𝑅𝑜𝑠𝑠𝑖
@rossikai
Fri, Jun 20, 2025 7:03 AM
11
1
《蟬鳴與魚夢》 by 汪恩度(蓋亞)
keywords: 生命、死亡、夏日、家人
「我想回去,回到屬於我的地方,那片田地,還有充滿了蟬的山路……」
蟬的叫聲其實很響亮,長時間以來耳朵自動將之過濾成背景音,一直忘了這個事實,讀了這本書之後彷彿「開耳」,再度聽見夏蟬的嘶吼。
本書以極富詩性的文字記錄著家庭成員間的微妙互動:住在鄉下務農的爺爺,平日奔走各大才藝班暑假被送到阿公家的男孩,長住外地忙碌事業的父親,燃燒自己栽培孩子的職業婦女。
-
-
讀嘛讀嘛
𝑅𝑜𝑠𝑠𝑖
@rossikai
Fri, Jun 20, 2025 7:04 AM
住在城市的一家三口機械式地過著庸庸碌碌的生活,父親被生活追趕得無奈感嘆:
「人的個人意志永遠被放在最末位的地方」
,媽媽捨棄對於理想人生的想像,將自己塞進約定成俗的角色定位:
「她總是不斷提醒自己,屬於自己的形貌,以及必須扮演的形象」
,聿書成天被母親催著讀書寫作業進補習班上才藝課,儘管感到迷惘,但他的人生沒有他置喙的餘地,看向辯不過母親的父親,他心想:
「那肯定代表了母親說的話都是對的。」
𝑅𝑜𝑠𝑠𝑖
@rossikai
Fri, Jun 20, 2025 7:06 AM
某種程度而言,他們都放棄了生而為人的意志,用蟬來打比方的話,他們甚至不像聿書觀察到的夏蟬,因為完成了重要的事情於是在夏天結束時消失,不,這個小家庭更像被聿書抓進瓶子裡的蟬,未曾狂歡,便認命迎向被囚之蟬的終局。
𝑅𝑜𝑠𝑠𝑖
@rossikai
Fri, Jun 20, 2025 7:09 AM
Fri, Jun 20, 2025 7:23 AM
他感覺到自己的手舉了起來,像是瓶中少部分未睡的蟬那樣,以一種不規律的方式顫動著,待那夢境結束,穿越短暫的幻境,就正式通向隧道另一頭的出口。
而作者使用的意象與符號,也成功營造出夢境的朦朧感,在這個故事中,每個人似乎都身不由己地被困在名為人生的夢境,令人感受到不斷消逝的虛無。
這本小說給我的感覺很像一部藝術電影,對白稀少,眼波流轉,以象徵性的鏡頭和關鍵畫面呈現角色們的千頭萬緒,沒有明顯的劇情線條,亦沒有強烈的批判色彩,一切自由解讀。
𝑅𝑜𝑠𝑠𝑖
@rossikai
Fri, Jun 20, 2025 7:09 AM
說回到蟬。聿書盼望每個夏天都能回到蟬聲縈繞的阿公家,而在病榻上的阿公一心一意想回到他的田地,還有那片充滿蟬的山路;阿公過身之後,聿書告別蟬鳴,隨著爸爸到訪水邊——雖然媽媽真的不太好相處,但我忍不住對她心生一絲憐憫:這些男人無論如何都是同一國的呢。
𝑅𝑜𝑠𝑠𝑖
@rossikai
Fri, Jun 20, 2025 7:11 AM
Fri, Jun 20, 2025 7:11 AM
除了蟬以外,最常受到關照的關鍵字是「眼睛」。比起開口對談,人物們更偏好讀取彼此的眼神探知更深層的訊息或情緒,每一道眼神都寫得很美:
光與眼瞳的交界是一個洞,彷彿開啟一扇門,他的身影被反射在那扇門上,卻無法進入。
他也終於在這一剎那回想起阿公的眼睛,與鄰居伯伯相似的,有著混濁不清,水田的色澤。
小吳沒動手去接那張收據,他也沒有。他們凝視著這張陌生的年輕面孔,深深望進那對瞳孔;黑眼珠像是泡進雨水般潤澤,閃爍著一點淺淺的粼光,像一幅秀麗的湖景畫。
𝑅𝑜𝑠𝑠𝑖
@rossikai
Fri, Jun 20, 2025 7:11 AM
