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者The Reporter
【群眾募資、三班制、還能客製化,走進烏克蘭無人機「家庭工廠」,看見年產450萬背後的全民一心與中國供應鏈隱憂】
走進烏克蘭無人機生產線(上):從沒人做到年產450萬架,救國供應鏈的奇蹟和隱憂 - 報導者 The Re...

​過去一年來,烏克蘭無人機多次飛行超過1千公里、深入襲擊俄羅斯境內煉油設施,英國國防智庫肯定道:「 無人機 作為戰場要角的崛起,展現了烏克蘭將如何改變西方未來的作戰方式。」

目前烏克蘭有超過120家無人機相關企業,並正以遠低於西方國家的價格與每月20萬架的規模量產。但3年前戰爭爆發時,烏克蘭根本沒有任何一家軍企業製造無人機。

特約記者劉致昕走進基輔與利維夫,踏入座落在民宅中的家庭工廠、聽他們如何與前線戰鬥旅溝通需求,與敵國鬥智競速,在戰場取得先機。

然而目前中國幾乎壟斷大部分關鍵零件,大量向中國購買可能洩漏哪些情報?對台灣又可能構成哪些隱憂?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