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Bottle
「『覺醒(Being woke)』意味著從『社會監獄』中的醒來--這個概念從笛卡爾 → 盧梭 → 康德 → 黑格爾 → 赫斯 → 馬克思,一直演變到現在。
- 然後引發集體意識(如 Hess 所主張的那樣),從這些社會束縛中掙脫出來。就是這樣。」
Yuri Bezmenov's Ghost on X
-
筆記,續: 意識形態 Gnosticism 共產主義 馬克思神學
BlackBottle
「接下來,我們要了解這種模式的歷史有多悠久。將世界視為監獄,並獲得智慧來解放自己,是啟蒙運動之後的諾斯底主義,而辯證法是啟蒙運動之後的赫爾墨斯主義的重要迭代。
BlackBottle
「集體意識的覺醒(Awakening to a collective consciousness)不是最近才出現的。它是 SocioGnostic 思想的一部分。
這是列寧。1901.
『......工人群眾的自發覺醒,他們對有意識的生活和有意識的鬥爭的覺醒,以及革命青年』
Yuri Bezmenov's Ghost (@Ne_pas_couvrir) on X
還有
BlackBottle
https://pbs.twimg.com/media/GhsZb-eWgAAPEjS?format=png&name=900x900 https://pbs.twimg.com/media/GhsZrzMXgAAj4PZ?format=png&name=large
BlackBottle
「『覺醒(woke)』的意思是『醒悟(Awakened)』到自己活在『社會牢獄』中,然後停留在集體意識來逃離牢獄。」
BlackBottle
「另一重點:喚醒集體意識,去囚禁逃避社會條件。在這裡,費邊人:
Kappa Fannon🌸 (@KappaFannon) on X
BlackBottle
承上:
「這意味著要意識到全球集體主義的潛力。

『覺醒(Awake)』是H.G.威爾斯/費邊集體主義者/共產主義“聖經”或“藍圖”的控制性文學隱喻:“我們的生活要做什麼?:公開的陰謀(What are we to do with our lives?: The Open Conspiracy)”

科學委員會透過科技和人口控制『喚醒(Awake)』世界革命的潛力——

『宗教衝動的現代化』以及『舊意識形態』與『民族國家』的終結」
BlackBottle
截圖:https://pbs.twimg.com/media/Gh0zC6VWsAA8b19?format=jpg&name=large https://pbs.twimg.com/media/Gh0zC6UWEAE4TCE?format=jpg&name=large https://pbs.twimg.com/media/Gh0zC6XWYAAFEm2?format=jpg&name=large https://pbs.twimg.com/media/Gh0zC6XWYAEsyEV?format=jpg&name=large
BlackBottle
下面的詢問:
Waldenisms
「我看待『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的方式暗示了人與上帝(THE I AM)之間的關係。它說出了關於Imago Dei本質的一些深刻的東西。我也認為這是一種表達方式,所有的觀察都根植於我們對感知的信仰。」

/
Yuri Bezmenov's Ghost
「關於這一脈絡,從笛卡爾到赫斯,關於cogito(我思)的集體轉換是非常重要的。」
串:
Yuri Bezmenov's Ghost (@Ne_pas_couvrir) on X
BlackBottle
承上:
「真令人吃驚。摩西.赫斯將笛卡爾的『cogito ergo sum(我思故我在)』重新詮釋為 『我行故我在(I act, therefore I am.)』。
簡而言之,摩西‧赫斯對馬克思發展的影響,在於馬克思強調實踐(praxis)和人類有能力在塑造歷史中的積極作用。
https://pbs.twimg.com/media/GhB7OIVXAAEGtIZ?format=jpg&name=large
BlackBottle
註:
摩西·赫斯 德語:Moses Hess
摩西·赫斯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BlackBottle
「『赫斯的共產主義概念與末世論的救贖觀念深深交織在一起,成為他社會轉型理論的核心主題,儘管這個主題往往是隱藏的。...『《人類神聖歷史(The Holy History of Mankind)》是德國第一部社會主義論文。』

『人類神聖歷史』是在1937年寫成的 比卡爾-馬克思1941年的論文早了4年 也比 『共產主義宣言(Communist Manifesto)』早了近10年
BlackBottle
https://pbs.twimg.com/media/GhCEgrRXIAA0GYT?format=jpg&name=medium
BlackBottle
『赫斯是使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相信共產主義的人。』
『去年,當我準備前往巴黎時,他從柏林經過科隆;我們談到當代的問題,他,一位法國大革命的革命者,讓我成為最狂熱的共產主義者。』
https://pbs.twimg.com/media/GhCISF2WAAAnjg-?format=jpg&name=medium https://pbs.twimg.com/media/GhCIWWKWYAAA9G-?format=jpg&name=medium
BlackBottle
「在撰寫《巴黎手稿》(1844 年)時,馬克思仍然非常推崇赫斯:
『......然而,德國在這一領域的實質性和原創性貢獻卻只剩下......赫斯在《Einundzwanzig Bogen》中提供的文章和恩格斯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
然而之後,馬克思以扭曲的方式提出赫斯的觀點,以至於只剩下對這些觀點的諷刺。
https://pbs.twimg.com/media/GhCK1HXXQAAddSR?format=png&name=small
BlackBottle
「在《行動哲學》(Philosophy of Action, 1843-1844)的草稿中,赫斯提出了一個問題:哪種活動可以促進和支持社會意義上的生活。他認為社會教育是這項活動的重要部分:

