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itbonheur
我好像發現我自己到底在不滿什麼了,我不滿的地方是我沒有選擇權。我必須無條件接受所有來到我班上的學生。然而,我認為人與人之間有基本的尊重,我可以尊重每一個人的不同,我也同意我應該努力對不同的人給予不同的標準。然而,這應該不代表我應該要接受所有的人來我這裡學習,我認為你可以不同意我說的,但,你不可以不尊重我。那個我用真心討厭的學生,真正惹怒我的地方就在於他把我對人的尊重當成理所當然,但他卻做不到我要求的基本尊重,我一再地同理與試圖看見他的進步,但他卻總是可以輕易地破壞我認為的基本責任,那麼,我為何還要用師徒的關係互動呢?如果你不能尊重,那麼,我也不需要給予尊重。我其實很受不了的就是現在教育現場某種鄉愿的風氣,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無條件接受所有的學生,但這樣的無條件接受,只是在犧牲與踐踏善良的人的權利。
petitbonheur
今天偶然間看到大學同學轉發的投訴一覽,其實,投訴的內容不是重點,重點是大學同學下方的第一則留言,留言大意就是:「這些投訴的東西根本不重要,一直抱怨這些是要表現大家抗壓力有多低嗎?」我看著這個留言,不禁冷笑了出來。是的,這些投訴確實都不是重要的事,但我們的工作時間卻要時時提防面對這樣不重要的事,你知道當自己常常被迫面對這些不重要的事,會讓自己感覺自己變得莫名卑微,這種莫名卑微感才是真正侵蝕熱情的毒素
petitbonheur
我最近常常會想起高一三民主義的老師,我很喜歡這個老師,我覺得我有很多社會學的概念,都是被這個老師啟發。但是,我也印象很深刻,這個老師後來有一段時間因為憂鬱症的關係,沒辦法繼續教書。我那時覺得看不出來,因為,老師每次上課都是講義以及討論都弄得很好,是那種我覺得上他的課很有收穫的老師
petitbonheur
我高一的時候就很好奇,為什麼這樣優秀的老師會憂鬱呢?但我覺得我現在好像能懂一點點那個老師,在這個環境中,如果要堅持自己的理念,其實真的是很痛苦的一件事,但,妥協其實也很痛苦
petitbonheur
所以,老師最終也得自己學會平衡 要懂得放下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