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kAsk
[紀錄]在即將邁入十七世紀左右,東亞各地幾乎同時栽種拉丁美洲原產的新農作物,辣椒就是其中之一。

日本列島稱辣椒爲「唐辛子」(唐芥子)或「南蠻」,名稱說明了這是由唐人(中國人)或南蠻人(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引進的;在中國,古時候有「番椒」之稱,意即東西是從番國(蕃國、蠻國)=外國傳入而如此命名;可是,在朝鮮半島,辣椒一開始是被稱爲「倭芥子」;另外在琉球群島常見的島唐辛子,又稱爲「コーレーグス」(高麗胡椒),這裡的「コーレー」有一說是指朝鮮半島的「高麗」。

辣椒是透過歐洲船隻傳入東亞,但是從各個國家及地區衍生出的不同名稱可知,對於東西究竟是打從哪裡來的,情報上出現分歧。

羽田正《從海洋看歷史》

Book Hist
DarkAsk
過去的研究與討論,有個基本前提是某物從A國傳播到B國,或者是渡海而來。但是,如果重現檢視這個前提本身的話,像是薩摩人稱爲「唐」和浙東人說的「日本」,其實是同個「場所」。

無論是蕃薯或辣椒,都不是從A國或B國而來的單向路徑,實際上都是來自於「海」。

試著思考一下,有些地區把這個「海」的世界稱爲「唐」,其他地區可能稱它爲「倭」或「日本」,不同的情況下會稱它爲「琉球」或者是「高麗」。
DarkAsk
活躍於海上的商人稱為「海商」,根據地方不同,同一位海商,在不同文獻記載卻是來自不同國家。

例如,九世紀日本留學僧圓仁搭船從唐回國時,船長金珍在唐朝被認為「新羅人」,抵達日本後,太宰府稱其「唐人」;援助圓珍的李延孝在日本稱為「大唐商客」「本國(日本)商人」,但在中國港口又變成「渤海國商主」。

1160年代,拿著外交文件往來中國宋朝和高麗之間的徐德榮,在宋朝是「高麗綱首」,在高麗被稱為「宋都綱」。(綱首與都綱都是海商別稱)

對當時陸上的政治權力來說,重視的不是海商的出生地或民族出身,而是其從何而來,由哪個政府派遣。
DarkAsk
十七世紀初,德川政權發行了朱印狀來核可海外渡航,往來東南亞各地貿易,此般貿易船通常被認定為「日本船」,但,實際上朱印狀有三成是發給華人或西洋人,而即使是發給日本商人或大名,船長是華人或西洋人的也不在少數。

亦有華人或西洋人的船隻,僱用的船長為日本人,航海員和操舵手是在長崎僱用的「南蠻、阿蘭陀(荷蘭)等其他擅長航海的人士」。

英國商館的朱印船,如果著重在朱印狀是由日本發給的,或許可以主張是日本船,但是以經營者來說是英國船,以船隻構造來說是中國船(junk),這些說法似乎都說得通。

如果以人和船均具有國籍的近代觀念來認定,便會無法定論。
DarkAsk
按:也就是說,在本書中認為,許多狀況下,「海洋」是概括所有來處的一個場所,就如同一個黑盒子般,由某地進入了海洋,又從海洋到達了某地,而這個海洋,可以被稱為是唐、是番邦、是倭、是高麗新羅、是渤海國等等,只是將「從海上來」替代以某個借稱的地名或國家。
割烹 微光
綱首與都綱只能算是巨商的別稱,並不特指海商。
綱是指綱運,古時成批運送的貨物稱綱,譬如漕運,十船為一綱,這些大批貨運的商人也會形成組織,鹽綱、茶綱等。
綱首都綱則是其主導者。

我好像在別串也講過這個,好像也是日本學者,可能是引用類似的資料。
割烹 微光
哈哈哈哈,果然orz
重複了廢話XD
DarkAsk
沒有啊,感謝補充。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