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en
@kuramaiven
Tue, May 20, 2025 4:54 PM
【Podcast】EP.59擔心自己沒做好?放下焦慮,找回當爸媽的快樂! - Feat.曾心怡心理師|信...
Iven
@kuramaiven
Tue, May 20, 2025 5:06 PM
教養資訊五花八門,導致父母感到無所適從以及焦慮,大概是在資訊爆炸時代父母的共同煩惱(且大部分是媽媽,爸爸接收育兒訊息的管道通常是從媽媽傳的LINE)
心理師提到她遇到一個媽媽聽眾,由於兩場心理講座時間重疊,她只能去聽一場,於是買了另一場的講師所有的書,生怕遺漏一點資訊。這種焦慮反應在許多父母身上,而追根究柢可能是從小我們便被培養這種追求競爭力的心態,當了媽媽之後也把這個心態帶到母職上,好像養育孩子是一種無止盡的比賽,好像少做了什麼,是不是就會影響到孩子或是對孩子不夠好?不管是志玲姊姊的手作便當,還是高標準社會期待的「家教」規範......
心理師舉例: 遇到特殊兒童與普通孩子起衝突,對方家長起手式就是:「你這個媽媽是怎麼教小孩的把小孩教成這樣?」特殊兒的媽媽心都碎了,沒有人知道她花了多少心力在孩子身上
Iven
@kuramaiven
Tue, May 20, 2025 5:16 PM
孩子的表現=媽媽的功課(社會期待)
母職=肯定自己的競技場
似乎孩子有沒有帶好,意味著媽媽的家教有沒有做好,小至打招呼,大至孩子能否上名校......
這種巨大壓力,再加上不友善的社會氛圍,許多單身貴族更加篤定自己不婚不生的立場似乎也是理所當然。
Iven
@kuramaiven
Tue, May 20, 2025 5:19 PM
「母親是一個偉大的職業,全年無休,24小時都在營業,也常承受過於巨大的責任,但往往已經這麼辛苦,卻又常因為孩子狀態或其他人的批評與指責,而認為自己是一個不完美的母親。英國小兒科醫生與精神分析師溫尼考特(D.W.Winnicott)(1896-1971)提出「夠好的母親(good-enough mother)」理論,他認為母親是嬰兒從出生開始的重要他人,隨著孩子慢慢長大,繼而發展出孩子真實的自我,這也取決於母親是否能夠在孩子的不同成長階段,慢慢退出與放手,協助孩子成為獨立自主的成人。因此,身為母親並不需要全然地滿足孩子任何需求,甚至苛責或犧牲自己,溫尼考特鼓勵母親們,在教養的過程中沒有所謂正確的教養,不需小心翼翼、期待自己成為一個完美的母親,完美這件事情本身就不存在
Iven
@kuramaiven
Tue, May 20, 2025 5:19 PM
只要母親本身足夠穩定和敏感,能夠理解、發現孩子的真正需求,並即時給予回應,提供孩子足夠的環境與愛就已經足夠,孩子會感受到自己不論是好是壞,都依然被支持與涵容,其餘條件都不是必須。
Iven
@kuramaiven
Tue, May 20, 2025 5:19 PM
孩子需要的不是完美的母親,「夠好就好」
Iven
@kuramaiven
Tue, May 20, 2025 5:28 PM
【夠好玩的溫尼考特 07】背上憂鬱的責任──能夠去回應憂鬱的能力
Iven
@kuramaiven
Tue, May 20, 2025 5:47 PM
透過媽媽的不夠,可以讓孩子長出自己
(懶惰的媽媽有勤勞的小孩XD)
載入新的回覆
心理師提到她遇到一個媽媽聽眾,由於兩場心理講座時間重疊,她只能去聽一場,於是買了另一場的講師所有的書,生怕遺漏一點資訊。這種焦慮反應在許多父母身上,而追根究柢可能是從小我們便被培養這種追求競爭力的心態,當了媽媽之後也把這個心態帶到母職上,好像養育孩子是一種無止盡的比賽,好像少做了什麼,是不是就會影響到孩子或是對孩子不夠好?不管是志玲姊姊的手作便當,還是高標準社會期待的「家教」規範......
心理師舉例: 遇到特殊兒童與普通孩子起衝突,對方家長起手式就是:「你這個媽媽是怎麼教小孩的把小孩教成這樣?」特殊兒的媽媽心都碎了,沒有人知道她花了多少心力在孩子身上
母職=肯定自己的競技場
似乎孩子有沒有帶好,意味著媽媽的家教有沒有做好,小至打招呼,大至孩子能否上名校......
這種巨大壓力,再加上不友善的社會氛圍,許多單身貴族更加篤定自己不婚不生的立場似乎也是理所當然。
(懶惰的媽媽有勤勞的小孩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