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冰
@inckice
Mon, Mar 28, 2016 9:20 AM
42
48
媒體簡化「隨機殺人事件」 只會讓社會越來越對立 |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新聞] 內湖隨機殺童案 女童母:從家庭教育讓兇 - Gossiping板 - Disp BBS
今天的社會案件在學校造成相當劇烈的討論,我一整天在小學中聽到的是老師們討論這是件多麼殘忍以及世道淪陷。「趕快把殺人犯處死、小孩跟媽媽太可憐了、精神病根本該關起來不要放出來。」
各位,這是我們的教育環境。
教師與家長的竊竊私語會深度影響學生的思維,我很擔憂。
非在化
@ericeric91
Mon, Mar 28, 2016 9:22 AM
這也是教師培訓的環境阿
𝒯𝓎𝓅𝑒-𝓔𝓲𝓰𝓱𝓽
@f787f
Mon, Mar 28, 2016 9:24 AM
教師也是"民眾",對於法學或社會學等非常識領域的欠缺很正常啊...(嘆
墨冰
@inckice
Mon, Mar 28, 2016 9:24 AM
媒體的社會責任絕對重要,尤其在擴大事件恐慌以及簡化仇恨這件事情絕對不能做,沒有人去思考嫌犯為什麼無業在家,我們的心障追蹤出了什麼事情,以及該怎麼讓這件事情不會再發生
墨冰
@inckice
Mon, Mar 28, 2016 9:29 AM
𝒯𝓎𝓅𝑒-𝓔𝓲𝓰𝓱𝓽
: 我覺得這樣不行,這樣真的太差勁了,當老師不能會考試就好啊,今天在校聽得如此淺薄真的相當生氣(但只能跟自己班上學生補充
非在化
@ericeric91
Mon, Mar 28, 2016 9:33 AM
就算是自己專業的領域,還不是一堆紙會打罵的
モモコ-手作娃衣一直線
@sujn
說
Mon, Mar 28, 2016 9:35 AM
真的…我今天的FB裡也看到某國中老師發出類似的言論。
看了很讓人心驚。
非在化
@ericeric91
Mon, Mar 28, 2016 9:36 AM
很多「回聲機」這問題我覺得比較嚴重,沒自己思考過,只是遵照"聖上的指示"在行動,被問到又喜歡那套尊師重道的....
多瓦悠蘭🌈KUMA島
@dowayoland
Mon, Mar 28, 2016 9:37 AM
可是如果這個人只有去求診過一次,說他吸毒跟與家人衝突,這樣會進入心障追蹤的系統嗎?
不過看起來他是當地警方的轄內毒品列管人口
墨冰
@inckice
Mon, Mar 28, 2016 9:44 AM
多瓦悠蘭🌈KUMA島
: 這樣不會,需實際領了手冊才有辦法
有在毒品列管人口那就要看後續調查看哪裡不夠嚴密,、但這邊我也不是專長,還在針對這個事件看資料
墨冰
@inckice
Mon, Mar 28, 2016 9:50 AM
女兒看不到弟妹了 女童媽泣:應讓這樣的人消失在社會 | ETtoday 東森新聞雲
標題非常的惡意,但由於是個相當精確的反向教材我就轉貼了,採訪內文原話是: 立法不能解決問題,要靠家庭以及教育才能讓這種殺人犯消失在社會上。
墨冰
@inckice
Mon, Mar 28, 2016 11:15 AM
我決定要把九把刀的 殺手月 作為教材給學生思考,剛剛在朋友噗上提到千夫所指的正義
墨冰
@inckice
Mon, Mar 28, 2016 11:17 AM
我覺得募款是嘗試解構殺人這個犯行,首先在小說的邏輯中,被設為募款對象之人已經蛻去他做為「人」的自由意志,在募款行動中,這個「被害者」被異化成惡,因此相對于這淺而易見的惡,我追加款項的行為即爲善,而月在這裏扮演的角色則是正義的代行者,而賦予他意義的則是群眾。
仙梅✿
@Nezumipl
