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
@haruspring
Thu, Aug 7, 2025 1:38 AM
Thu, Aug 7, 2025 2:00 AM
55
14
──認真想想,要找到對社會毫無貢獻的強暴犯,這並不容易,他們總是有些技能或功勞,就算是最一無是處者,也可以宣稱自己是「某人的兒子」來博取認同──
人們不想在強暴案件前,犧牲自己的好處
──這是遠比我們想像,更普遍的一個狀態。
我的觀察是,強暴犯,從來不是願意自外於社會的
──從頭到尾,他們最深的願望就是,融入這個社會到這個地步──即便因為他犧牲了某個人的福祉與權益,即便他造成了受害者──這個社會對他仍然不離不棄、不計前嫌、伸出雙手擁抱──
。
book
ebook
永別書
新新
@haruspring
Thu, Aug 7, 2025 1:38 AM
法老不被視為人,他是高於人的。因此
高人一等,不是用珠寶或儀式來顯現的,要用犯罪──犯罪的特許
。
必須要問人類,我們真的喜愛平等嗎?我們真的能革除,想要高人一等的野心與虛榮嗎?如果不能,對強暴犯的擁護,就會永遠存在,
不是罪行本身有何價值,而是不罰──不充份的懲罰,是人們盜得的愛的象徵。
新新
@haruspring
Thu, Aug 7, 2025 1:39 AM
@haruspring - #張亦絢 |星期二雜念: 我覺得還有人在替孟若的行為(而非她的作品)找台階下...
我覺得還有人在替孟若的行為(而非她的作品)找台階下,是因為喜歡孟若的作品而沒有清醒過來——可以去說孟若對文學有貢獻,就像造橋或煮擔擔麵,都是對社會有貢獻——但所有這些貢獻都不足以使我們認為她因為懦弱而對某人(女兒)殘酷冷血,是合理的。這完全不合理。
法國有個女演員是這樣說的,這個麵包師傅做的麵包太好吃了,所以就讓他性侵兒童好了。沒辦法。——我們是活在這種邏輯裡嗎?
新新
@haruspring
Thu, Aug 7, 2025 1:41 AM
冬樹以另一種方式保護我。她常常忘記我對她說過OO這一件事──不是真正遺忘,而是一種不經意的遺忘──那反映的是,她希望我幸福的願望──要是那件事不是真的就好了──
──她的遺忘,不是對我輕忽與不耐的那種遺忘。相反地,那只是,她對我擁有平凡幸福的慾望,凌駕了她對事實的記憶──她的力有未逮──仍然是真誠的。
這件事超過普通人普通生活能力的儲備──她的跟不上或出錯,讓我了解,我所感受到的人生困難,是種真正的困難。
她出錯,但並不讓我難堪與悲痛──冬樹記不好,我曾遭受OO之痛,冬樹或多或少,使我了解到,什麼是,我的小時候。
新新
@haruspring
Thu, Aug 7, 2025 1:44 AM
關於極端不幸的記憶,相反於許多人的想像,我們也未必希望自己記得──這不單單是頭腦不能承受,不單單是反抗共有時間表太過困難──還因為,生命必定會做某種考慮──我這樣記得之後,我還活得下去嗎?
