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甘娜美麥(๑•̀ㅂ•́)و✧
麥的食農冷知識
https://images.plurk.com/1samFNTCsQGxPPP0WLjd7H.jpg
好吃又健康的 馬鈴薯 是番茄的親戚,同屬茄目/茄科/番茄亞屬,也會結出形似番茄的「馬鈴薯果」 https://images.plurk.com/304JqeKzDjzNv6Z2jr09bV.jpg https://images.plurk.com/3udHrHGAnVRVDR5bonSTjI.jpg
Q:番茄這麼好吃,那馬鈴薯果好不好吃呢?
A:因為有茄鹼,理論上是苦的,食用會引發頭痛、肚子痛,拉個肚子洗個胃,不可以吃yo(應該不太容易吃到致死量)

但人類追求美食的欲望,怎麼可能被這區區毒素阻擋呢!?
瓦甘娜美麥(๑•̀ㅂ•́)و✧
既然馬鈴薯果有毒,我們就

切掉馬鈴薯植株的頭!
切掉番茄植株的腰!
把番茄嫁接在馬鈴薯上!

https://images.plurk.com/4MFuU3mZV486MK12jnrfjk.jpg
噹噹!你得到了
馬鈴茄(POMATO)!
瓦甘娜美麥(๑•̀ㅂ•́)و✧
雖然說起來很簡單,但其實前後花了近百年才成功,初期的馬鈴茄在1900年由美國的路德·貝本第一次嫁接,卻不結番茄也不結馬鈴薯
🥹啊~魚與熊掌果然是無法兼得的嗎?

直到1994年,終於有德國人成功做出上下都可以收成的馬鈴茄,人類實現了魚與熊掌 的野望
瓦甘娜美麥(๑•̀ㅂ•́)و✧
最知名的一次行銷是2013年英國公司Thompson & Morgan以““TomTato““為名,打出宣傳語:
Ketchup and Chips
為你的薯條淋上番茄醬

這個宣傳讓馬鈴茄在英美大為暢銷,堪稱行銷天才

(差不多同一時間,肯亞也在研發馬鈴茄,不過因肥份+天氣問題遭遇嚴重病蟲害,最後還是GG了)

好消息是台灣的氣候可以種,而且現在的技術已經成熟許多,收成量和品質都很好
瓦甘娜美麥(๑•̀ㅂ•́)و✧
另外我們還可以

切掉番茄植株的頭!
切掉馬鈴薯植株的腰!
把馬鈴薯嫁接在番茄上!

噹噹!你得到了
茄鈴薯!
瓦甘娜美麥(๑•̀ㅂ•́)و✧
茄鈴薯既不結果也不結薯,看似沒有意義

不過台灣農試所曾運用此種嫁接組合,使馬鈴薯不將養分由莖葉輸送至球莖結薯,讓馬鈴薯植株能夠持續開花,供作不同品種雜交之材料。

台灣農業
瓦甘娜美麥(๑•̀ㅂ•́)و✧
說回馬鈴茄
Thompson & Morgan 公司的推廣資料顯示,改良版的 TomTato® 植株,不論是番茄或馬鈴薯,為改進以往品質不佳的缺點,每株可以生產 500 個小果番茄,糖度高達 10.2OBrix ,保有番茄適當的酸度,鮮食風味絕佳。
於番茄採收後,可再收穫馬鈴薯 3 公斤,馬鈴薯適於多樣化食用,無論煮、烤、炸或壓成薯泥皆可。

如果有機會,大家也可以挑戰看看唷!

以上資料引用自:
農業部
維基百科
瓦甘娜美麥(๑•̀ㅂ•́)و✧
今天的食農冷知識結束~感謝您的觀看!
若有不足之處歡迎指正,也歡迎留言討論或補充

也歡迎來這裡查看更多食農冷知識唷!
@itsnice - #麥的食農冷知識 前言&目錄
瓦甘娜美麥(๑•̀ㅂ•́)و✧
嵐翌☆hen愛臉蕭威
這太酷了吧!第一個想出這種嫁接方法的人是天才!!!
☀朝狐☀
科學怪薯
瓦甘娜美麥(๑•̀ㅂ•́)و✧
嵐翌☆hen愛臉蕭威 : 最早的嫁接者Luther Burbank 被譽為如同魔法師般的育種家,一生育成 200 多個各類園藝品種,涵蓋領域包括果樹、蔬菜與花卉等類型,其育成的馬鈴薯品種解救了愛爾蘭的飢荒危機

*愛爾蘭大饑荒發生在1845~1852年間,馬鈴薯感染「晚疫病」嚴重歉收,加上當時的問題政策,這場饑荒至少死了100萬人(佔愛爾蘭20~25%人口)

