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以哈戰殤:一場沒有贏家的戰爭,來自以色列平民的真實聲音 - 以色列美角 約阿咪 | Readmoo 讀墨...
以哈戰殤:一場沒有贏家的戰爭,來自以色列平民的真實聲音
以色列美角 約阿咪 /創意市集 /出版日期: 2024/05/14
字數: 185,709
Jeany讀書 讀嘛讀嘛
本書作者在希伯來大學念以色列研究的碩士,後來繼續留在以色列,以哈戰爭開打時至今都還在耶路撒冷居住生活。

我覺得這本書不是那麼嚴謹,不同時間點寫的章節,也看得出來作者的認同程度。後面很多篇就很明顯屬於不相干的外國留學生的觀察,和最前面幾篇有很多猶太朋友、甚至有朋友的誰誰誰在戰爭中犧牲、被哈瑪斯抓去當人質的居民觀點,感覺差蠻多的。

有一些談到以色列社會的內部衝突,還有一些自媒體風格的道聽途說的小故事,也很有趣。

不過立場絕對偏剖,總之是可以看看但不要盡信的一本書吧!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他的先生是新加坡人,他自己台灣人,以哈戰爭開打的時候他正住在耶路撒冷。

我還以為是翻譯書,沒看之前沒想太多。感覺出版社沒有用住在耶路撒冷的台灣人大力宣傳?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在以色列,法律規定在每一個住家都需要有防空洞,所以如果是一九九三年之後蓋的新房子,大多數人的住家裡面,都有一間防空洞(mamad)。這個房間特別堅固,同時也有特別的鐵窗、鐵門及空氣孔。

碰到緊急事故,包括飛彈和火箭攻擊、地震、火災時,就不需要特別跑到公家的防空洞,而是跑到這間又近又熟悉的房間,心理負擔不會那麼大,這間房間平常也仍然可以作為臥室或善房使用(戰爭常常打的是真槍實彈,也同樣是心理戰)。

蓋一個防空洞其實非常昂貴,政府只能撥預算給一九八〇年以前蓋的舊房子,用來整修和升級他們的房子蓋防空洞。但是一九八O年到一九九三年蓋的房子,目前是沒有防空洞的,所以空裹警報響起時,居民也只能跑到共用的樓梯間。」

他在第二章的時候,全家(他和新加坡先生、寶寶)搬到家裡的防空洞去了。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竟然第四章台灣撤僑的時候他們決定留在以色列⋯

雖然他們已經住在以色列十年了,但畢竟兩個人都不是以色列人欸。

「註10:十月二十日的包機有成行,九名國人搭機撤離,另有一百三十七名國人要留在以色列。
之後辦事處又有提供第三次成行得撤離,是搭乘日本大使館提供的軍機飛往東京。事後知道好像有媒體錯誤報導,說辦事處都不關心國人,但事實上並不是這樣。」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一九四八年,以色列建國時,大約只有十五、六萬阿拉伯人,現在則約有兩百萬人。他們擁有以色列公民身分,在政府部門、法院、國會、醫療機構等等都有代表。以色列被控訴為種族隔離的國家,但許多人忽略了全以色列只有百分之七十四的猶太裔公民,剩下的人雖然不同族群,也享有平等的公民權利。」

以色列竟然有兩百萬的阿拉伯公民!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巴勒斯坦

「一九一七年,當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瓦解後,才在英國的統治下重新開始使用巴勒斯坦這個名字。如果英國人不來,就不會有巴勒斯坦人民。住在這地區的阿拉伯人可能就會被稱為埃及人或敘利亞人。」

