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lfredo
《白衣蒼狗》最近要上映了,一些朋友看了試片又激起了一陣討論。轉一下我重新思考的部分。

alfredo
@Nyserq - 《白衣蒼狗》算喜歡這部片,看到letterboxd上評價兩極覺得很有趣。
這是上次看完寫的

alfredo
我覺得曾威量把這題材拍成成電影,在想法上可能還沒有想得很清楚,就很偏執地要把故事安進一種很藝術電影形式的框架裏面,所以很招人罵。但我也在想看完我沒特別討厭這部片的原因是什麼?可能的原因是,在形式美感上的完成度,以及創作者從中透露出的一種執迷的狀態,包括他如何利用男主角的形象讓觀眾認同,和描寫男主角和片中人力仲介老闆之間的奇怪的關係。

alfredo
對我來說好像是,知道作者對故事的概念沒想清楚,但感覺他一直想營造一種感官的情緒的戲劇性出來,同時又不想緊貼這故事的政治和道德議題,可不可以就拍一個人陷在這種拖磨的境地,不去控訴不去批判,就拍他身在其中去做出一些很奇怪的道德選擇,這些選擇就觀眾或旁人來看其實不一定有什麼道理。

alfredo
用一個很奇怪的比喻可能是,大家都想勸被家暴的妻子趕快離婚,但本人想得可能是想在婚姻中繼續修行,不管她想修行什麼。就是進入一種只有自己才知道的脈絡裏面。如果導演再把主角拍得更入魔一點,說不定就可以成立了,但我覺得其實已經在邊緣了,他做的事就電影的脈絡來看其實都滿超過的,可是導演或許不知道該拿這種入魔怎麼辦,只好停在悲天憫人、大愛、肉身菩薩的氣氛裏去支撐這角色的概念。

alfredo
之前看完片有聽導演來映後QA,一聽他講話就覺得這人可能滿招人厭的,不知道有沒有影響到一些人對作品的評價?我一時之間不太能直接就認定他是在意淫剝削這些苦難影像,可能也是自我感知到這作品中那種偏執和入魔的成份,覺得還算有點意思。雖然這不一定有什麼意義,如果要評定這部片的政治和美學價值的話。

alfredo
關於事件的不現實感:可能所有的事件都是有所本,都真的發生過,但在重組的過程中失去了某種梳理過的關係脈絡,混雜的現實沒有適當地被電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