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6大罷免✎製造廢紙的清翔
@clearwind0608
Fri, Feb 21, 2025 12:42 AM
Fri, Feb 21, 2025 12:55 AM
10
我, 為什麼會這樣? 喜歡這些, 討厭那些, 從生物學、腦科學與心理學解釋我們的喜好、情緒、行為與想法,...
看了試閱,覺得裡面部分的章節,是《好人總是自以為是:政治與宗教如何將我們四分五裂》,在神經科學上面良好的補充。
我覺得它解釋了很多事情XDDD
(這方面的試閱下收)
7/26大罷免✎製造廢紙的清翔
@clearwind0608
Fri, Feb 21, 2025 12:43 AM
大部分人會由政治信念來定義自己,是保守的右派或是激進的左派。
我們喜歡認為自己是因為本著客觀與嚴格的思考後,才有現在的政治觀。對於當前熱門的議題,我們打從心底覺得自己的立場是正確的,完全無法瞭解反對者為什麼無法瞭解我們的想法(我們的想法當然是正確無誤的)。
科學能夠說明這種困境怎麼發生的嗎?
人類的生物本性有保守主義和自由主義之別嗎?
7/26大罷免✎製造廢紙的清翔
@clearwind0608
Fri, Feb 21, 2025 12:44 AM
在多個實驗中,有一個基因和人們投票的關聯特別明顯。你可能已經猜到了,那就是本書之前出現過幾次的DRD4基因。
你或許還記得DRD4基因所製造的蛋白質是一種多巴胺受體,這個基因的變異能夠讓人做出鋌而走險的行為,例如冒險、實驗,並且追求新奇的事物。
就如同你推測的那樣,激進的自由派人士往往更容易帶有讓人冒險的DRD4 遺傳變異,保守派就少得多。
基因會影響腦的結構,而接下來的內容將會提到,神經學家注意到,保守派人士和自由派人士的腦之間存在著有趣的差別。
看來我們在頭一次見到競選海報之前,就已經在政治傾向上偏斜某一邊了。
但是最近的一些選舉結果顯示基因不是唯一的影響因子。
7/26大罷免✎製造廢紙的清翔
@clearwind0608
Fri, Feb 21, 2025 12:45 AM
想要知道政治傾向是否為天生的,最好的方法之一是測驗年幼孩童的人格,然後數十年之後看看他們支持共和黨員還是民主黨員。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傑克與堅妮.布洛克對幼稚園的兒童進行人格測驗,並在二十年後找到這些人,提出政治意味濃厚的問卷。他們發現幼兒時期的某些特徵和將來的政治傾向有密切的連結
7/26大罷免✎製造廢紙的清翔
@clearwind0608
Fri, Feb 21, 2025 12:47 AM
人格特質側寫指出,通常自由派的人心胸開放,富有創造力與好奇心,會追求新鮮的事物。保守派的人比較注重秩序、循規蹈矩、有條有理。
總的來說,在有新證據時自由派偏好改變,而保守派偏向維持穩定、依循傳統。因此毫不意外,自由派的人往往保持懷疑,保守派的人容易有宗教信仰。
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的政治科學家約翰.希賓(John Hibbing)認為,保守派和自由派對於令人不悅的影像,或是造成干擾的聲音,產生的反應不同。
保守派的人對於不悅的刺激,生理反應比較強烈。面對有威脅感的聲音和圖片反應比較激烈的受試者,偏好支持增加國防預算、死刑、愛國主義和戰爭。
比較不容易受到干擾的受試者偏向支持對外援助、自由移民政策、和平主義和槍枝管制。
7/26大罷免✎製造廢紙的清翔
@clearwind0608
Fri, Feb 21, 2025 12:47 AM
那些在電視上的保守派名嘴談話內容也和這些研究結果相符,幾乎都在大放恐嚇性的末世言論,他們的聽眾也因為對恐懼的反應過度而變得偏執。
自由派的談話節目往往比較無聊,因為自由主義者通常更冷靜,內心平靜無波,但這個特徵的缺點是會低估真實的威脅。
對於不確定的狀況,自由派通常能夠忍受,並且瞭解到各種議題的複雜性。
保守派通常很快就有「輕易做出」的決定,因為他們的世界觀比較簡單而且黑白分明。
這兩種方向並沒有哪一種比較好,有些狀況需要快速地決定,其他的則需要深思熟慮。
在理想的狀況下,我們應該本著謙虛、誠實與正直,在兩種方式之間保持平衡。
7/26大罷免✎製造廢紙的清翔
@clearwind0608
Fri, Feb 21, 2025 12:48 AM
其他的研究也確認了,在面對問題時,保守人士比較喜歡用更為廣泛的禁止措施以避免負面結果,自由人士則比較偏好針對目標加以解決,希望能夠有正面結果。
7/26大罷免✎製造廢紙的清翔
@clearwind0608
Fri, Feb 21, 2025 12:49 AM
研究人員由腦部掃描結果來判斷受試者是保守派還是自由派,正確機率高達百分之七十二。