「九四八年成立之前的統治者,是英國託管地。在這之前的統治者由今至古依序為鄂圖曼土耳其帝國、馬穆路克(mamluk)人、阿尤布阿拉伯人十字軍、伍馬葉和法蒂瑪帝國、拜占庭帝國、羅馬人、希臘與哈斯摩尼帝國、波斯帝國、巴比倫帝國、以色列王國、迦南人。」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英國託管時期,從郭圖曼土耳其那裡接手過來巴勒斯坦,在一九二二年將約旦河以東的土地設立為阿拉伯國家,形成了今天的約旦。這大約是巴勒斯坦百分之七十七的土地面積。約旦河以西的土地只有當初的百分之二十三,這就是目前的以色列、西岸地區和加薩,全部的大小大概只有三分之二個台灣大。」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許多人認為曾經有個「巴勒斯坦國」,猶太人來了後,佔領了巴勒斯坦國民的土地,但事實上以色列沒有侵占一個主權國家的領土,也不是趕跑了巴勒斯坦人,現在的紛爭是因為阿拉伯人認為自己應該要擁有所有的土地。

從一九三〇年代開始,英國和聯合國開始討論如何將以色列的土地分為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兩個國家。猶太人接受了聯合國一九四七年一八一號決議案,但是阿拉伯人選擇拒絕,並且阿拉伯國家聯合攻打以色列。結果阿拉伯人輸掉戰爭,等同於輸掉土地,不然要期待什麼呢?戰爭結束後有了現在的以色列,人口包含百分之二十一的阿拉伯人,也繼續在以色列生活。就跟現在德國的領土跟一九三九年時不一樣,德國人也不能跟波蘭人要回領土。」

聯合國公報解決的問題可能和沒解決的一樣多⋯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我的研究所教授Gad Yair提過,以色列這個國家,是以兩個特性建立起來的存亡的焦慮(Existintial Anxiety)以及永遠不會讓猶太人被再度謀殺(Never Again)。他說,在許多以色列人的心裡,猶太人是很少人的族群,以色列是一個很小的國家,他們很容易就滅族了。」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欸原來東歐有很多猶太人是有原因的。

「在中世紀的歐洲,基督徒社區與猶太社區的生活涇渭分明,他們的互動只僅限於在城外的商業交易”,猶太人也不能住在城內。甚至努力建立基督教國家的匈牙利國王聖拉斯洛一世(St. Ladislaus),也在西元一〇九二年時,規定猶太人不能擁有基督徒妻子或奴隸。偏見、錯誤教導、政策和缺乏交流,使得在歐洲歷史中,大部分時候基督徒對猶太人是相當不友善的,反猶主義變成對猶太人的逼迫。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早在十一世紀,中歐的猶太社群就創作了名為「Yzkor」(記住)的特殊祈禱文,以紀念第一次十字軍屠殺的受害者。十字軍東征從西歐發起,一個熱血沸騰的呼召,要從異教徒手中收回聖地的宗教戰爭,卻從身邊的異教徒,也就是殺害靠近西歐萊茵河當地的猶太人,因此猶太人才搬遷到相對羅馬天主教氣氛沒那麼嚴重的東歐居住。

這也是為什麼在東歐有明顯更多的猶太人口,但當然,因為經濟的關係,他們在那裡是相對貧窮的,這也是為什麼《屋頂上的提琴手》裡面的猶太人都是貧窮的。」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西元一三一五年至一三一七年歐洲發生大饑荒,而西元一三四八年至二三五一年歐洲發生了可怕的瘟疫,也就是後來稱的黑死病,短短的時間內造成歐洲三成到六成的人口喪命。當時已經存在的反猶主義,使得歐洲人順理成章的把猶太人當作瘟疫的罪魁禍首,指控是猶太人在水井裡下毒(妥拉裡對潔淨的要求很高,又加上猶太人社群跟基督徒是分開的,是住在郊區,所以沒有受到黑死病的影響,因此更造成中古世紀的基督徒相信猶太人是罪魁禍首)。

在普羅旺斯、巴賽隆納、埃爾福特、巴塞爾、亞拉岡王國、法蘭德斯伯國等地的猶太人被大量謀殺,甚至在黑死病沒有影響到的史特拉斯堡,民眾就把兩千名猶太人活活燒死。

在奧匈帝國,一三六O年洛約什一世(Louisthe Great of Anjou)嘗試讓猶太人改信天主教卻失敗後,又把他們趕走。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接下來更糟,在烏拉斯洛二世(Vladislaus Il of Hungary)統治時期基督徒誣賴猶太人使用宗教法術謀殺基督徒孩子病死,於是無辜猶太人被火刑燒死。

