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蓮🕯️手感之神請坐下
@lotusy1112
Wed, Jul 9, 2025 1:16 PM
Wed, Jul 9, 2025 1:17 PM
21
1
【閱讀紀錄】
「她朝他奔來,兩人緊緊相擁。雖然她才是那個剛好能被他擁在懷裡的人,他卻發現自己被她環抱。她的撫觸是靈膏良藥。」
《齊瓦哥醫生的祕密信差》,原本以為是冷硬諜報小說,沒想到居然是歷史百合走向,和期望的差很多。不是說不喜歡,但私心希望它的故事發展能更加緊湊一點,放上我超愛的原文封面XD
讀嘛讀嘛
下收
齊瓦哥醫生的祕密信差 - 拉娜.普瑞斯考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蓮蓮🕯️手感之神請坐下
@lotusy1112
Wed, Jul 9, 2025 1:18 PM
Wed, Jul 9, 2025 1:18 PM
原文書名The Secrets We Kept,秘密不只是偷渡《齊瓦哥醫生》書稿的情報工作,還包含主角們內心的渴望與傷痕。
雖然中文書名帶有《齊瓦哥醫生》,不過該書在故事中多作為麥高芬般的存在,即便沒有讀過巴斯特納克的《齊瓦哥醫生》原著也不受影響,但需要的背景知識,反而是與巴斯特納克同期的藝文創作者們的際遇(這部分我稍後會補充),才能更深入理解,為何《齊瓦哥醫生》這本書帶給巴斯特納克如此深深的恐懼,讓他對是否該出版小說反覆猶豫不決。譯者和編輯在這部分沒有進行譯註補充,也是我認為譯本稍嫌可惜的地方。
蓮蓮🕯️手感之神請坐下
@lotusy1112
Wed, Jul 9, 2025 1:20 PM
Wed, Jul 9, 2025 2:26 PM
故事分為東線的蘇聯、西線的美國,兩者的交集便是被蘇聯政府強力打壓的禁書《齊瓦哥醫生》。前半段的故事以東線較為出彩,西線在後半段才迎來劇情高潮,但我覺得還是起步慢了點,略感遺憾。
東線的故事以奧爾加與她的詩人情人巴斯特納克為主軸,描述他們如何努力將《齊瓦哥醫生》出版,卻又處處碰壁。奧爾加深受巴斯特納克的才華吸引,即便詩人的年紀可堪當她的父親(兩人相差22歲),巴斯特納克更是有婦之夫之夫,兩人依然堂而皇之地出雙入對,但也因此讓奧爾加成為蘇聯對付巴斯特納克的弱點。《齊瓦哥醫生》在自由世界傳播,作為對抗紅色巨獸的武器,卻也是兩人叛國的證據。
蓮蓮🕯️手感之神請坐下
@lotusy1112
Wed, Jul 9, 2025 1:22 PM
Wed, Jul 9, 2025 1:26 PM
我特別喜愛的部分,是作者並沒有描繪至死不渝、視周遭為無物的愛情神話,奧爾加對巴斯特納克的愛曾經動搖過,巴斯特納克的軟弱也是兩人反覆受苦的因子,年華不再的兩人皆對殘酷的命運深感恐懼,只得屈服於極權的統治之下,恰如書中的一段話:
我懷疑我們是否還有任何足以承受未來命運的東西。
奧爾加的孩子、巴斯特納克的妻兒也皆是他們的戀情中的沉默受害者。然而到結局時,極度害怕再度進入勞改營的奧爾加,在送別愛人死去之後終於不再恐懼,正如她所寫的信:在集體的記憶之中,她已成了《齊瓦哥醫生》的女主角拉娜,《齊瓦哥醫生》將代替她和巴斯特納克永遠存活下去。
蓮蓮🕯️手感之神請坐下
@lotusy1112
Wed, Jul 9, 2025 1:22 PM
相較於東線故事已足夠完整,西線的故事對我來說就稍微平淡了點,原本期望的發展是「打字員小組齊心協力幫助女探員們把書籍送往世界各地」,沒想到本體其實是職場戀愛劇,大部分的打字員只是旁觀伊蓮娜和莎莉的角色。打字員的視角甚至是共用第一人稱多數的「我們」(類似《莎士比亞三姊妹》的寫作手法),而非單獨一個角色擔任視角,進行面孔的模糊化。
雖然對於礙於篇幅而這樣處理感到可惜,又可以理解作者藉此進行虛實交錯的手法。因為我本來就不太常讀GL或百合向的小說,所以可能不太能get到伊蓮娜和莎莉間的chemistry,我想如果是用影劇呈現兩人間的若即若離會更好。
