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純潔荷蘭寶の阿嬤@南宇@
[轉噗]
@ailinhuang - 林業保育署報告 本署航遙測分署發布「馬太鞍溪災後驚現地形劇變 農業部比對災後...

馬太鞍堰塞湖崩塌深逾4百米 下游河床推升逾10層樓高|20251001 公視晚間新聞

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前後地形劇變 山體崩塌403公尺 | 生活 | 中央社 CNA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所屬航測及遙測分署,針對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致災後取得的資料,比對災情前的地形資料,顯示元凶是山體崩塌,最大深度達403公尺,而中下游河道也有大量土石堆積,河床高度較災前高出40至50公尺。」

水利署: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超量4倍 災害與開口堤無關 | 地方 | 中央社 CNA

防汛抗旱粉絲團

「🚨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 與『開口堤』無關!

最近有媒體說『沒堵好堤防缺口』,這其實是誤解。💡

https://images.plurk.com/1MlJvDZGq1yofWAWL7Nu1A.jpg

👉『淹水主因:堰塞湖溢流量超標4倍』
最純潔荷蘭寶の阿嬤@南宇@
🚨👉『開口堤≠堤防缺口!』

👉 所謂的『開口堤(又叫霞堤)』,並不是堤防缺口,而是一種治水設計:

平常:讓聚落排水能順利流進河川。

如有上游有溢流漫淹時:能幫助退水,把水再導回河川,等於多一層保護。

這次淹水的主因,是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量超過保護標準 4倍,洪水夾帶大量土砂,連橋梁都被沖毀,不是一般堤防能擋得住的。

水利署在災前已加高、加厚堤防並加強疏濬工程,也預佈抽水機支援;災後更立刻成立前進指揮所,全力搶險,將在115年汛期前完成全面復建,守護大家的安全。」
最純潔荷蘭寶の阿嬤@南宇@
探測馬太鞍溪堰塞湖水下地形 林保署投放3觀測浮標 | 社會 | 中央社 CNA

農業部 on Facebook

「完成簡易測深衛星浮標投放,持續監測馬太鞍溪堰塞湖。

今天山區天氣穩定,一早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成功大學團隊與空勤總隊,一同搭乘直升機飛抵湖區,投放『簡易測深衛星浮標』及水深探測。

我們總共投放3枚簡易測深衛星浮標,探測湖區水下地形、深度等狀況,以便掌握湖體深度。

此外,為了評估目前壩體土石狀況,更協調二位特搜教官隨行,垂降至壩頂探測地表狀況是否穩定。

要跟大家報告,目前天然壩體及水流無異狀,湖水從溢流口穩定流出,但由於溢流水道及下游土砂尚未穩定,因此維持紅色警戒。

農業部同仁及研究團隊會持續駐守在深山第一線,時刻監測壩體的變化,守望下游居民的安全。」

辛苦
最純潔荷蘭寶の阿嬤@南宇@
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18死6失聯 降雨量達100毫米下游可能溢淹 | 社會 | 中央社 CNA

「依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報告顯示,今天空勘堰塞湖壩體,經技術團隊初步評估,壩體因溢流破壞機率低,溢流口下切速率減緩,湖水穩定溢流,且無急遽下切,引發再次破壞跡象。

報告提到邊坡整體破壞機率低,溢流後的新流路坡度逐漸趨緩,評估天然壩溢流破壞機率降為18%,相對穩定。且針對下游堤防規劃加高3公尺後,溢淹機率降低,但初步評估降雨量達100毫米時,可能會發生下游局部溢淹,監控情形會納入堰塞湖海嘯警報機制。
最純潔荷蘭寶の阿嬤@南宇@
副指揮官吳堂安裁示,針對堰塞湖下游可能溢流相關資料,應釐清降雨量等資訊,目前災區有許多志工及救災人員進駐,加上當地之後可能受颱風外圍影響,因此要優先確保志工及災民與救災人員的安全,針對下游可能溢流區域,中央相關單位需橫向聯繫並進一步加以評估,提出更明確數據。

他說,中央相關單位持續與花蓮縣政府協調並提供協助,希望在中秋節前可盡量恢復災民基本生活需求為階段目標,並針對網路假錯訊息應及時對外澄清。」
最純潔荷蘭寶の阿嬤@南宇@
花蓮受災農田拚1年內復原 降紅色警戒考量3因素 | 政治 | 中央社 CNA

「針對花蓮災後復原重建,農業部長陳駿季說,光復、鳳林地區被淹沒農田約700多公頃,將協助移除土砂,估1年內完成;內政部長劉世芳說,若花蓮光復等3地區紅色警戒要降級,須考量堰塞湖狀況與河道疏濬等3因素。」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