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ψ
[Fe_] - - 台角輕小說大賞相關、在 - Komica 小說板 討論串看見有人做...
論數據資料影像化(?
圖表很漂亮大家可以參考一下,至於話題有點廣大大家也可以參考看看
身為法律人,想在此debug一下上面那篇談智財的文 (Plurk Paste)
這篇debug也可以看一下兒
齋(◌⍢◌)ψ
[毛齋齋] [出版相關] - [皆さんの天使ヨウコウくん|水晶] 【... 前幾天追的進度,不過可能快追不上了,大家有空就可看看兒
${Μιαυ}
借點轉撲?
齋(◌⍢◌)ψ
${Μιαυ} : 隨意,我也就是轉貼+碎碎唸XD
沒力史翠普yucaio
圖表超美的阿!!!
森彩律
我有耳聞傳聞其中有隱情.......可以引起大家關注也是好的啦,多少希望這個產業各方面能有正面影響那怕只有一點點.....嗯嗯嗯.....
齋(◌⍢◌)ψ
森彩律 : 就等出版社那邊的說法出來了,目前也只有單一說詞,有討論也是好的啦,了解出版本身的流程跟作業方式,其實也可以有一點預防針的感覺,讓想要參與的人可以在心境上轉換健康一點
沒力史翠普yucaio
隱情一定會有阿XD 畢竟人在訴苦的時候一定是以自己的角度為出發點,在一開始就迴避掉稿子的實際問題跟細節,情緒渲染最快在加上大多數寫作者對於寫作環境原本就有嚴重的不安感(不知道能寫多久,不知道能不能繼續寫下去,不知道以後會不會寫不出來&環境不好,出版條件不佳,能見度低等等)所以要炸很容易XD
森彩律
一種產業共業終於找到犧牲者爆炸的概念
齋(◌⍢◌)ψ
我理解作者夢想殆盡感,我也知道出版社的為難,但我覺得中間點可以處理的更漂亮,就算作者本身作品不是大賣的類型,一定有更好的表達方式,而不是無止盡的暗示跟拙劣的語言表達ˊDˋ
齋(◌⍢◌)ψ
森彩律 : 剛好最近文化局也在討論相關的事情,可以讓大家討論產業結構其實我覺得也滿好的,至少個人而言可以懂規則懂問題,就可以避開或者改善
齋(◌⍢◌)ψ
沒力史翠普yucaio : 雞蛋不要放同一個籃子裡面(?)
沒力史翠普yucaio
嗯~我遇過那種專寫文學獎的獎金獵人,文章真的寫得很好,一天到晚拿獎金但是出書卻超慘的,一開始是找不到出版社出書,後來好不容易找到了,還要自己負擔稅金(因為出版社說我們沒賺阿~政府抽的稅要你付)部分稿費還是直接拿他的書當稿費,所以他出了書,書店卻很難買到,自己家裡還堆一堆庫存
沒力史翠普yucaio
但是卻堅持要走夢想之路當專職作家
沒力史翠普yucaio
相較之下之前聽到的奇人比較特別,一開始拿了一個百萬的文學獎金之後就隱居山上寫小說,後來聽說也有兼著教武術,總之就是個歸隱山林的大俠XD
沒力史翠普yucaio
整個像都市傳說
齋(◌⍢◌)ψ
我覺得創作是一場長期抗戰,要養「夢想」這件事情得花時間去堆積它,不能整天泡在裡面(?) 避免靠得太近卻像恐怖情人,對自己而言,適合自己的創作方式大概就是好好的活下去(要吃飽穿暖啊QQ)然後慢慢把夢想拼起來
齋(◌⍢◌)ψ
沒力史翠普yucaio : 大俠好酷啊xDDDDDDD
齋(◌⍢◌)ψ
庫存、經銷商、通路都是個很大的問題呢,要上一般書店的架上真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沒力史翠普yucaio
