𝑅𝑜𝑠𝑠𝑖
@rossikai
Mon, Apr 7, 2025 7:39 AM
27
5
《進烤箱的好日子》 by 李佳穎(自轉星球)
keywords: 青春、女性、記憶、書寫
本書以虛擬的第一人稱撰寫回憶錄,主角寫到一個段落,就會將涉及片段剪貼起來拿給當事人確認,其中一人給予這樣的回饋:妳把我巴不得忘掉的回憶寫得很好笑耶,這本書就是這樣的調性,紀錄著主角斑駁的少女歲月,間雜慧黠幽默的自我解嘲,文章風格輕盈好消化。
封面設計得很可愛,所以剛上市就買起來了,這陣子看到很多激情推薦才將它再拿出來,好奇地一探究竟。不過我順順地讀完之後,並沒有感受到如他人一般的強烈related,頓時有種被排除在外的侷促感,雖然那並非作者的本意。
-
-
讀嘛讀嘛
𝑅𝑜𝑠𝑠𝑖
@rossikai
Mon, Apr 7, 2025 7:39 AM
我的少女時期過得很普通(甚可謂之無聊),既沒有異性的介入,對其他人事物也沒有龐大的好奇心,跟現在差不多,書中世界就能滿足我大部分的精神需求,對世界再有更多的想像也多是從故事內容延伸出來,縱有憂鬱,現在看來只是無病呻吟。仔細一想,會讓我想把頭塞進烤箱裡弄死自己的回憶,百分之九十九都是上了大學之後的回憶,而那年紀我已有辦法繞開內耗(現在更是心狠手辣,與其烤自己的頭,不如把別人的頭塞進烤箱)。
「進烤箱」的典故在書裡有解釋,源自於美國詩人普拉絲將頭放進烤箱裡自殺。
𝑅𝑜𝑠𝑠𝑖
@rossikai
Mon, Apr 7, 2025 7:40 AM
Mon, Apr 7, 2025 7:57 AM
但我並不是說這本不好看,我覺得有些地方很有趣,像一塊清爽不膩口的小蛋糕,嚐起來很新鮮,只是裡面加了些吃不出來頭的香料。我對於主角的部分想法不是很明瞭,我不知道:那兩段曖昧對她的意義是什麼?我不知道:為什麼說記錄是對上帝的褻瀆?我不知道:為什麼「你在想什麼」這句話能夠瓦解「大人」的界線、又為何需要警戒、又為何能從中感受到愛?
原本覺得在所難免嘛,但發現大家都很懂,瞬時有種老師說報告要分組大家都找好組員而我留在原地張望的錯覺(冒汗)。談了這麼久的私人感覺,試圖找到精準記敘的方式,某種程度也算是向作者致敬吧,只是稍感遺憾沒有走進作者內心,我們的人生素材,像是湊不起來的兩塊拼圖。
𝑅𝑜𝑠𝑠𝑖
@rossikai
Mon, Apr 7, 2025 7:41 AM
這些是我上標籤的段落:
周可儀爸爸整天都在家,她媽媽在隔壁自助餐店幫忙。周可儀這麼說——「幫忙」——好像她媽在家睡好吃飽電視看膩出去透氣時剛好遇到隔壁人家拜託她看個爐火翻個鍋鏟一樣。現在想起來,她媽的職業就是自助餐店廚師,而且還是一人養全家的工作。說到幫忙,真的該幫幫忙的是她爸吧。
現在我認為那是我最早的記錄嘗試。開心鬼穿過了我,我心領神受但無人知曉。「開心!」這麼大喊時那東西就現身了,定住了,被留了下來,放上舌尖,可以傳遞。
𝑅𝑜𝑠𝑠𝑖
@rossikai
Mon, Apr 7, 2025 7:41 AM
大學時我第一次讀到美國詩人普拉絲的死法,書裡寫她「將頭放進烤箱裡自殺」。這描述極為獵奇,我想像轉開烤箱將頭烤熟這事要有多堅定的死意才能辦到。我將這事告訴老王的時候,我們正在討論名人手機被駭私密照流出之類的事。老王說任何影像,聲音,文字,廣義的記錄都是一種對上帝的褻瀆,一旦有了不朽的念頭,大家都得進烤箱。