蓮蓮🕯️手感之神請坐下
@lotusy1112
Wed, Jul 9, 2025 1:23 PM
實在不好意思說我甚至更喜歡和伊蓮娜Fake dating成真最後又被甩掉的探員泰迪,他真的好好
蓮蓮🕯️手感之神請坐下
@lotusy1112
Wed, Jul 9, 2025 1:31 PM
伊蓮娜與莎莉猶如一對鏡面:背負二代移民標籤、難以被一眼瞧見的伊蓮娜,明媚奪目、似乎出身優渥的莎莉,兩人其實都是「局外人」——無法融入打字組的伊蓮娜、被中情局的男性高層當作花瓶的莎莉,在相互幫助之中目睹彼此的寂寞。
當莎莉被中情局趕走,伊蓮娜遭到上司質詢是否與她持有不當關係時,伊蓮娜心碎地堅決否認,並在一次次任務中尋找再度與愛人相遇的機會:
說到底,是他們教我如何變成別人、教我撒謊掩飾自己的身份。運用這份嶄新的力量、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感覺真好。
蓮蓮🕯️手感之神請坐下
@lotusy1112
Wed, Jul 9, 2025 1:31 PM
無論在東線還是西線,在極權鐵幕或自由之境,女性都會遭到父權制度的壓迫,打字員們的功勞與升遷機會被男性獨攬,即便機警如莎莉也遭到上司與中情局的雙重背叛,她貢獻的戰功僅僅因為身為同性戀而被一竿子推翻,但也是敏銳隱忍的她反手將了一軍。
讀到結局,見到那對共同在倫敦經營書店的老婦人時,實在讓人心臟狂跳,忍不住和已成為老奶奶的打字員們一起反覆詢問:真的是她們嗎?是伊蓮娜與莎莉嗎?
蓮蓮🕯️手感之神請坐下
@lotusy1112
Wed, Jul 9, 2025 1:34 PM
Wed, Jul 9, 2025 1:34 PM
補充說明
作者在故事中對於蘇聯在1930年代的大清洗運動(Большая чистка)沒有多做解釋,僅以幾個人名淺淺帶過:瑪麗娜・茨維塔耶娃、奧西普・曼德施特塔姆。兩人皆是巴斯特納克的好友,以及大清洗中的受害者。
蓮蓮🕯️手感之神請坐下
@lotusy1112
Wed, Jul 9, 2025 1:35 PM
Wed, Jul 9, 2025 1:57 PM
書中只有短短一句提及瑪麗娜的死法:她上吊的繩索,省略了瑪麗娜一家在共產主義壓迫下家破人亡的慘劇:舉家被女兒阿麗阿德娜的未婚夫告發,而未婚夫正是被安插接近茨維塔耶娃家的秘密警察,瑪麗娜的丈夫被處刑、女兒進入勞改營、兒子死於戰場上,她自己則選擇自殺。
在曼德施特塔姆遭到逮補時,史達林曾打電話給巴斯特納克,詢問當曼德施塔姆發表諷刺史達林的詩作時,巴斯特納克是否在場——史達林對巴斯特納克有莫名的偏愛,即便在史達林死後依然讓蘇聯人民費解——然而巴斯特納克卻回答他想與史達林談論「生與死的問題」,錯失了為友人求情的機會,讓他終生後悔莫及。曼德施塔姆的遺孀娜傑日達則努力保存丈夫的作品,在貧困中度此餘生。
蓮蓮🕯️手感之神請坐下
@lotusy1112
Wed, Jul 9, 2025 1:36 PM
蓮蓮🕯️手感之神請坐下
@lotusy1112
Wed, Jul 9, 2025 1:37 PM
關於《齊瓦哥醫生》與其改編影視,當然要大力推薦噗友Ivy的影評
《齊瓦哥醫生》(1965) — 命運,時代,與生命的無限美好
蓮蓮🕯️手感之神請坐下
@lotusy1112
Wed, Jul 9, 2025 1:38 PM
𝑰𝒗𝒚 ☆ 漫遊在人海中
@fish_ivy
說
Wed, Jul 9, 2025 4:10 PM
Wed, Jul 9, 2025 5:38 PM
感謝分享拙作,能獲得精通俄國文學的蓮蓮肯定,深感榮幸
感覺西線可以另外發展一部職場情境戀愛劇(?)這樣故事不會那麼擠,台灣譯本沒有用譯註補充歷史背景也略為可惜。
蓮蓮🕯️手感之神請坐下
@lotusy1112
Wed, Jul 9, 2025 4:26 PM
𝑰𝒗𝒚 ☆ 漫遊在人海中