『有機社群的社會生活就是人類的社會教育。當歷史站在有機生活的立場時,人類的教育與人道教育不謀而合。在這裡,教育不再是把人教育成小孩或把小孩教育成人,而是自由人的自我教育,他們已經具備了進一步發展所需的一切條件......能夠管理自己、決定自己、在完全屬於自己的活動領域中行動,與身體和靈魂相連,就像生命的寄托,就像身體與精神相連。人已經找到了自己的活動範圍,任意把有機社會中的生物從他的活動範圍中分離出來,或者把活躍的生物從他的活動中分離出來,就像一個人從自己的皮膚中跳出來一樣不可想像。』
BlackBottle
根據這一點以及赫斯對費爾巴赫哲學(Feuerbach's philosophy)的批判,馬克思指出:

『關於環境變化和教育的唯物主義學說,忘記了環境是由人類改變的,而教育者本身也必須接受教育。因此,它必須把社會分成兩部分,其中一部分比另一部分優越。環境的變化與人類活動或自我改變的巧合,只有作為革命實踐才能被理解和理性理解。』
BlackBottle
主動的、自決的人是歷史的主體;社會分為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以及所有者與勞動者的分野被廢除,取而代之的是理論與實踐連結所產生的互惠關係。這也是馬克思摒棄費爾巴赫的沉思唯物主義學說的最終原因。費爾巴赫的學說只把實踐視為『實際觀察(practical observation)』,也就是赫斯批判的『骯髒的、沾有利己主義色彩的觀察(dirty, egoism-stained observation," following Hess' critique)』。
BlackBottle
https://pbs.twimg.com/media/GhCOLUiX0AACvIm?format=jpg&name=medium https://pbs.twimg.com/media/GhCOO3LW4AAlFp7?format=jpg&name=medium
BlackBottle
「『在赫斯的影響下,馬克思試圖透過他的異化概念來理解私有財產、貪婪、資本、交換、競爭等與貨幣制度之間的基本關係。他自己把赫斯稱為他的觀點的來源。他從他那裡採納了費爾巴赫在宗教和神學領域所揭示的異化觀念,而異化的根源主要在於社會的社會和經濟生活。』https://pbs.twimg.com/media/GhCR2c_W8AAKQaQ?format=jpg&name=medium
BlackBottle
「👀眾所周知,正義聯盟委託恩格斯(後來的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一份《共產黨信仰告白( Communist Confession of Faith) 》,這是計劃在1848年召開共產黨總代表大會的重要準備工作。然而,較少為人所知的是,摩西‧赫斯起初應該是起草這份文件的人。事實上,他確實寫了一份草案,並提交給巴黎的委員會。然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以一種只能被描述為狡猾和陰險的方式破壞了這一努力。在一封寫給布魯塞爾的馬克思的信中,恩格斯詳述了他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BlackBottle
『我對摩西耍了一個地獄般的小把戲,就在我們之間。他成功地完成了一份漂亮的"改良版}《信仰告白》。上週五,我把它逐條問題提交給教會,還沒讀到一半,大家就宣布自己『滿意(satisfaits [satisfied])』了。在沒有任何反對的情況下,我被委派起草一份新的,現在將於下週五在圈子內討論,並背著社群送往倫敦。但是,當然,不能讓任何人發現這件事,否則我們都會被罷免,屆時就會有一樁巨大的醜聞。』
BlackBottle
https://pbs.twimg.com/media/GhCYlZaWwAA5hO-?format=png&name=small
BlackBottle
「請閱讀以下赫斯論文的前兩段。赫斯將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 / cogito ergo sum』改頭換面,認為真正重要的不是「我思故我在」,而是思考行為本身。他將自我視為持續思考與自我反省的過程,而非靜態的存在。對他來說,「我思」確立了心靈的主動性,心靈將自己視為其他事物,然後再回到自己,從而發現自己的身分。這不僅是存在的證明,也是內在、連續契約的證明。赫斯批判「我是」這個簡單的陳述是空洞的。他說我們只知道我們在思考,因此在生活的意義上是活躍的,所以我們不應該談論存在,而應該談論行為。
BlackBottle
「他認為這個觀點糾正了笛卡爾將我們的內在行為凍結在單純的「我是」的錯誤。赫斯認為,如果我們只停留在「我是」,我們就把主體與客體分割開來,最後只得到一個靜態的軀殼。當我們把心靈看成無止盡的運動時,我們就避免了這種分裂。
在連結的文章👇中,赫斯將這個持續的行為稱為 心理行為 (Geistesthat) 或『心智行為』,它絕對不能變得僵化或與我們的自我意識分離。如果這樣的話,我們就會回到靜態的『存在(being)』觀念中,並產生幻覺,像是在我們自己之外有一個上帝。赫斯說,這種混淆會讓我們崇拜遙遠的抽象物,而不是認清我們活生生的自我。
BlackBottle
「赫斯將這種對創造性活動的強調延伸到社會和經濟領域。他說,人們將自己的行為外化成物質形式,例如私有財產和金錢,然後就忽略了自己的力量。這種異化的結果是把本應是自由的過程凍結成純粹的擁有。赫斯堅持我們必須克服這種分化。他特別抨擊只有實體擁有權才能確認我們的自我意識的觀念。對他來說,這種所有權只是真正活動的空洞反映。私有財產和金錢變成了人們依戀的偶像,就像崇拜者依戀外在的神明而不是認知內在的神明一樣。