說
Mon, Mar 28, 2016 11:18 AM
他那句意思是讓社會不會產出殺人犯吧
墨冰
@inckice
Mon, Mar 28, 2016 11:21 AM
仙梅✿
: 是呀,但是這時候媒體下的標題會大幅度的影響視聽大眾的判斷,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會將整篇採訪看完」
墨冰
@inckice
Mon, Mar 28, 2016 11:40 AM
媽媽的說法
墨冰
@inckice
Mon, Mar 28, 2016 11:43 AM
呂秋遠
墨冰
@inckice
Mon, Mar 28, 2016 11:45 AM
這是給大眾的問題比較合宜的解答方式(今天碰上媽媽在跟我恐慌,用這個方式安撫見效)
墨冰
@inckice
Mon, Mar 28, 2016 11:48 AM
公視-李茂生
だが断る■情報屋こおり
@koori45
Mon, Mar 28, 2016 11:49 AM
墨冰
: 募款是建立成就感(金額越來越高)和
責任分散
一個人出100萬買兇殺人,和100萬人各出1元殺人的罪惡感是不一樣的。
第二個重點是「買兇」,也就是「不是髒我的手」,有點像是佛教的「三淨肉」概念,不是自己動手殺的就比較沒有罪惡感。因此風氣會起來(沒有人有罪惡感)
だが断る■情報屋こおり
@koori45
Mon, Mar 28, 2016 11:50 AM
就算今天目標從貪官惡商換成隨機受害者(行動不發自於正義),只要這個沖淡罪惡感的機制存在,大家還是會因為好玩而集資殺人。
所以
重點不在形象正不正義。
(可參見電影《Live殺人網站》,及東野圭吾的小說《湖邊兇殺案》)
墨冰
@inckice
Mon, Mar 28, 2016 11:59 AM
だが断る■情報屋こおり
: 毆毆好滴! 我來看看這兩步和不和小朋友胃口。責任分散的講法在沒有仇恨對象的時候聽起來實用的多
だが断る■情報屋こおり
@koori45
Mon, Mar 28, 2016 12:34 PM
墨冰
:應該不合…兩個都是殺人議題喔。推薦給成年觀眾看。
《Live殺人網站》:有個純粹是殺人殺好玩的網站會像《殺手》那樣推出幾個受害者(不是罪人,是普通百姓)跟大家募款,目標達到了就會殺掉受害者並且線上直播。剛開始大家覺得只是個玩笑,但女主角發現自己的名字竟上了網站並達到金額…
主要是在討論「霸凌」、「獵巫是正確的嗎?」、「我們該用輿論決定一個人的生死嗎?」議題。
だが断る■情報屋こおり
@koori45
Mon, Mar 28, 2016 12:40 PM
《湖邊兇殺案》:討論升學競爭帶給家長和學童的痛苦。
涉及買題目和換妻轟趴情節,慎入
因為是推理小說所以我不能先說兇手…兇手非常非常重要,卻又不重要。
家長對孩子的袒護愛,孩子對家長的保護愛,最後造成了難以言喻的結局…
其實說到更生人尷尬處境/受害者家屬問題也可以參考東野圭吾的《信》(電影《手紙》)、《徬徨之刃》,推薦給你。
墨冰
@inckice
Mon, Mar 28, 2016 6:28 PM
我們該怎麼預防殺人 | 地球圖輯隊 帶你看透全世界
歷久不衰的舊聞
墨冰
@inckice
Mon, Mar 28, 2016 6:31 PM
隨機殺人的夜晚-一個精神病患
墨冰
@inckice
Mon, Mar 28, 2016 6:44 PM
看到臉書朋友一席話說得很好,語義上是這樣的: 我們努力在這個世界中劃分族類,正常與不正常的,到了最後我們祈禱自己永遠是正常人
墨冰
@inckice
Tue, Mar 29, 2016 5:34 AM
洗義哲
墨冰
@inckice
Tue, Mar 29, 2016 5:47 AM
阿苗!
