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吟
@niyiauh8964
Mon, Sep 15, 2025 1:32 AM
Mon, Sep 15, 2025 2:13 AM
3
八月份的時候我那教授朋友準備出書,跟我約了一篇序。我交稿後她說阿吟我跟你賭五毛錢,你這篇起碼三分之一要改。
我說行,一切編輯說了算,我乖巧.jpg就是了。北京時間星期一了,剛才接到編輯意見,每一個批註都是大寫的「這說不得」⋯⋯
我一邊認命一邊試探著問阿墨:初稿我能丟噗浪吧?
答:丟啊,反正等你和諧完初稿都已經是另一篇文章了。
我一邊笑一邊謝她慷慨一邊感嘆這對話好地獄。
以下正文。
記得23年隆冬收到北京時間半夜發來的一篇心得,是墨看完我的某篇同人後夤夜興起而作。入眼是熟知的中正端雅的筆調,我們如此以文互答已有年頭,從彼此都是青澀學生到雙雙已是社畜,從身處一城一國到各分海角天涯,彷彿奇蹟。須知訊息傳播愈發快餐式的時下,鮮少物事能夠久長。
禮尚往來。某日她傳訊:要出書了,想請你代序一篇。
懷吟
@niyiauh8964
Mon, Sep 15, 2025 1:33 AM
時近25年季夏,我對著訊息應允之後恍恍惚惚:這樣的時局下,我們竟還能有心情進行一些文字上的往來。前些日子哪裡哪裡有事件被消失,過幾日一紙通稿罔顧合理與否直接蓋棺定論,更毋論無日無之的審查。曇花一現的正常生活逐步瓦解的聲響步步欺近,而我們依然翻故紙堆,從老去的字裡行間想像前人的昔日交遊。
不是當鴕鳥,世界越是加速下墜,越是需要這些細小而日常的舉動支撐。讀一頁書,碼兩行字,正常的生活理應如此,只要勉力為之,正常的生活總不會離開太遠。蘇子有黃州豬肉和嶺南荔枝,我們有隔海的錦書互通和插科打諢,本質無差。
遙遠的學生時代,墨選題選了黃州。作宋詞研究的有幾個繞得開黃州,連老蘇自己都在絕筆詞裡寫道,「問爾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連格式都整齊劃一的三個地名必然是研究熱門了。
懷吟
@niyiauh8964
Mon, Sep 15, 2025 1:33 AM
因此看她劍走偏鋒選不在此列的湖州,完全是意料之中。學術味散淡的書,不寫興趣還寫什麼;繞開三大熱門地名之後,首選不是湖州又是哪裡。
總要提那段過往。彼時她租住在京城的角落,夙夜穿行在圖書館的著述間,選題,論文,學生生涯在兩大主題間週轉不息。我們各執一部翻蓋手機,用其時兀自稀缺的數據傳著長長的感想,我見證她從本科生一路成長為學術碩果頗豐的大手,她見證著我的生活如何從少時的志向開始一路如脫韁野狗般瘋狂跑偏。我們常常互笑對方過著與自己截然相反的人生,卻還能頂著十幾個小時的時差、靠著賽博的力量坐在一起相談甚歡。過往已不可追,而箇中道理《羅生門》已經唱過了,「那動人時光不用常回看,能提取溫暖以後渡嚴寒,就關起那間房」。
墨也許是我接觸過的文字最老派的個體。我雖長期處於非母語環境,然而需要接觸母語時總不能不通過網路,
懷吟
@niyiauh8964
Mon, Sep 15, 2025 1:33 AM
又總不能全然隔斷時下新詞的影響。人往往在有了更流行便捷的替代後淡忘熟知的舊物,語料尤其如此,每每我力不從心的時候,墨的文字總是個好去處。以高古寫意的文字默寫湖州時期蘇子的人生,何嘗不是足以跨越千年的浪漫。
義務教育階段選入課本的詩詞自是膾炙人口,未被選中的那些,問津者就少了。提及湖州,熟悉的人便知烏臺詩案前的山雨欲來風滿樓,然而這個小城也曾見證過「夜來雨洗碧㠝岏,浪湧雲屯遶郭寒」的洗練瀟灑,到湖州任通判的蘇子並未怠慢此間山水,而是留下了無數交遊痕跡。墨作為後來者悉心揀拾這些滄海遺珠,蓋也有今人對古人的惺惺相惜感:即使外界紛擾至此,不妨礙珍惜這一刻的夜雨與雲浪。自然的大膽手筆,向來不關人間紛爭的事。蘇子將湖州風光付諸筆端時,與我的老友著書時,懷著的是同樣的心情。
懷吟
@niyiauh8964
Mon, Sep 15, 2025 1:34 AM
我珍惜每一個在140字時代仍堅持將思緒梳理成段的作者,這份珍視在我離開母語環境生活之後竟更甚。這古老的,飽經審查的語言仍在某些寫作者的身上以一副與鐐銬抗爭到底的姿態存續,這便也予我,一個分明有著充足的聽任母語生疏的藉口的人,幾分稀缺的勇氣。
請相信我,因這些美好交契的存在,每次提到自己的語言,我都是滿心驕傲與欣喜。
願選擇將這本書帶回家的你亦然。
Huaiyin
2025年秋於貴市
懷吟
@niyiauh8964
Mon, Sep 15, 2025 1:35 AM
Mon, Sep 15, 2025 4:43 AM
她的那篇心得:
@niyiauh8964 - 我很少跟別人求自己的作品的感想,但我就是有那個大運,從有緣人那裡得到這些餽...