BlackBottle
「赫斯將這些觀念傳給了馬克思,影響了馬克思的觀念:真正的人類本質不是靜止的存在,而是改動的勞動(genuine human essence is not static being but transformative labor)。笛卡爾已經邁出了第一步,指出了自我的真實性,但是赫斯表明自我是一種持續的行為,而不是固定的物質。
BlackBottle
「馬克思隨後從赫斯的洞察力中汲取教訓,指出人類不是透過惰性的存在,而是透過勞動與實踐來界定自己。生產、交換和財產的領域變成了人們異化其生命活動的地方,就像赫斯所顯示的心靈與客體的分裂一樣。馬克思的異化理論反映了赫斯的信念,即社會結構可以扭曲我們的正向本質(our active nature)。赫斯將「我思考」重新詮釋為「我積極創造」,揭示了為什麼馬克思如此重視勞動及其異化(estrangement)。
BlackBottle
「(後)黑格爾主義者獲得了一個哲學的基礎,這個基礎重塑了笛卡爾,不只是說人類思考,所以他們存在;而是說人類行為與生產,所以他們成為他們自己。此外,赫斯批判財產是一種固定的活動,他堅持自由的自我決定(free self-determination parallel),這與馬克思後來要求勞工從生產手段的剝削性所有權中解放出來是相同的。因此,赫斯的哲學著作啟發了馬克思,他認為人們必須集體負責他們的活動,而不是屈服於他們自己的異化創造。
BlackBottle
「更多來自 "Philosophie der Tat."
『物質財產是精神自我存在的固定觀念。由於它沒有將勞動:自身的工作或外化--視為它的自由行為,視為它自身的精神生活,而是將它視為物質上的其他東西,因此它必須抓住它,以避免在無限中迷失自我,以進入它的自我存在。』
BlackBottle
("Material property is the fixed idea of the spirit's self-being. Because it does not grasp labor—the working out or externalizing of itself—as its free act, as its own life spiritually, but instead perceives it as something materially other, it must hold onto it to avoid losing itself in the infinite, to come into its self-being.")
BlackBottle
基本上,這段摘錄展示了核心思想:就是外在化的勞動(如金錢與財產所體現的)如何使人類與其真正的本性與本質疏離,將人類的創造性活動轉變為外在與壓迫的東西。
BlackBottle
https://pbs.twimg.com/media/GhGjVqoWYAA7YKX?format=png&name=medium
BlackBottle
BlackBottle
「摩西·赫斯將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重新演繹為集體的「我行故我在」,從內在的確定性轉變為共同的變革行動。他借鑒了盧梭對解放的呼籲,認為社會必須認識到自己的創造力,並解除壓迫性的 『枷鎖(chains)』。赫斯從康德 (Kant) 對隱藏框架的洞察,指出經濟和文化力量如何影響人類意識,使人們看不清自己的疏離。他改編了黑格爾的辯證法,將其植根於真實的社會衝突,包括財產、金錢和勞動,堅持異化不只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活生生的實質經驗。
BlackBottle
「這種融合為馬克思轉向唯物主義分析做了準備。赫斯認為,只有當思想和行動在實踐中結合時,才會出現真正的自由。他向馬克思表明,人類的本質不是靜止的 『我是(I am)』,而是通過勞動和社會參與形成的過程(a process shaped through labor and social engagement)。儘管赫斯與他後來出現了分歧,但他仍是笛卡爾、盧梭、康德和黑格爾與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批判之間的重要橋樑。赫斯強調人們如何創造並能夠奪回自己的條件,引導了這種集體解放的激進願景。

摩西·赫斯和卡爾·馬克思的截圖
對馬克思理論的出現的貢獻
-Zvi Rosen 1983年。」
Yuri Bezmenov's Ghost (@Ne_pas_couvrir) on X
BlackBottle
--拉線。
BlackBottle
BlackBottle
註:

Friedrich Engels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德國哲學家,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之一。恩格斯是卡爾·馬克思的摯友,被譽為「第二提琴手」,他為馬克思創立馬克思主義提供了大量經濟上的支持。馬克思1883年逝世後,恩格斯繼續領導國際工人運動,幫助馬克思完成了其未竟的《資本論》等著作,並於1889年推動建立了第二國際。

Feuerbach's philosophy
費爾巴赫認為,人類創造宗教一定是為了維護自己的自然限制。他將宗教視為對依賴的否定和願望的投射(Essence,29)。他認為,宗教是人類對無限存在的願望的客觀化。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