な み
@nereis
說
Sat, Jan 21, 2012 1:03 PM
3
[言靈]
「一切能被觀測到的差異都是語言的差別。」
每當我嘗試與人溝通,foolen這句話總是會回到我身邊,彷彿真理的耳語。
和泉守鏡貓❖低浮上
@Jadeslip
Sat, Jan 21, 2012 1:51 PM
「真理不是被記錄而是被落實。」超級殘酷又無敵慈悲。(合掌
Sae 霧兒
@saeuk
Sat, Jan 21, 2012 3:25 PM
還有「認知的差別」?
Sae 霧兒
@saeuk
Sat, Jan 21, 2012 3:36 PM
認同心態和互動是很重要的。假如對方自己關上屬於自己的那扇門, 無論你的聲音、本意如何, 都有可能會被吸收成充滿惡意的文字。這時候理論也是沒用的。
GREEN_TEE
@GREEN_TEE
說
Sat, Jan 21, 2012 3:38 PM
要挑對時間互動,不是每件事都是當下就必須做,等待也是互動中很重要的一環。要引誘躲在角落瑟縮發抖的貓,需要耐心啊
な み
@nereis
Sat, Jan 21, 2012 9:20 PM
所以我到現在仍無從確定自己體驗過的親情或愛情可以被稱之為愛,有的只有相處,曾經共響的時間。
韓 毅
@amagi_1113
Sat, Jan 21, 2012 9:21 PM
我理解的這句話是這樣的……有A人和B人,以及他們所觀察的,相似的C物和Y物,例如恩情和愛情。眾所皆知,A是無法感受B的心靈,因為A不會讀心術,反之亦然。所以A和B要怎麼區分恩情和愛情呢?只能靠語言囉。
韓 毅
@amagi_1113
Sat, Jan 21, 2012 9:22 PM
常常說恩愛恩愛,恩澤和愛情的觀念在中文相當接近。形容夫妻之間的感情是一夜夫妻百夜恩而不是一夜夫妻百夜愛。然而在有人刻意
用語言
擺出這個C和Y的比較之前,C和Y只是互不相關的兩個觀念。一旦開始進行思考,語言往往會有限定的效果。
韓 毅
@amagi_1113
Sat, Jan 21, 2012 9:22 PM
因為抽象事物的認知,其實很多時候就是仰賴語言。比方說愛好了,許多人會感覺到溫暖、空乏、疲憊或惆悵,但是總是要根據比較,自省,討論,閱讀才知道原來我某日某時某刻的某種經驗稱作愛。由討論刺激的思考,根據個體對語言和指稱的解讀;但自發性的思考卻也習慣性的以語言做為某種依據。
韓 毅
@amagi_1113
Sat, Jan 21, 2012 9:27 PM
就算要從相對性的角度來談好了,大家都可以輕易意識到A所講的「恩澤」和B所講的「恩澤」,兩者所指不同。從
所講
兩個字開始我們就輕鬆進入所謂「語言的差異」了。而多數的人到了這一步就會停止思考。因為再深一層的探討,其實是很不容易想像又很容易走歪的。
韓 毅
@amagi_1113
Sat, Jan 21, 2012 9:30 PM
人怎麼認知到自己的觀念不能用某某語言來形容?而不能用語言來形容的觀念,又怎麼(有可能)形成?對我來說這句話最後可以總結成這兩個問題。舉個例子,現代詩有個常見的梗,叫「無以名狀」,但是既然已經名之又何言
無以名
?
韓 毅
@amagi_1113
Sat, Jan 21, 2012 9:47 PM
foolen以前講過類似的觀念。感情就是感情,愛恨情仇哀亡惆悵的區別只是分類上的權宜。我們可以把抽象的事物一直用語言細分下去,A不同於F因為C,但這樣一直細分下去人力是有限的
韓 毅
@amagi_1113
Sat, Jan 21, 2012 9:50 PM
意指會消失經驗會遺忘,人曾經被愛但可一而不可再,直到我們無法再認知到AFCGRSD以外的不同的時候,工具取代了我們的經驗本身。當我們反省回顧一樣抽象事物的意指(譬如愛)的時候,我們卻無法再回到同樣的經驗之中,而當我們嚐試建構回憶,那有缺的形象就無法不委身語言了
韓 毅
@amagi_1113
Sat, Jan 21, 2012 9:53 PM
當意指消失後,我們這時
說
經驗,建構,觀察,這時審視的都是語言。
韓 毅
@amagi_1113
Sat, Jan 21, 2012 9:56 PM
「我會在車窗上呵下一口氣,在我遺忘之前把我的感覺寫在某個地方,過後就不復記憶。」曾經有個人是這樣抵抗這件事情的(嘆),希望能夠與此成對
韓 毅
@amagi_1113
Sat, Jan 21, 2012 10:02 PM
精神不是很好有些部分算是瞎扯虛晃一招,不過這句話可也真的是某種爆炸性的鐵血宿命 OTL
載入新的回覆
「一切能被觀測到的差異都是語言的差別。」
每當我嘗試與人溝通,foolen這句話總是會回到我身邊,彷彿真理的耳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