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洛 📚
@MUS2001147
Tue, Jan 21, 2025 12:28 PM
Tue, Jan 21, 2025 1:16 PM
8
2
書
讀嘛讀嘛
《食藥史:從快樂草到數位藥丸,塑造人類歷史與當代醫療的藥物事典》湯瑪斯.海格(Thomas Hager)
大約在一九六〇年代中期,科學家在人類的大腦中找到了好幾種「類鴉片製劑的接受器」。
「這就引發一個問題:我們的大腦為什麼演化出這麼多適合罌粟化學物質的接受器?就像柏特(Candace Pert)所說:『上帝應該不至於在我們的大腦安裝鴉片藥物接受器,以便我們發現吸食鴉片可以享受快感』。」
尼洛 📚
@MUS2001147
Tue, Jan 21, 2025 12:28 PM
「一九七五年,兩名蘇格蘭科學家發現,大腦本身會製造一種天然化學物質,那些接受器就是為這種化學物質而存在。這種物質名為腦啡肽(enkephalin),只是一群數量越來越多的相關化學物質的第一種。這些物質都是由人體製造,如今我們稱為腦內啡(endorphin),意思是
內源性嗎啡
(endogenous morphine),算是身體自製的鴉片藥劑。」
尼洛 📚
@MUS2001147
Tue, Jan 21, 2025 12:29 PM
「就連我們開懷大笑時,身體也會分泌這些物質。我們製造不少這類物質,不同的刺激會在不同時機激發不同濃度,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跟不同的接受器產生反應。這些作用引發形形色色的效果,我們的身體因此能夠體驗到千變萬化的天然愉悅。」
尼洛 📚
@MUS2001147
Tue, Jan 21, 2025 12:29 PM
「罌粟生物鹼和我們利用它們製造出來的鴉片類藥物,甚至合成鴉片製劑,剛好都能促發那些接受器,難怪這類藥物會如此令人陶醉。」
———
尼洛 📚
@MUS2001147
Tue, Jan 21, 2025 12:33 PM
Tue, Jan 21, 2025 12:34 PM
【拮抗劑:納洛酮/納而康】
「可以啟動接受器的化學物質稱為『活化劑』(agonist),嗎啡、海洛因、氧可酮和吩坦尼都是活化劑;可以關閉接受器的則叫做『拮抗劑』(antagonist),這類化學物質可以連接並阻斷接受器,不會啟動它們。當某種拮抗劑阻斷接受器,這個接受器就不再被其他物質啟動。科學家找到方法關閉合成鴉片製劑的接受器,開發出納洛酮(naloxone,商品名是納而康〔Narcan〕)。」
● 啟動接受器:活化劑
● 關閉接受器:拮抗劑
尼洛 📚
@MUS2001147
Tue, Jan 21, 2025 12:34 PM
「納洛酮可以附著在合成鴉片製劑接受器上,卻不會啟動它們。有個網站形容吃納而康就像在手機指紋掃描器上貼膠布,你高興的話,還是可以把手指放在掃描器上,但膠布會阻擋手機接收訊息。」
尼洛 📚
@MUS2001147
Tue, Jan 21, 2025 12:34 PM
Tue, Jan 21, 2025 12:53 PM
「納而康的附著力太強,幾乎可以把正牌的合成鴉片製劑擠出來,鳩占鵲巢,緊緊黏住,防止更多藥物來啟動接受器。納而康就是這樣挽救成癮者的性命。大量合成鴉片製劑隨著血波流淌,想找到接受器著陸,卻始終找不到。隨之而來的衝擊是成癮者的惡夢,在想拯救他們性命的照顧者看來,卻近乎奇蹟。納而康不只能消除合成鴉片製劑帶來的愉悅感,讓成癮者立刻體驗到痛苦的戒斷症狀,還能及時防止藥物過量,將服藥的人從死亡邊緣拉回來。」
印象中有些電影會出現,醫護人員猛地將某種藥劑打進用藥過量陷入昏迷的患者手臂,然後患者就會一下子醒過來 。那可能就是這類拮抗劑吧
———
尼洛 📚
@MUS2001147
Tue, Jan 21, 2025 12:36 PM
【疼痛患者很容易藥物成癮】