嗯~但是很多人一開始就覺得我的夢想就是靠寫作吃飯,然後希望可以過悠閒自在自己可以控制時間的生活之類的,其實有很多人所謂的夢想只是為了逃避僵化的職場而已,有些人的夢想是拿來紓壓的不需要時間,但有些人卻會像把命賭上去一樣把奇怪的東西(例如人生或是自己的自我認同啥的)一併賭在上面,一旦沒辦法真的靠寫作吃飯就整個崩潰
沒力史翠普yucaio
實際靠寫作吃飯就知道有一頓沒一頓阿,像文學類還要稍微有點名氣才能靠接演講&評審勉強補貼點,要不然大多都只能兼著當作文老師勉強生活(作文老師也不好當and薪水也不高)
沒力史翠普yucaio
是說有部分的小說寫作者後來都轉去寫劇本,PTT編劇版有不少專接大陸那邊劇本case的(因為台灣劇本界也....很精彩)
齋(◌⍢◌)ψ
那樣子真的會爆炸,但基本上應該是我們維持好了自己生活的基本需求,才有辦法養出自己夢想的模樣,就算去便利商店打工也是一種方式,不合理燃燒自己的例子很多,會成功的更是低很多很多。
可以被當範例傳頌的常常是這樣戲劇化的成功,可是我覺得現在可能不適合這樣子做
沒力史翠普yucaio
*更正錯字>>有些人的夢想是拿來紓壓的不需要時間<<是不需要實現w
齋(◌⍢◌)ψ
沒力史翠普yucaio : 劇本界就是演藝圈了呢,那個吃飯喝酒的地方好驚人吶 (((( 中國過來挖人才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呢…哎、
阿武隊長夜半啊嗚
不知道這類的話會不會有點離題,離了齋齋幫我砍砍吧(欸)

我不知曉該作者的為人處事,但出版業界的情報,對於沒有管道的人來說實在太陌生了。
很多事情只有踏進去才會曉得,但踏進去的人卻不一定能將這份寶貴的知識順利傳出去。
該作者積極度確實有待商量,而且老實說有很多方法脫離單一窗口的侷限……可我發現會討論這些的,都是「多次接觸過業界」的人。(不管有沒有踏進去走出版)
阿武隊長夜半啊嗚
若是沒有將這樣的事情傳遞出來,同樣不擅交流的人就不曉得必須學習溝通,不會接觸這業界的人就不會理解出版社的立場。
業界太多事情只能在私下八卦,既然八卦都變成騷動了,不如就充分榨乾這些動能的價值吧(?)

然後我雖然知道編輯很辛苦,但我還是不覺得那位編輯的狀況有商量餘地就是了……
(如果該作者的心態偏向怕事消極,到底要怎麼敷衍才會讓該作者做出這種即使說得千真萬確,其他出版社恐怕也會記上小本本的事情呀……)
阿武隊長夜半啊嗚
想想還是補一下,其實我本來對編輯的偏見沒打算提出來(就私下在朋友噗嘴砲),完全是自找麻煩跑去看了泥水文才爆炸的……
(我的發言還是太情緒化了,雖然我自己看著沒問題,但未必如此,齋齋可砍(艸 )
齋(◌⍢◌)ψ
也還好吧,不用想太多啊xD
齋(◌⍢◌)ψ
不過這樣會有些問題「編輯是不是應該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良好的溝通能力是職業必要的嗎?」、「有時候直白傳達也被認為不夠好」……這些倒是可以去考量的,至少我個人覺得擁有良好的溝通手腕是編輯需要的(or不少職業都需要)創作者也需要,有思考過說出來的話會造成怎樣的影響,就比較能夠減少後面突發事件的產生吧(大概
月亮熊☣深愛系
>>出版業界的情報,對於沒有管道的人來說實在太陌生了。
完全同意,許多寫作者若沒有經過出道這一關,很多東西都是聽不到的。當我出道之後,許多八卦馬上源源不絕而來,差點把我壓垮(?