因為黑死病,歐洲約有五百一十個猶太社群被摧毀,逼得存留下來的猶太人,只好又開始往寒冷和不適合居住的東歐移動”。

中世紀的基督徒相信猶太人舉行的奇怪宗教儀式中,像是在逾越節烤的無酵餅會需要基督徒家庭中孩童的血,於是只要家裡孩子病了、死了或失蹤了,就能任意指控猶太人偷了他們的孩子,並允以處罰。

在喀爾巴阡的山腳,奧匈帝國的佩濟諾克小鎮(Pezinok)在一五二九年第一次發生這種控告,居民將村裡三十個猶太男人、婦女和孩子燒死”,但事後證明,根本沒有孩子死掉,而是偷偷被送到維也納,但猶太民族卻已經受到種族清洗。」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從一五一六年三月二十九日起猶太人被威尼斯共和國(Serenissima)限制住在常淹水的工廠區(Ghetto),這是威尼斯的一個島,久而久之這個詞就代表了隔離區。猶太人除了被關在島上,還被要求猶太人穿戴黃色圈圈,付了這些代價,猶太人才得到保護、以及保留猶太教的信仰。從半夜十二點到清晨六點,隔離區這島兩側的橋會關門,基督徒守衛在兩側的運河,防止有猶太人偷跑出來,目的是不讓猶太人和當地人混在一起。當時猶太人不能在隔離區以外置產,小小一個島,房子都蓋到七樓了!威尼斯有來自西班牙、黎凡特”、義大利中部和東歐來的猶太人,他們一起住在隔離區內,即便地方很擁擠,但猶太人還是喜歡各自的教派有各自的會堂。」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然後照這本書的說法,猶太人會在金融業是因為中古世紀不被允許有土地,所以只能從事金融業(?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猶太人的定義

「一九七O年時有了更清楚的定義,以血緣來說,需要有個符合正統派定義的父母或祖父母,最好是有個猶太媽媽。需要有足夠的證明文件,例如祖父安葬在某個猶太村的希伯來文墓碑,或是會堂拉比寫的個人推薦信等等。非猶太血統的人,需要信猶太教才是猶太人。至於改信猶太教就可以拿以色列身份,我有認識幾個原本是基督徒的人,確實因為個人原因選擇改教,成為公民。」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血緣上要證明自己的媽媽或家人是猶太人,但其實也是跟信仰有關,媽媽是猶太人的話,才更可能耳濡目染之下受到猶太價值觀的薰陶。因為現在的猶太人都混了各種民族的血液,五官差異也很大。歐洲、中國、伊朗、印度的猶太人都長得不一樣。若要說誰是「純種猶太人」很難,雖然在葉門有個與世隔絕的島上,發現了很純種的猶太人,科學家有特別研究他們是否有什麼獨特的猶太DNA,也許能發現什麼。但原則上並不是有猶太血液就可以做猶太人,而是必須要在文化上和信仰上都保持猶太傳統,才能真正算是個猶太人。」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在目前以色列的回歸法(Laws ofReturn)中,並不是只有猶太祖父母的猶太人才能申請移民,而是坂依猶太教徒的人也有資格。」

關於什麼樣算是猶太人,看起來是 1) 血緣 2) 宗教 3)文化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軍隊被視為一個轉變世俗猶太小孩(或是海外回歸的猶太人)成為「以色列人」的場所,且在完成兵役後,他們能夠享有社交、人脈和政府補助等多方面的優勢。