「對越來越忙碌的醫生而言,類鴉片製劑是完美工具,他們沒有時間治療慢性疼痛患者,因為這類患者通常有複雜的病史,疼痛原因有時難以診斷。這樣的患者光是敘述症狀就可能要花費不少時間,卻很難查出真正的病因。類鴉片製劑就是輕鬆簡單的解決方案。」
尼洛 📚
@MUS2001147
Tue, Jan 21, 2025 12:39 PM
「但卻一點都不完美。一開始病人只需要低劑量就能緩解疼痛,不久後卻發現需要增加劑量才能得到同樣的效果。他們對藥物的耐受性增加,停藥或劑量不足的痛苦,取代或增加原本的疼痛。換句話說,疼痛患者很容易藥物成癮。」
我本來以為如果是疼痛患者的話,使用止痛藥剛好可以抵銷疼痛,所以比較不會上癮,實際上卻因為疼痛反而更容易依賴止痛藥
尼洛 📚
@MUS2001147
Tue, Jan 21, 2025 12:41 PM
因為慢性疼痛而染上止痛藥癮的故事,可以看看Netflix的影集《無痛殺手》,很精彩!內容是在講止痛藥「奧施康定」被濫用的故事,它原先是設計給癌末患者使用的,但藥廠覺得消費客群不夠大,於是將它重新包裝,拉攏診所醫生開藥,推廣給一般民眾使用,結果很多患者因此藥物成癮。
———
尼洛 📚
@MUS2001147
Tue, Jan 21, 2025 12:42 PM
Tue, Jan 21, 2025 12:42 PM
【美沙冬】
「美沙冬是有點特別的類鴉片藥物,止痛效果還可以,但稱不上極佳;能夠口服,藥效較慢,需要一點時間才能在體內產生作用;製造愉悅感的效果不如其他形態的類鴉片藥物。另外,有些患者服用後會噁心作嘔。」
尼洛 📚
@MUS2001147
Tue, Jan 21, 2025 12:43 PM
「由於它帶給患者的感覺是不舒服,而非愉悅,也由於它可以口服,不需要注射,有些醫生覺得或許可以用來幫助海洛因成癮者戒毒。患者不喜歡,但戒斷症狀確實緩和一些。到了一九五〇年,已經有部分醫院開始用它來幫助海洛因成癮者戒毒。」
尼洛 📚
@MUS2001147
Tue, Jan 21, 2025 12:44 PM
「一九六三年,強悍結實的紐約醫生文森.多爾(Vincent Dole)獲得以藥物治療海洛因的研究許可。」「他很快就發現嗎啡不能用來替代海洛因,因為成癮者只想要更多嗎啡;美沙冬卻不是這樣。首先,他們可以給病人一個有效劑量,緩和他們的戒斷症狀和對海洛因的渴望,而後維持在那個劑量。成癮者不會渴求更多。其次,他們的美沙冬患者跟使用嗎啡的患者不一樣,等待下一劑的過程中不會昏昏欲睡或消極枯坐,他們積極又投入,甚至能夠正常工作。」
尼洛 📚
@MUS2001147
Tue, Jan 21, 2025 12:45 PM
「多爾的團隊嘗試慢慢降低美沙冬的劑量,看看能否讓病人慢慢減少劑量,最後徹底戒除,可惜沒用,他們可以讓劑量減低到一定程度,卻不能再低,一旦低於關鍵劑量,戒斷症狀就會出現。」
「解決方法是讓病人長期使用美沙冬,也許直到生命結束為止。這是一種替換,用一種藥物代替另一種,而美沙冬是較好的選擇。」
尼洛 📚
@MUS2001147
Tue, Jan 21, 2025 12:48 PM
「很多成癮者和他們的家屬選擇美沙冬,是抱持能夠『治癒』的想法,可是療程結束後,有半數以上的患者重新開始使用鴉片製劑,或是繼續接受新一輪療法,以便取得更多的美沙冬。別忘了,美沙冬本身就是合成的類鴉片製劑。如果所謂的戒斷是指永遠不再碰類鴉片製劑,永久戒斷的比率大約只有一〇%,或者更低。那正是所有鴉片衍生物最殘酷的現實,一旦上癮,想要停止難上加難。」
———
尼洛 📚
@MUS2001147
Tue, Jan 21, 2025 12:50 PM
Tue, Jan 21, 2025 1:34 PM
「看過二戰電影的人,可能都看過這樣的緊張畫面:軍醫急急忙忙在傷兵的傷口上灑上某種白色藥粉,那種藥粉就是磺胺。」
原來是為了抗菌、防止感染的磺胺!我還以為那是用來止血的
———
尼洛 📚
@MUS2001147
Tue, Jan 21, 2025 1:00 PM
Tue, Jan 21, 2025 1:13 PM
【演算法開藥】
