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M.
@Wi1dmoon
說
Mon, Jun 26, 2017 6:30 AM
64
21
#讀報 #移人 #東南亞
每年只要是開齋節就會出現類似的東西,所以其實我也沒特別想說什麼,簡略成小逸這噗好了:
[捲毛貓小逸] #政治不正確 #分類用 #社會的惡意 - [觀點] 從第一廣場改建看善待移工 開齋...
的確可以說是一種惡意,不過我有點想跳過這個。
我真的要轉的是這個:
「我們」在共同生活?── 你所不了解的東南亞移工
W.M.
@Wi1dmoon
Mon, Jun 26, 2017 6:33 AM
當出現「外勞佔據北車」之類言論的時候,我不是要說歧視(雖然這無疑就是歧視,當因為一個群體的特定性而非任何個人特質,給予特定族群不平等的待遇,便是歧視),事實上,我比較想說的是物化。
W.M.
@Wi1dmoon
Mon, Jun 26, 2017 6:35 AM
在大多數言論裡,可以看見的是區分出外勞/本勞(我連華勞這個詞都看見了),但幾乎沒有被指明的,是這裡所指的「外勞」直指東南亞勞工,更明確的說,是來自東南亞的底層勞力階級。
W.M.
@Wi1dmoon
Mon, Jun 26, 2017 6:51 AM
Mon, Jun 26, 2017 6:52 AM
這甚至不是膚色的差異,而是貧富的差異。只是在台灣,來自東南亞的外籍勞工大量取代底層勞力,也所以外勞逐漸成了這些族群的代名詞。
井上-看著他人刷智商下限
@inouelin
說
Mon, Jun 26, 2017 7:00 AM
我覺得啦,開齋節的宣傳遠比不上同時間舉行的日本美食節,所以容易造成不是去開齋節的群眾無預警的遇上對他們來說是「礙路」的開齋節以及東南亞勞工們。
而且滿多人不知道開齋節其實是有經過申請的,所以就會跟著人云亦云,把一些貶低的詞彙套用在前來慶祝的移民工身上。
W.M.
@Wi1dmoon
Mon, Jun 26, 2017 7:01 AM
為什麼會有大量的移工在車站聚集?那是因為車站原本就是移動者經常選擇的聚會地點,交通的便利與否、能夠運用的金錢成本,會選擇車站從來就不奇怪,更不會只有台北車站。
總會有針對
外勞
的反彈,其中的言論仔細閱讀,可以很清楚的看見提出這些反彈的很多人,並沒有真正意識到自己談論的也是人。並不只是歧視另一個群體的「人類」,而是在潛意識中已經把這些人去人性化,做為機械看待。
會分開來說,因為我其實覺得物化比歧視更嚴重一點(雖然那也是歧視,但依然有相當的不同)
W.M.
@Wi1dmoon
Mon, Jun 26, 2017 7:19 AM
將底層做為機械而非人類,是對應階級差異最輕鬆、簡單的方式。
因此打從心裡,這些言論的提出者就沒有做過人性考量,「我尊重他們的文化,
但他們最好都待在我看不到的地方--也就是所有地方
」,「我有給他們聚會的地方啊他們就
應該被集中管理
」。
那不是對待
人
的思路,而是對待機器。
大。娘
@skycolor4026
說
Mon, Jun 26, 2017 7:26 AM
看到「集中」兩字會彈一下
W.M.
@Wi1dmoon
Mon, Jun 26, 2017 7:29 AM
大。娘
:
應該、集中、管理
,我就是怎麼刺人怎麼寫(喂)
大。娘
@skycolor4026
說
Mon, Jun 26, 2017 7:41 AM
應該、集中、管理,全都是一元化的思維,推導到最後都很可怕
W.M.
@Wi1dmoon
Mon, Jun 26, 2017 8:21 AM
wa_wa
: 就我說的啊,怎麼不批評聖誕樹呢XD
靈體
@Sacrament
說
Mon, Jun 26, 2017 8:21 AM
Mon, Jun 26, 2017 8:30 AM
弱弱說一句,機器沒有集中管理的問題耶……集中管理比較像對待動物←喂
應該說,機器集中要不要集中管理是使用者的思維去考慮是否方便使用及維護,沒有一定要集中或分散。拿這個來類比好像哪裡怪怪的XDbbb
W.M.
