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細胞之歌:探索醫學和新人類的未來 - 辛達塔・穆克吉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細胞之歌
探索醫學和新人類的未來
The Song of the Cell : An Exploration of Medicine and the New Human

分類導覽 > 自然科普 > 動\植物
Siddhartha Mukherjee / 譯者: 莊安祺 / 出版社:時報出版 / 出版日期: 2024/06/28
字數: 260,567
Jeany讀書 讀嘛讀嘛

本來是看《二戰》的中間休息,殊不知不知不覺竟然看了五章了,那就開一下好了。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其實我覺得17世紀真的大家都是憑興趣,像最早觀測到活細胞(還有精子)的是個荷蘭的布商雷文霍克,他自己憑興趣弄了個非常粗糙的顯微鏡,於是雨水也拿來看,自己的精液也拿來看,淋病的病人的精液樣本也拿來看⋯(到底在想什麼)

但是因為雷文霍克寄給學會的信沒有符合可供驗證的格式和證據,不想讓人家知道他的秘密儀器,而其他科學家也嫌棄他沒有學術背景。

「正如科學史家史蒂芬 •夏平(Steven Shapin )所寫的,雷文霍克「既不是哲學家,也不是醫學家或紳士。他沒上過大學,不懂拉丁文、法文,或英文。…他〔關於水中存有大量微生物〕說法的可信度教人懷疑,而他的身分對提高這些說法的可信度也無濟於事。」」

不過他的圖看起來蠻有說服力的。
https://images.plurk.com/101wDjtsFKqnmvGvm4dWwH.jpg

但總之沒人理他,被忘掉了。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17-18世紀流行的學說:
vitalism
「第一個爭議來自活力論者:這是一群生物學家、化學家、哲學家和神學家,他們相信生物不可能由普遍存在自然界中的相同化學物質構成。自亞里士多德以來,活力論(vitalism,又譯生機論、生命力論)就存在,但它與十八世紀晚期浪漫主義的融合,產生了對大自然欣喜若狂的描繪,認為大自然充斥著一種特殊的「生命」性質,無法縮減為任何理化物質或力量。」

「活力論者主張,必然有某種神聖的標記,使生物的生命液和身體分開—那就是吹拂弦琴的風。人類不只是「沒有生命」無機化學反應的聚集而已,而且就算我們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本身也必然擁有這些生命液。活力論者對細胞本身並沒有任何異議。」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他們在乎的是細胞的起源。有些活力論者宣稱細胞是在細胞內產生,就像人在人體的子宮內產生一樣;有些則推測細胞是由生命液自然地「結晶」生成,就像無機世界中的化學物質結晶一樣—「只是在這個例子裡,是生命物質產生了生命物質。活力論的一個自然推論就是「自發產生」的觀念:這種遍及所有生命系統的生命液對於自行創造生命——包括細胞,是必要的,而且只要有它就已足夠。」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與活力論者相對的是一小群處境艱難的科學家,他們認為生命化學物質和自然化學物質是相同的,而且生物來自生物—不是自然發生的,而是要透過出生和發育。

一八三〇年代後期,德國科學家羅伯特•雷馬克(Robert Remak)在柏林用顯微鏡觀察青蛙胚胎和雞血。他希望能看到細胞的誕生,這在雞血中非常罕見,因此他等待又等待。直到有一天深夜,他看到了:在鏡片下,他看到一個細胞顫抖、擴張、鼓起,然後分裂為二,產生了「子」細胞。雷馬克必然欣喜若狂,因為他已經發現了不容爭辯的證據,證明發育中的細胞起源於先前存在的細胞 —Omnis cellula e cellula,正如拉斯帕伊藏在書中引言所寫的。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但雷馬克觀察卻遭到忽視,因為他是猶太人,無法在大學擔任正式教授。(一個世紀後,他身為傑出數學家的孫子在奧斯威辛〔Auschwitz〕的納粹集中營喪生。)

活力論者依舊聲稱細胞是由生命液中凝聚出來的。要證明他們錯誤,非活力論者就必須找出方法,解釋細胞是如何產生的—活力論者認為這是永遠無法克服的挑戰。」

話說看到這一段我直接想到的就是電動的HP!竟然這麼有傳統

preformation

「在十九世紀初醞釀的第二個爭議是先成論(preformation):認為人類的胚胎在受精後首次在子宮內出現時就已經完全成形,只是非常微小。在十九世紀初醞釀的第二個爭議是先成論(preformation):認為人類的胚胎在受精後首次在子宮內出現時就已經完全成形,只是非常微小。先成論歷史悠久而且多采多姿。」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魏修
「基本上,魏修在許旺和許萊登的兩個細胞學說基礎原則(「所有的生物體都是由一個或多個細胞組成」和「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組織的基本單位」)之外,又增加了三個更重要的原則,使這個學說更完善:

