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德加.愛倫.坡的私室〉(The Cabinet of Edgar Allan Poe)及〈秋河利斧殺人案〉(The Fall River Axe Murders)側寫歷史名人生命歷程的幽微點滴,讓讀者知曉這些旁敲側擊的細微切面,如何建構他們那「家喻戶曉」的事蹟。特別是以莉茲.波登(Lizzie Borden)為主題的〈秋河利斧殺人案〉,月事的悶痛、炙熱的夏季、無處可去的大齡女子,替後世津津樂道的持斧謀殺案,預告了喪鐘的鳴響。
卡特也不乏詼諧幽默之作,〈廚房的孩子〉(The Kitchen Child)和〈《仲夏夜之夢》序曲及意外配樂〉(Overture and Incidental Music for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讀來莞爾。前者的廚房之子身世謎案,以奶蛋酥的製作為前後呼應,最終皆大歡喜;後者則以雌雄同體的東方異國妖精,讓「溫和」的英格蘭樹林秩序亂了套。
個人最愛的則是〈大屠殺聖母〉(Our Lady of the Massacre)和〈彼得與狼〉(Peter and the Wolf)。〈大屠殺聖母〉宛若女性版的《與狼共舞》(Dances with Wolves),以一名融入印地安村落的白人女子,反思「文明」的定義,少了英雄情懷,卻多了女性的愁苦之聲。
《黑色維納斯》(Black Venus)‖ 安潔拉.卡特(Angela Carter)
自從無意間接觸安潔拉.卡特的作品後,女性主義、魔幻寫實、哥德異色…猶如被從天而降的隕石擊中,腦海因而震盪,卻又欣然迎接這樣的心靈共振,於是緩慢地進行著作補完計畫。
篇幅最短的〈吻〉(The Kiss),改寫帖木兒妻子派人建造清真寺的逸聞,留下耐人尋味的遐想。
我也喜愛影響女主角生命中的兩位「母親」設定,白人仕女信奉異端邪說、研究星象,印地安母親則是協助分娩的產婆,兩位皆是擁有智識的獨身女性。而女主角與印第安養母建立緣分的契機,是觀看、觸碰彼此共同的性徵,女性總因共通的生命經驗/生理特徵結盟。
「狼女」其實是彼得失散多年的表姊,融入狼群生活的人類女孩,與被祖母養大、踏入塵世的「狼心」男孩,一體兩面的他們猶如鏡像。而祖母的影響力、怪誕的女性他者形象,讓卡特作品中的女性主義立場不言而喻。
Peter and the Wolf - Wikipedia
〈彼得與狼〉真的是令我難忘的短篇(尤其喜歡收尾引用羅德之妻化為鹽柱的典故,作為彼得永不回頭的決心),推薦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