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ic Seafarer
九龍城寨之圍城

好電影,要說是爽片也不完全是爽片,除了打戲主軸,本身場景跟導演想要傳達的街坊意象也是很重要的內容,甚至我覺得街坊跟四少的互動可以多加一點而不只是放在片尾。

原本看預告以為是類似全面突襲的風格,其實打戲算是正常的武打港片的量,也沒有那麼血腥,比起過往打戲會集中在一兩個主角身上,不同角色都有設計出武打特色這點也很好看。

以前聽說過好的動作電影打戲應該要少但是使人印象深刻,比如殺破狼一的械鬥,醉拳的習武,九龍城寨則是盡量讓每個角色在盡少的打戲中建立角色特色,當然一方面是角色多,一方面也是上一代那批基本上都不能打了,但我很喜歡武指讓上一代都有架勢,包括反派boss也有標誌性的架勢,這點是我覺得香港武行跟其他國家動作片最大的區別。當然年輕一代就是走現代的打鬥路線了。
Eric Seafarer
這部有很多地方都讓人想起龍虎門的電影版,許多設計兩者都很相近,也可能跟武指本來就出自甄家班有關。
Eric Seafarer
可惜的是後半的主要決戰大戲,武指跟編劇看起來是脫節的,所以場景設計跟角色演出都很好,但是缺要必要的劇情敘事跟合理性,就會看到有些人說最後的決戰太長太冗,但是作為動作電影,動作戲怎麼會太冗,只有人嫌太少的,沒有人嫌太多的,問題還是因為缺乏角色成長所以打的內容還是跟上次挫敗沒什麼不同,觀眾就相對沒耐心。
Eric Seafarer
就傳統來說有幾種做法,以傳統武打電影來說,通常大敗之後可能會什麼跌入懸崖,或者撿到什麼武功祕笈,或者學到師門秘傳絕技之類的去打出新東西。

就算沒有學到什麼新東西,可能前期會預設學藝不經才打不嬴反派,後面來個大徹大悟融會貫通或者通過苦練去找到合理變強的理由。

這部片使用比較偷懶的方式,原本打不嬴是因為人手不足,加上人人殘血,所以兄弟到齊之後就有機會打贏了。
Eric Seafarer
所以中間設計了一個打棉花的招式,如果這邊有效其實我覺得觀眾也會買單,算是個皆大歡喜的結局,可惜不知道為什麼還是要強調BOSS威能,所以取巧的招式失敗了,這部份倒是比復仇者聯盟好很多,失敗是因為BOSS太強,不是因為有人被降智,我實在不懂為什麼要讓角色降智結果被觀眾討厭。
Eric Seafarer
如果對港片或者港漫熟悉,看到硬氣功就知道要鋪找罩門的情節,終究還是要正面破掉罩門才算一個完滿的結局,但是為了把武功合理化,所以就沒有了那些祕笈或者傳功的設計。

我覺得合理來說,應該是要在龍捲風還在世的時候,甚至是找虎哥的時候埋一些跟硬氣功有關的東西,然後用那個東西去破局,這樣節奏上就會好很多,取巧破罩門也是一種很常見方法,但是終究比不上鋪好的伏筆再回收這麼好看。而且明明前面就取巧過一次失敗了,不應該再後面又用取巧破局,要取巧那就甚至不需要讓打棉花失敗了。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