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者The Reporter
@twreporter
Sat, Mar 22, 2025 3:44 AM
69
42
【國產化政策退場後,「中國好便宜」的挑戰:國際風機商、本土供應鏈業者與台灣政府,怎麼看下一步?】
離岸風電國產化鬆綁效應:紅色供應鏈來襲,台灣零組件業者的生存危機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由於去年7月歐盟狀告WTO,台灣2018年開始推行的
離岸風電
國產化政策確定鬆綁。一位熟悉離岸風電產業的經濟部前官員向記者表示,「台灣第一個要面對的就是
中國紅色供應鏈
。」
中國已是全球最大的離岸風電市場,2024年前十大風機製造商就有6家來自中國,中國製造的風機價格比美國和歐洲公司低20%。
從國家角度,中國零件存在「資安」風險,但在商言商,有業者表示,「完全不使用中國製造的零組件或材料來建造太陽能或風力發電場是不可能的。」
《報導者》記者走訪一輪業者、政府官員與經貿能源的專家,深入看見此刻不只是風電綠能發展的關鍵節點,更是供應鏈產業迫在眉睫的挑戰。
報導者The Reporter
@twreporter
Sat, Mar 22, 2025 3:46 AM
目前唯一在台灣設立機艙廠的國際風機業者西門子歌美颯(SGRE)除了供應台灣市場,也布局整個亞太,亞太區離岸風電營運發展總部董事長倪邇思表示,會給台灣業者報價競爭機會,但中國的低價零組件也在考量之內,「日本或韓國的客戶都不會為 『台灣製造』 的零組件支付溢價。」因此台灣的供應鏈業者「必須能按時、按質、按價交貨」才有國際競爭力。
針對紅色供應鏈議題,倪邇思認為,問題不在於是否要避免使用中國製造的零組件,而是如何利用中國高效的供應鏈,在成本與合理的安全顧慮之間,取得平衡。
國產化指標業者之一、風機鑄件大廠永冠集團策略長李奕蒼到歐美國家拜訪客戶時也觀察到業界對於中國製風電產品是否攸關國安的態度並不一致,大致分為3種:安全優先不用中國貨、成本優先產線全放中國,但最多的是中間派——「7成買便宜的、3成買安全的」。
載入新的回覆
中國已是全球最大的離岸風電市場,2024年前十大風機製造商就有6家來自中國,中國製造的風機價格比美國和歐洲公司低20%。
從國家角度,中國零件存在「資安」風險,但在商言商,有業者表示,「完全不使用中國製造的零組件或材料來建造太陽能或風力發電場是不可能的。」
《報導者》記者走訪一輪業者、政府官員與經貿能源的專家,深入看見此刻不只是風電綠能發展的關鍵節點,更是供應鏈產業迫在眉睫的挑戰。
針對紅色供應鏈議題,倪邇思認為,問題不在於是否要避免使用中國製造的零組件,而是如何利用中國高效的供應鏈,在成本與合理的安全顧慮之間,取得平衡。
國產化指標業者之一、風機鑄件大廠永冠集團策略長李奕蒼到歐美國家拜訪客戶時也觀察到業界對於中國製風電產品是否攸關國安的態度並不一致,大致分為3種:安全優先不用中國貨、成本優先產線全放中國,但最多的是中間派——「7成買便宜的、3成買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