保守派人士的杏仁核往往比較大(這個部位在恐懼和焦慮時會活躍起來),自由派人士的前扣帶皮質(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比較大,該區域負責了人類與生俱來的批判分析思考。
研究中立派或是騎牆派人士的腦部結構與活動應該會很有趣。有些人可能會認為他們的杏仁核和前扣帶皮質比例相當、同樣活躍,這或許能使他們的恐懼和理性保持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習慣拖拖拉拉的人,杏仁核也比較大,這可以解釋他們為什麼老是拖延:害怕行動造成了不良結果。
在政治中,可以說明為什麼保守派人士和自由派人士對於會打破平衡或是顛覆傳統的新點子,態度截然不同。
7/26大罷免✎製造廢紙的清翔
@clearwind0608
Fri, Feb 21, 2025 12:49 AM
現在你知道那些梗圖為什麼無法打動政治立場不同的臉友了。因為你不是只想要他們能夠改變心意,而是要求他們改變大腦。
7/26大罷免✎製造廢紙的清翔
@clearwind0608
Fri, Feb 21, 2025 12:50 AM
從演化的角度來看,人類這個物種中有各式各樣政治傾向的人是很合理的。
保守派善於察覺潛在威脅,自由派長於評估威脅,在彼此合作的社會中,這些互補的能力有助於謹慎地促進文明進展。
現在的問題是,我們無法反抗挑起兩方爭鬥的極端者,也就不再尊重對方的長處。
比起打破身分、傾聽另一方的憂慮並且好好思索,把對方斥為「陰謀論渾蛋」或是「自由派人渣」容易多了。
我們必須要戒除由部落時代團體迷思引發的短暫多巴胺報償成癮,運用邏輯和理性達成折衷方案,好得到長期回報。
7/26大罷免✎製造廢紙的清翔
@clearwind0608
Fri, Feb 21, 2025 12:52 AM
面對沒有政治意義的陳述時,受試者可以毫無困難的重新評估自己的觀點,但是對於政治陳述卻寸土不讓。
受試者的政治信念受到挑戰時,杏仁核的活動增強,彷彿是受到了威脅。在遭遇到其他的威脅,或政治信念受到挑戰時,情緒反應會如同騎兵來襲,侵入決策系統。
除此之外,這時腦中和自我表徵相關的區域也會活躍,意謂腦部難以把這些信念和自我印象分離。
換句話說,挑戰人們的政治立場或是政黨領袖,相當於挑戰人們的自我認同。
人類的女明星腦沒有自我認同就活不下去。我們不願意面對自我認同的危機,於是選擇否定證據或是白眼以報,就像是稱職的公關祕書所擅長幹的事。
7/26大罷免✎製造廢紙的清翔
@clearwind0608
Fri, Feb 21, 2025 12:52 AM
當我們聽到其他人同意自己的想法時,會得到由多巴胺引發的報償感覺,所以不意外,我們會去尋找支持自己信念的論點,就像是ET跟著花生醬巧克力糖。
幸運的是(或是不幸),在網路上很容易就能夠發現和自己有相同信念的人,不論那些人有多古怪。
人類的女明星腦看到支持自己信念的證據時,會舉杯致意,遇到反對自己信念的證據時會把杯中的飲料潑上去。這種不恰當的行為稱為確認偏差(confirmation bias)。
7/26大罷免✎製造廢紙的清翔
@clearwind0608
Fri, Feb 21, 2025 12:53 AM
受試者在面對自己所支持的政黨領導人自相矛盾時,腦部負責分析的部位完全死寂,而這時候腦中活躍的是負責情緒反應的部位。
威斯頓也觀察到,受試者聽到自己偏好的政治人物的好話時,腦中的報償中心就好像是開滿花田。
他的結論是:「基本上,死忠黨員會持續轉動認知萬花筒,直到想要的結果出現為止。」
7/26大罷免✎製造廢紙的清翔
@clearwind0608
Fri, Feb 21, 2025 12:54 AM
這種僵局看來無法打破,不過中學老師在辯論社使用的方式可能會是解決方案:學生除了要為己方的立場辯護,也要為對方的立場辯護。
只要我們能夠體認到兩方的說法的確有其道理,便可能展開有意義的對話,慢慢找出折衷方案。
基於用證據往往無法說服心中已經有定見的人,沙羅特建議可以訴諸於情緒、好奇,以及對方解決問題的能力。
7/26大罷免✎製造廢紙的清翔
@clearwind0608
Fri, Feb 21, 2025 12:54 AM
要改變對方心意,比較有效的方式可能是集中討論兩方共同的目標,而不是意見不同之處。
7/26大罷免✎製造廢紙的清翔
@clearwind0608
Fri, Feb 21, 2025 12:54 AM
=
以上
載入新的回覆
看了試閱,覺得裡面部分的章節,是《好人總是自以為是:政治與宗教如何將我們四分五裂》,在神經科學上面良好的補充。
我覺得它解釋了很多事情XDDD
(這方面的試閱下收)
我們喜歡認為自己是因為本著客觀與嚴格的思考後,才有現在的政治觀。對於當前熱門的議題,我們打從心底覺得自己的立場是正確的,完全無法瞭解反對者為什麼無法瞭解我們的想法(我們的想法當然是正確無誤的)。
科學能夠說明這種困境怎麼發生的嗎?
