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忘|攝影.讀書.說說話
【聽】 身障 平權
EP.203|在玉山峰頂,我只剩下勇敢feat.陳嘉齡 朱詩鈺 丁維翰

透過大眾熟悉的切入點引起情感共鳴,才有機會讓更多人關注
小忘|攝影.讀書.說說話
事件:

我昨天聽了一場訪談,內容是關於一位腦性麻痺小朋友的家長帶她爬玉山的紀錄片。主持人訪談了家長、導演,以及發起這個計畫的出資者。這位出資者的企業主要販售車輛,其中包含專為身心障礙者設計的「福祉車」。

心得與收穫:

1. 運動平權的對話策略:推動身心障礙者的運動平權時,要讓大眾產生共鳴並反思並不容易。這部紀錄片透過「為人父母」的視角,幫助觀眾與身心障礙者建立情感連結。

2. 主持風格的觀察:訪談主持人不只是提問,而是透過詮釋後再提問,這與我習慣的開放式問答方式不同,讓我開始思考不同訪談風格的優缺點。

3. 企業與社會議題的結合:出資者的企業販售改裝福祉車,顯示企業在社會倡議中可以不只是捐助者,也能透過產品與服務參與推動平權。
小忘|攝影.讀書.說說話
下一步行動:

1. 進一步思考訪談風格:比較「純提問」與「詮釋後提問」的效果,探索不同方式的優劣與應用場景。
2. 關注運動平權議題:留意其他以情感連結促進身心障礙者平權的案例,學習如何有效傳達社會議題。
3. 觀察企業社會責任的實踐:探索企業如何透過產品或服務支持社會倡議,思考這種模式的影響力。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