齋(◌⍢◌)ψ
可是這些專業不一定會有人告訴你「你跟作者溝通的時候要注意」、「和出版社交涉的時候要記得」等等之類的,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以「編輯」為志向,但是多數身邊的人應該還是以「創作者」為立足
月亮熊☣深愛系
新人壓力最大的就是「不想成為一書作者」。所以往往會很在意能不能出續集、能不能寫新作,哪怕一次不成功,以後就沒有人要了,所以我見過好幾個作者都會被這股壓力追著跑。但是這相對的也會帶給編輯壓力,尤其當編輯並不是決策者的時候。
齋(◌⍢◌)ψ
這樣子編輯的位置似乎就是……不一定有創作經驗的人來執行,各自還是有各自的專業,但相對彼此理解就會差很大的隔閡,編輯不懂創作者,按表抄課啜惹ㄇ(?)創作者覺得編輯不夠關懷自己(?)或者給予有用的指點覺得難夠(?)之類的(以上都是我揣測)
阿武隊長夜半啊嗚
這讓我想起多年前討論文創時,討論到,創作者除去創作以外也需要學習行銷,免得變成玻璃櫥窗裡被衡量的商品……(無論原因為何,至少有了概念就不容易跑進這種路線(欸)(人生養成遊戲,S/L禁止)
可是現在這樣的概念,還是有很多創作者,連聽都沒聽過呢(想)
齋(◌⍢◌)ψ
月亮熊☣深愛系 : 真的,編輯其實常常很衰要去收尾老闆決策(喂)但這就是過副本的摩門特了
齋(◌⍢◌)ψ
阿武隊長夜半啊嗚 : 我覺得創作者一定要懂自己產出的東西最後怎麼跑行銷流程,不是麻煩或者是在台灣得這樣子,而是越明白細節,越知道失敗的地方是有原因的,不是通通揉成一坨叫做「你的東西不受歡迎」
月亮熊☣深愛系
阿武隊長夜半啊嗚 : 大部份的作者其實是反對作者自己跳出來行銷的,甚至會覺得「把行銷的時間拿來放在創作上會更划算」
齋(◌⍢◌)ψ
也許不用到擅長,但是知道流程就知道一個作品現世(???)是需要很多層的關卡的,不是完成的那一刻就結束,是完成的那一刻才開始啊TT
阿武隊長夜半啊嗚
月亮熊☣深愛系 : 真的,但說這種話的人大多都沒注意到,自己把曝光作品,選擇曝光管道,投稿的方向,寫的題材,如何引起審稿者的興趣……
這個環節就是行銷概念的基礎了!
(但是很多人提到行銷就想到>商業往來跟搏人情好麻煩)
齋(◌⍢◌)ψ
月亮熊☣深愛系 : 設計師(藝術家)也會有這種問題xDDDD雖然好像也沒錯,但是市場證明這樣是不太有效果的,如果一人獨立作業,適時的行銷活動,觀眾的反饋可以讓自己更有繼續創作的小動力
發文跟觀眾互動、放點小試閱,都算是行銷唄~現在應該大家都會慢慢習慣這樣的模式…吧?還是我觀察到的是我這邊的部份xD
齋(◌⍢◌)ψ
也許覺得愛跟商業扯上關係很傷感情之類的??也許不是所有人都這樣,但有感情基礎的商業行為(?)其實比較讓人心甘情願xD?
阿武隊長夜半啊嗚
齋(◌⍢◌)ψ : 我剛剛想想,我說很多創作者還是沒聽過,也不盡然。
像瀟湘神以北地異這種半共構世界觀吸引讀者落坑、月亮熊(光明正大點)在各領域把自己的形象扎根(小說、散文、詩集很多方向,網路、報章、文學刊都有生觸鬚)、雖然很久沒碰過面,但知道他們大概是轉幕後打拼中的一些人……還有更多人都有抓到點。
只是除去名氣集中在作家身分上的部分,其他人經常被我們遺忘也是創作者……(想想覺得有點神奇)
齋(◌⍢◌)ψ
阿武隊長夜半啊嗚 : 我覺得創作者不局限於單一定位,但不是所有人都這樣認定,至少我認為創作者本身就是好好的去過自己的生活,把自己的生命寫進作品裡面,如果沒有生活經驗,也無法無限的創作下去
阿武隊長夜半啊嗚
齋(◌⍢◌)ψ : 這樣說起來,創作態度的不同百百樣,可大家知悉的管道就那幾個,相性好的人就能合作愉快,相性不好的人就兩方血淚,可其中很多因素不是哪一邊實力不足。
