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轉一小段噗首FB:『The White House Project創辦人Marie Wilson曾言,You can’t be what you can’t see,童書是兒童接觸世界的重要管道,當眼前所見的成功故事皆屬於男性,女孩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要怎麼去想像未來的自己,能在不同領域找到歸屬,而不是受限於傳統價值所認定的既有選項。性別平權所追求的是自由,打破所有框架和束縛,各種性別氣質的人都能選擇自己想成為的模樣。』
"No more than 33 percent of children's books published in any given year contain central characters that are adult women or female animals, but adult men and male animals appear in up to 100 percent of books." 這段可能是影片中的某個來源(猜的,因為一樣有提到男性100%會出現)
畢竟,如果不被視為差異化的存在,就沒有標籤的必要。如果各類作品中性別角色真的完全平衡,為什麼遊戲需要有女主人翁的tag,又為什麼童書精選會一直出現針對inspiring female character / non-princess female, 卻不需要大量出現inspiring male character / non-prince male....之類的推薦清單呢?
之前和朋友偶然聊到,關於「男性被社會視為常態(norm)」這件事,剛好今天看到一個影片。
『一對母女來到放置童書的書架前,先是抽出書中完全沒有男性角色的書,一共有3本;然後抽出書中完全沒有女性角色的書,一共有73本;再來,移除掉書中女性角色完全不說話的書,此時,被抽出來的書已高達141本;最後,母女倆把所有有關公主等待王子的書籍抽掉,原本滿櫃的書架上,只剩幾本書躺著,寥寥無幾。』
我自己其實是在高中寫小說時注意到這件事的,只是當時的我沒有能力更深入思考:作為一個從小愛看小說、應該看過一堆角色的人,我沒有辦法順利寫出一個(我不討厭的)正常女性角色。
基本上我認為兩者原因是並存的,但現在想先談後者。
或者反過來說:當你需要一個女角時,你才會創造女性角色;但當你只是需要一個“角色”,他則通常是男的。
當女性作為主角成為一種「Tag」,反過來說這就是男性作為主角是一種普遍性的現象。(否則為何不需要tag「男主人翁」,不正是因為大家預設主角通常是男性嗎?)
(這點其實在看同志議題也是類似的:當我們把異性戀預設為常態,那麼非異性戀就很容易因為性傾向被歸因)(唯一的差別是,異性戀的確是相對多數,所以這點更難克服;但男性並不是相對多數)
這讓透過作品(不論何種型態)學習自我定位與認識世界的孩子,直覺性地只有在特定陰性特質(或甚至和性有關的主題)才會想到女性。這樣的孩子長大,繼續創作一樣是在複製這個世界觀。
於是我們不自覺創造了一個男性可以多采多姿、多元多樣;女性則是形象明確,不是與性有關就是與弱者有關,要不就是(壞)婆婆/媽媽/妻子/女友(因為男人很難當這樣的角色)這樣的挶限世界。
要我想我還真的一時想不出來,瑪波小姐是我高中才看到的,Atwood的層級是大人才會看的,一時間我還真的想不到有什麼精彩作品主要角色是以女性為主的。(但是完全沒有女性角色、或是逼不得已像媽媽才會出現女性的,倒是不少)(或許這也是我一度熱愛Atwood的原因,只是我沒有意識到?)
雖然現階段的數量差距仍有點大,但為了在市場有賣點、增加話題與銷量,以女性為主角,或者知識與氣勢壓過男角的作品也漸漸多了,作品中出現女性主管的機會也有增長,不曉得多久以後男女的比例會趨近平衡。
像我弟之前看的《魔王勇者》似乎就是因為設定特別、賣的不錯,所以有引進臺灣。書中飽讀詩書的女性魔王想要改變世界,男性勇者則因為認同他的理念而跟隨他。如果高中男生能接受小說中的設定,或許到了現實上也就不會像一些老長輩認為主管還是男生好吧。
我相信未來一定會更好XD
但老實說我比較愛麥克安迪的《說不完的故事》...
紐柏瑞的作品很多都很棒呢!
