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火
@tmcb
Fri, May 9, 2025 1:44 PM
6
2
(高雄)創價美術館
「從江戶到近代─東京富士美術館浮世繪典藏展」
灯火
@tmcb
Fri, May 9, 2025 2:05 PM
Sun, May 11, 2025 12:28 AM
這次展覽跟2016 年台中國美館「日本浮士繪-東京富士美術館典藏精選展」
(同樣是東京富士美術館跟創價學會共同舉辦)相比,展品更多(100 vs. 150)而側重有所不同,2016年展覽是企圖通盤介紹浮世繪的歷史(例如上次還有喜多川歌麿跟東洲齋寫樂的大首繪,這次只來了一張寫樂),而今年高雄的展覽真正主旨反而在名所繪(風景畫)
第一展區(美人繪、役者繪、武者繪)先快速交代浮世繪歷史,之後兩個展區(名所繪)則分別展出葛飾北齋《富嶽三十六景》(46張中展出了41張)、 歌川廣重《東海道五十三驛站》(55張俱全,順帶幾張《名所江戶百景》),最後的展區則是川瀨巴水描繪心靈原鄉的風景畫
灯火
@tmcb
Fri, May 9, 2025 2:13 PM
Fri, May 9, 2025 11:20 PM
我自己現場比對,《富嶽三十六景》少的五張應該是〈神奈川沖浪裏〉、〈御廄川岸見兩國橋夕陽〉、〈五百羅漢寺榮螺堂〉、〈江戶日本橋〉、〈隅田川關屋〉?
這次居然少了〈神奈川沖浪裏〉,挺奇妙的
TS。ಢ_ಢ
@Ich_kann_nicht_mehr
Fri, May 9, 2025 2:22 PM
5/30 後這檔會換展至故宮南院,〈神奈川沖浪裏〉滿有可能是會到時候作為換展館後的重點展品。
灯火
@tmcb
Fri, May 9, 2025 2:28 PM
Fri, May 9, 2025 11:19 PM
TS。ಢ_ಢ
:
謝謝回覆~我也覺得應該是換展後會端出來(好像兩檔有過半的展品不同),只是就覺得很可惜吧,沒辦法一次展齊46張XD
再加上兩檔的展覽型錄也是分開的,等於46張無法湊齊在同一本型錄內QQ
灯火
@tmcb
Fri, May 9, 2025 2:31 PM
Fri, May 9, 2025 11:19 PM
嘛這些可能得等第二檔的展品清單出來才能評價
灯火
@tmcb
Fri, May 9, 2025 11:10 PM
Fri, May 9, 2025 11:30 PM
看完這三個展區,可以很直接察覺到葛飾北齋→歌川廣重→川瀨巴水之間某種類同又各異的關係
例如同樣是旅行主題的連環風景畫,相較於葛飾北齋《富嶽三十六景》的戲劇構圖與奇思妙想, 歌川廣重《東海道五十三驛站》反而是接近諧謔的寫實感、生活感
又或者,同樣是抒情的風景畫,歌川廣重《名所江戶百景》裡強調遠近對比、重層框架的構圖,依賴的是「城裡人」的現代先銳感性;而川瀨巴水卻是盡力抹去了一切文明痕跡,只專注在營造/創造出所謂「純粹」的日本原鄉風景
是故,展覽說明雖然提及川瀨巴水被稱為「昭和的廣重」,但兩相對比就能看得出:兩人根本的創作核心完全不一樣,只是廣重望向未來,巴水回首過去,以致視線竟然交會了而已
灯火
@tmcb
Fri, May 9, 2025 11:16 PM
Fri, May 9, 2025 11:18 PM
【葛飾北斎&歌川広重を徹底比較!】気象予報士が読み解く浮世絵の天気!絵の天気を見ると二大浮世絵師の個性が...
