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
#book
《人類大歷史》
出乎意料的讚,太喜歡那種只是陳述事實就像是打臉的口吻了,而且霹哩啪啦的從遠古打到今天來著。
但第四部開始就有點看不下去,國富論都出現了啊不想重讀經濟史......推薦到本書第15章。
#歷史
(non-fiction 應該沒有雷的問題)
新新
人類之所以有如此突出的社交技巧(以及人類獨有的社會問題),有一大原因也正出自於此。獨自一人的母親,如果還得拖著孩子,就很難為自己和小孩取得足夠的食物。......於是,演化也就偏好能夠形成強大社會關係的種族。此外,由於人類出生的時候尚未發育完全,比起其他動物,也就更能夠用教育和社會化的方式加以改變。
新新
......在這樣的部落中,女性可以同時和幾個男人(和女人)有性行為、形成親密關係,而部落裡的所有成年男女則是共同養育部落的小孩。正由於男人都沒辦法確定小孩是不是自己的,對所有孩子的教養也就不會有大小眼的問題。
新新
委內瑞拉的巴里印第安人社會,他們相信孩子不是生自某個特定男人的精子,而是媽媽子宮裡所有累積的精子的結合。所以,如果想當個好媽媽,妳就該和好幾個不同的男人做愛,特別是在想要懷孕的時候,就該找上那些最會打獵的、最會說故事的、最強壯的戰士、最體貼的愛人,好讓孩子擁有那些最好的特質(以及最佳的教養)。
新新
狩獵採集者的生活其實更為豐富多變,也比較少碰上飢餓和疾病的威脅。確實,農業革命讓人類的食物總量增加,但量的增加並不代表吃得更好、過得更悠閒,反而只是造成人口爆炸,而且產生一群養尊處優、嬌生慣養的菁英份子。普遍來說,農民的工作要比採集者更辛苦,而且到頭來的飲食還要更糟。農業革命可說是史上最大的一樁騙局。
新新
人類以為自己馴化了植物,但其實是植物馴化了智人。
新新
歷史上少數真正顛撲不破的道理,就是原本的奢侈品往往最後會成為必須品,而且帶來新的義務。等到習慣剖種奢侈品,就開始認為這是天經地義。接著就是一種依賴。最後,生活中就再也不能沒有這種奢侈品了。
新新
以上所有的區別,不管是自由人/奴隸、白人/黑人、富人/窮人,都只是想像所建構出來的。歷史的鐵律告訴我們,每一種由想像建構出來的秩序,都絕對不會承認自己出於想像和虛構,而會大談自己是自然、必然的結果。舉例來說,許多贊成奴隸制度的人就認為,這是自然現象、並不是人類所發明出來的一種制度。
新新
階級有其重要功能。有了階級之後,陌生人不用浪費時間精力真正了解彼此,也能知道該如何對待對方。

天生能力的差異也是造成社會階級的重要因素,但是種種不同的能力和性格,常常還是會受到想像的階級所影響。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大多數的能力也需要培養和發展。
第二,就算身處不同階級的人發展出了完全一樣的能力,因為他們面對的遊戲規則不同,最終結果也可能天差地別。
新新
幾乎所有的社會都會以「汙染」和「潔淨」的概念,來做出許多社會及政治上的區隔,而且各個統治階層利用這些概念來維繫其特權,更是不遺餘力。只不過,人之所以害怕汙染,並非完全只是因為祭司和統治者所捏造出來的神話。或許在人天生的生存本能裡,看到可能帶著疾病的物體(例如病人或屍體)就會自然產生反感。所以,如果想排擠某一類的人,像是女性、猶太人、吉普賽人、同性戀、黑人,最好的辦法就是大聲宣布:這些人有病、會造成汙染。
新新
「異性性行為自然、同性性行為不自然」這件事也是一種文化偏見,而不是生物學上的事實。男男相吸這件事,大地之母其實從來也沒什麼意見。......會生氣,原因可不是出於生物的必然。其實對許多人類文化來說,同性戀不僅合法,甚至還對社會有所助益。
新新
更重要的是,硬幣上的印記代表著某些政治權力,能夠確保硬幣的價值。
......
正因如此,鑄造偽幣的罪刑一直比其他詐欺行為判得更重。因為造偽幣不只是單純的詐欺,更是對主權的挑戰。
新新
真正讓多神教與一神教不同的觀點,在於多神論認為:主宰世界的最高權力不帶有任何私心與偏見,因此對於人類各種世俗的欲望、擔心和憂慮毫不在意。所以啦,要像這個最高權力祈求戰爭勝利、健康或下雨,可說是完全沒有意義,因為從祂全知全觀的角度來說,某個王國戰爭輸贏、某個程式興衰勝敗、又或是某個人的生老病死,根本不構成任何差別。希臘人不會浪費祭品去祭拜命運女神,而印度教徒也並未興建寺廟來祭拜梵。
新新
我們的自由政治和司法體系之所以存在,是因為相信琣個人都有一種神聖無法分割、無法改變的內在本直,這點讓世界有了意義,也是一切道德和政治正當性的來源。但這個概念的前身,正是傳統的基督教信念:相信每個人的身軀裡,都有一個自由而不朽的靈魂。
然而,過去兩百年間,生命科學已經徹底顛覆了這個信念。科學家研究人類這個生物的內部運作,並未找到靈魂的存在。愈來愈多科學家認為,決定人類行為的不是什麼自由意志,而是賀爾蒙和神經突觸;
新新
也就是說,我們和黑猩猩、狼和螞蟻並無不同。
我們的司法和政治制度碰上這些發現,多半視而不見、不願面對。但坦白說,現在堵在生物學以及法律和政治學之間的這道牆,究竟還能維持多久。
新新
歷史的鐵則就是:事後看來無可避免的事,在當時看來總是毫不明顯。
新新
至於二階混沌系統,指得是「會受到預測的影響而改變」,因此就永遠無法準確預測了。例如市場就屬於二階混沌系統。
......
