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者The Reporter
@twreporter
Sat, Mar 1, 2025 10:32 AM
143
115
【「沒有陷入戰爭,卻也不處於和平」——天然氣與海纜被俄、中船隻拖斷,歐洲各國如何接招?】
波羅的海海底電纜等基礎設施頻遭破壞,歐洲如何因應俄中混合戰爭?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2023年、2024年,波羅的海接連發生
海底電纜
、天然氣管等基礎設施被破壞事件,涉嫌者分別是懸掛中國旗幟的「新新北極熊號」、「伊鵬三號」貨輪及隸屬俄羅斯「影子艦隊」的「鷹S號」油輪,他們都透過下錨、在海床拖行勾斷管線。
「這不是單一事件,而是蓄意且步調一致的行動,」歐盟最高外交首長卡拉斯說。
中國在
俄烏戰爭
的角色,是否正從被動支持轉為直接參與?這如何影響雙邊外交關係?面對多元難防的混合戰,北約、歐盟與波羅的海周圍國家,學到哪些教訓?從軍事到維護通訊韌性又有哪些反應、預算計畫與實際作為?《報導者》專訪了德國國際與安全事務研究所,了解歐洲的應變思維與聲音⋯⋯
報導者The Reporter
@twreporter
Sat, Mar 1, 2025 10:32 AM
面對接二連三海纜破壞事故,歐洲應變的速度一次比一次快:
「新新北極熊號」在肇事後馬上逃逸,不回應芬蘭警方要求,中國官方在事發10個月後低調承認,卻不提供司法協助;第二次丹麥海軍攔截在公海攔截破壞兩段海纜的「伊鵬三號」,一個月後中國終於同意邀請瑞典、丹麥、德國、芬蘭一起共同調查;最近一次事故中,芬蘭一小時即確認禍首,「鷹S號」一進入芬蘭領海,荷槍實彈的警察自軍用直升機垂繩登船扣押,目前已進入司法程序。
從軍事角度來看,水下是目前蓄意破壞和作戰唯一還能不被發現的領域,這三次斷纜事故的處置後續,則顯現這類灰色行為在後續究責時的法律難度;此外各離岸風場、海底管線也傳出俄國間諜船的行蹤,波羅的海地區漸漸成為北約集體防禦的前線。
掰噗~
@baipu
說
Sat, Mar 1, 2025 10:35 AM
我也想不透
載入新的回覆
「這不是單一事件,而是蓄意且步調一致的行動,」歐盟最高外交首長卡拉斯說。
中國在 俄烏戰爭 的角色,是否正從被動支持轉為直接參與?這如何影響雙邊外交關係?面對多元難防的混合戰,北約、歐盟與波羅的海周圍國家,學到哪些教訓?從軍事到維護通訊韌性又有哪些反應、預算計畫與實際作為?《報導者》專訪了德國國際與安全事務研究所,了解歐洲的應變思維與聲音⋯⋯
「新新北極熊號」在肇事後馬上逃逸,不回應芬蘭警方要求,中國官方在事發10個月後低調承認,卻不提供司法協助;第二次丹麥海軍攔截在公海攔截破壞兩段海纜的「伊鵬三號」,一個月後中國終於同意邀請瑞典、丹麥、德國、芬蘭一起共同調查;最近一次事故中,芬蘭一小時即確認禍首,「鷹S號」一進入芬蘭領海,荷槍實彈的警察自軍用直升機垂繩登船扣押,目前已進入司法程序。
從軍事角度來看,水下是目前蓄意破壞和作戰唯一還能不被發現的領域,這三次斷纜事故的處置後續,則顯現這類灰色行為在後續究責時的法律難度;此外各離岸風場、海底管線也傳出俄國間諜船的行蹤,波羅的海地區漸漸成為北約集體防禦的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