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洛 📚
讀嘛讀嘛

《經過100次的失敗,他用氣球拍下太空:世界最小級的太空開發計畫》岩谷圭介

「把氣球放上天空,能飛多高啊?」

「把氣球施放到天空,大概能升到富士山那麼高。是那麼小的氣球喔,是不是很意外呢?」「那麼,如果施放更大的氣球會怎樣呢?把巨大無比的氣球放到空中,竟然能升到三萬公尺以上的高空。」
https://images.plurk.com/74OECqKcqeq9NcB7bXjtgi.jpg
尼洛 📚
【防撞裝置】

「我的攝影裝置,裝載相機的部分,外殼為保麗龍製,以非常簡易的方法做出來的。因為太過簡單,經常會被問到『不會壞掉嗎?』或是『進入大氣層的時候不會燒起來嗎?』」
尼洛 📚
「衝擊的大小,取決於撞擊的速度、重量和硬度三點。」

「地球上所有地方都有空氣,所以不可能不承受空阻。只要承受了空氣的抵抗,往下掉的物體,必然不至於會是太大的速度。」「而且,降落物體的重量,愈輕就愈能降低衝擊。」「然後,掉落下來的物體,當然是柔軟的比較安全,硬的比較危險。」
尼洛 📚
「我所做的攝影裝置,使用保麗龍做為吸收衝擊的外殼。保麗龍又輕又軟,撞到時產生的衝擊也會變小,重量也只有幾百克,非常輕。不過它很大,所以能承受很大的空阻。因此,落下的速度也會變慢。」「而且便宜,容易加工,也是它很大的優點。」

「一號機的內裝。以玩具相機和百圓商店購得的時鐘所做的分離裝置,設置在保麗龍球裡面。」
https://images.plurk.com/jBxIfRFT0Qle9qzvy4mJf.jpg
https://images.plurk.com/5Mnamafh2hlPzDDeDzqm8Y.jpg
———
尼洛 📚
【太空的距離】

「人們在腳踏實地的生活日常中,也學到身為人類的常識:宇宙是非常遙遠的地方、天空高遠遼闊、海洋深不見底。透過氣球,我發現了和常識不同的視角。」

「我經常出差到東京,從札幌到東京的距離差不多是七百五十公里。搭飛機不到兩小時,是可以當天來回的距離。我們以為遙遠無垠的宇宙,其實就在一百公里的高空。」

「自己親手放的氣球,以緩慢的速度,一點一點朝太空前進。感受著這件事,透過熟悉的氣球上到太空這件事,理解到連氣球也去得了的太空其實並不遠呢」。

———
尼洛 📚
【四號機】

「四號機是最早沒繫上線放到空中的裝置。因為是第一次,也沒能預測風向。我只是大概地推測可能有偏西風的影響,應該會從西邊飛到東邊吧,然後就把氣球放到天空裡了。結果糟糕透頂,它掉到室蘭的外海上,我沒辦法接近。預測的距離和方向全部猜錯,差太多了。」
尼洛 📚
「我幾乎消沉到沒辦法振作。花了幾個月時間拚命製造,決心施放到空中的裝置,飛到我完全想錯的方向,沉到海裡壞掉消失了。」「經過一些時日以後,終於可以整理心情,也開始考慮放棄氣球計畫。」
尼洛 📚
「之後又過了十天左右,我的手機突然響起。竟然是有人撿到那台我以為葬身海底的四號機,特地打來聯絡我。」

「我在施放之前,有想過萬一機器失蹤,或許有人會發現它,為保安全在保麗龍外側寫上了我的電話號碼和聯絡方式。因為是用油性麥克筆寫的,所以就算泡在水裡字也不會褪色消失。」
https://images.plurk.com/2RJQSKpngT6Epk2wWgf7s1.jpg
尼洛 📚
「光是能找回失蹤這麼久的機器,我就已經很心滿意足,相機因為鏽蝕太嚴重,確定不能用了。不過,雖然覺得不可能了,還是把相機記憶卡連上電腦試看看。結果,升上天空的氣球看過的風景,重現在我的眼前。氣球飛到空中時,拍到了閃閃發亮的海和湖水。」
https://images.plurk.com/1VwBORhwLLe5OOI4y1A5Tg.jpg
———
尼洛 📚
【氣球破裂】

「氣球在空中升起後,總是會破掉的。氣球太空攝影時使用的氣球,可以上升到比三萬公尺更高的地方。」「那裡的環境和地表不同,氣球破裂的方法也完全不一樣。根據我們在地上的經驗,我本來以為氣球破裂時會碎成三個左右的碎片,實際上是會碎裂成數百數千個,像是義大利麵或麵線狀的細長形碎片。」
https://images.plurk.com/1asAVa0N4CbRyfDkheeiBX.jpg
尼洛 📚
「破掉的氣球碎片會變成怎樣呢?會變成太空垃圾嗎?會紛紛掉到地球上嗎?我想可能有人會擔心這些事情。」

「不過,請放心。因為氣球是失速漂浮,就只會被重力牽引而已。氣球會升到三萬公尺以上,是因為有浮力,氣球如果破裂,也失去了浮力,之後就只會被重力牽引往下掉。」

「氣球碎片一定會掉回地球,不過不必擔心會製造垃圾。我使用的氣球是天然橡膠做的,一如字面意思,以純天然物質製造的,會自然分解,回歸自然。跟落葉一樣,大概兩周左右就會分解掉,回到大自然裡。」
———
尼洛 📚
【氣球返回地球】

「常在動畫和電影裡,看到太空船或火箭進入大氣層時,熾熱地發紅燃燒。」「因為帶有那種印象,我也會被問到,我施放的攝影裝置難道不會因為過熱而燃燒嗎?」
尼洛 📚
「所有在太空中的物體,為了不被重力拉扯掉到地球上,用極快的速度飛行,大概是時速兩萬八千四百公里以上,被稱為第一宇宙速度,接近新幹線的一百倍,是非常誇張的速度。太空船雖然多少有減速,但也幾乎用了這麼猛烈的速度進入地球大氣層。」
尼洛 📚
「這麼一來,因為突然進來的機體,機體前方的空氣被快速壓縮。以空調無法相比的能量被壓縮,產生的巨大熱能,就讓機體發紅燃燒了。這股熱能,就是從太空返程的太空船燃燒的理由了。」

「我的攝影裝置因為用的是氣球,氣球破掉以後開始掉落,並不會產生高速。比較像是緩慢地經過大氣層,所以不會發生絕熱壓縮的現象,也不會燃燒起火。」

———
尼洛 📚
作者拍的其中一張太空照。
https://images.plurk.com/5oriUPbaqRD2LLCoA0Zd2L.jpg
— end —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