人類的生物本性有保守主義和自由主義之別嗎?
你或許還記得DRD4基因所製造的蛋白質是一種多巴胺受體,這個基因的變異能夠讓人做出鋌而走險的行為,例如冒險、實驗,並且追求新奇的事物。
就如同你推測的那樣,激進的自由派人士往往更容易帶有讓人冒險的DRD4 遺傳變異,保守派就少得多。
基因會影響腦的結構,而接下來的內容將會提到,神經學家注意到,保守派人士和自由派人士的腦之間存在著有趣的差別。
看來我們在頭一次見到競選海報之前,就已經在政治傾向上偏斜某一邊了。
但是最近的一些選舉結果顯示基因不是唯一的影響因子。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傑克與堅妮.布洛克對幼稚園的兒童進行人格測驗,並在二十年後找到這些人,提出政治意味濃厚的問卷。他們發現幼兒時期的某些特徵和將來的政治傾向有密切的連結
總的來說,在有新證據時自由派偏好改變,而保守派偏向維持穩定、依循傳統。因此毫不意外,自由派的人往往保持懷疑,保守派的人容易有宗教信仰。
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的政治科學家約翰.希賓(John Hibbing)認為,保守派和自由派對於令人不悅的影像,或是造成干擾的聲音,產生的反應不同。
保守派的人對於不悅的刺激,生理反應比較強烈。面對有威脅感的聲音和圖片反應比較激烈的受試者,偏好支持增加國防預算、死刑、愛國主義和戰爭。
比較不容易受到干擾的受試者偏向支持對外援助、自由移民政策、和平主義和槍枝管制。
自由派的談話節目往往比較無聊,因為自由主義者通常更冷靜,內心平靜無波,但這個特徵的缺點是會低估真實的威脅。
對於不確定的狀況,自由派通常能夠忍受,並且瞭解到各種議題的複雜性。
保守派通常很快就有「輕易做出」的決定,因為他們的世界觀比較簡單而且黑白分明。
這兩種方向並沒有哪一種比較好,有些狀況需要快速地決定,其他的則需要深思熟慮。
在理想的狀況下,我們應該本著謙虛、誠實與正直,在兩種方式之間保持平衡。
保守派人士的杏仁核往往比較大(這個部位在恐懼和焦慮時會活躍起來),自由派人士的前扣帶皮質(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比較大,該區域負責了人類與生俱來的批判分析思考。
研究中立派或是騎牆派人士的腦部結構與活動應該會很有趣。有些人可能會認為他們的杏仁核和前扣帶皮質比例相當、同樣活躍,這或許能使他們的恐懼和理性保持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習慣拖拖拉拉的人,杏仁核也比較大,這可以解釋他們為什麼老是拖延:害怕行動造成了不良結果。
在政治中,可以說明為什麼保守派人士和自由派人士對於會打破平衡或是顛覆傳統的新點子,態度截然不同。
保守派善於察覺潛在威脅,自由派長於評估威脅,在彼此合作的社會中,這些互補的能力有助於謹慎地促進文明進展。
現在的問題是,我們無法反抗挑起兩方爭鬥的極端者,也就不再尊重對方的長處。
比起打破身分、傾聽另一方的憂慮並且好好思索,把對方斥為「陰謀論渾蛋」或是「自由派人渣」容易多了。
我們必須要戒除由部落時代團體迷思引發的短暫多巴胺報償成癮,運用邏輯和理性達成折衷方案,好得到長期回報。
受試者的政治信念受到挑戰時,杏仁核的活動增強,彷彿是受到了威脅。在遭遇到其他的威脅,或政治信念受到挑戰時,情緒反應會如同騎兵來襲,侵入決策系統。
除此之外,這時腦中和自我表徵相關的區域也會活躍,意謂腦部難以把這些信念和自我印象分離。
換句話說,挑戰人們的政治立場或是政黨領袖,相當於挑戰人們的自我認同。
人類的女明星腦沒有自我認同就活不下去。我們不願意面對自我認同的危機,於是選擇否定證據或是白眼以報,就像是稱職的公關祕書所擅長幹的事。
幸運的是(或是不幸),在網路上很容易就能夠發現和自己有相同信念的人,不論那些人有多古怪。
人類的女明星腦看到支持自己信念的證據時,會舉杯致意,遇到反對自己信念的證據時會把杯中的飲料潑上去。這種不恰當的行為稱為確認偏差(confirmation bias)。
威斯頓也觀察到,受試者聽到自己偏好的政治人物的好話時,腦中的報償中心就好像是開滿花田。
他的結論是:「基本上,死忠黨員會持續轉動認知萬花筒,直到想要的結果出現為止。」
只要我們能夠體認到兩方的說法的確有其道理,便可能展開有意義的對話,慢慢找出折衷方案。
基於用證據往往無法說服心中已經有定見的人,沙羅特建議可以訴諸於情緒、好奇,以及對方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