@Wi1dmoon
Mon, Jun 26, 2017 9:20 AM
靈體
: 其實我第一時間沒能懂「機器沒有集中管理的問題」指的是什麼,友人好心提醒我可能是表示「機器被集中管理不會被視為問題」?
但我在這一噗想說的,其實就是這些人在做為底層勞動力時,已經(在潛意識裡)被去除做為人的獨特性,同時物品化,視之為機械性的勞動力。
對更上層階級的人來說,將這些人視為勞動機械而非人類,不去考慮做為人的基本需求(包含生理及心理)是更為輕鬆、簡單而不傷害自己的方式。
悠@溫泉蛋
@orcas
Mon, Jun 26, 2017 9:48 AM
機器做為生產動能是需要集中管理的,從成本評估、設置規劃、後置維修等等,都是需要產線管理人員去做一個整體的、隨時的管理。
要說現有實際狀況的勞力vs產線機器。雖然我很想說因為產線機器是無生物,所以沒有生理需求和人權爭議,但是想想最諷刺的大概就是機器過熱或是不良操作就當機、壞機給你看。可是產線人力卻因為人體有彈性,又被上層管理員作為勞力,所以反而很多是做到真的長期損傷阿(遠目
悠@溫泉蛋
@orcas
Mon, Jun 26, 2017 9:50 AM
移工歧視我覺得不只是國族歧視還有藍領歧視,歧視者都莫名其妙能理所當然在知道他們存在、知道那個流程存在、甚至是享受那個流程的結果,但是持續歧視 冏
悠@溫泉蛋
@orcas
Mon, Jun 26, 2017 9:52 AM
然後我想像說如果AI再進步下去,產線也真的進入AI自行管理的狀態,機器真的會痛的時候又是另外一個道德問題惹。
載入新的回覆
每年只要是開齋節就會出現類似的東西,所以其實我也沒特別想說什麼,簡略成小逸這噗好了:
我真的要轉的是這個:
「我們」在共同生活?── 你所不了解的東南亞移工
而且滿多人不知道開齋節其實是有經過申請的,所以就會跟著人云亦云,把一些貶低的詞彙套用在前來慶祝的移民工身上。
總會有針對外勞 的反彈,其中的言論仔細閱讀,可以很清楚的看見提出這些反彈的很多人,並沒有真正意識到自己談論的也是人。並不只是歧視另一個群體的「人類」,而是在潛意識中已經把這些人去人性化,做為機械看待。
會分開來說,因為我其實覺得物化比歧視更嚴重一點(雖然那也是歧視,但依然有相當的不同)
因此打從心裡,這些言論的提出者就沒有做過人性考量,「我尊重他們的文化,但他們最好都待在我看不到的地方--也就是所有地方」,「我有給他們聚會的地方啊他們就應該被集中管理」。
那不是對待人的思路,而是對待機器。
應該說,機器集中要不要集中管理是使用者的思維去考慮是否方便使用及維護,沒有一定要集中或分散。拿這個來類比好像哪裡怪怪的XDbbb
但我在這一噗想說的,其實就是這些人在做為底層勞動力時,已經(在潛意識裡)被去除做為人的獨特性,同時物品化,視之為機械性的勞動力。
對更上層階級的人來說,將這些人視為勞動機械而非人類,不去考慮做為人的基本需求(包含生理及心理)是更為輕鬆、簡單而不傷害自己的方式。
要說現有實際狀況的勞力vs產線機器。雖然我很想說因為產線機器是無生物,所以沒有生理需求和人權爭議,但是想想最諷刺的大概就是機器過熱或是不良操作就當機、壞機給你看。可是產線人力卻因為人體有彈性,又被上層管理員作為勞力,所以反而很多是做到真的長期損傷阿(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