同樣的,政治也屬於二階混沌系統。......從定義上,革命就是無法預測。如果真能預測有革命,革命就永遠不會成真。
新新
歷史不像是物理學或經濟學,目的不在於做出準確預測。我們之所以研究歷史,不是為了要推知未來,而是要拓展視野,要了解現在的種種絕非「自然」,也並非無可避免。未來的可能性遠超過我們的想像。舉例來說,研究歐洲人就竟是如何控制了非洲人,我們就知道種族歧視絕非自然或無可避免,而且知道世界大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樣貌。
新新
但從十八世紀開始的宗教和意識型態,像是自由主義、社會主義、女權主義,就已經對來世完全失去興趣。...... 唯一讓死亡仍然占據核心的現代意識形態,就是民族主義。在那些絕望到極點、但又充滿詩意的時刻,民族主義就會向人承諾,就算你犧牲了生命,但你會永遠活在國家整體的永恆記憶裡。只不過,這項承諾實在太虛無飄渺,恐怕大多數民族主義者也不知道這究竟說的是什麼意思。
新新
正因為資源有限,我們就必須回答像是「什麼更重要?」和「怎樣才算花得適當?」這種問題。但這些都不是科學問題。科學能夠解釋的,是這個宇宙存在些什麼、事物如何運作,以及未來可能出現什麼。就定義來說,科學不會假裝自己知道未來「一定」會出現什麼;只有宗教和意識形態會聲稱自己知道這些答案。
新新
......而且還臭得難以想像。(阿茲特克的衛生水準遠高於西班牙。西班牙人第一次來到墨西哥的時候,不論到了哪裡,當地人都派人帶著薰香隨行。西班牙人原本以為這是代表無上的榮耀。但我們從當地文獻發現,這其實是因為當地人覺得這些新來的人實在臭不可當。)
新新
-----
新新
作者太會鋪陳,所以那些讓我眼睛一亮的論點(通常是各種打臉啦)實在不太好摘錄,但這麼厚的書我還是可以保證中段之前非常精彩,值得一看。甚至懷疑後段會膩是因為我畢竟商科出身,資本主義那邊念太多次,所以沒辦法繼續 wow 下去,上課感太重,只好跳看結語。
新新
non-fiction 總是會用到很多實例,我和鳳在看的過程中有察覺到這本書用到幾個台灣的例子,數量大概是介於「應該是譯者巧思吧!」和「作者是跟台灣很熟嗎?」之間,讓我有點好奇原文啊(不過也只於有點好奇,這書實在很厚)
最後的譯後記提到「mastermind」和「accomplice」,也提到作者對於海外翻譯的看重。這樣的後記很有趣呢。
新新
新新
-----
新新
-
新新
新新
我的偶像的閱讀筆記
《人類大歷史》-Sapiens
新新
-
新新
@amicloud - 昨天在看 有個很有趣的理論,說人類如果不靠任何階級制度的話,能用人際關係維持正常...
人類如果不靠任何階級制度的話,能用人際關係維持正常運作的團體上限是150人,放在歷史上任何時間點都吻合。
新新
社會學研究指出,藉由八卦來維持的最大"自然"團體大約是150人。只要超過這個數字,大多數人就無法真正深入了解所有成員的生活情形。
新新
論是現代國家、中世紀的教堂、古老的城市、或是古老的部落,任何大規模人類合作的根基,都繫於某種只存在於集體想像中的虛構故事。例如教會的根基就在於宗教故事。像是兩個天主教徒就算從未謀面,還是能夠一起踏上十字軍東征,或是一起籌措資金蓋起醫院,原因就在於他們同樣相信「神化身為肉體、讓自己被釘在十字架上,救贖我們的罪」。
新新
所謂的國家也是立基於國家故事。兩個互不認識的塞爾維亞人,只要都相信塞爾維亞的國家主體性、國土、國旗確實存在,就可能冒著生命危險拯救彼此。至於司法制度,也是立基於法律故事。從沒見過對方的兩位律師,還是能同心協力為另一位完全陌生的人辯護,只因為他們都相信法律、正義、人權確實存在。(當然,他們也相信律師費這筆錢確實存在。)
新新
然而,以上這些東西,其實都只存在人類自己發明、並互相傳頌的故事裡。除了存在於人類共同的想像之外。這個宇宙中根本沒有神、沒有國家、沒有錢、沒有人權、沒有法律,也沒有正義。
新新
所謂 「想像的現實」指的是某件事人人都相信,而且只要這項共同的信念仍然存在,力量就足以影響世界。

透過語文創造出想像的現實,就能讓大批互不相識的人有效合作,而且效果還不只如此。正由於大規模的人類合作是以虛構的故事(也就是神話)做為基礎,只要改變所講的故事,就能改變人類合作的方式。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