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a
Facebook
蕪菁雜誌
好像小草的中央廚房一直在炒「台灣的政府支出歷年最高,刪完凍完以後還是歷年最高」

我很多缺乏政治敏感度的朋友,就相信這一套說詞,把台灣政府扣上了「亂花錢」的大帽子。

但這其實是話說一半。昌式騙草話術最喜歡用這種「話說一半」的部份事實去帶風向,屢試不爽。

「台灣的政府支出歷年最高,刪完凍完以後還是歷年最高」這是事實,但我只想講幾個簡單的,而人們平常未必會想到的事實:
Deva
1. 「政府支出歷年最高」根本是幾乎年年都有的常態,不足為奇。其實腦袋多想幾秒鐘,就不難理解了。首先,通膨是常態。也就是說,即使政府「理論上」花錢的方式完全不變,每年也要根據通膨做調整。公務員不就是以這個原則在逐年調薪的嗎?很奇怪嗎?

而且去年台灣GDP成長百分之四,在世界主要工業國裡面也是名列前茅的。也就是說,台灣作為一個經濟體,是愈來愈大的。有錢人家的開銷會跟小康人家一樣嗎?那台灣政府支出隨著經濟而成長,不也是很正常的嗎?

底下圖表是韓國歷年政府支出,也是建國以來年年增加。你去搜尋其他先進工業國,差不多也都是這樣。為什麼台灣人會對預算逐年(以正常幅度)增加如此之恐懼呢?
Deva
2. 台灣從蔡英文執政以來,幾乎年年有財政剩餘,完全逆轉了馬英九任內年年財政赤字,而且愈拉愈大的趨勢。甚至在疫情期間,世界各國大放水造成巨幅財政赤字,獨有台灣還能吵著要普發現金。如果這樣還能叫做亂花錢,那這世界上大概沒幾個國家能叫做理財有方了。
Deva
3. 台灣政府支出佔GDP比例在19%左右。我們就拿地緣條件相近的韓國來比吧!他們是29%左右。中國(如果沒有黑數的話)是33%,美國是36%,日本是44%。歐洲各國幾乎都在45%以上。考慮到世界各國的平均水準,台灣真的是相當之低。台灣政府的問題恐怕不是花太多錢,而是花太少錢

-- 台灣超有錢 錢會眨值,在 AIGC 算力經濟,錢要花下去,台灣站上世界領導的地位。
Deva
4. 台灣政府債務佔GDP比例約為29%。還是一樣,拿條件相近的韓國比,他們是50%左右。中國(如果不計以地方債務為主的黑數的話)約為八成。日本和美國都已破百。考慮到世界各國的平均水準,台灣政府債務根本就低到靠北。
Deva
5. 這次藍白發動的預算突襲,其真正的問題不在於數字,而是在於項目的性質。這我相信大家在很多地方都已經看到了解釋。簡單說,政府政務是環環相扣的,卡死其中一個環節,就可以讓整套系統無法運作。而藍白表面上是發狂亂砍,實際上很多都很精準地砍在了(以各部會「業務費」項目為主的)「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環節上。他們當然只會跟你講「數字不大」,但他們不會跟你講「扣掉了這個項目,有多少後續是有錢也動不了的」
Deva
我無意說台灣政府可以敞開來亂花錢。尤其台灣是一個國際孤兒,發生經濟危機時難以指望外援,必須時時刻刻審慎。但指責台灣政府,尤其是民進黨執政以後的台灣政府亂花錢,這完全是一個不客觀不公平的評價。而且,過度審慎,一個錢打三十六個結在用的財政,連帶很多投資未來的事情都畏畏縮縮地不敢去做,這對於國家的未來真的是件好事嗎?
Deva
華人有一個很壞的習慣就是「見不得別人好」,看到別人表現好,即使客觀事實都指向他的表現真的很好,也捨不得予以肯定,總要數落個幾句,各種負能量…也許是為了滿足自己虛無的優越感與控制慾吧?這種特質在小草身上特別明顯。每天看他們的發言,幾乎都是在酸、在自怨自艾與自我感覺良好之間擺盪。這是一個失敗者的心態。而這些失敗者在2024大選裡面被集結起來,成了影響我國大政方針的關鍵席次,這可說是我們國家的大不幸。
꧁雪球꧂
我之前也說過,白藍只會喊金額但不敢講細項是什麼,除了亂砍一通不知道自己砍啥,剩下就是很準的砍在經常支出,而且還不準其他項目金額流用

小草我就懶得說,基本就是風向草,說啥信啥沒有自己理念跟找事實的能力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