如果不擅溝通,希望能盡快獲得回饋,也希望自己的創作能多少帶來營收(但不強求),這樣的創作者不知道適合怎樣的模式或合作者……(網路訂閱收費好像不錯)(但大陸盛行的消費方式,臺灣不知道為何很少見)(鮮鮮還倒了)
齋(◌⍢◌)ψ
阿武隊長夜半啊嗚 : 這也是插畫經紀那類的公司興起的緣故吧,鮮鮮那種消費方式我記得都滿可行的?只是因為他後期算惡性倒閉??(不確定)
主要也是「付費」的風氣吧,中國互連網的電子錢包運用的很好(但就政治概念上我覺得可怕就是xD)所以給作者紅包什麼的,算是很輕鬆簡單的方式,但台灣可能還得在概念上建立好付費支持這部份,我相信可以培養,只是需要長期
齋(◌⍢◌)ψ
也希望付費不是因為「同情」而付費,是真正覺得好,所以付費與支持。
初期我們都很容易因為支持弱勢的同情而付費,但能夠進化到真正優秀而付費就太好了TT
齋(◌⍢◌)ψ
不過現在有Sound of Silence - SOS 這樣子的每個月的訂閱贊助,只是放到小說、圖像類好像又不太適合了
阿武隊長夜半啊嗚
鮮鮮文化出版那個惡性倒閉真的是雲里霧裡撲朔迷離還伸手不見五指呀……(完全搞不懂是人事問題還是資金鍊真的斷了債務返巢所以老闆只好跑路)
說起來,我,好像鮮幣還沒花完)(倒閉前五年存了三百塊到倒閉後都還沒用完(...)
(鮮鮮那裏我喜歡看的書一堆都沒放電子版!!)(哭著跑租書店)

鮮鮮雖然有電子書跟虛擬貨幣,不過他的儲值很麻煩,真的能買的電子書也不多……
齋(◌⍢◌)ψ
鮮鮮好像是…高層決策有問題吧?好像是啥不繼續做BL之類的(失憶)解約也沒有解的很好,換了高層處理手法就出很大的狀況,似乎?
齋(◌⍢◌)ψ
出版社換個老闆就好驚悚啊(莫名
沉迷手遊的餅
阿武隊長夜半啊嗚 : 鮮網那個真的無解O~O,只能等法院公告倒閉,作者才可以拿回來
沉迷手遊的餅
畢竟打官司,時間也尷尬,要倒不倒的……
齋(◌⍢◌)ψ
齋(◌⍢◌)ψ
兩個編輯真的要死人了,但是願不願意多擴編人員又是個問題了,算了還是回去同人圈玩吧
齋(◌⍢◌)ψ
但是也不要放棄創作呀大家(?) 如果自身目標是「商業」的目標渴求,那就可以觀察到商業結構得勝點在於哪裡
如果自身目標只要是創作就很快樂,那商業的部份就可以自身承擔的狀況下去坐規劃與進行
都有好有壞,商業為目標有他的嚴苛與條件,小市場經營也有他需要補貼的部份,就看個人適合怎樣的路去走
月亮熊☣深愛系
推齋齋,很溫柔的一篇
齋(◌⍢◌)ψ
月亮熊☣深愛系 : 大大也不容易,辛苦了呢,這痛苦與快樂並存的路xD(摸摸
月亮熊☣深愛系
>///<(蹭蹭
齋(◌⍢◌)ψ
角川官方聲明 也貼貼
阿武隊長夜半啊嗚
沉迷手遊的餅 : 這事情發生前幾天我剛好有去翻有沒有報導,最後狀況的新聞是2015年十月份……(悲傷)
不知道簽約時有註明拖欠稿費多久就會收回版權的作者有沒有順利拿回來了(思考)
(還是,那些作者合約裡通通沒有這項呢……)
阿武隊長夜半啊嗚
(發現語病稍潤一下)
剛剛看了這篇文,離題的感想就不放這了(欸)
不過內文跟後面推文都有提到日輕台輕銷量的差異甚大,我很好奇到底是大到什麼程度。
一百萬跟十萬真的遙不可及,但一萬跟一千的距離不如想像中誇張。
雖然這樣問題會變成,輕小說的市場顯然支撐不住台灣作者,而且還會被其他細項分潤利益(扶額)
阿武隊長夜半啊嗚
接著我多看幾次以後發現一個問題……
〝角川華文原創的作品,都是由角川裡頭一個叫作「原創編輯部」所負責的〞
……所以……咦……其他非代理的書籍也是……嗎……
阿武隊長夜半啊嗚
那處理代理的編輯該不會也是兩到三個……(覺得害怕)
齋(◌⍢◌)ψ
阿武隊長夜半啊嗚 : 編輯人數過少我覺得可能性很大ˊDˋ 至於市場的話,覺得還是要讓台灣市場本身有買書閱讀的習慣,or付費習慣起來,才好繼續維持或者提昇
阿武隊長夜半啊嗚
剛剛強迫症發作,來算了算。
WIKI已經很久沒有更新原創出版的台灣角川名單了,所以乾脆找博客來書店!
