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能體會我們這些鳥人的瘋狂,或許可以透過Pokémon GO這款遊戲來體驗看看,有普遍種、稀有種、特有種,追寶就和追鳥一樣。二〇一七年,Pokémon GO 發行後不久,英國牛津大學動物學系(Department of Zoology,University of Oxford)團隊在保育生物學會的期刊 Conservation Letters發表了一篇論文,認為 Pokémon GO 是能讓一般人體驗自然觀察和追尋野生動物的好遊戲。透過這款遊戲,也許能讓人理解我們這群鳥人到底在瘋些什麼——除了從虛擬寶可夢變成真實世界活生生的野生鳥類,其他在本質上並沒有太大的差異。
臺灣屬於東亞澳遷徙線上的重要度冬地與中繼站,但是卻缺乏全國冬季鳥類族群狀態的系統性監測計畫。以國家保育責任(national responsibility of conservation) 的觀點來看,鳥類保育責任最重的是特有種和特有亞種,接著依序為繁殖鳥、冬候鳥、遍境鳥及迷鳥。目前我國對繁殖鳥類的監測已經穩定執行,應著手建立冬候鳥的監測系統。
這本書很有料,作者的學經歷相當紮實,以淺顯易懂且不失幽默的文字帶領我們進入鳥類的世界,相信作者要是到大學開通識課,肯定班班爆滿!
推薦亮點:
-
讀嘛讀嘛
作者認為以公民科學為主流,才能有效率執行長期且大範圍的監測,因此他大力推廣兩項公民科活動:賞鳥紀錄APP eBird Taiwan及臺灣新年數鳥嘉年華,恰恰讓臺灣人的熱情有地方發揮,執行成效非常好。
——節錄自中華民國野鳥學會
——節錄自臺灣新年數鳥嘉年華官網
新年數鳥這個公民科學活動,至今已經成為東亞澳遷徙線監測體系中的一環,也是許多國家參考學習的案例,因此,對每一個人來說,最簡單、最有效的保育貢獻,就是參與公民科學計畫,並將自然觀察紀錄開放給全世界,只要將自然觀察紀錄公開,世界自然會看到我們,這些資料也能在研究中派上用場,這就是我們一直推動公民科學和開放資料的原因。
本書以中華鳥會遭國際鳥盟除名事件、亞馬遜大火風波、聯合國會議上為了爭取資源而爭吵等事件為例,證明現實世界中並無「保育歸保育、政治歸政治」這種事;臺灣在此領域貢獻甚大,仍舊因為政治因素而被國際聯盟拒於門外、處處受限,然而鳥類保育常常難以獨善其身,尤其候鳥需要遷徙線的所有國家攜手合作,才能確實達到目標。
保育並不等於要百分之百犧牲人類的便利,而是抓取人與自然之間的折衷點,進而建立健全的共生體系,因此政策制定、國際交流、研究監測、推廣宣傳等等,是一環扣著一環,缺一不可。推薦跟我一樣的鳥界小白,可以從這本書出發,加入保育公民的行列!
KOBO | 讀墨 | 博客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