那篇心得所寄的同人:
【三日月宗近/鶴丸國永】天低鶻沒 - Htnirybal - 刀剣乱舞 | Touken Ranbu [...
一轉眼兩年過去了,默默踢一腳。
我用中文寫正經文章的頻率可謂低得可憐⋯⋯
(ง •̀_•́)ง陌言律だよ
@Lexapro10mg
Mon, Sep 15, 2025 1:41 AM
可是我喜歡你的文字
懷吟
@niyiauh8964
Mon, Sep 15, 2025 2:02 AM
(ง •̀_•́)ง陌言律だよ
:
可惜是沒有那個心情和精力啦,我常常感嘆現在這樣也不錯⋯⋯
載入新的回覆
我說行,一切編輯說了算,我乖巧.jpg就是了。北京時間星期一了,剛才接到編輯意見,每一個批註都是大寫的「這說不得」⋯⋯
我一邊認命一邊試探著問阿墨:初稿我能丟噗浪吧?
答:丟啊,反正等你和諧完初稿都已經是另一篇文章了。
我一邊笑一邊謝她慷慨一邊感嘆這對話好地獄。
以下正文。
記得23年隆冬收到北京時間半夜發來的一篇心得,是墨看完我的某篇同人後夤夜興起而作。入眼是熟知的中正端雅的筆調,我們如此以文互答已有年頭,從彼此都是青澀學生到雙雙已是社畜,從身處一城一國到各分海角天涯,彷彿奇蹟。須知訊息傳播愈發快餐式的時下,鮮少物事能夠久長。
禮尚往來。某日她傳訊:要出書了,想請你代序一篇。
不是當鴕鳥,世界越是加速下墜,越是需要這些細小而日常的舉動支撐。讀一頁書,碼兩行字,正常的生活理應如此,只要勉力為之,正常的生活總不會離開太遠。蘇子有黃州豬肉和嶺南荔枝,我們有隔海的錦書互通和插科打諢,本質無差。
遙遠的學生時代,墨選題選了黃州。作宋詞研究的有幾個繞得開黃州,連老蘇自己都在絕筆詞裡寫道,「問爾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連格式都整齊劃一的三個地名必然是研究熱門了。
總要提那段過往。彼時她租住在京城的角落,夙夜穿行在圖書館的著述間,選題,論文,學生生涯在兩大主題間週轉不息。我們各執一部翻蓋手機,用其時兀自稀缺的數據傳著長長的感想,我見證她從本科生一路成長為學術碩果頗豐的大手,她見證著我的生活如何從少時的志向開始一路如脫韁野狗般瘋狂跑偏。我們常常互笑對方過著與自己截然相反的人生,卻還能頂著十幾個小時的時差、靠著賽博的力量坐在一起相談甚歡。過往已不可追,而箇中道理《羅生門》已經唱過了,「那動人時光不用常回看,能提取溫暖以後渡嚴寒,就關起那間房」。
墨也許是我接觸過的文字最老派的個體。我雖長期處於非母語環境,然而需要接觸母語時總不能不通過網路,
義務教育階段選入課本的詩詞自是膾炙人口,未被選中的那些,問津者就少了。提及湖州,熟悉的人便知烏臺詩案前的山雨欲來風滿樓,然而這個小城也曾見證過「夜來雨洗碧㠝岏,浪湧雲屯遶郭寒」的洗練瀟灑,到湖州任通判的蘇子並未怠慢此間山水,而是留下了無數交遊痕跡。墨作為後來者悉心揀拾這些滄海遺珠,蓋也有今人對古人的惺惺相惜感:即使外界紛擾至此,不妨礙珍惜這一刻的夜雨與雲浪。自然的大膽手筆,向來不關人間紛爭的事。蘇子將湖州風光付諸筆端時,與我的老友著書時,懷著的是同樣的心情。
請相信我,因這些美好交契的存在,每次提到自己的語言,我都是滿心驕傲與欣喜。
願選擇將這本書帶回家的你亦然。
Huaiyin
2025年秋於貴市
一轉眼兩年過去了,默默踢一腳。
我用中文寫正經文章的頻率可謂低得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