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即全滿☆零⁰
@e8038827
Fri, Jun 6, 2025 7:07 AM
Fri, Jun 6, 2025 9:40 AM
10
[?]
最近頓悟一個道理,那就是「哭泣」這件事好像被污名化了。
哭泣是一種很自然的情緒表現,但很愛哭的人,好像都容易被貼上「軟弱」、「情緒化」跟「太敏感」。
久而久之,遇到事情都會認為是不是自己的問題,而不去思考自己遇到的事情其實真的很嚴重。
應該把「哭泣」當作感情臨界點,也就是事情已經超出你的負荷,你的身體在告訴你,你不行了快撐不下去了要多休息。
✁小滿即全滿☆零⁰
@e8038827
Fri, Jun 6, 2025 7:08 AM
Fri, Jun 6, 2025 8:48 AM
當然,哭泣的確不能解決問題,但是可以抒發情緒。抒發完後再解決也不遲。
這個道理跟受傷流血,停下來動作擦藥有類似的概念。
✁小滿即全滿☆零⁰
@e8038827
Fri, Jun 6, 2025 7:11 AM
Fri, Jun 6, 2025 8:48 AM
人是有血有淚的動物,本來對事情的接受程度大小不一。
同樣的事情別人能接受,不代表你能夠接受。
你不能接受這種事,不代表自己軟弱,而是要認清自己,原來自己不能接受(?),發現自己不能接受後,就要開始思考,那是否有辦法解決、改變或者是調整自己。
✁小滿即全滿☆零⁰
@e8038827
Fri, Jun 6, 2025 7:11 AM
舉個例子,有人可以接受加班,有的人不行,如果你因為加班壓力太大而哭泣,那也不全然是你的問題,看是要離職、跟上司談、或者是調整工作方法等等。(?)
不過,如果是自己工作效率太差導致要加班,那就要好好檢討自己的工作效率了。
(欸
✁小滿即全滿☆零⁰
@e8038827
Fri, Jun 6, 2025 7:22 AM
Fri, Jun 6, 2025 8:49 AM
另外如果真的長期都在哭泣,建議還是尋求專業的幫助。(認真)
✁小滿即全滿☆零⁰
@e8038827
Fri, Jun 6, 2025 8:45 AM
Fri, Jun 6, 2025 8:46 AM
喔喔對了上述說的例子,工作效率,要分清楚客觀原因跟主觀原因喔。
客觀原因:環境吵雜無法專心、同事一直打擾、工作到一半都會被叫來叫去、工作真的太多不是一個人能負荷
主觀原因:自己太敏感容易被打擾、自己容易分心、自己工作上有問題。
如果過於檢討自己就是:主觀意識>客觀事實,這樣就不能找到真正的原因了。
身為一個完美主義者,我想給過度苛求自己的完美主義者一句話,如果你要完美,反而不要過度追求完美。
當你開始過度檢討自己沒有做好時,不如把煩惱時間來思考下次要怎麼做可以更進步,反而能達到當初預設給自己的完美目標。
✁小滿即全滿☆零⁰
@e8038827
Fri, Jun 6, 2025 8:47 AM
Fri, Jun 6, 2025 12:53 PM
當然也不能苛求自己一定要進步,就完美目標的最大阻礙是完美主義(好繞口的一句話)
為了做的完美,開始焦慮患得患失,真的只會離目標越來越遠(個人經驗......)
阿利蘇☀正視自己的感受
@Kenshin0620
Fri, Jun 6, 2025 12:03 PM
我近年精神復健的心得也是這樣!
從小到大哭就會被認為丟臉,但實際上只是正常壓力釋放,同理,被嫌情緒化很多時候只是你在正常表達感受,只是對方不想承認錯誤、不想解決問題,所以就反過來指責你,讓你都懷疑自己是不是有問題。
最近跟家人吵架,一如既往被說脾氣大、這樣就哭之類的,現在我就會說「我跟我朋友相處都不會暴走,為什麼只有面對你們才會這樣?因為問題在你們,而你們永遠不改。」
我現在會觀察自己情緒湧現的原因,分析後嘗試從源頭解決問題,真的很有用!(大聲公)
以前會覺得做不到完美就很害怕開始,最後什麼經驗都沒學到,就一直很沒自信,現在我想做的事情大致有想法後,就會開始行動,並且不害怕發生意料之外的事,我知道等事情發生後再思考新的解方就好,逐步修正bug後,我現在比以前有自信好多!!!
