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向天飛」瀟湘神
@shoushun
Fri, Oct 24, 2025 5:24 PM
25
4
有趣,柳田國男在大正年間出版的《山中人生》,有一些神隱的民俗紀錄,跟魔神仔實在是非常有趣的對照,算是這種現象跨區域、跨文化的又一佐證。(為何放著小說不管又在考察這些呢?)
「一信向天飛」瀟湘神
@shoushun
Fri, Oct 24, 2025 5:26 PM
以下是ChatGPT的翻譯:
北國一帶的某些大城市,特別多所謂的「迷童」。直到二十年前左右,只要一到冬天,幾乎沒有哪一晚聽不見所謂鑼鼓聲的。人們似乎這樣解釋:因為靠山,天狗特別多。
東京過去也常有孩子走失。這種時候,本町內的人各提一盞提燈聚來,通宵達旦一邊大聲呼喊一邊走動,既是情分也是慣例。關東一帶一般反覆喊「迷子の、迷子の、何松やい」之類;上方那邊則拖著稍慢而悲傷的聲調唱「かやせ、もどせ」(意即「還來、送回」)。要說找丟失的孩子,卻敲打鑼鼓,原本是件奇怪的事,但那本不是搜查,而是要「奪回」,所以也就沒辦法。
「一信向天飛」瀟湘神
@shoushun
Fri, Oct 24, 2025 5:27 PM
如果迷童只是普通的迷路,那麼做這些事雖無益,卻多半也會在當天當夜消息明朗。兩三天四處尋找依然不見,這就是所謂「神隱」。面對神隱,才第一次需要上述那種另類手段;然而前代的人們久經其事,只要孩子一不見,從一開始就推定為神隱,並採取與之相稱的處置。
至於施行神隱的神,是什麼樣的惡神?在近世人的思考裡,倒也未必精確知道。通常把天狗、狗賓視為最可疑的嫌疑者,但也不真的把牠們當作那種被這般粗糙的示威嚇住,便把抓走的孩子送回來的膽小魔物。
「一信向天飛」瀟湘神
@shoushun
Fri, Oct 24, 2025 5:27 PM
也有些地方認為狐狸往往會把孩子抓去藏起來。那樣的地方,一面想像是狐作祟,一面還是熱烈敲鑼打鼓。不過眼下似乎愈來愈多鄉下地方只是認為狐狸暫時迷惑人、把人耍得找不著路,已不把它算入神隱。近年的狐戲多半也就那點能耐——有人碰巧遇上大喊一聲,或在背上猛打一掌,便清醒過來。至於連年輕人、上了年紀的老爺們都折騰得鄰里一夜不安,天亮一看卻發現他呆立在堤陰或小米田正中——這樣的事,恐怕也要編入昔話的類別了。
「一信向天飛」瀟湘神
@shoushun
Fri, Oct 24, 2025 5:27 PM
然而在荒涼聚落的村外、河岸、樹林或古墳近旁,至今偶爾還有被說成「不乾淨的地方」,當中流傳著「有壞狐狸」的風聲也不少。神隱的受害,在尋常一代人的記憶裡,三回也好五回也好,總是會聽說;其前後經過也幾乎如出一轍。因此,搜隊的分工路線大致有舊來的規矩,事件的始末只是人名偶爾換新,於各地各案並無太大變化。
而對見識尚淺的少男少女而言,沒有比這更讓人毛骨悚然的故事了。我們村的小學裡,冬天孩子一聚,總愛講這類故事。奇的是,真被狐狸「迷住」的,反倒極少是孩子;孩子一旦走失,多半歸於神隱那邊。
「一信向天飛」瀟湘神
@shoushun
Fri, Oct 24, 2025 5:27 PM
(中略)
「一信向天飛」瀟湘神
@shoushun
Fri, Oct 24, 2025 5:28 PM
石川縣金澤市淺野町,明治十年前後的事。作家德田秋聲君家鄰家的青年,約二十歲,正好在德田家高窗外的地界一株大柿樹下,留下木屐便失蹤。也正找得焦頭爛額,忽聽天花板上「咚」地一聲墜物響。德田君令兄受託上去看,見青年橫陳,遂背下來。其人口角發青,似乎曾嚼樹葉。半醒之後詳問,他說被一位大個兒老爺帶著四處走,吃了不少美食;還說「還得再去」,欲拔腿狂奔——平日這青年就有些遲鈍。其後如何不詳(德田秋聲君談)。
「一信向天飛」瀟湘神
@shoushun
Fri, Oct 24, 2025 5:28 PM
紀州西牟婁郡上三栖之人米作,曾被神隱,兩晝夜後返,說其間被神帶著在空中飛行,經行諸山峽。問吃什麼,他說吃握飯、餅菓;還說袖裡尚存,取出一看,盡是柴葉。約九十年前之事。同郡岩田人萬藏亦於第三日,在社山的芒草原中被發現,渾身酒氣。說是被神帶到攝津西宮,於盂蘭盆十三夜,混在眾人飲酒之席共飲。此案六十餘年前,《璞屋隨筆》(宇井可道翁)載之(雜賀貞次郎君報)。
「一信向天飛」瀟湘神
@shoushun
Fri, Oct 24, 2025 5:28 PM
(引用結束)
「一信向天飛」瀟湘神
@shoushun
Fri, Oct 24, 2025 5:30 PM
後面還有沖繩的版本,提到「被藏者向搜尋者求救,對方卻聽不到」,讓人聯想到某些美國的401謎案,台灣的魔神仔事件似乎也有類似案例,實在非常非常有意思。說起來,雖然用「這種妖怪」來稱呼,但真的是同一現象嗎?其中似乎可以再分類,只是透過「失蹤」,我們擅自歸類為同一現象罷了⋯⋯這也是值得鑽研的主題。
多瓦悠蘭🌈KUMA島
@dowayoland
Fri, Oct 24, 2025 11:58 PM
德田秋聲提供的耶
載入新的回覆
北國一帶的某些大城市,特別多所謂的「迷童」。直到二十年前左右,只要一到冬天,幾乎沒有哪一晚聽不見所謂鑼鼓聲的。人們似乎這樣解釋:因為靠山,天狗特別多。
東京過去也常有孩子走失。這種時候,本町內的人各提一盞提燈聚來,通宵達旦一邊大聲呼喊一邊走動,既是情分也是慣例。關東一帶一般反覆喊「迷子の、迷子の、何松やい」之類;上方那邊則拖著稍慢而悲傷的聲調唱「かやせ、もどせ」(意即「還來、送回」)。要說找丟失的孩子,卻敲打鑼鼓,原本是件奇怪的事,但那本不是搜查,而是要「奪回」,所以也就沒辦法。
至於施行神隱的神,是什麼樣的惡神?在近世人的思考裡,倒也未必精確知道。通常把天狗、狗賓視為最可疑的嫌疑者,但也不真的把牠們當作那種被這般粗糙的示威嚇住,便把抓走的孩子送回來的膽小魔物。
而對見識尚淺的少男少女而言,沒有比這更讓人毛骨悚然的故事了。我們村的小學裡,冬天孩子一聚,總愛講這類故事。奇的是,真被狐狸「迷住」的,反倒極少是孩子;孩子一旦走失,多半歸於神隱那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