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化的老虎奶油
@timothyanddog
Thu, Jun 19, 2025 11:28 AM
19
1
也逛了故宮,《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
-- 當我們試圖談論印象派,印象派畫的究竟是什麼呢?
「不是世界的樣子,而是世界在感覺中如何浮現,又如何退場。」
先放一些特別喜歡的,更詳細的脈絡化介紹可以參考文章(但其實也沒奪有條理啦)
[展覽] 印象派放題(上)再訪故宮!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 ❤️
亨利 - 埃德蒙.克羅斯《水岸松林》。
「新印象派中色調最生動、色階最耀眼」他的點描,簡直像畫布自身長出了蓬勃的彩色鱗片。
融化的老虎奶油
@timothyanddog
Thu, Jun 19, 2025 11:42 AM
弗拉芒克《水面上的陽光》、《沙圖的帆船》。
橫跨印象派到野獸派の男!
以短促筆觸、鮮明強烈的用色,生動表現出陽光照耀下,粼粼波光的動態感。
梵谷《花朵盛開的果園》。
筆觸!筆觸!
挺喜歡左上角錯綜枝椏間透出天空那部分,看起來也蠻像一片帶著亂糟糟凋萎枯莖的水生植物。
融化的老虎奶油
@timothyanddog
Thu, Jun 19, 2025 11:51 AM
畢沙羅《彭圖瓦茲的收成》。
我都不曉得自己為什麼這麼受吸引,莫名其妙,忍不住一再繞回去看。
日頭下被曬到發亮的樹葉和草地,熱呼呼的空氣,忽然記起那些童年回阿公家的下午。
(臨摹?)牟侯《莎樂美在施洗者約翰首級前跳舞》。》
戴著松石色珠串翩翩起舞,漂亮死了♡
說起牟侯,老忍不住想起《琥珀眼睛的兔子》裡,記述雷諾瓦精采狂罵:「連腳都畫不好...半瓶水,響叮噹。他很聰明,懂得找上猶太人,畫點跟金色有關的畫......」
他說這是「猶太人的藝術。」(老實說我算蠻喜歡,但讀到這段依舊大爆笑,怎那麼會罵
)
融化的老虎奶油
@timothyanddog
Thu, Jun 19, 2025 11:57 AM
卡薩特《梳妝台前的丹妮絲》、《少女像》、《春天:站在花園裡的瑪格》。
喜歡她只用寥寥兩三筆白邊,就生動勾勒出梳妝鏡反射手鏡的光芒✨️
融化的老虎奶油
@timothyanddog
Thu, Jun 19, 2025 12:07 PM
雷諾瓦:
剝殼荔枝。
畫諾曼第海岸風景,細節很厲害。
草的質地、各種顏色柔和融匯,你甚至能夠從草傾倒的方向,看出風是由不同方向吹拂而來。
融化的老虎奶油
@timothyanddog
Thu, Jun 19, 2025 12:13 PM
波納爾震懾於「大海、黃色牆壁、明亮如光的倒影」,畫下《聖特羅佩舊港一景》。
畫面兩側的人物幾乎完全融進了粉彩的建築中。
一些秀拉:
考特《春日》。
融化的老虎奶油
@timothyanddog
Thu, Jun 19, 2025 12:20 PM
持續嘗試尋找觀看視角!👀
畢沙羅《冬天早晨的蒙馬特大道》。
鄧肯令人想起蠟筆畫的《賽馬場》,和《瑪麗亞》。
高更《大溪地的出浴女子》。
居然有達利。。。
融化的老虎奶油
@timothyanddog
Thu, Jun 19, 2025 12:25 PM
Thu, Jun 19, 2025 3:19 PM
馬諦斯《扶手椅上的裸女》、《鏡中倒影》。
塞尚《沐浴者》。
馬德拉索《化妝舞會扮裝者》。
並不是因為覺得好看才拍的(ㄟ 怎麼這樣),而是很神奇!
明明是1875 -- 1878的油畫,可是從顏色、質感、妝造等等,看起來真的都超級超級像大概十年前會出現的那種時尚雜誌內頁。。。
融化的老虎奶油
@timothyanddog
Thu, Jun 19, 2025 12:30 PM
杜米埃《兩個飲酒的人》不同版本,第一個生動而形象,像報紙插畫。
一大波維亞爾襲來!!