✁小滿即全滿☆零⁰
@e8038827
Fri, Jun 6, 2025 12:50 PM
阿利蘇☀正視自己的感受
: 亞洲小孩真的被亞洲教育荼毒,從小不知道怎麼好好釋放、理解、解讀和接納自己的情緒,只會壓抑自己導致最後直接崩潰。
真的,計畫趕不上變化,就算設想過好幾個方案,一定還是會碰到出乎意料的事情,既來之則安之,如果這次不懂,那就將這次的不順利當作經驗,從中學習,下一次避免就好~
✁小滿即全滿☆零⁰
@e8038827
Fri, Jun 6, 2025 2:09 PM
Fri, Jun 6, 2025 2:10 PM
對了想要補充,身為高敏感的人,經常會被瑣碎的事情磨去精神,後來有一位認識的阿姨很有智慧的開導我,敏感跟敏銳是類似的,用敏銳的洞察力去克服日常的挑戰。
哇,醍醐灌頂。
所謂的想東想西,這代表自己細心謹慎,不會貿然行動。
悲觀主義,代表自己有未雨綢繆的心態,會去思考如何避免失敗。
✁小滿即全滿☆零⁰
@e8038827
Fri, Jun 6, 2025 2:10 PM
正所謂所有的優點都是缺點,反過來缺點其實也是優點。
就像以前會因為自己內向,所以對社交感到不安,但後來接受內向的自己,沉浸在自己想做的事,內向到反過來輸出(?),結果反而被認為是外向人格wwwww
✁小滿即全滿☆零⁰
@e8038827
Fri, Jun 6, 2025 2:14 PM
Fri, Jun 6, 2025 2:20 PM
也不是說要散播正能量或是給予心靈雞湯,說只要這麼做就可以囉那種態度。
我自己是覺得,那種說的很輕鬆的態度反而加深痛苦......(?
上述的說法我自己這些年來,反覆琢磨,跌跌撞撞出來的一個頓悟。說真的我也明白「臣妾做不到啊」的想法,陷入如此思考我認為很正常。
人生嘛,凡事都沒有個既定,也許哪天想著想著就想開了,原地成佛。🙏
✁小滿即全滿☆零⁰
@e8038827
Fri, Jun 6, 2025 2:17 PM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科學的盡頭是玄學,玄學的盡頭是哲學。(敲木魚(欸
阿利蘇☀正視自己的感受
@Kenshin0620
Fri, Jun 6, 2025 2:37 PM
事情真的一體兩面,我以前也一直被洗腦覺得敏感是缺點,現在覺得手裡有什麼工具,我就做什麼事!
我也高敏感,會瘋狂解讀周遭環境的資訊,還有遇到的人言語之間流露的價值觀,現在發現這個技能很好用,職場的人際關係、利害關係都慢慢看懂了,做事就不會瞻前顧後、遲遲下不了手,知道對方怕什麼,我就送他什麼,讓他再也不敢惹我。
我發現自己也不是真的多「內向」,只是出門在外會不受控制地花很多心力解讀環境資訊,所以很容易累、喜歡待在家,但遇到頻率合的人,我可以滔滔不絕,超級「外向」
✁小滿即全滿☆零⁰
@e8038827
Sat, Jun 7, 2025 6:35 AM
阿利蘇☀正視自己的感受
: 高敏感真的會看到很多細節,或者是感受到一些暗潮流動,你好猛wwww我還在努力學習如何捍衛自己(? 其實內向也不是說不想社交,只是社交對內向仔來說比較累,但如果頻率對了社交沒問題的www
阿利蘇☀正視自己的感受
@Kenshin0620
Mon, Jun 9, 2025 12:55 AM
✁小滿即全滿☆零⁰
: 我們都在變得更了解、更喜歡自己,只要我們越了解自己,一定更能捍衛自己的感受和權利!
