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者The Reporter
@twreporter
Mon, Jan 20, 2025 2:15 PM
Mon, Jan 20, 2025 2:16 PM
122
65
好文重推
【以影劇形式回望歷史的《聽海湧》:二戰期間的台籍戰俘監視員】
戰爭裡,誰不想作好人──《聽海湧》影集面對台灣二戰戰犯審判的歷史辯駁 - 報導者 The Reporte...
儘管解嚴至今,與台籍日本兵有關的研究、創作與紀錄片已有累積,但以台籍戰俘監視員為主角,進而觸及戰後審判為題材的影劇作品,仍是付之闕如。
《聽海湧》創作團隊,補足了這個缺口──他們循著戰俘監視員的經歷,探索這群人在虐待戰俘、屠殺事件中的協力者作為,並透過戰後盟軍對台籍戰犯的審判,論證台灣人在戰爭時期的處境,乃至其於敗戰、勝戰國之間的身分轉換的命運。
釐清歷史真相,重新校正歷史認識路徑,始終是
戰後世代
的功課。導演孫介珩認為,《聽海湧》的角色與歷史們不一定能夠回答台灣人的掙扎與懊惱,但至少我們還能用故事向歷史提問,就算戰爭早已遠去,我們仍有責任知道那些「時代海湧」要我們記得的事。
報導者The Reporter
@twreporter
Mon, Jan 20, 2025 2:15 PM
Mon, Jan 20, 2025 2:17 PM
換句話說,《聽海湧》是以影劇形式回望歷史,從而再現那些因戰爭而生的是非論證,也對所謂的真相與正義提問。
與其他觸及台籍日本兵、台灣與太平洋戰爭關係的電影、戲劇與文學創作不同之處,《聽海湧》在於它不僅清楚呈現台籍戰俘監視員處於殖民宗主國(日本)與敵國(盟軍)、侵略者和被侵略地位之間的兩難,還深刻描繪了台籍日本兵在國族認同與戰爭人性上的掙扎,且具體展現了戰後對日軍戰犯的「審判」細節──相較於紐倫堡大審、東京審判成為重要歷史場景及轉型正義焦點,戰敗國一般戰犯的審判過程幾乎不被世界看見,更罕有深入討論的機會。
載入新的回覆
《聽海湧》創作團隊,補足了這個缺口──他們循著戰俘監視員的經歷,探索這群人在虐待戰俘、屠殺事件中的協力者作為,並透過戰後盟軍對台籍戰犯的審判,論證台灣人在戰爭時期的處境,乃至其於敗戰、勝戰國之間的身分轉換的命運。
釐清歷史真相,重新校正歷史認識路徑,始終是 戰後世代 的功課。導演孫介珩認為,《聽海湧》的角色與歷史們不一定能夠回答台灣人的掙扎與懊惱,但至少我們還能用故事向歷史提問,就算戰爭早已遠去,我們仍有責任知道那些「時代海湧」要我們記得的事。
與其他觸及台籍日本兵、台灣與太平洋戰爭關係的電影、戲劇與文學創作不同之處,《聽海湧》在於它不僅清楚呈現台籍戰俘監視員處於殖民宗主國(日本)與敵國(盟軍)、侵略者和被侵略地位之間的兩難,還深刻描繪了台籍日本兵在國族認同與戰爭人性上的掙扎,且具體展現了戰後對日軍戰犯的「審判」細節──相較於紐倫堡大審、東京審判成為重要歷史場景及轉型正義焦點,戰敗國一般戰犯的審判過程幾乎不被世界看見,更罕有深入討論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