目前,以色列實行的徵兵制度只對滿十八歲的猶太裔、德魯茲裔和切爾克西亞裔的男性開放,而不包括宗教猶太人、基督徒、穆斯林等其他群體。

儘管這可能被視為歧視,但以色列的政策上其實是鼓勵更多非猶太裔人參與兵役,自願參軍的非猶太裔可獲得高於一般猶太裔士兵的薪水和各種福利。」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從教育、居住環境、工作場合和結婚對象,以色列有阿拉伯文的學校,也有希伯來文的學校。猶太人與阿拉伯人/巴勒斯坦人雖然是住在一起,卻是活在彼此各自的世界(但教授補充,課程內容是一樣的,也都是過以色列節日、讀以色列詩人的作品)。

在以色列,是至少可以分成四個「部落」(Tribes):極端正統派猶太人、宗教錫安主義者、世俗猶太人、以色列的巴勒斯坦人。

以文化來分,可以分成世俗的阿什肯納茲上層中產階級、愛國的宗教猶太人、傳統的米茲拉猶太人(東方猶太人)、正統派和極端正統派猶太人、阿拉伯人、新的俄羅斯猶太移民,以及衣索比亞猶太人(基督徒也有自己的世界,應該還可以再分出來)。」

也有講到亞美尼亞人,耶路撒冷有一整區都是亞美尼亞人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六日戰爭之後以色列有取得加薩和西奈半島,然後西奈半島那邊分 ABC 區,C區是以色列管的,B區混合,A區完全是巴勒斯坦自治區。

有很多西奈半島A區的人會到以色列工作,因為薪水高很多。以色列猶太人完全不能進入A區。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希伯來大學社會學教授Gad Yair,是我最喜歡的教授之一。 從第一次坐在他的課堂上,我就知道選擇在希伯來大學念以色列研究碩士課程,是我一生中最好的決定。

社會學教授把我們帶到建築物外面的觀景台,遠方就是隔離牆,但教授要我們看的其實是希大校園旁邊的阿拉伯/巴勒斯坦村莊Iswaiya,要用心去看,光禿禿的跟希大校園差很多,彷彿有個無形的牆,劃分成兩個世界。

教授告訴我們基於安全原因,學校警告學生不要單獨前往那個村莊。

我聽了覺得哪有那麼嚴重。但教授很認真的說:「一定要團體行動才能去,自己去的話就是單程票。」意思就是別想從那裡活著出來。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教授繼續說:「你們可以去看看,會有以色列人搭二〇一巴士嗎?我從來不知道這輛阿拉伯/巴勒斯坦巴士開到哪,這已經超過我的認知地圖了。我們四百公尺旁的Hadassah醫院,所有嬰兒出生時都在一起,但當他們離開醫院時,就再也見不到面了。」」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我們的韓國同學舉手,然後說:「教授,我想跟你說,其實我就住在Iswaiya。

「啊?你為什麼會住那裡?」
「我的韓國朋友住那裡,所以我跟著住那裡。」
「那你覺得住那裡好嗎?」
「晚上的時候特別好,因為巴勒斯坦人都很願意跟我聊天。」

教授的眼睛圓了,我覺得是斷線了,然後很可愛的說:「那你千萬不要讓校方知道你住那。」」

——
無知無畏的亞洲外國留學生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希伯來大學可能是共存的一個例外,因為學校收了政府的補助,一方面要收沒有受過世俗教育的宗教猶太人做學生,另一方面還要收很多從Isawiya或其他阿拉伯村的穆斯林做學生,讓他們學希伯來文之後可以念希伯來大學。

相對我們外國人要付一年約一萬美金或是本地人付一萬舍克勒的學費,他們是得到全額的補助,每年約一千名學生,百分之七十五是女生。

教授開玩笑說:「在疫情的時候,整個校園只有我、貓咪、和巴勒斯坦學生。」這些巴勒斯坦學生沒有告訴他們的家人學校改線上上課,因為在校園,他們可以享有自由。「你們有注意到每次過了安檢之後,巴勒斯坦女學生會換比較時髦的頭巾嗎?」其實我有注意到,而且有一次我是週四下午去圖書館時,發現校園都沒什麼學生,只有一群在約會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然後他的朋友很愛把他帶去以色列猶太人自己不方便去的地方,因為他長得一臉亞洲臉,一看不會是本地人,什麼地方都可以去。