: Ivy的影評篇篇是佳作,這次重溫的《吸血鬼:真愛不死》談到更多影視改編呈現的美學我也很喜歡💕順帶提醒我該來讀大雁的《德古拉》譯本了
感覺西線讀起來比較像兩名女探員的前傳故事,兩人如何再度相逢,到經營書店間的生活,中間的一大段空白完全可以再塞幾百頁進去。不知道作者願不願意出版個外傳。
載入新的回覆
「她朝他奔來,兩人緊緊相擁。雖然她才是那個剛好能被他擁在懷裡的人,他卻發現自己被她環抱。她的撫觸是靈膏良藥。」
《齊瓦哥醫生的祕密信差》,原本以為是冷硬諜報小說,沒想到居然是歷史百合走向,和期望的差很多。不是說不喜歡,但私心希望它的故事發展能更加緊湊一點,放上我超愛的原文封面XD
讀嘛讀嘛 下收
雖然中文書名帶有《齊瓦哥醫生》,不過該書在故事中多作為麥高芬般的存在,即便沒有讀過巴斯特納克的《齊瓦哥醫生》原著也不受影響,但需要的背景知識,反而是與巴斯特納克同期的藝文創作者們的際遇(這部分我稍後會補充),才能更深入理解,為何《齊瓦哥醫生》這本書帶給巴斯特納克如此深深的恐懼,讓他對是否該出版小說反覆猶豫不決。譯者和編輯在這部分沒有進行譯註補充,也是我認為譯本稍嫌可惜的地方。
東線的故事以奧爾加與她的詩人情人巴斯特納克為主軸,描述他們如何努力將《齊瓦哥醫生》出版,卻又處處碰壁。奧爾加深受巴斯特納克的才華吸引,即便詩人的年紀可堪當她的父親(兩人相差22歲),巴斯特納克更是有婦之夫之夫,兩人依然堂而皇之地出雙入對,但也因此讓奧爾加成為蘇聯對付巴斯特納克的弱點。《齊瓦哥醫生》在自由世界傳播,作為對抗紅色巨獸的武器,卻也是兩人叛國的證據。
我懷疑我們是否還有任何足以承受未來命運的東西。
奧爾加的孩子、巴斯特納克的妻兒也皆是他們的戀情中的沉默受害者。然而到結局時,極度害怕再度進入勞改營的奧爾加,在送別愛人死去之後終於不再恐懼,正如她所寫的信:在集體的記憶之中,她已成了《齊瓦哥醫生》的女主角拉娜,《齊瓦哥醫生》將代替她和巴斯特納克永遠存活下去。
雖然對於礙於篇幅而這樣處理感到可惜,又可以理解作者藉此進行虛實交錯的手法。因為我本來就不太常讀GL或百合向的小說,所以可能不太能get到伊蓮娜和莎莉間的chemistry,我想如果是用影劇呈現兩人間的若即若離會更好。
實在不好意思說我甚至更喜歡和伊蓮娜Fake dating成真最後又被甩掉的探員泰迪,他真的好好當莎莉被中情局趕走,伊蓮娜遭到上司質詢是否與她持有不當關係時,伊蓮娜心碎地堅決否認,並在一次次任務中尋找再度與愛人相遇的機會:
說到底,是他們教我如何變成別人、教我撒謊掩飾自己的身份。運用這份嶄新的力量、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感覺真好。
讀到結局,見到那對共同在倫敦經營書店的老婦人時,實在讓人心臟狂跳,忍不住和已成為老奶奶的打字員們一起反覆詢問:真的是她們嗎?是伊蓮娜與莎莉嗎?
作者在故事中對於蘇聯在1930年代的大清洗運動(Большая чистка)沒有多做解釋,僅以幾個人名淺淺帶過:瑪麗娜・茨維塔耶娃、奧西普・曼德施特塔姆。兩人皆是巴斯特納克的好友,以及大清洗中的受害者。
在曼德施特塔姆遭到逮補時,史達林曾打電話給巴斯特納克,詢問當曼德施塔姆發表諷刺史達林的詩作時,巴斯特納克是否在場——史達林對巴斯特納克有莫名的偏愛,即便在史達林死後依然讓蘇聯人民費解——然而巴斯特納克卻回答他想與史達林談論「生與死的問題」,錯失了為友人求情的機會,讓他終生後悔莫及。曼德施塔姆的遺孀娜傑日達則努力保存丈夫的作品,在貧困中度此餘生。
感覺西線可以另外發展一部職場情境戀愛劇(?)這樣故事不會那麼擠,台灣譯本沒有用譯註補充歷史背景也略為可惜。
感覺西線讀起來比較像兩名女探員的前傳故事,兩人如何再度相逢,到經營書店間的生活,中間的一大段空白完全可以再塞幾百頁進去。不知道作者願不願意出版個外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