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就只是老王。
@mx_wang
Mon, Jun 16, 2025 1:56 AM
Mon, Jun 16, 2025 2:08 AM
136
18
《地。-關於地球的運動-》
雷
「故事原本要以一種時髦的低迷方式收尾,麥可經歷所有的苦難,而卡圖里安寫下那麼多故事,卻最終被一位像鬥牛犬般的警察從這個世界上焚毀。故事原本要這麼結束的——就在那鬥牛犬警察在錯過兩秒鐘前開槍把他的腦袋炸開的那一刻。但也許故事沒那樣結束是最好的,因為那樣並不完全正確。
因為,出於只有他自己知道的理由,那位鬥牛犬般的警察選擇了不把那些故事扔進焚燒的垃圾桶裡,而是小心翼翼地把它們放進卡圖里安的案卷資料夾中,然後把那資料夾密封起來,準備封存個五十多年。這個事實本來會破壞那位作家精心設計的時髦低迷結局,但某種程度上……某種程度上……卻更貼近這個故事的精神。」
via 馬丁麥多納《枕頭人》
老王,就只是老王。
@mx_wang
Mon, Jun 16, 2025 2:07 AM
這部漫畫完全切中我的喜好,那是一種新意與舊愛的綜合,包含《俠盜一號》最後覆滅了一個星球的人,卻帶給星際新的希望,又或者是《狼之口》那如何在血與肉之間,一點一點打通關隘,讓革命成為可能。
老王,就只是老王。
@mx_wang
Mon, Jun 16, 2025 2:20 AM
《地。-關於地球的運動-》以極端殘酷的時代背景為舞台,透過反派人物極端的舉措,映照出小人物追求知、意義的犧牲與堅持。
從世故的少年拉斐爾開始、深受聖經所苦而無法看向星空的代鬥士奧克茲,到以賺錢為己志的遊牧少女杜拉卡,三十年間異端審問官在一個平庸之惡的行動模式下,迫使思考地動說的人們面對生命與知又或者自我實現的取捨。
老王,就只是老王。
@mx_wang
Mon, Jun 16, 2025 2:26 AM
Fri, Oct 24, 2025 8:09 AM
作者魚豊找到一段歷史的空缺,透過正反派交鋒,呈現「歷史」、感動,小人物微小的心念轉動,如何「轉動地球」,又或者是將我們現在視為常識的天文觀一棒又一棒地傳達給讀者。
老王,就只是老王。
@mx_wang
Mon, Jun 16, 2025 2:32 AM
Mon, Jun 16, 2025 2:32 AM
諾瓦克作為一個貫穿全作的最大反派,他是一個艾希曼式的人物,上命下達,對於異端與世界保持一個既遠而近的「安全位置」,在這個距離下他可以堅守命令,不至於像同僚那樣基於良知而上演悲劇版的《竊聽風暴》。
老王,就只是老王。
@mx_wang
Mon, Jun 16, 2025 2:35 AM
Fri, Oct 24, 2025 8:09 AM
在魚豊的故事中,不只是只有人物之間相互對立、映照,當諾瓦克沒太多去思考價值判斷,人物間透過相互對照,與時代的拉扯,呈現地、知與血的辯證。
老王,就只是老王。
@mx_wang
Mon, Jun 16, 2025 2:41 AM
在拉斐爾的故事中,為這段敘事確立基調,那是當人們意識到「新發現」與過往的知識系統發生衝突時,個體是基於什麼理由採取行動,那不一定滿足最「優」解,可能會犧牲掉生命以及未來的無限可能,但是在那個社會只能供給人們有限路徑的年代,拉斐爾選擇了一條「有感動」能打動讀者的道路。
老王,就只是老王。
@mx_wang
Mon, Jun 16, 2025 2:44 AM
拉斐爾帶來的「感動」是第一道情感樞紐,是「新希望」得以成為「未來」的第一次傳承;在魚豐設計的故事裡,感性與理性不是對立的兩種情感狀態,新的知識要在艱困的環境中成長,是在這兩種狀態間交互作用而成為可能。
老王,就只是老王。
@mx_wang
Mon, Jun 16, 2025 2:58 AM
Mon, Jun 16, 2025 8:35 AM
我特別喜歡將地動說傳承給奧克茲的無名天文學家與前輩,無名天文學家並不是基於哪一個人的傳承,並非建立在情感聯繫下,而是從找尋一個適合觀星的場所開始,基於對知的探索,與十多年前研究者們對話。而奧克茲的前輩也是在觀察中,找尋能夠回答人生哲學意義的答案。因為這一個個對於知也好,美也罷的探問,使得奧克茲能夠把鑰匙帶給巴德尼,奧克茲與巴德尼的故事是我近期看過最浪漫的理性與感性的交互作用。
老王,就只是老王。
@mx_wang
Mon, Jun 16, 2025 3:05 AM
Mon, Jun 16, 2025 3:07 AM
奧克茲不懂理論,但是在觀測與理解地動的原理中,他找到了自身的意義與價值;巴德尼極具理性,期待著自己偉大的那個瞬間,他們倆一個看似濫情,一個不近人情,卻在能在生命的終局前互相成就。沒有奧克茲的眼睛,巴德尼無法領先史實,早於克卜勒知悉行星軌道是橢圓的秘密,沒有巴德尼那幾乎帶有詭計的計畫,奧克茲的感動無法留存。那種交互影響,辯證思考責任與分享的過程成就了一段對生命意義與科學的偉大追尋。