另外不同的人大家也都很愛和他說話,想要他把真實的以色列傳出去。讓我想到法國人在台灣做選舉研究之類的(《風和日暖》)受訪者比較願意講內心話。😂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每年大約有十萬人要服兵役,軍隊大部分的人,都不是在戰鬥的單位,而是在做支援戰鬥軍人的工作,因此被暱稱為「工作人」(Jobnik)。

大概有百分之十的人會想要加入特種部隊,例如像是馬特卡爾軍團(SayeretMatkal)、Shayetet 13、櫻桃旅(Duvdevan),專門進行逮捕恐怖分子、情報收集的反恐行動。

但是,只有軍事考試的成績在前百分之二至三的人,才有加入特種部隊的資格。

以色列青少年,從成年禮之後,不是預備自己進入頂尖學校,而是為了進入以色列國防軍的特種部隊在做準備,這真是令人大開眼界。為了能有優秀的軍事考試成績,以色列小孩甚至會存錢去請教練。」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因為當兵時間很長,以色列人退伍後,通常也不會急著去念大學,有些人會花上兩個月的時間做以色列徒步旅行(Israel National Trail),從南走到北一千公里。有些人會去打工,存錢去進行一至兩年的長期旅行。像印度、中國、尼泊爾的山區都在以色列年輕人的熱門旅遊國家清單上,一方面東方哲學發源地比歐洲有更多未知和冒險的趣味,另一方面亞洲的物價更適合長途旅行。」

所以18歲當兵,20-21歲退役,然後1-2年gap year。

然後結婚生子工作,再去念大學(或是反過來)。

大學生很多是25-30歲。

感覺當過兵之後去 gap year 應該也會比較搞得清楚自己在壯遊什麼吧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德魯茲人是一個很謎樣的民族,他們在全世界約有一百二十至兩百萬人,分散在不同國家。以色列有約十二萬名德魯茲人、敘利亞有七十萬、黎巴嫩有二十五萬、約旦有二萬等等。以血緣上他們是阿拉伯人,但是「德魯茲教派」雖然源於伊斯蘭教的什葉派,但是因為教義改很多,他們不被穆斯林承認,這很合理,因為德魯茲人相信靈魂不會滅亡,而會轉世!

這個民族以對他們所代表的國家忠誠,因此在以色列,德魯茲男人也是有義務當兵的。我不知道他們碰到敘利亞或黎巴嫩的德魯茲人時,會不會尷尬或是忘記自已先是以色列人,但以色列軍隊很信任德魯茲人」

還講了一個以色列德魯茲兵作夢夢到自己的前世是敘利亞的戰死軍人,老婆小孩還在故鄉,於是跑回去那個村莊見家人的故事。
不知道拼音不舒服
被遺忘的以色列部落——德魯茲人 - BBC 英伦网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路邊攤宅老闆
怪怪的作者名字查一下是誰,結果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路邊攤宅老闆 : 他這個作者名字是他的自媒體名字的樣子。

然後,對,他的自我認同應該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沒錯。

https://images.plurk.com/CaxXwgi1HNsQssC82Ter9.jpg

他有一段講的是二戰時的日本侵華,安倍沒有對「我們」道歉。

雖然我看他應該是三十幾歲出生在台北的臺灣人的樣子(?),所以日本侵華時間應該理論上怎麼樣都和他對不上才對。

不過這本書講的是以色列就是了,所以他的自我認同如何倒是比較沒有很大關係。

不過這本書的立場絕對偏剖,完全是站在以色列那一方,另外對哈馬斯也沒有什麼描述,至於對巴勒斯坦的描述也完全是以色列角度。我覺得本書可能算是了錫安主義者的論證方式吧!

總之是可以看看但不要盡信的一本書吧!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