宇宙光出品的小說也有很多是以女孩為主角
經典<窗口邊的小荳荳><瑪德琳><瑪蒂達><默默>
<喂!穿裙子的>
<戴眼鏡的女孩>(諾貝爾文學獎
我的意思是相較之下比較少,而不是不存在,就像前面說電玩可以用女主人翁的tag,而且點進去看會發現遊戲還不少,但事實就是男主人翁根本連tag都不需要。
我自己的經驗因為是個人經驗,當然可能有嚴重的取樣偏誤,還要再加上我自己一開始說的習慣性厭女的選擇性記憶,但在該影片裡是有附上研究/報導來源的~(可是我承認我沒有真的去讀原文求證啦,我只看影片XD)
我剛剛突然又想到羅蘭的小木屋系列!漢聲姆指還有兩本我有印象的,討厭愛麗絲和守著孤島的女孩。好像有刻意挑選過出版的童書集相對會比較平衡一點?
相對較少畢竟是比較實體書架所賣的書籍,而不是正確的出版數目,或許兩者相當也不得而知XD
(但其實我一直不覺得那是童書XDDD)相對多或相對少是我的感受,就影片中來看,噗首所謂的『寥寥無幾』在影片裡其實也有剩下三十幾本書吧(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上面你們列出的所有作品總數了喔),但的確還是相對少數,(不嚴謹地說)是個用眼睛就看得出來的差異XD
噗首影片的呈現方式,很明顯並不是一項嚴謹的學術研究囉~也許可以去找相關研究來確認?
像我這種腦弱怎麼可能書都不翻一下,就知道裡面的人講過話沒。這個展演符合我的個人經驗,甚至不只在該標的物(童書)上,所以我貼出來。如果需要更嚴謹的研究結果,我也許可以試著找看看有沒有相關研究啦..... 但我不能保證就是了,我對性別領域的學術相關研究完全是陌生。(當然有人能分享具有權威性的研究更好XDDDD)
Gender bias uncovered in children's books with male characters, including male animals, leading the fictional pack
這段可能是影片中的某個來源(猜的,因為一樣有提到男性100%會出現)
Gender in Twentieth-Century Children’s Books - Mar 31, 2011
也許可以找找有沒有比較近期的研究,我覺得應該會隨著時代進展拉近差距才對~
同作者還有一本《蘇菲的世界》,也非常有名,可是我小時候看好像覺得很無聊XD
近期不少男性向作品中的女角們,反而比女性向作品中的更加討喜,雖然還是有充滿了男性妄想在裡面 但角色塑造上越來越多元了,也常常出現強悍的令人敬佩的女孩子。
注重女性角色,DC comic近期做的相當不錯,過去眾女性角色都只是用來賣肉與陪襯、但現在都有了獨立作品,而且塑造的比老牌男人們更加深刻更有韻味(例如 大受歡迎的小丑女)。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點,雖然不論DC或MC都是男角們大顯身手、可是攸關世界存亡時的鑰匙常常是女角擔當,這部分總讓我覺得與美語用「she」來當國家或洲第一人稱有異曲同工之感。
但是換個角度看,其實原始的公主劇碼某種層面都可以用這個角度去解釋,意即,公主們期待的不是王子,而是脫離原本的生活,王子只是在該情境下最容易達成目的的媒介。
說到這,有本《灰姑娘逃婚記》我很喜歡(前面漏舉這個例子了),它是以灰姑娘為第一人稱,描述灰姑娘在「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後的故事,裡面也有談到類似的心態。故事節奏不錯也易讀,我還滿推薦的~
我認為近幾年漸漸有些差異化出來,也許是溫良恭儉讓的白蓮花女孩(或是單純賣肉的女性角色)久了就會開始無趣...? 不過這和時代演進以及觀念的進步應該也有關聯。
(其實我沒讀錯的話,前面貼的研究裡就有以女性主義浪潮的時間點做區隔分別統計,這時間點前或後,對童書性別影響上似乎是的確有差異的,但我只掃過就是了沒細讀
英文太爛)男性在這塊多少也有被定型的狀況(例如在驚悚故事中關鍵時刻被嚇到尖叫而引來災禍的角色通常不是成年男性),但我個人的"感覺",男性因為出場機率更大(XD),他們的性格形象在大宗作品中的確是更多元的。或者直接點說,他們基本上就是普世的"人",但是女人在普世作品中通常就是...女人。(不知道這樣有沒有解釋到XD)
但是紙牌的秘密真的很棒(握手)
決定最近要來重看XD 我好想念彩紅汽水XD
與其說問題,不如說是一個現象....吧?
