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lfenstein🐈⬛🎴
@wolfenstein
Wed, Apr 23, 2025 2:41 PM
57
20
士郎正宗接受讀賣新聞訪談(上)…動漫畫宅圈媒體訪談還算常見,這該不會是怹第一次受主流媒體訪談?
——年幼時期熟悉的漫畫、小說都有哪些呢?
從動畫版「鐵人28號」與「原子超空人」開始入門,受到雜誌〈Ribon〉(一条由香莉、大矢ちき、弓月光)
集英社 りぼん 公式サイト
、松本零士、永井豪、細野不二彥很大的影響。大學以後諸星大二郎、星野之宣、大友克洋佔有很大份量。
——「攻殼機動隊」描繪的、人類的身體與精神的關係是怎麼樣的感覺。
在腦與身體作為一個整體運作當中,有腦部優先的控制系統、有身體優先的控制系統(比如說腎上腺、脊髓反射系統),有可交換的部份以及可欠缺的部份(比如說以前闌尾與膽囊的切除都很常見),我覺得整個構造十分複雜而神奇。
↓
wolfenstein🐈⬛🎴
@wolfenstein
Wed, Apr 23, 2025 2:41 PM
義體化那樣子交換身體,並不是我創見的要素,已經有諸多知名作品,例如Stanisław Lem 的《你還活著嗎?》
「スタニスワフ・レム インタビュー」深見弾(「SF宝石」1980年6月号)|日本SF作家クラブ|pixi...
Przekładaniec - Wikipedia
,日本漫畫動畫界則有石之森章太郎的《人造人009》。我認為cybernetics的一般目的在於醫療與軍事,但是今後也可能會在抗老化、劣化對策方面有所增長。個人是認為如今災難年年增加,研發簡易強化外骨骼或者遠距離操作類機器人這方面比較現實。
——請談談您在著作當中會仔細撰寫的欄外文字,扮演著怎樣的角色與目的。
應該是我希望從故事內部減少節奏單調的說明性台詞與對話,想要藉此提高角色的熟悉程度與表現、調整故事與讀者的距離吧。這種方法近來、不對,以前也都沒有流行過…
wolfenstein🐈⬛🎴
@wolfenstein
Wed, Apr 23, 2025 2:41 PM
——請談談對押井守導演的動畫電影版的感想。
相較於押井顧慮原著部份較多的第一部,我個人更喜歡押井風格全開的「INNOCENCE」。二部都很感謝他這樣努力完成。
——對於網路社會的擴大以及AI技術的發展有什麼感想呢?
人工智能的偏向學習、抱有惡意的人們活用人工智能,以及其對策面活用人工智能的不平等、對於不存在網路上的龐大資訊的忽視與輕視等等,我想還有許許多多的課題存在吧。感覺當世界彼此連結、越來越近的同時,彼此的距離反過來因為隔閡不斷地細分化而被拉開,問題解決的正反意見、光明黯淡的差距也持續擴大。如今可能正是「彼此語言無法互通的巴別塔倒塌的開始」的狀態呢。在培育人工智能上,應當需要某種資訊檢驗機構,來獲得真實或接近實際狀況的資訊作為最優先解答吧。
wolfenstein🐈⬛🎴
@wolfenstein
Wed, Apr 23, 2025 2:41 PM
——對於隨時連上網路已經是理所當然的狀況這點有什麼看法呢?
雖然我幾乎沒有在使用一般網路購物,不過感覺網路社會形成後的購物服務品質變得更為低落、商品更難尋找。便利性、合理性、重視性價比與效率的態度往往被內化,隨著冗長性與留白越來越少,人們越來越沒有餘裕去環視周遭,於是陷入毫無驚奇與發現的無趣當中。過往科幻作品普遍將「監視管理社會」描繪為人們的敵人,但是到了現在,這種管理監視社會的優點似乎竟也被人們所容許了。話雖如此,今後持續進行數位轉型,讓持續連網化為常識常態,在行政服務、基礎建設等領域達成高速便利化,讓社會持續變成安全而充實的高幸福度社會是件好事啦…
wolfenstein🐈⬛🎴
@wolfenstein
Wed, Apr 23, 2025 2:42 PM
@wolfenstein - 士郎正宗接受讀賣新聞訪談(下) ——「攻殼機動隊」當中,人類即使被cybo...
載入新的回覆
——年幼時期熟悉的漫畫、小說都有哪些呢?
從動畫版「鐵人28號」與「原子超空人」開始入門,受到雜誌〈Ribon〉(一条由香莉、大矢ちき、弓月光)
——「攻殼機動隊」描繪的、人類的身體與精神的關係是怎麼樣的感覺。
在腦與身體作為一個整體運作當中,有腦部優先的控制系統、有身體優先的控制系統(比如說腎上腺、脊髓反射系統),有可交換的部份以及可欠缺的部份(比如說以前闌尾與膽囊的切除都很常見),我覺得整個構造十分複雜而神奇。
↓
——請談談您在著作當中會仔細撰寫的欄外文字,扮演著怎樣的角色與目的。
應該是我希望從故事內部減少節奏單調的說明性台詞與對話,想要藉此提高角色的熟悉程度與表現、調整故事與讀者的距離吧。這種方法近來、不對,以前也都沒有流行過…
相較於押井顧慮原著部份較多的第一部,我個人更喜歡押井風格全開的「INNOCENCE」。二部都很感謝他這樣努力完成。
——對於網路社會的擴大以及AI技術的發展有什麼感想呢?
人工智能的偏向學習、抱有惡意的人們活用人工智能,以及其對策面活用人工智能的不平等、對於不存在網路上的龐大資訊的忽視與輕視等等,我想還有許許多多的課題存在吧。感覺當世界彼此連結、越來越近的同時,彼此的距離反過來因為隔閡不斷地細分化而被拉開,問題解決的正反意見、光明黯淡的差距也持續擴大。如今可能正是「彼此語言無法互通的巴別塔倒塌的開始」的狀態呢。在培育人工智能上,應當需要某種資訊檢驗機構,來獲得真實或接近實際狀況的資訊作為最優先解答吧。
雖然我幾乎沒有在使用一般網路購物,不過感覺網路社會形成後的購物服務品質變得更為低落、商品更難尋找。便利性、合理性、重視性價比與效率的態度往往被內化,隨著冗長性與留白越來越少,人們越來越沒有餘裕去環視周遭,於是陷入毫無驚奇與發現的無趣當中。過往科幻作品普遍將「監視管理社會」描繪為人們的敵人,但是到了現在,這種管理監視社會的優點似乎竟也被人們所容許了。話雖如此,今後持續進行數位轉型,讓持續連網化為常識常態,在行政服務、基礎建設等領域達成高速便利化,讓社會持續變成安全而充實的高幸福度社會是件好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