載入新的回覆
最近頓悟一個道理,那就是「哭泣」這件事好像被污名化了。
哭泣是一種很自然的情緒表現,但很愛哭的人,好像都容易被貼上「軟弱」、「情緒化」跟「太敏感」。
久而久之,遇到事情都會認為是不是自己的問題,而不去思考自己遇到的事情其實真的很嚴重。
應該把「哭泣」當作感情臨界點,也就是事情已經超出你的負荷,你的身體在告訴你,你不行了快撐不下去了要多休息。
這個道理跟受傷流血,停下來動作擦藥有類似的概念。
同樣的事情別人能接受,不代表你能夠接受。
你不能接受這種事,不代表自己軟弱,而是要認清自己,原來自己不能接受(?),發現自己不能接受後,就要開始思考,那是否有辦法解決、改變或者是調整自己。
不過,如果是自己工作效率太差導致要加班,那就要好好檢討自己的工作效率了。(欸客觀原因:環境吵雜無法專心、同事一直打擾、工作到一半都會被叫來叫去、工作真的太多不是一個人能負荷
主觀原因:自己太敏感容易被打擾、自己容易分心、自己工作上有問題。
如果過於檢討自己就是:主觀意識>客觀事實,這樣就不能找到真正的原因了。
身為一個完美主義者,我想給過度苛求自己的完美主義者一句話,如果你要完美,反而不要過度追求完美。
當你開始過度檢討自己沒有做好時,不如把煩惱時間來思考下次要怎麼做可以更進步,反而能達到當初預設給自己的完美目標。
為了做的完美,開始焦慮患得患失,真的只會離目標越來越遠(個人經驗......)
從小到大哭就會被認為丟臉,但實際上只是正常壓力釋放,同理,被嫌情緒化很多時候只是你在正常表達感受,只是對方不想承認錯誤、不想解決問題,所以就反過來指責你,讓你都懷疑自己是不是有問題。
最近跟家人吵架,一如既往被說脾氣大、這樣就哭之類的,現在我就會說「我跟我朋友相處都不會暴走,為什麼只有面對你們才會這樣?因為問題在你們,而你們永遠不改。」
我現在會觀察自己情緒湧現的原因,分析後嘗試從源頭解決問題,真的很有用!(大聲公)
以前會覺得做不到完美就很害怕開始,最後什麼經驗都沒學到,就一直很沒自信,現在我想做的事情大致有想法後,就會開始行動,並且不害怕發生意料之外的事,我知道等事情發生後再思考新的解方就好,逐步修正bug後,我現在比以前有自信好多!!!
真的,計畫趕不上變化,就算設想過好幾個方案,一定還是會碰到出乎意料的事情,既來之則安之,如果這次不懂,那就將這次的不順利當作經驗,從中學習,下一次避免就好~
哇,醍醐灌頂。
所謂的想東想西,這代表自己細心謹慎,不會貿然行動。
悲觀主義,代表自己有未雨綢繆的心態,會去思考如何避免失敗。
就像以前會因為自己內向,所以對社交感到不安,但後來接受內向的自己,沉浸在自己想做的事,內向到反過來輸出(?),結果反而被認為是外向人格wwwww
我自己是覺得,那種說的很輕鬆的態度反而加深痛苦......(?
上述的說法我自己這些年來,反覆琢磨,跌跌撞撞出來的一個頓悟。說真的我也明白「臣妾做不到啊」的想法,陷入如此思考我認為很正常。
人生嘛,凡事都沒有個既定,也許哪天想著想著就想開了,原地成佛。🙏
我也高敏感,會瘋狂解讀周遭環境的資訊,還有遇到的人言語之間流露的價值觀,現在發現這個技能很好用,職場的人際關係、利害關係都慢慢看懂了,做事就不會瞻前顧後、遲遲下不了手,知道對方怕什麼,我就送他什麼,讓他再也不敢惹我。
我發現自己也不是真的多「內向」,只是出門在外會不受控制地花很多心力解讀環境資訊,所以很容易累、喜歡待在家,但遇到頻率合的人,我可以滔滔不絕,超級「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