2016台灣角川華文原創展,7折起!精美贈品滿額送∼
在最近的台灣角川華文特價展,幻奇冒險66、戀愛故事70、耽美BL9、驚悚推理11、歷史武俠11,人氣作家那一部分跟戀愛故事有重疊就沒有算。
共計167個商品品項,其中有混部分跟前面書籍有部分重疊的套書組合。(粗估至少四項)
阿武隊長夜半啊嗚
(修錯字)
中文書>出版社專區>台灣角川>所有書籍
在博客來的系統, 博客來中文書出版社專區台灣角川所有書籍>輕小說,出來了2006項商品。
其中混著套書(見樓上)(大概會更多)(...)
阿武隊長夜半啊嗚
所以我剛剛想太多的驚恐應該不成立。(處理代理的編輯不會像原創部編輯這麼少)
不過要用市場數據來分析兩者競爭力的話,看代理輕小說的總銷量/總本數,來跟原創輕小說的總銷量/總本數做分析,比較準一點(點頭)
(而且還要把只有代理輕小說的那幾年去掉……)
阿武隊長夜半啊嗚
(雖然原創輕小說,說不定會更慘)(但真的要做分析就是,這樣,咩)
阿武隊長夜半啊嗚
現在想想發現有點離題……(銷量什麼的不是這事件的重點)(...)
回歸正題,這樣算下來,輕小說文學小說等,原創大概有一百六十多,再加上跟小說無關的,不確定有多少的其他原創書籍……
光是小說類的,從2009年開始算,原創編輯部平均每年都要處理約二十三本的審閱與出版,還有數據不明的投稿稿件,跟從2008年開始幾乎每年都有的比賽,不知道還有沒有額外的工作內容……
森彩律
而且編輯做一本書不是只有看稿和與作者溝通而已,雜事超級多,如果再遇到作者玻璃心不聽人話的.......嘛......
阿武隊長夜半啊嗚
稍早討論時,討論到一部分:
我還是贊成這件事有被報出來的,即使編輯因此受到很強大的壓力
這件事沒有人(該出版社的作家與員工以外的人)知道的話
就等於以後出版社會繼續辦這種大賽
繼續撈人
然後因為簽約而不得不幫著坦作者的編輯會繼續掛著共犯的身分
(哪怕編輯千百個不願意)
阿武隊長夜半啊嗚
即使後來決定不辦,不知內情的話,他還是會繼續保持出版社內少有願意舉辦比賽海選的正面形象。
(上面是討論到的部分)
如果不是這件事讓我發神經去翻找台角到底出過多少本原創輕小說,我還不知道他一年有出的本數遠低於其他出版社……(恐怖)
(他出一年的份到底有追上其他出版社的幾個月呢?)
齋(◌⍢◌)ψ
森彩律 : 我想那就是創作者本身對於“商業”的認知了,因為不明白商業的流程(或是說以自身作品為中心)而感到不愉快,那就好好去小眾市場會快樂很多(欸
編輯很辛苦,但編輯的辛苦也真的來自於……目前的出版業形態,夾在出版社與作者之間的編輯應該會滿常精神奔潰的(?)
其實兩邊問題我都覺得還好,重點是出版社的決策與人力配置,還有創作者踏入商業時的認知,但不可能通通都做好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