作者某天收到一封奇怪的信,寄件者是當地的醫療保健機關,內容是建議作者開始服用史他汀類藥物,因為他的健康紀錄顯示「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偏高」,信中還貼心地附上一份常用的藥物清單。
尼洛 📚
@MUS2001147
Tue, Jan 21, 2025 1:00 PM
Tue, Jan 21, 2025 1:00 PM
「哇!怎麼回事?本地醫療保健機構建議我吃某種我完全不了解的藥,好預防某種我不知道自己罹患的疾病?我每年做健康檢查,醫生從來沒有跟我提過史他汀。」
後來,作者花了半年的時間調查為什麼他會收到這封奇怪的信。
尼洛 📚
@MUS2001147
Tue, Jan 21, 2025 1:01 PM
「史他汀大約在一九八〇年代問世,是當時醫學上如假包換的突破,大幅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可以治療或預防某些當前最具破壞力的疾病。目前全世界有數千萬人在吃這類藥物。」
尼洛 📚
@MUS2001147
Tue, Jan 21, 2025 1:01 PM
「史他汀是有史以來最多人研究的藥物。經過幾十年的密集研究,數百萬人吃掉數不清的降膽固醇藥物,我們總該弄清楚飲食和藥物與血液中膽固醇濃度的關係,以及它們對心臟疾病的影響,可是那種關係依然混沌不明,而且有越來越多文獻對於過度簡化的答案提出質疑。」
尼洛 📚
@MUS2001147
Tue, Jan 21, 2025 1:04 PM
Tue, Jan 21, 2025 1:07 PM
「如今美國的主要死亡原因是癌症、心臟病、中風、肺氣腫等肺部疾病(通常與抽菸有關)、糖尿病,以及越來越常見的阿茲海默症。」「這些疾病都有多種不為人知的病因,它們的發生原因像一張複雜的網,有些出於遺傳性,有些來自環境,有些是一般性,有些則是個人的。這些原因各自以我們還無法理解的方式,對疾病產生影響。」
這些疾病背後原因錯綜複雜,很難將病因歸於某幾項特定因素,於是現在改以評估「風險因素」的作法來看待這些疾病的成因。
尼洛 📚
@MUS2001147
Tue, Jan 21, 2025 1:08 PM
「那麼,這就是我收到那封制式信件的原因了。以我六十出頭的年紀本身就是一個風險因素,膽固醇也有點偏高。我的心臟功能向來不錯,血壓也正常。我不抽菸、適度運動,飲食相當健康,心臟沒出過問題。二十年前,我發生過一次好笑的『腦血管意外』,腦部出現微小血塊,暫時堵住掌管平衡感區域的血流。我暈眩了幾小時,在醫院服用抗凝血藥物,血塊就消失了,沒有留下任何後遺症,那次事件變成我病例上的心臟疾病風險因素。」
尼洛 📚
@MUS2001147
Tue, Jan 21, 2025 1:09 PM
綜合以上因素,「導致電腦程式告知我居住地醫療保健系統的某個不知名專家,我的風險因素已經到了需要服用史他汀的地步。其實只是一堆數據經過處理分析,制式信件緊接著投遞出來。這是演算法的醫療保健,結果是:某個沒見過面的醫生建議我吃某種新的處方藥,而且可能要吃到生命盡頭。」
尼洛 📚
@MUS2001147
Tue, Jan 21, 2025 1:09 PM
「我想表達的重點是:一般來說,當血液中膽固醇含量極高時,心臟問題的風險就會比較高。膽固醇是風險因素,卻是複雜的風險因素,有非常多限制條件,效果有時候也充滿爭議。而且它只是很多因素之中的一項,其他還有抽菸、家族史、飲食和運動,各自扮演同等重要的角色。」
尼洛 📚
@MUS2001147
Tue, Jan 21, 2025 1:10 PM
「史他汀最適合血中膽固醇極高的人,尤其是有高膽固醇家族史的人,這些人正是史他汀類藥物最初核可使用的對象。不過對於像我這種中度或低度風險、膽固醇稍微升高的人而言,服用史他汀的效益有待商榷。」
———
尼洛 📚
@MUS2001147
Tue, Jan 21, 2025 1:11 PM