灯火
@tmcb
Fri, May 9, 2025 11:41 PM
Sun, May 11, 2025 12:30 AM
另一個有趣的比較軸線則是,從依附了具體景點、滿足讀者旅遊渴望的「名所繪」,到就算掛了地名,重點也已不再是實際地景,而是其中蘊含的抽象(心象)「風景畫」的轉變──這裡如果細看的話,似乎又能發現上述的兩方視線交會的趣味
柄谷行人的「風景的發現」,說的是現代化前與後,人們對景色的刻畫方式的轉變:從山水畫不以特定對象臨摹為目的,而要呈現心中理想形象的方式,過渡到將風景對象化,以客觀的視點描繪風景的樣貌──這當中最重要的轉變關鍵,自然是透視法的出現
灯火
@tmcb
Fri, May 9, 2025 11:49 PM
Fri, May 9, 2025 11:59 PM
不過江戶浮世繪的時代,透過與蘭學者的交流,日本人已經開始掌握透視法的概念,這也明確顯示在了葛飾北齋、歌川廣重的名所繪之中──換句話說,這兩人的名所繪其實是依據現實風景與利用透視法的精確技術,再加上對理想風景的想像,所雜揉而成的「類風景」
反過來,活在近代的川瀨巴水當然受到西方繪畫的直接影響,但巴水的風景卻又屢屢在抵抗那道寫實的重力,藉由與江戶浮世繪的對話,來呈現他心目中「理想的日本風景」──從他「旅情詩人」的名號就能看出,這些風景都經過了文學性的加工──這似乎又像是來自另一個向量的「類風景」
灯火
@tmcb
Sat, May 10, 2025 12:48 AM
Sat, May 10, 2025 12:49 AM
(柄谷行人提的是抽象理論,現實世界反而很難找到像理論般標準的客觀「風景」,幾乎都是類風景才對——所以這裡真正的重點並不是指出類風景這件事,而是兩個時代的創作者,如何透過不同關懷與不同創作方向,而產生交會的關係)
蒼狩
@aogari
Sat, May 10, 2025 5:45 AM
我也想看的,但錯過了
灯火
@tmcb
Sun, May 11, 2025 12:33 AM
蒼狩
:
沒關係啦網路上都看得到(?)
載入新的回覆
「從江戶到近代─東京富士美術館浮世繪典藏展」
(同樣是東京富士美術館跟創價學會共同舉辦)相比,展品更多(100 vs. 150)而側重有所不同,2016年展覽是企圖通盤介紹浮世繪的歷史(例如上次還有喜多川歌麿跟東洲齋寫樂的大首繪,這次只來了一張寫樂),而今年高雄的展覽真正主旨反而在名所繪(風景畫)
第一展區(美人繪、役者繪、武者繪)先快速交代浮世繪歷史,之後兩個展區(名所繪)則分別展出葛飾北齋《富嶽三十六景》(46張中展出了41張)、 歌川廣重《東海道五十三驛站》(55張俱全,順帶幾張《名所江戶百景》),最後的展區則是川瀨巴水描繪心靈原鄉的風景畫
這次居然少了〈神奈川沖浪裏〉,挺奇妙的
謝謝回覆~我也覺得應該是換展後會端出來(好像兩檔有過半的展品不同),只是就覺得很可惜吧,沒辦法一次展齊46張XD
再加上兩檔的展覽型錄也是分開的,等於46張無法湊齊在同一本型錄內QQ
例如同樣是旅行主題的連環風景畫,相較於葛飾北齋《富嶽三十六景》的戲劇構圖與奇思妙想, 歌川廣重《東海道五十三驛站》反而是接近諧謔的寫實感、生活感
又或者,同樣是抒情的風景畫,歌川廣重《名所江戶百景》裡強調遠近對比、重層框架的構圖,依賴的是「城裡人」的現代先銳感性;而川瀨巴水卻是盡力抹去了一切文明痕跡,只專注在營造/創造出所謂「純粹」的日本原鄉風景
是故,展覽說明雖然提及川瀨巴水被稱為「昭和的廣重」,但兩相對比就能看得出:兩人根本的創作核心完全不一樣,只是廣重望向未來,巴水回首過去,以致視線竟然交會了而已
柄谷行人的「風景的發現」,說的是現代化前與後,人們對景色的刻畫方式的轉變:從山水畫不以特定對象臨摹為目的,而要呈現心中理想形象的方式,過渡到將風景對象化,以客觀的視點描繪風景的樣貌──這當中最重要的轉變關鍵,自然是透視法的出現
反過來,活在近代的川瀨巴水當然受到西方繪畫的直接影響,但巴水的風景卻又屢屢在抵抗那道寫實的重力,藉由與江戶浮世繪的對話,來呈現他心目中「理想的日本風景」──從他「旅情詩人」的名號就能看出,這些風景都經過了文學性的加工──這似乎又像是來自另一個向量的「類風景」
沒關係啦網路上都看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