又或我媽是不自覺的,在離家的過程中也離棄了家的語言,在她到台北工作結婚生子的漫長數十年裡,又或更早,從她走出家門去上國民學校的那一刻起,她便像潑出去的水一樣,首要變成各種形狀。
𝑅𝑜𝑠𝑠𝑖
@rossikai
Mon, Apr 7, 2025 7:42 AM
有時候我媽會突然對我說:不要裝可愛,用裝的可愛一點都不可愛。我對她為何這麼說是一頭霧水,現在想起來應該是我的模仿拙劣。更有甚者,我媽是個反可愛的基進派,裝或不裝,我的可愛註定是要失敗的。
我終於知道她為何這樣說話。我媽認為我們應該要隨時保持警覺,按照今日世界的敵意來調整自己的女性特質,幫助你達成人生的追求。有方向的具體動機比無靶可畫的「可愛」容易理解,種種說法都是要預備我,避免我不知所謂地追求那飄忽的可愛,而困惑,而迷失。不過她與我都沒料到,我的青春期竟是在困惑與迷失中,被可愛拾起的過程。
𝑅𝑜𝑠𝑠𝑖
@rossikai
Mon, Apr 7, 2025 7:42 AM
「任何熬過童年的人都有足夠支撐他後半輩子的人生素材。」歐康納說。「如今我們聽見一大堆人感嘆說寫作者全跑去上大學了,說寫作者在學院裡活得斯文優雅,而不出去取得第一手的人生素材。事實是,任何熬過童年的人都有足夠支撐他後半輩子的人生素材。如果你無法從不多的經驗裡悟出什麼,那麼有再多經驗也是白搭。寫作者的工作是對經驗做深刻的思考,不是泡在經驗裡。」
𝑅𝑜𝑠𝑠𝑖
@rossikai
Mon, Apr 7, 2025 7:42 AM
在叨叨絮絮的回想中,我猜想作者想呈現的主題(至少)有二,一是女性,二是寫作,它們散落在文句中,由讀者隨意俯拾,顯然我比較有共鳴的是女性的部分。
𝑅𝑜𝑠𝑠𝑖
@rossikai
Mon, Apr 7, 2025 7:42 AM
小說裡也提到很多童話故事,最有趣的是〈藍鬍子〉,主角以前聽完故事覺得結局應該是:妻子把鑰匙洗乾淨,換好衣服假裝沒事,繼續跟藍鬍子過日子;周可儀看完這段描述說道,若是這個故事發生在她家,妻子會試著把鑰匙上的血洗掉,等藍鬍子到家之後跟他碎唸:「這個血洗不掉,然後,那個小房間這樣我是要怎麼打掃!」好好笑,太有畫面感了,瞬間回到現實。
𝑅𝑜𝑠𝑠𝑖
@rossikai
Mon, Apr 7, 2025 7:43 AM
-
-
𝑅𝑜𝑠𝑠𝑖
@rossikai
Mon, Apr 7, 2025 7:44 AM
-
讀墨
|
博客來
-
載入新的回覆
本書以虛擬的第一人稱撰寫回憶錄,主角寫到一個段落,就會將涉及片段剪貼起來拿給當事人確認,其中一人給予這樣的回饋:妳把我巴不得忘掉的回憶寫得很好笑耶,這本書就是這樣的調性,紀錄著主角斑駁的少女歲月,間雜慧黠幽默的自我解嘲,文章風格輕盈好消化。
封面設計得很可愛,所以剛上市就買起來了,這陣子看到很多激情推薦才將它再拿出來,好奇地一探究竟。不過我順順地讀完之後,並沒有感受到如他人一般的強烈related,頓時有種被排除在外的侷促感,雖然那並非作者的本意。
-
-
讀嘛讀嘛
原本覺得在所難免嘛,但發現大家都很懂,瞬時有種老師說報告要分組大家都找好組員而我留在原地張望的錯覺(冒汗)。談了這麼久的私人感覺,試圖找到精準記敘的方式,某種程度也算是向作者致敬吧,只是稍感遺憾沒有走進作者內心,我們的人生素材,像是湊不起來的兩塊拼圖。
-
讀墨 | 博客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