𝑰𝒗𝒚 ☆ 漫遊在人海中
@fish_ivy
Thu, May 1, 2025 5:20 PM
12
5
影劇隨感
《帶針的女孩》(Pigen med nålen, 2024)— 為糖果屋的「邪惡女巫」翻案
「妳為什麼要幫我?」
「不然誰能幫妳?」
提名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的《帶針的女孩》,無論是影像風格或敘事角度都令人驚喜。音效的懾人,加深恐怖的氛圍。另外我也很喜愛利用服飾風格的變化,展現時間的推演(而非用字卡偷懶)。黑白影像的冷冽,帶出了時代的困苦。但觀影後,我卻在冰冷的氛圍中感受到一絲溫度,是來自於編導的憐憫,試圖為罪不可赦的「惡女」翻案。
𝑰𝒗𝒚 ☆ 漫遊在人海中
@fish_ivy
Thu, May 1, 2025 5:23 PM
Fri, May 2, 2025 5:36 PM
其實為了保留觀影驚喜,事前沒有查太多資料和評論,只知道是真實事件改編、與殺嬰案有關。起初還以為歷史原型是女主角Karoline,也就是片名中那位「帶針的女孩」,隨著劇情發展,才發覺編導真正想說的是第二女主角的故事,即是丹麥二十世紀初的連環殺人犯
Dagmar Overbye
,據聞她在1913至1920年間,以開設收養機構、替嬰兒找尋收養者的名義,謀殺了約25名嬰兒。這個案件也影響丹麥後續的立法,優化遺棄孩童的照護。
𝑰𝒗𝒚 ☆ 漫遊在人海中
@fish_ivy
Thu, May 1, 2025 5:24 PM
Thu, May 1, 2025 7:06 PM
當然,女主角Karoline依舊重要,她是那個年代無數弱勢女性的縮影。生活困頓,只能委身破舊的公寓;參戰的丈夫失聯,返家後已成為殘疾人士;與工廠老闆相戀,卻遭對方始亂終棄,還不幸懷了對方的孩子。最終,Karoline在走投無路之下打算私自墮胎,因而遇上Dagmar。她攜帶的長針,是戳向銀幕外所有女性的椎心之痛。鏡頭也不時帶向Karoline的雙瞳及凝視畫面,說明乍看被命運無情作弄的她,是有著個人意識的見證者,而非被動接受命運。
𝑰𝒗𝒚 ☆ 漫遊在人海中
@fish_ivy
Thu, May 1, 2025 5:25 PM
電影中Dagmar的設定是糖果店老闆,私下則擔任遺棄嬰兒收養的仲介工作。
「糖果店」
明顯借鑒了經典童話《糖果屋》,被父母遺棄的兩兄妹遇到「好心」的糖果屋老婦,殊不知對方是邪惡女巫,幸好兄妹倆靠著機智脫困。不過,《帶針的女孩》則讓糖果屋的女巫現身說法,遺棄孩童的繼母,與殺害孩子的女巫實則同為一體,乍看歹毒無情,她們的動機,卻都是厭女體制下的「情非得已」。
𝑰𝒗𝒚 ☆ 漫遊在人海中
@fish_ivy
Thu, May 1, 2025 5:26 PM
Thu, May 1, 2025 7:09 PM
我們得回頭想當代的社會氛圍,墮胎是非法行為,國家政策也無心照顧遺棄孩童,許多沒有選擇的貧困母親,只能生下她們不想要的孩子,再委託Dagmar這樣的非法中間人,奢望孩子能遇上好人家收養。而Dagmar殺嬰的理由,是在可怕的世間,被遺棄的孩子哪可能順利活命?於是她快刀斬亂麻,扼殺了一個個小生命。
𝑰𝒗𝒚 ☆ 漫遊在人海中
@fish_ivy
Thu, May 1, 2025 5:27 PM
Dagmar在收留孩子時,皆與對方說︰
「妳做了正確的選擇。」
這些沒有選擇的女子,只能洗腦自己,孩子經由他人之手,能獲得更好的未來。而Dagmar殺嬰固然可怖,但她也拯救了無處可去的Karoline,無私地給予照顧與收留之處,彼此互相扶持,不能單以「惡人」的面向看待。因此,電影開場及中段,無數女性的面容交疊,看似Karoline,又似Dagmar,更可以是千千萬萬的女性。彷彿告訴觀眾,這個故事沒有真正的「惡人」,普天下的女子都是這般詭異多變的面貌,被不友善的體制扭曲變形。
