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洛 📚
讀嘛讀嘛

《靈魂有多重?歷史上最搞怪的實驗》Len Fisher

【光干涉實驗】

「我的同事梅森(Peter Mason)跟我一起搭火車出差途中,為我示範了用兩根手指頭所做的光干涉實驗,當時車上坐滿了臉上塗紅抹綠的澳洲足球迷。當梅森豎起兩隻手指頭時,有一位滿身橫肉的老兄跑來興師問罪,問梅森對他比兩根手指頭是什麼意思?

在澳洲,對人豎起食指和中指的手勢,意義和在美國豎起中指的意思是一樣的。梅森趕緊解釋自己是在做和光有關的干涉實驗,並且請他親自試一試。」
尼洛 📚
「這個漢子滿臉狐疑的試了一下,果然看到了黑色的線條。在開心自己成功的完成科學實驗之餘,他跑回去向自己的女伴炫耀。當我們下車的時候,整個車廂的乘客都在豎著兩根手指呢!」

「任何人都可以親自檢視這種現象:伸出你們的右手,把食指和中指併攏,舉起來對著很強的光源,然後把緊併的手指稍微分開。讓光線從指縫間透過。你會發現指縫間會出現一連串好像飄浮在半空中似的神祕黑線。」
尼洛 📚
像這樣手指對著燈光,就會在指縫間看到黑線。
https://images.plurk.com/5v16VK8QzEuxhzcJXwYDWh.png

黑線大概像這樣(手機拍不出來)。
https://images.plurk.com/5jW6UtN8itrmuX6wEr24Of.png

圖源:123
尼洛 📚
如果這就跟楊氏干涉實驗一樣的話,那黑線就是光波被抵銷的波峰和波谷,因為沒有光射到眼睛,所以是黑的。超酷

以水波來解釋就是像這樣,波峰跟波谷相撞的地方就會沒有起伏
https://images.plurk.com/6waowKBDZrvS4jJmiXtBHT.png
圖源

尼洛 📚
「我父親是飛機器械檢查員,他會經教我空氣阻力對落體速率的影響。當時,他告訴我羽毛和木頭落下的速率是一樣的,我對這種說法嗤之以鼻。他的回應很簡單。拿一根羽毛,放在一片木片上,從大約肩膀的高度放下。由於羽毛的空氣阻力讓木片擋掉了,因此會與木片以同樣的速率掉下來。」

我以前聽過的說法是,將蘋果放在巧克力片上面再落下,但這個羽毛跟木板的舉例更好理解!

尼洛 📚
話說講到物體掉下速率一致,最經典的就是這個實驗:太空人David Scott在月球上讓一根羽毛和一支鐵鎚同時落下,證實不同質量的物體會同時落地。
David Scott does the feather hammer experiment on th...
覺得他在放手前說「hopefully they'll hit the ground at the same time」很好笑XDDD

尼洛 📚
「依據伽利略的說法,拋射物體在水平方向,會以相等的速率前進,當然這是在不考慮空氣阻力的情況下。至於垂直部分的運動,則是受到重力的影響,重力永遠把物體拉向地心。讓很多人覺得大感驚訝的是,伽利略的定律指稱垂直與水平的運動兩者並不互相影響。因此,一顆從來福槍水平射出的子彈,會和同時自手中放開的子彈一起落地,也就是說,不管射出來的子彈在水平距離上跑了多遠,在垂直距離上,兩顆子彈走的長度是一樣的。」

真的假的也太奇怪
尼洛 📚
「熱愛漆彈射擊的人會發現伽利略的定律常常派得上用場。假設你要射擊一個正要從樹上往下跳的敵人,那麼你應該在他跳下的時候瞄準他的身上?還是要瞄準他的下方,這樣當他跳下的時候正好會碰上子彈?很多人會選擇瞄準目標的下方,但正確的答案應該是瞄準目標本身,因為子彈落下的速率和人往下跳的速率是相同的。」

(筆記)

尼洛 📚
干涉色彩(interference color):「當白光(由各種色彩的光組成)照在兩個緊緊相靠但中間仍有間隙的平面時,我們就會看到這種反射的干涉色彩,而間隙的大小則攸關那些顏色(波長)的光會加強。

蝴蝶翅膀上美麗的色彩,和平面上的刮痕產生的反射光一樣,都是來自光的干涉效應。馬路上油漬的色彩,和浴室裡肥皂泡沫的五彩斑斕,也都是同樣的成因。更明顯的是,當你用一束白光去照射光碟片,若你將光碟片傾斜不同的角度,就會看到不一樣的彩色光。」
尼洛 📚
「日光照在有方形凹槽的光碟片上,產生干涉色彩的情形。」
https://images.plurk.com/6togZLeYExjXH4KPg8KifK.png
「(右圖)白光的藍色成分照射在平面上和凹槽底部而反射,兩條光波的路徑差正好是藍光的波長,因此這兩個反射波同相,會相加在一起造成藍光增強。」

「(左圖)但對於白光的紅色成分來說,它的波長比藍光長,使得兩條光波路裡的長度差異只有半個波長,因此兩個反射波不同相,造成凹槽底部的反射光,正好和平面上的反射光互相抵消,紅光的成分就不見了。」
尼洛 📚
「因此,在白光的照射之下,反射光的整體效應會呈現藍色。而光從凹槽底部反射比起平面反射所需要多走的路徑,和傾斜的角度有關,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把光碟片傾斜不同的角度時,會呈現不同顏色的反射光。」

尼洛 📚
「當被疼痛受體刺激所引起的脈衝頻率愈高,我們就愈感覺到疼痛,但神經細胞的傳導能力不會超過每秒鐘一千個脈衝,倘若它被迫嘗試傳導更多的脈衝,很詭異的結果就發生了,疼痛的信號會互相干擾,受到阻礙,疼痛的感覺反而會減低。這個原理,現在被應用在減緩關節炎的疼痛上,方法是在患處塗上辣椒鹼(天然紅辣椒裡的活性成分),來『過度刺激』痛覺神經。」

不知道這招對頭痛有沒有效

end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