料裡,Tarumak(達魯瑪克,東魯凱群)的秋千有綁百合花,但他們是綁一整束,跟世大運表演的百合花纏繞秋千的樣子又有一點不一樣。
還有當時拉秋千和盪秋千的表演者,穿的似乎也不是很標準的族服,東魯凱的話,Tarumak的服裝是另個樣子。
所以我自己會傾向認為這是一個參考魯凱秋千綁花的特色,去新創出的一種秋千XD
不只華視,有些報紙也寫鄒族,他們應該是從同一個地方得到「鄒族的秋千」這個消息的,這可能要往上找到底是哪裡發出來的稿w
以前被稱作南鄒的Kanakanavu(卡那卡那富族)、Hla'alua(拉阿魯哇族,有前又被叫過四社)的所在地,跟Drekay(魯凱族)的下三社(多納、茂林、萬山部落)的地理位置滿近的
個人認為只除了歌者的服裝為傳統服裝外,舞者的服裝及鞦韆應該都是為了表演及配合場地/舞台效果而重新設計(或如上面說的創新出來)的
補)
郭英男先生也是馬蘭部落的人喔
上面說到配合表演舞台重新設計,歌曲可能也經過這樣的處理。
古謠唱起來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過去的原住民歌唱者也不會「標準化」他們的歌,歌唱者的音質、場合、人數、心境、詮釋方法都可能造成歌曲聽起來不一樣,以在youtube上可以搜尋到的飲酒歌來說,杵音文化藝術團在世大運、臺東市迎雪季、中國央視的中國民歌大會上唱出的版本也有一點點差異。
馬蘭吟唱隊幾年前在Taluan No Niyam唱飲酒歌的版本,因為加入了不同的樂器,所以歌曲唱出來的感覺也不一樣
「原住民是世大運開場的神救援」連鯨魚也有梗!世大運原民精彩演出,你看的是熱鬧還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