老王,就只是老王。
@mx_wang
Mon, Jun 16, 2025 3:10 AM
Fri, Oct 24, 2025 8:09 AM
(其中,魚豊筆下巴德尼和奧克茲爭論知識的分享與責任那一段爭論非常精采,那是兩種不同的處世觀,一個思考成功不必在我;另一個則是自覺若我沒有成功在我的決心,那個體推諉責任,偉業無法成就)
老王,就只是老王。
@mx_wang
Mon, Jun 16, 2025 3:16 AM
而在這一段故事中,皮耶司特伯爵面對一生研究被顛覆,也提供了「反派」的另一種樣態,在《地。-關於地球的運動-》角色不僅是面對宗教主宰的科學體系與宰制,他們對抗的是時代與科技的限制,以及自身的不甘,他們不僅要對抗時代,還有身處於其中的自己。
老王,就只是老王。
@mx_wang
Mon, Jun 16, 2025 3:35 AM
Fri, Oct 24, 2025 8:10 AM
在拉斐爾的啟蒙、巴德尼與奧克茲的理性與感性,當《地。-關於地球的運動-》來到以杜拉卡為主角的第三卷,當魚豐帶來了一個純然功利導向的角色,我開始有一點好奇,在這一段敘事裡,要把前面非常圓滿的故事帶往哪裡(有什麼能比那一句「太美了」還要更美)
魚豊給了讀者再一次自我對抗的討論,那是純然的功利主義者超越功利,那是異端裁判官在生命的最後承認自我的罪惡,那也是在知識與生命意義的探索道路中,知悉極端的「隱匿」和「排除」不是唯一解,而是不斷的在懷疑和確信間擺盪,懷抱著問號不斷前進。
老王,就只是老王。
@mx_wang
Mon, Jun 16, 2025 3:43 AM
《地。-關於地球的運動-》開宗明義問讀者:「付出金錢,就能得到麵包; 付出稅金,就能得到權利; 付出勞動,就能得到報酬; 那麼,到底要付出什麼,才能瞭解這世上的一切?」
然而礙於時代,以及人類科技以及世界的渺小,單一人類終究無法了解世上的所有,但是懷抱著疑問與好奇的集體人類,卻讓人類的理解能夠成往這個一切與所有更靠進一步,那樣一步的奠基可能來自於十五世紀的無名角色,也有可能是看似虛空的一句耳語「地。-關於地球的運動-」,人類們確實在轉動著地球。
老王,就只是老王。
@mx_wang
Mon, Jun 16, 2025 3:35 PM
--
晚上又想了一下。
大拉斐爾以壓迫者之姿重新講了一次「不得已的犧牲」,有沒有可能「到底要付出什麼,才能瞭解這世上的一切?」的提問,答案也可以是不付出犧牲。
老王,就只是老王。
@mx_wang
Mon, Jun 16, 2025 3:57 PM
而在歷史的承繼上(或者是傳承),這部作品不只是透過《地。關於地球的運動》這個書名的流傳,還有作為共同作者們,角色們的參與也會留下痕跡,好比出現在封面的約蘭達,又或者是波托茨基更改的那一道公式。
也是那一道公式,奧克茲無意識地意識到人類集體合作探索的貢獻,讓這個故事有一個完美的圓。
老王,就只是老王。
@mx_wang
Mon, Jun 16, 2025 4:03 PM
載入新的回覆
「故事原本要以一種時髦的低迷方式收尾,麥可經歷所有的苦難,而卡圖里安寫下那麼多故事,卻最終被一位像鬥牛犬般的警察從這個世界上焚毀。故事原本要這麼結束的——就在那鬥牛犬警察在錯過兩秒鐘前開槍把他的腦袋炸開的那一刻。但也許故事沒那樣結束是最好的,因為那樣並不完全正確。
因為,出於只有他自己知道的理由,那位鬥牛犬般的警察選擇了不把那些故事扔進焚燒的垃圾桶裡,而是小心翼翼地把它們放進卡圖里安的案卷資料夾中,然後把那資料夾密封起來,準備封存個五十多年。這個事實本來會破壞那位作家精心設計的時髦低迷結局,但某種程度上……某種程度上……卻更貼近這個故事的精神。」
via 馬丁麥多納《枕頭人》
從世故的少年拉斐爾開始、深受聖經所苦而無法看向星空的代鬥士奧克茲,到以賺錢為己志的遊牧少女杜拉卡,三十年間異端審問官在一個平庸之惡的行動模式下,迫使思考地動說的人們面對生命與知又或者自我實現的取捨。
魚豊給了讀者再一次自我對抗的討論,那是純然的功利主義者超越功利,那是異端裁判官在生命的最後承認自我的罪惡,那也是在知識與生命意義的探索道路中,知悉極端的「隱匿」和「排除」不是唯一解,而是不斷的在懷疑和確信間擺盪,懷抱著問號不斷前進。
然而礙於時代,以及人類科技以及世界的渺小,單一人類終究無法了解世上的所有,但是懷抱著疑問與好奇的集體人類,卻讓人類的理解能夠成往這個一切與所有更靠進一步,那樣一步的奠基可能來自於十五世紀的無名角色,也有可能是看似虛空的一句耳語「地。-關於地球的運動-」,人類們確實在轉動著地球。
晚上又想了一下。
大拉斐爾以壓迫者之姿重新講了一次「不得已的犧牲」,有沒有可能「到底要付出什麼,才能瞭解這世上的一切?」的提問,答案也可以是不付出犧牲。
也是那一道公式,奧克茲無意識地意識到人類集體合作探索的貢獻,讓這個故事有一個完美的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