墨冰
@inckice
Tue, Mar 29, 2016 7:45 AM
王立柔專文:請停止攻擊 不符合角色期待的受害人-風傳媒
𝒯𝓎𝓅𝑒-𝓔𝓲𝓰𝓱𝓽
@f787f
Tue, Mar 29, 2016 9:41 AM
其實有一點...這些憤努的大眾也算是受害人的一環(很外環就是了),因為事件造成他們對治安、對司法、對社會信任的質疑等;而廢死論述中經常用"管你們那麼多"、"反正你們就是嗜血就是想殺人"來直接略過這些人的恐慌...在我看來也是一種"攻擊不符合腳色期待受害人"的行為啊...
Harry Lockhart
@applecandy92
Tue, Mar 29, 2016 9:43 AM
不,反反廢死不表示支持廢死餒
只是受不了不用邏輯說話的人
Rabi🐳
@ajonging
說
Tue, Mar 29, 2016 9:49 AM
だが断る■情報屋こおり
: 哎呦~東野大叔的粉絲耶嘻嘻(冒出來偷笑(被打扁
Rabi🐳
@ajonging
說
Tue, Mar 29, 2016 9:50 AM
我倒是覺得年輕的小朋友可以看石田衣良的池袋西口公園系列作,反自殺俱樂部也有探討到被害者與加害者的關係(其他的我有推在我噗上:D
墨冰
@inckice
Tue, Mar 29, 2016 11:04 AM
𝒯𝓎𝓅𝑒-𝓔𝓲𝓰𝓱𝓽
: 其實,廢死的論述不願意去攻擊民眾,因為對民眾而言,在亂世,重點是必須的,而廢死聯盟真正想強調的是「重典之下必有冤屈」
墨冰
@inckice
Tue, Mar 29, 2016 11:06 AM
彼此攻擊不會有善果
墨冰
@inckice
Tue, Mar 29, 2016 11:09 AM
但是也不表示每個人都有那個耐性聽群眾恐慌與指控,我覺得既然能體諒民眾的恐懼導致報復心態,那也請體諒在第一時間就承受莫名攻擊的人權倡議者的情緒
墨冰
@inckice
Wed, Mar 30, 2016 2:51 AM
黃哲斌,總整理
載入新的回覆
各位,這是我們的教育環境。
教師與家長的竊竊私語會深度影響學生的思維,我很擔憂。
就算是自己專業的領域,還不是一堆紙會打罵的看了很讓人心驚。
不過看起來他是當地警方的轄內毒品列管人口
有在毒品列管人口那就要看後續調查看哪裡不夠嚴密,、但這邊我也不是專長,還在針對這個事件看資料
一個人出100萬買兇殺人,和100萬人各出1元殺人的罪惡感是不一樣的。
第二個重點是「買兇」,也就是「不是髒我的手」,有點像是佛教的「三淨肉」概念,不是自己動手殺的就比較沒有罪惡感。因此風氣會起來(沒有人有罪惡感)
所以重點不在形象正不正義。
(可參見電影《Live殺人網站》,及東野圭吾的小說《湖邊兇殺案》)
《Live殺人網站》:有個純粹是殺人殺好玩的網站會像《殺手》那樣推出幾個受害者(不是罪人,是普通百姓)跟大家募款,目標達到了就會殺掉受害者並且線上直播。剛開始大家覺得只是個玩笑,但女主角發現自己的名字竟上了網站並達到金額…
主要是在討論「霸凌」、「獵巫是正確的嗎?」、「我們該用輿論決定一個人的生死嗎?」議題。
涉及買題目和換妻轟趴情節,慎入因為是推理小說所以我不能先說兇手…兇手非常非常重要,卻又不重要。
家長對孩子的袒護愛,孩子對家長的保護愛,最後造成了難以言喻的結局…
其實說到更生人尷尬處境/受害者家屬問題也可以參考東野圭吾的《信》(電影《手紙》)、《徬徨之刃》,推薦給你。
只是受不了不用邏輯說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