3.所有細胞都來自其他細胞(Omnis cellula e cellula)。
4.正常生理是細胞生理發揮功能。
5. 疾病,生理機能的破壞,是細胞生理遭到破壞的結果。」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哇,我知道外科醫生做完屍體解剖和驗屍之後直接幫產婦接生,產婦幾乎都產褥熱產婦致死率非常高的這個故事,另一個診所是助產士接生,死亡率低很多。

結果發現這件事的是塞墨維斯,是個醫院助理。後來他要求醫生進入產房前要用氯和水洗手,死亡率馬上下降了90%

這個故事我之前就聽過,但是我沒聽過這個塞墨維斯後來的故事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儘管結果令人震驚,但塞默維斯卻想像不出任何解釋。是血嗎?液體?某種粒子?
維也納的資深外科醫師不相信細菌學說,對初級助理堅持要求他們進出診間要洗手也不予理會。塞默維斯遭到騷擾和嘲笑,不讓他晉升,最後遭醫院解僱。

產褥熱其實是一種「醫師的瘟疫」—是因為醫師活動而造成、由醫師導致的疾病,這種想法很難讓維也納的教授接受。塞默維斯寫了語氣越來越沮喪、指責越來越嚴厲的信,寄給全歐洲的產科和外科醫師,他們全都認為塞默維斯是個怪人。

最後他被攆回死氣沉沉的布達佩斯,精神崩潰;入療養院修養,卻遭守衛毆打,不但骨折,而且一腳壞疽。

塞默維斯於一八六五年去世,很可能死於因受傷而造成的敗血症;也許是因為細菌——正是他試圖確定導致感染的「實質」物質。」

我是知道前半段的故事,但不知道後半段,以為發現洗手有效就大家都會用了⋯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雖然說 weird 那本書講到歐洲科學界這種共享大腦的概念,但可能還是要僅限於同一個圈圈的人,大家才會聽吧!那種素人業餘科學家,大家就不相信~直接忽視。

但話又說回來,他們厲害的就是檔案管理,雖然不相信,還是收著,過了很久被某個人拿出來討論。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細菌學說應用在醫學上,造成了革命性的改變。一八六四年,正是巴斯德完成他的腐敗實驗後幾年(比柯霍不容置疑地證明微生物在動物模型中會致病早了十多年),在蘇格蘭的格拉斯哥,一位名叫約瑟夫.李斯特(Joseph Lister)的年輕外科醫師偶然發現了巴斯德的論文《腐敗研究》(Recherches sur la putrefaction)。

他靈機一動,把巴斯德在鵝頸燒瓶中親眼目睹的腐敗現象以及他在病房看到的外科感染聯想在一起。

即使在古印度和埃及,醫師都會用煮沸的方法來清潔他們所用的器械,然而在李斯特的時代,外科醫師並不關心微生物汙染的可能。手術的過程極不講究衛生,就彷彿刻意違背任何有關衛生的歷史知識。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比如醫師由一名患者的傷口抽出沾滿膿液的手術探針,未經消毒就又插入另一個人的體內。外科醫師甚至用「值得讚揚的膿」(laudable pus)這個詞,因為他們認為膿液是痊癒過程的一部分。

如果手術刀落在滿是血跡和膿液的手術室地板上,外科醫師只是用他同樣被汙染的圍裙擦拭一下,然後在下一個病人身上繼續使用同一器械。

李斯特決定把他的手術器械放進溶液中煮沸,這種溶液必須能殺死他認為會造成感染的細菌。但要放進什麼溶液?他知道人們用石炭酸去除汙水和廢水的腐敗惡臭;他想,果真如此,它就很可能殺死汙水周遭環境中造成瘴氣的細菌。於是他再度發揮靈感,把手術器械放在石炭酸裡煮沸,結果病人術後感染的比率急劇下降。傷口癒合迅速,敗血性休克—外科手術的可怕剋星,在病例中也驟減。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外科醫師起先抵制李斯特的理論,但資料越來越不容置疑。就像塞默維斯一樣,李斯特也把細菌學說應用在行醫上。」
Flora
科學的起源就是貴族沒事做🤣 我也很羨慕有錢有閒做研究 🤣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Flora : 哈哈哈,我覺得有錢有閒真的心態就不一樣~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