Fri, Jun 20, 2025 7:17 AM
病床前,丈夫早已守候在一旁,他們的雙眼中反射著彼此的影像,凝聚成一個小小的光點,是通往某處的通道。
體內與丈夫留有相同血緣的男人坐臥在床上,黑色的眼珠轉向踏入病房的他們,能清晰地見到出現在眼珠中央的那條道路斷絕了,使他們的影像都徒勞無功地飄浮著,找不到應該去留的地方。
聿書的眼睛裡有著光,明亮且溫暖,彷彿還是那個夏日,烈日照耀在他與阿公身上,藉由葉與葉的交疊,投射下那些斑駁殘缺的顯像。
𝑅𝑜𝑠𝑠𝑖
@rossikai
Fri, Jun 20, 2025 7:12 AM
-
話說爸爸和小吳到底有沒有戲🫣
-
𝑅𝑜𝑠𝑠𝑖
@rossikai
Fri, Jun 20, 2025 7:13 AM
夢。
他總是盡可能地避免失望,不過他真的很想作一次白日夢。或許不是一次,他想要一直作白日夢。如果能夠找到一種大人無法察覺的方法,讓白日夢能夠與他所見的世界並存,那將是一個完美的結果。
他期待著海潮為他帶來的,也渴望那一片吵雜聲,能蓋過自己腦中的雜音。將所有過去、未來都回歸……重生在沒有邊際的寬闊海中。他希望自己能成為一隻魚,乘著洋流去到任何地方。
即使必須要獵食或被獵食,也渴望著海的包容,在這裡彷彿自己再也沒有重量。
青綠的水面上閃動著無數顆太陽,有著彷彿能蒸乾大地的能量,而他就站在水邊,朝著水中心張望。彷彿作了一個空曠的夢,夢裡是全然安靜的顏色,連群鳥都不曾展翅或著飛翔,只有無邊的湖面,綠得像是另一片草地。
𝑅𝑜𝑠𝑠𝑖
@rossikai
Fri, Jun 20, 2025 7:15 AM
Fri, Jun 20, 2025 7:16 AM
他偶爾會幻想,如果人生也可以跟裝修一樣,藉由一些巧思擠壓出更多的空間或者緩和壓迫,那該有多好?不過至今為止他都沒有尋找到平空生出空間的方法,無論是裝修,或者是人生。
然而現在自己已脫離當時青春洋溢的年華,輕薄的七彩泡泡也總是容易破滅。
無數陳舊的畫面與思想在腦海中飛馳,如同一口深邃的井,隨著她一點點下探,那些來不及腐朽,還保留著形狀的舊物,便慢慢自漆黑中浮出。沿著模糊的邊緣一路溯源,直到指尖觸碰到井底深處,撈起一灘灘再無法保留形狀與色澤的爛泥。
𝑅𝑜𝑠𝑠𝑖
@rossikai
Fri, Jun 20, 2025 7:15 AM
Fri, Jun 20, 2025 7:16 AM
現在,她長大了,已經不再是從前那個孩子了,自然不再因為激動的心情而無法入睡,但她仍舊會在前一天夜裡見到許多浮夢與幻想。比如在那座七彩的花圃中,有著老去的她與成年的兒子,周圍盛開著她以血澆灌的花朵,他們咧開的嘴笑得如同肥碩下垂的花苞,滿載著快樂。
鮮豔的夢境盛放著,可她知道,總有一天所有顏色都會褪去,一點點化為塵埃,如那些寄宿在井底逐漸腐朽為爛泥的物體,失去了美麗的顏色與鮮明的形體,再也無法辨識出它是什麼。
𝑅𝑜𝑠𝑠𝑖
@rossikai
Fri, Jun 20, 2025 7:16 AM
蟬。
父親不知為何轉過頭來看了他一眼。在這場談話中, 他像是透明的蟬翼一樣,那麼輕薄,任由父母談論著未來的規劃,但沒有了蟬身與音蓋的他,不能隨意發聲,尋求注意。
他點頭。終於知道那些夏蟬總是在夏天結束後就消失的原因。因為他們完成了最重要的事情。
那如果自己從來都不曾完成任何事情,也不曾感受過何謂重要的事情,是不是就不會像夏蟬一樣在季節結束後消失?還是連在於夏天鳴叫的機會都可能會被剝奪呢?
