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玦✡修行中♬
[廢]
還有人關心寶林茶室嗎⋯⋯
黎玦✡修行中♬
整件事情被帶歧視東南亞風向覺得超生氣,甚至以實證來說都無法說東南亞有理由被歧視
剛剛看到一個報導的大老學者發言更是充滿了非事實,超級氣
上上籤的Plus
想問一下這是什麼情況
之前看到說可能是米製品的污染,又有人說這是東南亞的飲食口味,是指這個嗎
黎玦✡修行中♬
上上籤的Plus : 產生邦克列酸的細菌(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病源型)確實最早是從印尼被發現的,而目前累積最多案例的也是印尼,但
1. 發現的來源是以椰子為原料的天貝,雖然是發酵食物但不酸不辣,那位大老發言什麼酸辣口味莫名其妙
2. 1988年之後印尼就禁止椰子製造的天貝,發生率已大幅降低;從2010年後最常發生邦克列酸中毒案例的是中國,食物種類會酸到不會酸的都有,最大規模的中毒案件是莫三比克,最類似的案例是中國廣東的過期河粉(非發酵類食物)
3. 常發生此類細菌滋生產生毒素的也非發酵澱粉類而已,隔夜泡發的木耳也是一例
4.從第一波新聞就一直強調代班、同時驗出毒素污染廚師的「越南籍」身分,但沒有去釐清他怎麼會接觸到毒素
上上籤的Plus
黎玦✡修行中♬ : 我簡單看了那篇,其實也不懂酸辣口味是什麼邏輯,米製品不是只有酸辣的調理吧?
黎玦✡修行中♬
上上籤的Plus : 說什麼東南亞酸辣口味使得台灣會出現這種案例,邏輯真的說不通
東南亞料理不是只有酸辣,此種毒素和酸辣也沒有關係
上上籤的Plus
黎玦✡修行中♬ : 這說法有點某某族群犯罪率高那種味道…
黎玦✡修行中♬
又說是越南籍廚師帶原(越南根本沒有案例好嗎)而輕掠沒有追查怎麼會有此毒素污染;又把台灣會出現案例推給東南亞口味進入台灣(和毒素無相關)
這不是帶風向歧視東南亞是什麼,怎麼不說近十年中國案例數最多,莫三比克受害人數最多
上上籤的Plus
黎玦✡修行中♬ : 這種東西是要怎麼帶原啦
真的扯耶
黎玦✡修行中♬
上上籤的Plus : 要是真的是無症狀帶原都可以寫案例報告了吧⋯⋯
梅子黃時雨 ❀ 亞
不是說沒放冷藏嗎
黎玦✡修行中♬
梅子黃時雨 ❀ 亞 : 如果這波只看到此歸因的報導就好了,是在看其中一篇標題帶有「專家指和1文化有關」的新聞,清華大學食品工業研究所所長發言將有案例歸因於「東南亞口味」

沒放冷藏+細菌或毒素污染才會有,以台灣的飲食和衛生習慣來說,常溫保存的特定食物其實風險都很高,不過我個人推測,還沒有去找相關實證,以前或許這株細菌不太存在環境中,所以沒有什麼案例。發酵玉米等等食物也不是存在於亞洲而已但大部分案例都在亞洲。
黎玦✡修行中♬
如果說法改成因為人口流動,東南亞、中國人或許無意間將此細菌株帶到台灣環境中,此件案例讓大家意識並認識到此毒素以及產生條件,對於食物的製備方式要有修正和一定的警覺度,就能接受得多。
黎玦✡修行中♬
然後邦克列酸無色無味,也沒有什麼酸辣食物會吃不出受邦克列酸污染的邏輯,什麼口味都吃不出來啦!
月下為君
其實那些說法我都不太相信
最有可能的是不當保存粿條導致邦克列酸孳生
但感染源不明可能查到但不敢說,會破壞某些人的形象
所以硬要牽拖給其他原因
梅子黃時雨 ❀ 亞
黎玦✡修行中♬ : 我是只有看到說沒冷藏,放室溫很久啦,也可能我沒有看到那麼多篇,剛好看到的都滿客觀的
梅子黃時雨 ❀ 亞
歸因於東南亞口味真的就牽扯太多
黎玦✡修行中♬
月下為君 : 我就擔心根本懶得追查
黎玦✡修行中♬
梅子黃時雨 ❀ 亞 : 沒看到也好,說實在這麼寫的文章是少數,但想到還是有很多人的資訊來源會去看到這種文章就好氣(平行世界就這麼來的,怎麼可以
東歐版工K 💤 勿酗酒
我只看中央社的報導說放常溫且算是近水溝口...
至於代班人的身份之類的文中並沒說到就是..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