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歌之音
@musemelody
Mon, Oct 13, 2025 4:41 AM
Mon, Oct 13, 2025 8:50 AM
5
(文长,慎入)最近想总结某些经验。
话说这个课题跟文中的网友没有任何关系😅
事情的经过:
自己前阵子想要参加某个活动。当时有询问某3位网友是否可以见面。当时获得的答复都是考虑看看。
直到1个月前,再度询问,获得的答复类似:
A网友是希望以家庭小孩的生活为优先。
B网友她刚好需要跟朋友去其他地方玩, 无法过来。
C网友跟我说因为疫情期间,活动现场人多, 不方便参加。
当然我也有私下询问C, 她有表示不愿意跟陌生网友见面赴约。
参加活动后, C网友的想法大概了解。剩下就是A和B网友部分。我不确定她们的想法。
之后再度询问A和B网友。
掰噗~
@baipu
Mon, Oct 13, 2025 4:41 AM
Hmm....
慕歌之音
@musemelody
Mon, Oct 13, 2025 4:43 AM
等待一段时间, 得到的回覆是拒绝的结果。
A网友, 她目前确定是不太愿意接受任何网友的赴约。她希望以家庭小孩为重。
B网友, 她目前同样也是不太愿意接受任何网友的赴约。A网友要是主动邀约她, 她是ok的。
我是用简短的方式总结当时她们的想法。不过我有感受到她们适当保持自己的立场, 同时适当保持礼貌和善意。
明确了解对方的想法后, 我除了只能感谢对方的回复, 我大概了解自己, 不该继续纠缠着对方。
慕歌之音
@musemelody
Mon, Oct 13, 2025 4:44 AM
对于这个事情,我是选择把网友匿名,简单地把事情的经过在群组,跟网友讨论。
网友O出现,她分享自己的个人想法:
都成年人了, 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 跟学生时期不一样。
我觉得这是你没搞清楚的状况。
学生时期大家作息很一致, 平日上课大家都在眼前, 放假就是休息, 跟着家人活动。
出社会有家庭后不是这样啊。
你没把别人的生活放在优先。
只把自己的需求放在优先位置, 觉得被拒绝是自己的问题。那叫自大。
谁以你为中心在活着啊。
因为你没考虑对方是活生生,有自己琐事的人。他不是整天闲闲可以随时答应你的邀约。
慕歌之音
@musemelody
Mon, Oct 13, 2025 4:44 AM
之后我们聊了不少个人想法, 直到话题要结束了。
我大概了解:
自己跟别人时间作息,生活圈不同。
不了解对方的事情前,直接询问对方,人家没义务答应我的邀约。也是不出乎意料的事实。
不过我当时不确定人家是找个理由拒绝, 还是自己有事情暂时无法出现。
然后才会有第二次询问的事情, 课题。
被拒绝后,我选择平静地接受,感谢对方的回覆,并且了解对方拒绝邀约不等于拒绝我的全部。
她的拒绝主要是有个人的考量,个人需要顾及的事情。
是当时我没有明确抓到拒绝的信息,有些困惑,才找个时间再度询问对方。
慕歌之音
@musemelody
Mon, Oct 13, 2025 4:45 AM
对于我的想法,网友O表示:
所以,自己一开始就认知到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要顾,
就不需要去麻烦別人回覆你第二次。
我的生活目标就是,减少別人后续麻煩。
所以我发展出一套,最好能夠在三次试错就一勞永逸的對話思想。
这样以后彼此知道怎么共事,不會互相打架又要停下來重新核對认知是否一致。
這個就是「我想要的」
所以我必须自己有清楚认知「大家都很忙,都以自身生活為优先,我算哪根蔥,我對他不重要」
这样的前提去跟對方接触,就很快可以共处。
慕歌之音
@musemelody
Mon, Oct 13, 2025 6:03 AM
----------------
结束线
----------------
載入新的回覆
话说这个课题跟文中的网友没有任何关系😅
事情的经过:
自己前阵子想要参加某个活动。当时有询问某3位网友是否可以见面。当时获得的答复都是考虑看看。
直到1个月前,再度询问,获得的答复类似:
A网友是希望以家庭小孩的生活为优先。
B网友她刚好需要跟朋友去其他地方玩, 无法过来。
C网友跟我说因为疫情期间,活动现场人多, 不方便参加。
当然我也有私下询问C, 她有表示不愿意跟陌生网友见面赴约。
参加活动后, C网友的想法大概了解。剩下就是A和B网友部分。我不确定她们的想法。
之后再度询问A和B网友。
A网友, 她目前确定是不太愿意接受任何网友的赴约。她希望以家庭小孩为重。
B网友, 她目前同样也是不太愿意接受任何网友的赴约。A网友要是主动邀约她, 她是ok的。
我是用简短的方式总结当时她们的想法。不过我有感受到她们适当保持自己的立场, 同时适当保持礼貌和善意。
明确了解对方的想法后, 我除了只能感谢对方的回复, 我大概了解自己, 不该继续纠缠着对方。
网友O出现,她分享自己的个人想法:
都成年人了, 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 跟学生时期不一样。
我觉得这是你没搞清楚的状况。
学生时期大家作息很一致, 平日上课大家都在眼前, 放假就是休息, 跟着家人活动。
出社会有家庭后不是这样啊。
你没把别人的生活放在优先。
只把自己的需求放在优先位置, 觉得被拒绝是自己的问题。那叫自大。
谁以你为中心在活着啊。
因为你没考虑对方是活生生,有自己琐事的人。他不是整天闲闲可以随时答应你的邀约。
我大概了解:
自己跟别人时间作息,生活圈不同。
不了解对方的事情前,直接询问对方,人家没义务答应我的邀约。也是不出乎意料的事实。
不过我当时不确定人家是找个理由拒绝, 还是自己有事情暂时无法出现。
然后才会有第二次询问的事情, 课题。
被拒绝后,我选择平静地接受,感谢对方的回覆,并且了解对方拒绝邀约不等于拒绝我的全部。
她的拒绝主要是有个人的考量,个人需要顾及的事情。
是当时我没有明确抓到拒绝的信息,有些困惑,才找个时间再度询问对方。
所以,自己一开始就认知到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要顾,
就不需要去麻烦別人回覆你第二次。
我的生活目标就是,减少別人后续麻煩。
所以我发展出一套,最好能夠在三次试错就一勞永逸的對話思想。
这样以后彼此知道怎么共事,不會互相打架又要停下來重新核對认知是否一致。
這個就是「我想要的」
所以我必须自己有清楚认知「大家都很忙,都以自身生活為优先,我算哪根蔥,我對他不重要」
这样的前提去跟對方接触,就很快可以共处。
结束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