如果……沒有完成這件重要的事情,即使擁有更長的生命,他的一生是否註定是安靜的呢?棲息在那高大的樹幹上,以植物的汁液為食,用相似於葉片的綠色隱匿其中,沒有任何人看得見他,也不會有人找到他。
𝑅𝑜𝑠𝑠𝑖
@rossikai
Fri, Jun 20, 2025 7:19 AM
感謝出版社提供書籍
-
KOBO
|
讀墨
|
博客來
-
-
載入新的回覆
「我想回去,回到屬於我的地方,那片田地,還有充滿了蟬的山路……」
蟬的叫聲其實很響亮,長時間以來耳朵自動將之過濾成背景音,一直忘了這個事實,讀了這本書之後彷彿「開耳」,再度聽見夏蟬的嘶吼。
本書以極富詩性的文字記錄著家庭成員間的微妙互動:住在鄉下務農的爺爺,平日奔走各大才藝班暑假被送到阿公家的男孩,長住外地忙碌事業的父親,燃燒自己栽培孩子的職業婦女。
-
-
讀嘛讀嘛
而作者使用的意象與符號,也成功營造出夢境的朦朧感,在這個故事中,每個人似乎都身不由己地被困在名為人生的夢境,令人感受到不斷消逝的虛無。
這本小說給我的感覺很像一部藝術電影,對白稀少,眼波流轉,以象徵性的鏡頭和關鍵畫面呈現角色們的千頭萬緒,沒有明顯的劇情線條,亦沒有強烈的批判色彩,一切自由解讀。
體內與丈夫留有相同血緣的男人坐臥在床上,黑色的眼珠轉向踏入病房的他們,能清晰地見到出現在眼珠中央的那條道路斷絕了,使他們的影像都徒勞無功地飄浮著,找不到應該去留的地方。
話說爸爸和小吳到底有沒有戲🫣-
即使必須要獵食或被獵食,也渴望著海的包容,在這裡彷彿自己再也沒有重量。
無數陳舊的畫面與思想在腦海中飛馳,如同一口深邃的井,隨著她一點點下探,那些來不及腐朽,還保留著形狀的舊物,便慢慢自漆黑中浮出。沿著模糊的邊緣一路溯源,直到指尖觸碰到井底深處,撈起一灘灘再無法保留形狀與色澤的爛泥。
鮮豔的夢境盛放著,可她知道,總有一天所有顏色都會褪去,一點點化為塵埃,如那些寄宿在井底逐漸腐朽為爛泥的物體,失去了美麗的顏色與鮮明的形體,再也無法辨識出它是什麼。
那如果自己從來都不曾完成任何事情,也不曾感受過何謂重要的事情,是不是就不會像夏蟬一樣在季節結束後消失?還是連在於夏天鳴叫的機會都可能會被剝奪呢?
如果……沒有完成這件重要的事情,即使擁有更長的生命,他的一生是否註定是安靜的呢?棲息在那高大的樹幹上,以植物的汁液為食,用相似於葉片的綠色隱匿其中,沒有任何人看得見他,也不會有人找到他。
-
KOBO | 讀墨 | 博客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