我也好喜歡麥克安迪,喜歡默默,不過最喜歡的果然還是說不完的故事♡
當然是看不懂)那來排一下迷霧之子的隊好了XD
不過相對於女性被強調的比例,男性是偏少的
因為這世界上的多數職業依然是以男性占多數比例為主吧
畢竟,如果不被視為差異化的存在,就沒有標籤的必要。如果各類作品中性別角色真的完全平衡,為什麼遊戲需要有女主人翁的tag,又為什麼童書精選會一直出現針對inspiring female character / non-princess female, 卻不需要大量出現inspiring male character / non-prince male....之類的推薦清單呢?
作品中的角色只是其中一環罷了,而的確我幼時閱讀經驗裡性別比例並不是均衡的而已。(不過似乎因為表達不好讓一些噗友覺得我在否定有好的女角作品的存在?我沒有這個意思,但是分享作品我也是挺開心的就是了XD)
個人經驗裡,因為認同的是不同的性別,會遭周圍的人指責與攻擊,才是成長過程中最麻煩的部分。
如果認同的是能力,那就應該與性別沒有關係。但是若作品中能力常常與性別掛勾,那就可能會造成影響;我自己是很大以後才意識到作品中的性別與能力的連結,和現實並不一致,我至今還是無法完全撇除下意識對某些詞語的判斷,例如很娘、很man、是個漢子等等。
但是對於還沒有判斷能力的,或是正在形塑判斷能力的孩子來說,這些作品的內容必然有其影響,我是這樣想的。
其實,你再次強調性別在其中的影響,也是不認同/不理解某些人(比如我)對性別認同這件事較所謂的一般人更模糊。
賣的比較好的小魯小兵的小說,或是繪本,是否真的複製性別刻版印象,或是圖書館裡是否複製性別刻版印象的書是借閱率較高,可以再談。
至於野獸國,我沒看過,但是科普書我本來就沒納入討論(我所謂的作品是故事,包括小說、漫畫、影視),我個人是沒有把科普放入性別的,一時間也想不到硬要歸類我會怎麼歸就是了,硬要說就是中性吧@@
網路小說推seba蝴蝶的作品 大部分都是以女性是角描寫的 (也有出成實體書 只是原稿是po在ptt 還有她朋友友情搬運至痞客幫跟自架網站
私心推薦<<燕侯君>> 含穿越 含女權 含軍事 含政治 (都是我自己喜歡的 >w<
以及頑皮公主最有名的一本是頑皮公主不出嫁,這系列的出發點就是描寫非合於刻板印象的公主(小女孩常見的典範)來拓展女孩對自身可能性的想像,我認為不該稱之為沒有性別刻畫,而是正好相反,題材本身就是性別的
(其實原本想討論的不止主角啦,而是整體作品中的角色比重,但後來發現好像不應該一下拉那麼大XD)
結果三個人推的都不同本各項作品中很多女人都是附屬品、而歷史鮮少提到女性的功勞
而就算是武則天,小時候的印象也都是負面多於正面
而發明家、科學家、藝術家或其他各領域的名人,若不是特別有研究,一般人能叫出來名字的女性也幾乎可以說是沒有
學校課本中出現的瑪麗亞也是用冠夫姓的「居里夫人」而不是本名
這倒讓我想到微軟的這個廣告:
但是,這種情況到越近代就越少,雖然不夠大家依然在努力,別說的好像什麼事都沒做阿
一、傳統觀念下(古代),女性的確相對比較容易被束縛,而無法發展自己相對比較「非傳統女性」的能力;
二、雖然依舊有女性也許因為時運或自我,能突破時代性的限制,在傳統觀念下,時代也可能選擇性削減(甚至無視)女性的成就。
兩者加乘起來就會造成女性在歷史上幾乎不存在(或是以負面形象 / 只符合傳統女性形象存在)
話說,我突然想到這篇文XD(我個人滿推這個粉專的,不是專談性別,但我認為很多論點都很不錯,就是文章長了點)
這是當事人(華生)還活著的事情呢。
不過很確定是龍和龍魘搶女友,兩邊都只能等女主角下決定的故事。XD
女性為主角的相對少很多,或許這也是Xena到現在人氣都還很旺的原因之一吧
貝克德爾測驗(英語:Bechdel test)是一個致力於使性別不平等引起關注的簡短測驗,展示了女性在電影作品中因性別歧視而缺乏代表。該測驗源自艾莉森·貝克德爾(Alison Bechdel):
1. 片中至少有兩個女性角色,
2. 她們互相交談過,
3. 談話的內容與一個男性無關。
該測驗是一種評判電影中女性角色代表程度的簡易方法。《衛報》的作者寫道:「未能通過這個簡單測驗的熱門影片數量令人驚訝。它展現了女性複雜而有趣的生活在電影業界如此缺乏代表,或是根本不存在。我們的生命中有工作,有創造性的項目,有友情,有奮鬥,還有很多其他引人入勝的事情……所以,好萊塢,開始寫它們吧!」
不過這主要只是我的偏見,我相信一定有例外,但要說例外是主流,好像就不是這樣…?