融化的老虎奶油
@timothyanddog
Thu, Jun 19, 2025 12:32 PM
後記聊聊:
其實是同一天看的展覽。
跟蜘蛛截然不同。
布爾喬亞好就好在那份全面赤裸,尖銳扭曲又真實無比。
每一個曾吃過原生家庭苦頭(即便僅僅是淺嚐)的東亞人,大概都能感受到那份褒意上的不適感吧。
以為老早痊癒的小小擦傷,居然被這份創傷記錄給勾起共鳴,「痛死我了......」
融化的老虎奶油
@timothyanddog
Thu, Jun 19, 2025 12:32 PM
印象派天差地別。
無盡溫柔(特別是下篇即將要寫的莫內展!! 我愛風景畫🥹🥹🥹)
渾身的皮一下子舒展開,連大腦皮質褶皺都變得光滑。
彷彿化身一個不知疾苦的呆子,快樂蒙昧,徜徉在高潮後長長的空白餘韻裡。
摘抄一小段深深觸動的評論:
「印象派畫的不是對象,而是光如何從葉面滑過,從水中滲出;不是人物,而是視線與時間在畫面中暫時交會的密度;不是世界的樣子,而是世界在感覺中如何浮現,又如何退場。」
之於我,堪稱視覺版皮耶絲(題外話,祝福阿嬤早日康復...)
像皮膚上短絨絨的汗毛都被陽光薄薄鍍上一層金邊的那個下午。
載入新的回覆
-- 當我們試圖談論印象派,印象派畫的究竟是什麼呢?
「不是世界的樣子,而是世界在感覺中如何浮現,又如何退場。」
先放一些特別喜歡的,更詳細的脈絡化介紹可以參考文章(但其實也沒奪有條理啦)
亨利 - 埃德蒙.克羅斯《水岸松林》。
「新印象派中色調最生動、色階最耀眼」他的點描,簡直像畫布自身長出了蓬勃的彩色鱗片。
橫跨印象派到野獸派の男!
以短促筆觸、鮮明強烈的用色,生動表現出陽光照耀下,粼粼波光的動態感。
梵谷《花朵盛開的果園》。
筆觸!筆觸!
挺喜歡左上角錯綜枝椏間透出天空那部分,看起來也蠻像一片帶著亂糟糟凋萎枯莖的水生植物。
我都不曉得自己為什麼這麼受吸引,莫名其妙,忍不住一再繞回去看。
日頭下被曬到發亮的樹葉和草地,熱呼呼的空氣,忽然記起那些童年回阿公家的下午。
(臨摹?)牟侯《莎樂美在施洗者約翰首級前跳舞》。》
戴著松石色珠串翩翩起舞,漂亮死了♡
說起牟侯,老忍不住想起《琥珀眼睛的兔子》裡,記述雷諾瓦精采狂罵:「連腳都畫不好...半瓶水,響叮噹。他很聰明,懂得找上猶太人,畫點跟金色有關的畫......」
他說這是「猶太人的藝術。」(老實說我算蠻喜歡,但讀到這段依舊大爆笑,怎那麼會罵
喜歡她只用寥寥兩三筆白邊,就生動勾勒出梳妝鏡反射手鏡的光芒✨️
剝殼荔枝。
畫諾曼第海岸風景,細節很厲害。
草的質地、各種顏色柔和融匯,你甚至能夠從草傾倒的方向,看出風是由不同方向吹拂而來。
畫面兩側的人物幾乎完全融進了粉彩的建築中。
一些秀拉:
考特《春日》。
畢沙羅《冬天早晨的蒙馬特大道》。
鄧肯令人想起蠟筆畫的《賽馬場》,和《瑪麗亞》。
高更《大溪地的出浴女子》。
居然有達利。。。
塞尚《沐浴者》。
馬德拉索《化妝舞會扮裝者》。
並不是因為覺得好看才拍的(ㄟ 怎麼這樣),而是很神奇!
明明是1875 -- 1878的油畫,可是從顏色、質感、妝造等等,看起來真的都超級超級像大概十年前會出現的那種時尚雜誌內頁。。。
一大波維亞爾襲來!!
其實是同一天看的展覽。
跟蜘蛛截然不同。
布爾喬亞好就好在那份全面赤裸,尖銳扭曲又真實無比。
每一個曾吃過原生家庭苦頭(即便僅僅是淺嚐)的東亞人,大概都能感受到那份褒意上的不適感吧。
以為老早痊癒的小小擦傷,居然被這份創傷記錄給勾起共鳴,「痛死我了......」
無盡溫柔(特別是下篇即將要寫的莫內展!! 我愛風景畫🥹🥹🥹)
渾身的皮一下子舒展開,連大腦皮質褶皺都變得光滑。
彷彿化身一個不知疾苦的呆子,快樂蒙昧,徜徉在高潮後長長的空白餘韻裡。
摘抄一小段深深觸動的評論:
「印象派畫的不是對象,而是光如何從葉面滑過,從水中滲出;不是人物,而是視線與時間在畫面中暫時交會的密度;不是世界的樣子,而是世界在感覺中如何浮現,又如何退場。」
之於我,堪稱視覺版皮耶絲(題外話,祝福阿嬤早日康復...)
像皮膚上短絨絨的汗毛都被陽光薄薄鍍上一層金邊的那個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