新新
@haruspring
Thu, Aug 7, 2025 1:44 AM
新新
@haruspring
Thu, Aug 7, 2025 1:47 AM
Thu, Aug 7, 2025 4:43 AM
這次重讀發現我每次讀到吳爾芙的段落就要重新搜尋,我是真的不記得發生什麼事還是像賀殷殷解讀的貼心,我不希望真的發生這種事呢?(雖然事實上我清楚這種事的存在
新新
@haruspring
Thu, Aug 7, 2025 1:51 AM
覺得性暴力那種事實上最大比例是熟人性侵的特性,和家庭網絡或者社會網路交織在一起,結果導致比起在乎受害者更在乎整個家的名譽和家庭的和諧真是可怕但又真實。
新新
@haruspring
Thu, Aug 7, 2025 1:52 AM
新新
@haruspring
Thu, Aug 7, 2025 1:52 AM
他們都是超出常情的人。在鑄成大錯後,他們對其他人,取得了某種不可動搖的權威地位。在他們的離奇罪行之前,人們被迫承認思考的困難;在最好的狀況中,人們會說:我無法理解,但是你也不能強迫我,接受「只要是發生的事,就是容許的事」,所以讓我走開。在最壞的狀況中,人們既不能真正走開,又不能深入思考,於是就有了類似宗教的崇拜情結──
新新
@haruspring
Thu, Aug 7, 2025 1:52 AM
「我非常希望我個人的故事,能讓大家注意到整個社會還有無數家庭面對這樣的問題(家內性侵)時,傾向噤聲不談的作法。」
「我真心希望這不只是在說某個有名的女人其實很壞⋯⋯我希望⋯⋯即使有人只是想看八卦,讀完之後也能從中得到適用於自己家庭的東西。」
@haruspring - 「我非常希望我個人的故事,能讓大家注意到整個社會還有無數家庭面對這樣的問題(...
新新
@haruspring
Thu, Aug 7, 2025 1:57 AM
永別書:在我不在的時代(2025珍重重逢版) - 張亦絢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新新
@haruspring
Thu, Aug 7, 2025 5:50 AM
新新
@haruspring
Thu, Aug 7, 2025 5:54 AM
小道剛好聊到《亞法隆迷霧四部曲》,於是又翻出這篇來讀
The Book That Made Me a Feminist Was Written by an A...
我本來念念不忘的是標題「The Book That Made Me a Feminist Was Written by an Abuser」,重讀一次之後想摘這句:
新新
@haruspring
Thu, Aug 7, 2025 5:54 AM
Thu, Aug 7, 2025 5:55 AM
當她終於說出真相時,Greyland 說:
「我當時沒說出口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我覺得她的生命比我重要:她的名聲更重要,她粉絲的安慰也更重要。認識我的人都知道她的真相。但除此之外,她對我做了什麼其實不重要,只要她的作品與聲譽得以延續。」
我相信 Moira Greyland。她的生命,比任何小說都更重要。
載入新的回覆
我的觀察是,強暴犯,從來不是願意自外於社會的──從頭到尾,他們最深的願望就是,融入這個社會到這個地步──即便因為他犧牲了某個人的福祉與權益,即便他造成了受害者──這個社會對他仍然不離不棄、不計前嫌、伸出雙手擁抱──。
book ebook 永別書
必須要問人類,我們真的喜愛平等嗎?我們真的能革除,想要高人一等的野心與虛榮嗎?如果不能,對強暴犯的擁護,就會永遠存在,不是罪行本身有何價值,而是不罰──不充份的懲罰,是人們盜得的愛的象徵。
法國有個女演員是這樣說的,這個麵包師傅做的麵包太好吃了,所以就讓他性侵兒童好了。沒辦法。——我們是活在這種邏輯裡嗎?
──她的遺忘,不是對我輕忽與不耐的那種遺忘。相反地,那只是,她對我擁有平凡幸福的慾望,凌駕了她對事實的記憶──她的力有未逮──仍然是真誠的。
這件事超過普通人普通生活能力的儲備──她的跟不上或出錯,讓我了解,我所感受到的人生困難,是種真正的困難。她出錯,但並不讓我難堪與悲痛──冬樹記不好,我曾遭受OO之痛,冬樹或多或少,使我了解到,什麼是,我的小時候。
「我真心希望這不只是在說某個有名的女人其實很壞⋯⋯我希望⋯⋯即使有人只是想看八卦,讀完之後也能從中得到適用於自己家庭的東西。」
「我當時沒說出口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我覺得她的生命比我重要:她的名聲更重要,她粉絲的安慰也更重要。認識我的人都知道她的真相。但除此之外,她對我做了什麼其實不重要,只要她的作品與聲譽得以延續。」
我相信 Moira Greyland。她的生命,比任何小說都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