女亂馬我也覺得還ok, 但因為原身其實還是男的,所以我不會把他當女主角
受眾依然以滿足男性為主,而非對女性展現
後面兩個好像不是我喜歡的類型所以沒看過
叫白箱
是我個人認為還不錯的
而且還多少有觸及性別相關話題
例如監督被指出有性別歧視然後道歉
還有小綠被說只要跟大叔獻媚就好,而後他跟編劇對話後去解除那種錯愕跟自我懷疑
我看到第二個影片的各種不自然但存在感強烈的胸部彈動設計,實在非常想要吐槽啊XDDDDDD
不過糖果屋和虎姑婆這種姐姐妹妹當勇者的...也是有啦。
不論哪種定義,我想提的根源是同一件事,我只是覺得如果有更多女性角色作為一個"人"(而非功能性的女人)而存在,就和男性角色作為一個"人"(而非功能性的男人)而存在一樣普遍,如果女性不需要因為性別而被標籤(就像男性不被標籤的程度一樣),這樣感覺就很棒了。
這兩本書都是女性視角為主,且個人很推薦的書,不過好像不太算青少年讀物。(炸)
極端來說,像米卡莎或電影黑寡婦、小丑女這樣的角色,某種程度是因為在這樣的性別下少見,所以吸引人。也許等到哪天我們不覺得這樣角色對女性來說有什麼特別的,就是真的性別平等了吧XD
我覺得不太可能啦但我們還是要試看看啊XD
另外推本中年婦女(?)當主角的驅魔偵探三部曲
突然想到我曾經想認真養娃過,後來剁手控制住了男娃幾個月沒更新感覺像是私生子被遺棄了.慘了我在歪人家噗回歸原題回歸原題可是我之前對SD有興趣時我都只看男孩耶www沒人在看John Snow另外我要澄清一點,我並不是"只"喜歡女漢子,從頭到尾我都沒有這樣的發言,我只是覺得女性角色可以不需要被性別拘束住而變成一種功能性的、附屬性的、或強化某些特質時才常出現的性別。女性也只是人類而已,可以是普通人、路人甲砲灰,可能有情緒有失誤,就像正常人類一樣存在的角色,大概就這樣而已。
忍不住google了一下SD男娃,好想要喔嗚(住手你只會積灰塵而已)是說以前男作家比較多,所以看以前的故事會有這種感覺,現在女作家的數量不少,而且很多雖然低調,賣的比男作家更好(男性作家大多是宣傳聲勢比較大),主角男女性別比重有比以往平衡許多了
"I'm a human first."
我其實不是想要刻意去性別化,或是要女性追求陽剛,從頭到尾我都沒有說過這種話,只是希望被當一般人類看的比例和男性差不多就可以了。
在想是用語習慣影響嗎?xd"
明明平常說我男神或我女神都還感覺蠻順的。@_@
所以理想的狀態──看到很棒的人就直覺會喊「我神」?
還是大家會習慣在各種狀態下喊女神和男神這類的詞會同樣感覺很順?
但在「x之x神」的狀況,要特別為了男性指稱而講“男神”(例如風之男神)的確比較彆扭,這種狀況好像會直接用風之神代替;但風之女神不會。
那個神是指神祇的那種
可是特指神祇似乎比較少用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