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者The Reporter
@twreporter
說
Wed, Apr 30, 2025 9:30 AM
45
24
【「開發商是合約甲方,顧問公司多少會有壓力」——環評制度30年一直被鑽破的漏洞:生態調查易操弄、報告以過審為目標】
擦脂抹粉或呈現真實?當開發單位目標快速闖關,環評的魔鬼藏在哪?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環說書內容避重就輕、為開發單位護航的情況並不罕見,而且相當普遍。」一位曾擔任環評委員的生態專家說。
在目前環評制度下,環說書內容選擇有利開發單位的調查時間、調查方法都是合法合規。
曾任職於環評顧問公司的R先生認為,顧問公司受開發單位委託撰寫報告,作為合約的「乙方」,多少都會承受「甲方」(開發單位)的壓力,配合開發單位製作環說書或環評報告。
環境部已宣布今年將啟動「環評總體檢」計畫,如何修補這個一直被鑽破的制度漏洞,將是值得關注重點。《報導者》爬梳環評爭議案例,訪問顧問、環評委員、環團、前官員等環評會議裡的不同角色,看見當前制度的癥結與改革可能。
載入新的回覆
「環說書內容避重就輕、為開發單位護航的情況並不罕見,而且相當普遍。」一位曾擔任環評委員的生態專家說。
在目前環評制度下,環說書內容選擇有利開發單位的調查時間、調查方法都是合法合規。
曾任職於環評顧問公司的R先生認為,顧問公司受開發單位委託撰寫報告,作為合約的「乙方」,多少都會承受「甲方」(開發單位)的壓力,配合開發單位製作環說書或環評報告。
環境部已宣布今年將啟動「環評總體檢」計畫,如何修補這個一直被鑽破的制度漏洞,將是值得關注重點。《報導者》爬梳環評爭議案例,訪問顧問、環評委員、環團、前官員等環評會議裡的不同角色,看見當前制度的癥結與改革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