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蘋@多吃蔬菜
不節食更健康 memo
https://images.plurk.com/6aI3CNdgAfXRuNqv81uxsk.jpg https://images.plurk.com/1sghvYWlS7HUy6N5Qf7gFI.jpg
一般印象是人越胖死亡率就越高(肥胖>過重>正常族群)
然而事實是早逝的最高風險族群是「過輕」和「極度嚴重肥胖」
風險最低的族群是「正常」和「過重」

分析全球近三百萬名成人資料後得到的結論,體重在過重族群的早逝風險比正常還要低上一點
好像有點意外又不太意外
橘蘋@多吃蔬菜
肥胖謬論:在第二型糖尿病、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中,肥胖反而有更高的存活率相關
橘蘋@多吃蔬菜
健康情況牽扯到非常多因素,體重只是微小的其中之一
書中某個研究發現健康而肥胖的人減重反而會提高死亡風險,建議減重只適合患有肥胖相關疾病(ex第二型糖尿病)的患者,

作者則提醒大家整體健康所需考慮不僅只有死亡風險、第二型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也應考慮其他次要因素(如也跟體重相關的骨關節炎和睡眠窒息症)
橘蘋@多吃蔬菜
注意⚠️抽脂是減輕體重但沒有改變行為的做法,雖然體重明顯大幅減輕,但測量血壓、三酸甘油脂和膽固醇等指標卻沒有改變。
所以若需要促進新陳代謝方面的改變,重點會是養成正確的行動習慣
橘蘋@多吃蔬菜
人體本能就抗拒減重,身體的設定點是因應基因與適應環境後的結果
一旦熱量攝取量減少,就會進行調整(降低新陳代謝、增加飢餓程度、增加與食物相關的思緒等),
所以節食通常只有短期有效 長期則看不出效果
橘蘋@多吃蔬菜
對身體來說飢荒與嚴格節食是同一件事,反應就是降低新陳代謝與增加飢餓荷爾蒙
因此會造成兩種極端走向:
1與時俱增的飢餓感被無視(常見於神經性厭食症),身體放棄產生飢餓荷爾蒙以節省能量
2暴飲暴食
為達目的而進行的嚴格節食會增加罹患飲食障礙的風險
並且形成惡性循環(節食-暴食-罪惡感-節食
橘蘋@多吃蔬菜
節食減重造成的荷爾蒙改變在一年後也會持續出現,而飽足荷爾蒙則會減少,所以大部分的人的體重會回彈
橘蘋@多吃蔬菜
改變生活習慣(不抽煙,適量飲酒,運動,每天吃五份蔬果等)可以改善血壓、血脂和胰島素敏感性,大幅減少早逝風險,且不受bmi 指數影響
橘蘋@多吃蔬菜
食物選擇跟身分認同、地區文化、經濟條件有關,且容易因為商業煽動而宗教迷信化(跟風、區分族群與對立)
很多減重手段會帶來大量的壓力與比較,並且是不必要的壓力
本書認為醫療界應採用融合式體重方法,將關注重點離開體重,不以減重為目標,而是專注於減重的過程,以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和正常作息為主,接受自己真正的體型,維持正常的身心平衡
橘蘋@多吃蔬菜
https://images.plurk.com/3QdlirbcHrBHQASRF43VRt.jpg https://images.plurk.com/79NdcbLGIDYZcNayuRtWRD.jpg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