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就只是老王。
《青春末世物語》( Happyend)
老王,就只是老王。
近未來的日本被保守主義籠罩,排外情節高漲,對民的監控也加劇,五名高中生在畢業前,被迫思考自己的未來、去處,或者徒勞地抵抗長大。
老王,就只是老王。
觀影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找尋這個故事的位置,我找不到我印象中的民主國家能和這部電影的舞台能夠參照,但套入我們熟知的極權國家,他們卻無法容許這樣的敘事被訴說。
老王,就只是老王。
意識到這件事,我突然有種這個監控內耗的故事,同時特定卻又普世的異樣感。
老王,就只是老王。
近未來的社會,少年少女們追尋著超越語言的溝通,投身於音樂中。(也許在近未來,受到監管的日本,耳機也是被Sony支配)

然而他們所站立的根基不斷被現實沖刷,沒有立足之地,連遁逃入音樂中也是奢望。
老王,就只是老王。
空音央對於排外、極權、監控,對於大人世界的失望的描寫有些過於用力,但是這個主題卻在與失落的青春敘事中,拉扯出一段曖昧的空間,那個不經意被刻畫的青春夢碎,是這部電影最為迷人的一段。
老王,就只是老王。
兩位主人翁中,韓裔日本人幸是家中的希望,期待他拿到獎學金,成為日本人;悠多則來自於中產家庭,他們兩個人面對保守主義、敵意,以及享有的資源都有著極大的差異。

某種程度來說,悠多擁有幸不曾有過的餘裕,那得以讓他躲入音樂,遠離社會,背離憤怒。
老王,就只是老王。
與最近同時上映的Queer對比,Queer是一部追求語言外溝通、消解邊界、身體的敘事,但Happyend卻是在兩人在音樂中共融,卻被身分標籤、階級給被迫退回語言交談、失語的狀態。

他們從理解、共享彼此的相似,意識到彼此的差異,那個錯落因為成長日漸擴張。
老王,就只是老王。
這個故事中,我特別著迷幸與悠多各自的變化。

幸因為社會中處處的差別待遇,被迫意識到現實社會的重擊,被迫長大。他加入抗議團體、投入校內反監控的靜坐中;而悠多則是因為日本人身分、家中的經濟支援,讓他可以晚一點長大,選擇不去體察社會,建立自己的避難所。
老王,就只是老王。
這個故事真正殘酷的,不是那些重筆描繪的監控社會,而是拒絕成長的不可能。

當悠多意識到童年好友的「長大」、離去,沒有永遠的友誼這件事,現實永遠不會等待他,他也只能選擇長大、選擇承擔。
老王,就只是老王。
於是,早悠多一步成長的幸,意識到抗爭的極限,為了守護得來不易的身分(獎學金),他不能繼續投入抗爭;而悠多的反抗,也再也不是因為叛逆,而是為了守護幸,兩人從反抗到不反抗;從叛逆到被馴化,那個對自己失望的過程,輕盈卻又讓人窒息。

青春末世物語,末世指的不是監控,而是年少輕狂的終結。
老王,就只是老王。
最後提一下結尾的陸橋,當幸與悠多在陸橋上告別,日常的一景,竟然被演繹出訣別的調調。
老王,就只是老王。
悠多不再讓讓著我愛你,幸再也無法和悠多回到那個不靠言語交融的精神世界,當空音央選擇定格在悠多輕推友人的畫面時,我一時間感到某種寬慰。
老王,就只是老王。
拒絕長大是不可能的,電影也不僅停留於此,而會延續到我們看不到的未來。

然而當畫面繼續走下去,兩人道別後分道揚鑣,那似乎是種清楚也不過的暗喻,時間流轉,兩人不再共享永遠。
老王,就只是老王。
啊⋯⋯真是黃昏系腐女的大菜,我好滿足,有多失落就有多滿足。
地下小說家阿歷
「四名高中生在畢業前」
是五名~

分手好好看
老王,就只是老王。
啊!對!
老王,就只是老王。
Facebook

真好看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