「許多過去我們直接自行解決的問題,比如生活方式的選擇、低危險的健康問題和個人小毛病,如今慢慢變成可以治療的醫療問題。這種變化通常是因為出現某種新藥,正好適合用來治療那種新症狀。鎮靜劑是典型的例子,第一款輕鎮靜劑密爾頓在一九五〇年左右開發出來,沒有人知道該拿它做什麼。過去從來沒有專門治療輕度焦慮的藥物,因為一般不認為這是什麼大問題,當事人自己面對,跟朋友或諮商師聊一聊,等它自行化解。」
尼洛 📚
@MUS2001147
Tue, Jan 21, 2025 1:11 PM
「可是一旦出現可以處理這種症狀的藥物,輕度焦慮就變成可以用藥物治療的疾病。這個症狀經過重新評估、重新定義,變成醫療問題,鎮靜劑因此熱賣。等到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藥物問世,類似的情況再度發生:過去校園裡的行為問題,變成可以用藥物治療的症狀,定義越來越寬廣,到後來似乎十分之一的孩子都在服用這種藥。」
尼洛 📚
@MUS2001147
Tue, Jan 21, 2025 1:11 PM
Tue, Jan 21, 2025 1:21 PM
「這種可治療疾病範圍的擴大或許是基於善意,卻也有點嚇人。可以用處方藥治療的疾病範圍無限擴大,以致數不清的人們認定親人生病了,或是屬於高危險群(診斷得出來、可用藥物治療的風險),事實上他們的親人覺得自己狀態良好。輕微症狀變成製藥公司的重要印鈔機。」
— end —
尼洛 📚
@MUS2001147
Tue, Jan 21, 2025 1:22 PM
這本書比原本預期的還要有趣,大推!
載入新的回覆
《食藥史:從快樂草到數位藥丸,塑造人類歷史與當代醫療的藥物事典》湯瑪斯.海格(Thomas Hager)
大約在一九六〇年代中期,科學家在人類的大腦中找到了好幾種「類鴉片製劑的接受器」。
「這就引發一個問題:我們的大腦為什麼演化出這麼多適合罌粟化學物質的接受器?就像柏特(Candace Pert)所說:『上帝應該不至於在我們的大腦安裝鴉片藥物接受器,以便我們發現吸食鴉片可以享受快感』。」
———
「可以啟動接受器的化學物質稱為『活化劑』(agonist),嗎啡、海洛因、氧可酮和吩坦尼都是活化劑;可以關閉接受器的則叫做『拮抗劑』(antagonist),這類化學物質可以連接並阻斷接受器,不會啟動它們。當某種拮抗劑阻斷接受器,這個接受器就不再被其他物質啟動。科學家找到方法關閉合成鴉片製劑的接受器,開發出納洛酮(naloxone,商品名是納而康〔Narcan〕)。」
● 啟動接受器:活化劑
● 關閉接受器:拮抗劑
印象中有些電影會出現,醫護人員猛地將某種藥劑打進用藥過量陷入昏迷的患者手臂,然後患者就會一下子醒過來 。那可能就是這類拮抗劑吧
———
「對越來越忙碌的醫生而言,類鴉片製劑是完美工具,他們沒有時間治療慢性疼痛患者,因為這類患者通常有複雜的病史,疼痛原因有時難以診斷。這樣的患者光是敘述症狀就可能要花費不少時間,卻很難查出真正的病因。類鴉片製劑就是輕鬆簡單的解決方案。」
我本來以為如果是疼痛患者的話,使用止痛藥剛好可以抵銷疼痛,所以比較不會上癮,實際上卻因為疼痛反而更容易依賴止痛藥
———
「美沙冬是有點特別的類鴉片藥物,止痛效果還可以,但稱不上極佳;能夠口服,藥效較慢,需要一點時間才能在體內產生作用;製造愉悅感的效果不如其他形態的類鴉片藥物。另外,有些患者服用後會噁心作嘔。」
「解決方法是讓病人長期使用美沙冬,也許直到生命結束為止。這是一種替換,用一種藥物代替另一種,而美沙冬是較好的選擇。」
———
原來是為了抗菌、防止感染的磺胺!我還以為那是用來止血的
———
作者某天收到一封奇怪的信,寄件者是當地的醫療保健機關,內容是建議作者開始服用史他汀類藥物,因為他的健康紀錄顯示「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偏高」,信中還貼心地附上一份常用的藥物清單。
後來,作者花了半年的時間調查為什麼他會收到這封奇怪的信。
這些疾病背後原因錯綜複雜,很難將病因歸於某幾項特定因素,於是現在改以評估「風險因素」的作法來看待這些疾病的成因。
———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