路德·貝本先生的育種作物拯救了很多人,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他的維基百科頁面(英)
瓦甘娜美麥(๑•̀ㅂ•́)و✧
☀朝狐☀ : 有趣的是,馬鈴茄是純物理手段的嫁接,所以不是基改作物
huangdaphne27
人類為了吃的真的什麼都做得出來欸
瓦甘娜美麥(๑•̀ㅂ•́)و✧
huangdaphne27 : 人類的進步往往來自欲望

ps:世界最早的監視攝影機,是英國劍橋大學的電腦科學系研究員懶得常常去檢查茶水間的咖啡豆是不是快用完了,所以才做的

欲望(與惰性)使人進步XDDD
小海:愛傑瑞米一萬年
好有趣的知識
監視器也很可愛,謝謝麥麥!
阿修影☯
POMATO
瓦甘娜美麥(๑•̀ㅂ•́)و✧
小海:愛傑瑞米一萬年 :
https://images.plurk.com/2mHMMR33IKqzGRDetdVNT5.jpg
英國的咖啡豆監視器開發於1991,當時的影像也有留存,一直到2001年才退役,現在機器賣去德國了,仍在服役中

更多資訊可以看這篇
瓦甘娜美麥(๑•̀ㅂ•́)و✧
阿修影☯ : 也有英文版wiki
Pomato - Wikipedia
𝕊𝕟𝕠𝕨想去✈日本✈看雪☃
這個冷知識也太酷了吧!
弦星太太🌟今天也閃閃發亮
好想吃看看POMATO……
資深宅鈺兒
太酷了吧
瓦甘娜美麥(๑•̀ㅂ•́)و✧
𝕊𝕟𝕠𝕨想去✈日本✈看雪☃ : 資深宅鈺兒 : 我一直很好奇可惜始終沒能遇到出售中的種苗😆 希望有機會可以種看看
瓦甘娜美麥(๑•̀ㅂ•́)و✧
弦星太太🌟今天也閃閃發亮 : 現階段據我所知還沒有大量生產
原因的話,我個人猜啦🤔

台灣的馬鈴薯、地瓜等地下作物的生產鏈都已成熟, 採收車軋過去就一次性掉進採集箱,如果上面有長番茄,採收就麻煩了
而且番茄很容易招病蟲害,幾乎要網室/溫室才能生長,生產面積就注定趕不上露天的土地
所以馬鈴薯農不太可能改種馬鈴茄

另一方面,台灣的番茄選育也很厲害,品種選擇繁多,馬鈴茄在味道上終究很難有優勢,所以也不是番茄農的最佳選擇

因此馬鈴茄現階段只適合家庭園藝或觀光農場,除非未來改良出足夠的優勢,否則量產的可能性不大~
這樣😆(應該吧)
瓦甘娜美麥(๑•̀ㅂ•́)و✧
也來補充一下茄鹼的味道
雖然噗首是說「苦」,不過更具體來說,可能更接近「毒」🤣
茄鹼也稱龍葵鹼,是一種生物鹼

很接近RPG遊戲中的「麻痺」,整個口腔都會感覺麻、酸、澀,非常善良的讓你一口就知道這是不能吃的東西,所以噗首才寫「不容易吃到致死量」(在那之前就會先嘔吐了)
瓦甘娜美麥(๑•̀ㅂ•́)و✧
以下取自維基百科:

>>茄鹼是一種膽鹼酯酶抑制劑,人畜攝取過量均會引起中毒。早期症狀為舌咽麻癢、胃部灼痛、嘔吐、腹瀉,繼而瞳孔散大、耳鳴、興奮,重者抽搐、意識喪失,甚至死亡。

>>2-5 mg/kg體重的劑量即可產生中毒症狀,而3-6 mg/kg的劑量就可能致命。中毒一般在進食後8至12小時發作,但在極端高劑量攝入的情況下,可能在10分鐘內就出現症狀。

>>茄鹼對熱穩定,一般烹煮不會受到破壞。
↑重要!!
瓦甘娜美麥(๑•̀ㅂ•́)و✧
如大家所知,馬鈴薯發芽就不能吃,毒素就是茄鹼(照射到太陽的馬鈴薯也會變綠,就是開始轉化茄鹼了)
食用過量除了真的有可能會死,煮了也還是有毒的
所以發芽的馬鈴薯要麼丟掉要麼種起來,千萬不要不信邪哦!

(可是歐美人好像就沒這麼忌諱,聽過很多外國人說他們把芽眼挖掉就會繼續吃,但我覺得臺灣人不以馬鈴薯為主食,通常也不會大量採購/囤積,沒有必要冒著風險食用已發芽的馬鈴薯,還是建議小心為上)
ゆうき
等等,所以我可以用同一株做出番茄醬跟薯條嗎!!!太強大了吧!
阿修影☯
番茄醬薯條是一種親子()丼嗎
瓦甘娜美麥(๑•̀ㅂ•́)و✧
ゆうき : 阿修影☯ :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rofl)
瓦甘娜美麥(๑•̀ㅂ•́)و✧
番茄是「子」,馬鈴薯是「母」,而且吃的方式一樣是「子」蓋在「母」上

純素親子丼!!
加魯魯☆先回去送貨
嫁接真的是人類技術中最讓我wtf的東西了
煌颺◇
我一邊讚嘆植物好厲害嫁接是可以這樣玩的嗎 而且還真的蹦出新作物 ,一邊被噗主的表符和形容方式戳到笑穴狂笑
楓葉狐狸羊🌈咩咩楓
農業真的是煉金術……
監視器的由來也太好笑 進步妥妥來自慾望
載入新的回覆