𝑰𝒗𝒚 ☆ 漫遊在人海中
@fish_ivy
Thu, May 1, 2025 5:28 PM
劇情未將Dagmar全然卸責,她的行徑深深影響女兒Erena,迫使依戀著母親的女孩早熟,更有樣學樣地用暴力對待他人。然而,我也欣賞本片對母職的「去神聖化」,例如租客母親對不聽話孩子的掌摑、Karoline與眾多貧困女子對孩子的遺棄,母愛從不是天生也從未神聖,母親對孩子有滿滿的關懷,就如Dagmar被捕時對女兒的無盡思念,但母愛也有底線。「無私的母愛」、「神聖的母職」出自父權的建構,《帶針的女孩》還原每一位母親的樣貌,在身為母親之前,她們是女人∕凡人。
𝑰𝒗𝒚 ☆ 漫遊在人海中
@fish_ivy
Thu, May 1, 2025 5:32 PM
《帶針的女孩》也帶出綿密的女性情誼,取代Karoline成為租客的陌生女子,仍是友善地將馬車讓給被趕出租屋處的Karoline;工廠老闆宅邸的女僕聽聞Karoline慘遭遺棄,悄聲地安慰失意的她。而Karoline與Dagmar微微發酵的曖昧,不論是幽微的同性情愫,或是天涯淪落人的相知相惜,在男性皆失職的環境,這樣不被框架定義的情誼都十分動人。
𝑰𝒗𝒚 ☆ 漫遊在人海中
@fish_ivy
Thu, May 1, 2025 5:34 PM
Thu, May 1, 2025 5:44 PM
後續查資料,才知曉Karoline也有原型人物,她是揭發Dagmar罪刑的關鍵人物,人物背景與遭遇也與電影相似。不過《帶針的女孩》卻反其道而行,不做道德批判,讓Karoline成了Dagmar事件的見證者,最後更收養了Dagmar的女兒Erena,作為理想的寄託。我想,編導設計Karoline這樣的角色,承載無數女性的意念,讓她陪伴在Dagmar身邊,同理在父權社會下,那些不得已被貼上「惡女」標籤的女子,看見她們的另一面。
𝑰𝒗𝒚 ☆ 漫遊在人海中
@fish_ivy
Thu, May 1, 2025 5:35 PM
劇照來源
The Girl with the Needle
𝑰𝒗𝒚 ☆ 漫遊在人海中
@fish_ivy
Thu, May 1, 2025 5:35 PM
𝑰𝒗𝒚 ☆ 漫遊在人海中
@fish_ivy
分享
Thu, May 1, 2025 5:59 PM
分享片商送的佛心海報,質感好好
𝑰𝒗𝒚 ☆ 漫遊在人海中
@fish_ivy
說
Mon, May 5, 2025 7:08 AM
媽媽我上電視了
沒想到片商分享會我的文字,好害羞哈哈
我流量很低欸,他們是怎麼撈到這篇的?
想看電影的朋友,也請把握院線大銀幕的機會喔!
Facebook
載入新的回覆
《帶針的女孩》(Pigen med nålen, 2024)— 為糖果屋的「邪惡女巫」翻案
「妳為什麼要幫我?」
「不然誰能幫妳?」
提名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的《帶針的女孩》,無論是影像風格或敘事角度都令人驚喜。音效的懾人,加深恐怖的氛圍。另外我也很喜愛利用服飾風格的變化,展現時間的推演(而非用字卡偷懶)。黑白影像的冷冽,帶出了時代的困苦。但觀影後,我卻在冰冷的氛圍中感受到一絲溫度,是來自於編導的憐憫,試圖為罪不可赦的「惡女」翻案。
媽媽我上電視了
沒想到片商分享會我的文字,好害羞哈哈
我流量很低欸,他們是怎麼撈到這篇的?想看電影的朋友,也請把握院線大銀幕的機會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